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06:05:01
專利名稱: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屬個人用物品鞋類,具體地講是人們自換調整鞋底的一種摩擦墊。
由於人們穿著的鞋主要是鞋底與地面摩擦,影響鞋的使用壽命和鞋的外觀質量。現有鞋底維修部位重點在跟部,維修方式除陳舊的鐵製的、硬塑料桔瓣形型件釘入,還有根據具體磨損部位剪塊橡膠皮塗膠後用鐵釘楔入固定的修補,其外形極不雅觀,又易脫落,鞋底面變形,保持不了鞋的原款式,人們穿著也不舒適,矯正不了人的偏足,維修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進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布局合理,能提示自換調整護鞋底面的摩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具有基座1,在基座1上設有裝墊腔2,在裝墊腔2內嵌入摩墊3,摩墊3內有骨架4。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基座1上有平衡梁5。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裝墊腔2內,基座1與摩墊3接觸中間處設一裝卸盲孔6。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布局合理,能提示更換摩墊,鞋底面能保持原款式,並能糾正偏足,自換調整方便,可成批生產以適應各種鞋的修補用,生產鞋廠也可採用本結構製作鞋底,本實用新型是目前修補鞋跟底面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附圖圖面說明1基座,2裝墊腔,3摩墊,4骨架,5平衡梁,6裝卸盲孔。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下面以附圖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如下基座1即鞋底也謂鞋跟,可採用橡膠、硬塑料、聚氨酯材料用模具加工而成,在基座1上設有裝墊腔2,裝墊腔2形狀可呈燕尾型,裝墊腔2可根據用戶使用需要設置2-6個為好,裝墊腔深可為2-8mm,在裝墊腔2內嵌入一摩墊3,摩墊3可採用與基座1同樣的材料,與地面接觸的摩墊3形狀可以是橢圓型、長方半圓型、扁型、稜型等,摩墊3的磨損厚度可為3-7mm,內鑲骨架4,可採用普通優質鋼片厚0.2-0.8mm,用衝床衝壓成型,摩墊3的下部嵌入裝墊腔2內部分呈燕尾型與裝墊腔2相同,摩墊3的形狀尺寸與基座1上的裝墊腔2為鎖緊配合,骨架4為「駝凸型」,骨架4起支撐變形和存託裝配作用,摩墊3的磨損露出金屬「駝凸型」高點,發出金屬聲音,警示更換摩墊3。
為了拆卸方便,在裝墊腔2內,基座1與摩墊3接觸中間處設一裝卸盲孔6,實際為在裝墊腔2內邊沿的基座1上設一半圓孔,在摩墊3與基座1對應的半圓孔處設另一半圓孔,兩半圓孔對準恰為一裝卸盲孔6,從表面看不見,當需更換摩墊3時,可用一專用工具插入裝卸盲孔6內,向上一撥,即可將舊摩墊3卸下,將新摩墊嵌入在裝墊腔內即可。
為了保持鞋跟底面與摩墊3的水平,在接近腳心處的基座1上設一平衡梁5,平衡梁5可以與基座一起加工成型,比基座1高出2-5mm即可。
本實用新型不但可適應各式各樣的鞋底修補用,且還適應鞋廠按本結構製作鞋底,鞋出廠時,可多配備幾付摩墊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它具有基座(1),在基座(1)上設有裝墊腔(2),在裝墊腔(2)內嵌入摩墊(3),摩墊(3)內有骨架(4)。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其特徵是在基座(1)上設有平衡梁(5)。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其特徵是在裝墊腔(2)內,基座(1)與摩墊(3)接觸中間處設一裝卸盲孔(6)。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其特徵是裝墊腔(2)呈燕尾型。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其特徵是骨架(4)為「駝凸型」。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其特徵是摩墊(3)的下部嵌入裝墊腔(2)內部分呈燕尾型,摩墊(3)與裝墊腔(2)為鎖緊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換調整護鞋底面墊,屬個人用物品鞋類,它具有基座1,在基座1上設有裝墊腔2,在裝墊腔2內嵌入摩墊3,摩墊3內有骨架4,在基座1靠近腳心處設有平衡梁5,摩墊3與裝墊腔2為鎖緊配合,當摩墊3內的骨架4與地面摩擦時,發出金屬聲音,提示人們更換摩墊,本實用新型不但適應各式各樣的鞋底修補用,且還適應鞋廠按本結構製作鞋底,是目前一種比較理想的自換調整鞋底面墊。
文檔編號A43C13/00GK2472543SQ012367
公開日2002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26日
發明者劉家安 申請人:劉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