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發動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4:00:21 1

本發明涉及摩託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臥式發動機。
背景技術:
三輪摩託車由於排量小、車身體積小、通過性好等優點,得到廣泛的使用,三輪摩託車根據行業一般分為老年車、正三輪貨車和客運三輪,而其中老年車車頭、車身較小,適合家庭生活中小物品的運送,較為機動靈活,一般設置的發動機為臥式發動機,利於結構協調布置,現有技術中,安裝於三輪車的臥式發動機一般氣缸朝前而箱體朝後,利於行車產生用於冷卻發動機的冷卻風,但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臥式發動機使用重載、低車速和高發動機轉速情況,存在普遍熱負荷高的問題,尤其是老年臥式發動機,提速慢,導致爬坡後不能有效進行散熱,雖然在臥式發動機外壁形成有散熱片,由於散熱片之間形成阻擋,使得行車產生的冷卻風不能有效對散熱片之間的熱量進行有效冷卻,使得臥式發動機的散熱效率較差,發動機長期處於較高溫度的狀態,嚴重影響了發動機的品質和使用壽命,當然,為克服發動機溫度過高的問題,也可通過更改缸頭,缸頭蓋,箱體、左蓋和右蓋等的散熱結構,但成本相對較高,不適用於經濟型的三輪車,因此,上述缺點嚴重影響了臥式發動機的應用。
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臥式發動機,能夠有效提高發動機的散熱效果,保證發動機的產品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並且發動機改動不大,成本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臥式發動機,能夠有效提高發動機的散熱效果,保證發動機的產品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並且發動機改動不大,成本低。
本發明的臥式發動機,所述臥式發動機固定設置有聚風板,所述聚風板位於臥式發動機上部且該聚風板與臥式發動機之間形成前大後小的楔形空間;所述楔形空間作為導風道用於冷卻臥式發動機;所述聚風板將行車產生的冷卻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的空隙吹過發動機缸體,另一部分被聚風板阻擋轉向後吹向發動機缸頭,聚風板利於將向後流動的氣流聚攏並導流至臥式發動機,大大提高對發動機整體的冷卻效率,保證發動機的產品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並且臥式發動機改動不大,在臥式發動機上方增加一塊聚風板對臥式發動機整體布置影響較小,並且成本低,適用於三輪車,大大的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進一步,所述聚風板為其長沿豎向傾斜設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由下往上向前傾斜後與臥式發動機的缸體和缸頭之間形成所述楔形空間;通過將聚風板1設置為類似瓦形結構的弧形板,弧形結構利於聚攏左右方向的氣流向中靠攏,提高冷卻風的收集效率,同時,弧形板由下往上向前傾斜設置利於對聚攏的冷卻風形成向下導流至缸體和缸頭,利於增加聚風板對缸體和缸頭的左、右側壁形成冷卻風,保證缸體和缸頭的散熱面積較大。
進一步,擴展口利於調節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的空隙形狀,在保證弧形板具有一定傾斜角度時,利於提高聚風板的過風面積,利於提高臥式發動機側壁冷卻風的風量,同時,可改善聚風板與缸體之間間距形狀和距離,使該結構更符合流體力學需求,進一步提高冷卻風的導風效果。
進一步,所述弧形板位於臥式發動機的缸體上方,所述弧形板的長與缸體中心軸線之間的空間夾角為α,所述α為35°-65°;優選為50°,在該空間夾角下,利於弧形板聚攏較多的冷卻風,合理分配聚攏的冷卻風對缸體和缸頭進行冷卻,大大改善發動機的品質,同時避免弧形板由於冷卻風產生的阻力相對較小,保證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好。
進一步,所述弧形板的長與形成擴展口的切角面之間的夾角為β,所述β為100°-135°;優選為115°,所述弧形板的切角面通過下端面弧線的兩端點,在該夾角的作用下,利於β與α相互配合,保證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空隙的導風性好,同時利於弧形板對臥式發動機左、右側壁冷卻風進行有效控制,提高冷卻風的冷卻效率。
