明代文學家謝榛為什麼與李攀龍交惡?謝榛詩詞代表
2023-12-06 18:37:26
明朝之時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文學流派,分別是「前七子」和「後七子」。「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文學主張相近,而且恰巧主要人物都是七個人,所以後人將他們稱為「前七子」和「後七子」以作區分。
謝榛和李攀龍都是「後七子」的主要人物,兩人都處於領袖的地位,早些年的時候兩人結實,互為知己,但是最後卻交惡。甚至於李攀龍還給謝榛寫了絕交信,而當時「後七子」所在刑部詩社的一些人,還對謝榛惡言相向,評價謝榛所寫詩歌一字不通。要知道,在這之前謝榛可以說是「後七子」之首,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謝榛在這個團體之中,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
當時的文人相交,如果志趣相投,思想相近,很多都會結成詩社。大家互相交遊論道,闡述自己的主張。詩社是當時非常常見的文人團體,要知道謝榛和李攀龍之間發生了什麼,就不得不謝榛和李攀龍所在的詩社了。
謝榛和李攀龍前後曾經在兩個主要詩社中待過,一個是由李先芳倡導提出組建的「魯籍詩社」。主要成員有:殷士儋、李攀龍、靳學顏、謝榛等人。另一個是由王宗沐、袁福徵、吳維嶽等人組建的刑部詩社。
李攀龍和謝榛最開始是在魯籍詩社之中,這個詩社只是幾個好朋友內部交流,聚會倡和的,並沒有完全和完整的論詩志向和創作主張。等到後來李先芳離開北京之後,魯籍詩社自然而然的就解散了。
後來王世貞授刑部廣東司主事,吳維嶽等人邀請他加入了刑部詩社。王世貞又介紹了李攀龍和謝榛加入刑部詩社。
刑部詩社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是以刑部官員為主的詩社。當時謝榛是一介布衣,其實是不應該加入這個詩社的。但是李攀龍和王世貞加入詩社不久之後,早些老牌的成員就紛紛離開,急需新的力量進入。
謝榛當時已經聞名天下的大詩人,李攀龍為了將刑部詩社發揚光大,於是邀請謝榛加入,本意是為了藉助謝榛的文名,壯大詩社。謝榛加入詩社之後,果然受到社內成員的尊敬。因為他文採出眾,有完整的詩歌創作主張,提出的一些想法也受到大家的認同,所以漸漸的成為了詩社魁首。
然而謝榛本人遊歷天下,是待不住的性子。所以在京都待了沒多久,就又開始了自己的遊歷之路。這期間李攀龍漸漸的出頭,成為刑部詩社的領導。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雖然歷史上說不知什麼原因兩人交惡,李攀龍與謝榛絕交,並將他排擠出詩社。但是很大的原因,就是李攀龍在成為詩社領導之後,漸漸的不滿於謝榛一介布衣,卻居於自己之上,所以將謝榛排擠出走。
謝榛本人則認為,自己之所以後來被大家所排斥。原因可能是早年,毫不客氣的指出眾人在詩詞方面的缺陷,但是卻又不被大家接受,最終與詩社成員生了間隙。
謝榛有《雜感寄都門舊知》詩,說:「奈何君子交,中途相棄置」,就是為此而發的感慨。其實這事兒不關謝榛什麼事兒,都是刑部詩社那幹正統進士出身的人的狹隘心思。徐謂《廿八日雪》:「昨見帙中大可詫,古人絕交寧不罷。謝榛既與為友朋,何事詩中顯相罵?乃知朱轂華裾子,魚肉布衣無顧忌。即令此輩忤謝榛,謝榛敢罵此輩未?回思世事發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就是為謝榛鳴不平。
謝榛詩:
《古意》
南國動幽思,春洲搴綠芳。九嶷雲物夕,帝女怨瀟湘。
華月照瑤瑟,靈風吹綺裳。那知苦寒調,楚客立蒼茫。
《遠別曲》
郎君幾載客三秦,好憶儂家漢水濱。
門前兩株烏桕樹,叮嚀說向寄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