進一步,所述聚風板可拆卸式固定於臥式發動機;便於維護維修,可根據三輪車機架與臥式發動機之間安裝空間設置不同尺寸的聚風板,使用靈活,操作方便。
進一步,所述臥式發動機的前端設置有缸頭蓋,所述缸頭蓋的前端面設置有多個沿橫向並列且平行分布的導風散熱片12;所述導風散熱片12沿豎向分布,利於缸頭蓋散熱,同時利於對迎面吹向缸頭蓋的冷卻風進行聚攏並使其朝豎直上側流向聚風板,進一步提高冷卻風對缸體的冷卻強度。
進一步,所述臥式發動機由前向後依次包括缸頭蓋、缸頭、缸體和箱體,所述缸頭和箱體的頂部分別固定設置有進氣管和啟動電機,所述聚風板傾斜固定設置於進氣管和啟動電機之間;所述進氣管為金屬管並在進氣口設置有連接法蘭,所述聚風板可支撐固定於進氣管和啟動電機,利於保證聚風板穩定性,避免出現渦流,進而保證形成的冷卻風氣流場穩定。
進一步,所述聚風板固定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用於與進氣管固定的上連接組件和用於與缸體固定的下連接組件,所述上連接組件和下連接組件均包括沿橫向並列分布的長條形的左、右連接片,所述左、右連接片的一端與聚風板固定連接,另一端均設置有用於固定的安裝孔;安裝方便,結構簡單,改動小,成本低廉。
進一步,所述缸頭和缸體的上側壁和/或下側壁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分布的縱向散熱片;所述缸頭和缸體的左和/或右側壁設置有與各自對應的縱向散熱片垂直的橫向散熱片;合理對冷卻風進行導流,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公開的一種臥式發動機,通過聚風板的設置並與臥式發動機之間形成前大後小的楔形空間,當臥式發動機向前行駛過程中,形成產生的空氣氣流沿臥式發動機向後流動形成冷卻,聚風板利於將向後流動的氣流聚攏並導流至缸體和缸頭,大大提高對臥式發動機整體的冷卻效率,保證臥式發動機的產品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並且臥式發動機改動不大,在缸體上方增加一塊聚風板對三輪車整體布置影響較小,並且成本低,大大的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聚風板和聚風板下端面的傾斜角度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右視圖,圖3為本發明中聚風板和聚風板下端面的傾斜角度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中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臥式發動機;所述臥式發動機固定設置有聚風板1,所述聚風板1位於臥式發動機上部且該聚風板1與臥式發動機之間形成前大後小的楔形空間2;所述楔形空間2作為導風道用於冷卻臥式發動機;聚風板通過鑄造、焊接或可拆卸式固定的方式固定於臥式發動機上;聚風板可位於臥式發動機的缸體上方,臥式發動機發熱量最大的部件為缸體和缸頭,所述聚風板將行車產生的冷卻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的空隙2a吹過發動機缸體,另一部分被聚風板阻擋轉向後吹向發動機缸頭,當然,氣缸體的上側壁設置有散熱片,該散熱片的布置方向沿前後布置,利於氣流流通,並且缸體周圍的熱量由於熱空氣上浮原理聚集於缸體上側,通過在缸體上方設置聚風板1且在聚風板1與缸體之間形成楔形空間作為導風道,當三輪車向前行駛過程中,形成產生的空氣氣流沿臥式發動機向後流動形成冷卻,聚風板1利於將向後流動的氣流聚攏並導流至缸體和缸頭,大大提高對臥式發動機整體的冷卻效率,保證發動機的產品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並且發動機改動不大,在缸體上方增加一塊聚風板1對三輪車整體布置影響較小,並且成本低,大大的提高發動機的性價比。
本實施例中,所述聚風板為其長沿豎向傾斜設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由下往上向前傾斜後與臥式發動機的缸體和缸頭之間形成所述楔形空間2;通過將聚風板1設置為類似瓦形結構的弧形板,弧形結構利於聚攏左右方向的氣流向中靠攏,提高冷卻風的收集效率,同時,弧形板由下往上向前傾斜設置利於對聚攏的冷卻風形成向下導流至缸體和缸頭,利於增加聚風板對缸體和缸頭的左、右側壁形成冷卻風,保證缸體和缸頭的散熱面積較大,缸體和缸頭左、右側壁可設置散熱片,所述散熱片為多片並垂於缸體軸線平行設置,利於聚風散熱;並且該結構聚風板有效提高冷卻風出現紊流,利於熱交換效率較高,保證冷卻效率;左右方向表示相對於行車方向的左右。
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板的下端位於弧頂側切角後形成擴展口;擴展口利於調節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的空隙2a形狀,在保證弧形板具有一定傾斜角度時,利於提高聚風板的過風面積,利於提高臥式發動機側壁冷卻風的風量,同時,可改善聚風板與缸體之間間距形狀和距離,使該結構更符合流體力學需求,進一步提高冷卻風的導風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板位於臥式臥式發動機的缸體上方,所述缸體中心軸線與弧形板的長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為α,所述α為35°-65°;優選為50°,在該夾角下,利於弧形板聚攏較多的冷卻風,合理分配聚攏的冷卻風對缸體和缸頭進行冷卻,大大改善發動機的品質,同時避免弧形板由於冷卻風產生的阻力相對較小,保證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好。
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板的長與形成擴展口的切角面之間的夾角為β,所述β為100°-135°;優選為115°,所述弧形板的切角面通過下端面弧線的兩端點,在該夾角的作用下,利於β與α相互配合,保證聚風板的下端與缸體之間空隙2a的導風性好,同時利於弧形板對臥式發動機左、右側壁冷卻風進行有效控制,提高冷卻風的冷卻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聚風板可拆卸式固定於臥式發動機;便於維護維修,可根據機架與臥式發動機之間安裝空間設置不同尺寸的聚風板,使用靈活,操作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臥式發動機的前端設置有缸頭蓋4,所述缸頭蓋4的前端面設置有多個沿橫向並列且平行分布的導風散熱片12;所述導風散熱片12沿豎向分布,利於缸頭蓋4散熱,同時利於對迎面吹向缸頭蓋4的冷卻風進行聚攏並使其朝豎直上側流向聚風板1,進一步提高冷卻風對缸體的冷卻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臥式發動機由前向後依次包括缸頭蓋4、缸頭5、缸體3和箱體6,所述缸頭5和箱體6的頂部分別固定設置有進氣管7和啟動電機8,所述聚風板1上端向前傾斜固定設置於進氣管7和啟動電機8之間;所述進氣管7為金屬管並在進氣口設置有連接法蘭11,所述聚風板1可支撐固定於進氣管7和啟動電機8,利於保證聚風板1穩定性,進而保證形成的冷卻風氣流場穩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聚風板1固定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用於與進氣管7固定的上連接組件和用於與缸體固定的下連接組件,所述上連接組件和下連接組件均包括沿橫向並列分布的長條形的左、右連接片,所述左、右連接片的一端與聚風板固定連接,另一端均設置有用於固定的安裝孔;位於上端的左、右連接片(包括左上連接片9a和右上連接片9b)可固定於進氣管7的連接法蘭,位於下端的左、右連接片(包括左下連接片10a和右下連接片10b)固定於缸體3的下端側面,聚風板為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凹面朝前且向前抵壓於進氣管上,而弧形板的凸面朝後並向後抵壓於啟動電機形成限位,然後通過所述連接組件進行固定,防止滑落,保證聚風板的有效固定,避免晃動,固定強度高,安裝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缸頭和缸體的上側壁和/或下側壁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分布的縱向散熱片;優選缸頭和缸體的上側壁和下側壁均設置縱向散熱片,所述縱向散熱片沿橫向平行並列設置多片,多片縱向散熱片均開設有多個橫向通孔,使得縱向散熱片之間產生的負壓作用橫向散熱片之間的上側口和下側口,加速橫向散熱片之間的熱量散失,有效提高散熱效果,所述缸頭和缸體的左和/或右側壁設置有與各自對應的縱向散熱片垂直的橫向散熱片(位於缸頭的縱向散熱片與位於缸頭的橫向散熱片垂直,位於缸體的縱向散熱片與位於缸體的橫向散熱片垂直),優選缸頭和缸體的右側壁和左側壁均設置有橫向散熱片,所述橫向散熱片沿前後方向平行並列設置多片;合理對冷卻風進行導流,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