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12-06 16:02:01 1
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屬於汙水處理領域。該裝置分為缺氧池、好氧池和消毒池三部分,組合在一個一體化結構內,形成可同時實現去除有機汙染物、沉澱、消毒等多項功能的多功能一體化裝置。並通過泥水分離單元實現汙泥自回流,省去了汙泥回流設備及沉澱池。
【專利說明】
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採用A/0工藝為主要技術的汙水處理中,A/0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汙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汙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汙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好氧段,通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有機物得到去除。
[0003]但是由A/0工藝一般都有後續的沉澱池,為了避免汙泥的流失,需要將沉澱池的部分汙泥回流到缺氧池;沉澱池沉澱下來的微生物不一定適合缺氧池的需要,而且也存在耗會K。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目前汙水處理設施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汙水處理,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解決傳統技術汙泥回流問題,而且不需要沉澱池。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由缺氧池、好氧池和消毒池三部分構成,並通過泥水分離單元實汙泥自回流。
[0007]所述缺氧池水流方向為上進下出,上部安裝有汙水進水管,汙水從進水管進入缺氧池;底部安裝有潛水推進器攪拌,潛水推進器固定後呈葉輪推進方向與水平面平行,缺氧池與好氧池採用泥水分離單元隔開。
[0008]所述好氧池水流方向為上進下出,底部布設曝氣管道和微孔曝氣器,由風機供氣;好氧池與消毒池採用泥水分離單元隔開;貼近泥水分離單元底部安裝有排泥管連通至汙泥慄,排出多餘汙泥。
[0009]所述泥水分離單元,為前後隔板豎直交錯布置,前隔板為進水口離缺氧池池底50釐米留有過水孔;在過水孔底部有斜板與前隔板呈30度夾角延伸至後隔板,後隔板上部為出水口;水流通過過水孔後,截面面積增大,流速降低,水往上走,汙泥由於重力作用,向下沉澱,然後順著擋板流回池內。
[0010]所述消毒池水流方向為上進上出,在上部布設出集水槽,接出水管道。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通過採用泥水分離技術,省去了沉澱池和混合液回流設備,提供一種用於中汙水處理的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解決傳統技術結構複雜、汙泥需要回流的問題。
[0013]所述裝置通過在缺氧池、好氧池之間使用泥水分離單元,使汙泥從泥水分流單元滑回至池內,防止了池內汙泥流失;並在池底設立排泥管,將汙泥通過排泥慄排出。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工藝流程圖
[0015]圖中標示說明如下:
[0016]1-缺氧池;2-泥水分離單元;3-好氧池;4-泥水分離單元;5-消毒池;6_汙泥慄;7_排泥管;8-風機;9-空氣管;10-曝氣裝置;11-潛水推進器;12-活性汙泥;13-斜板;14-斜板;15-集水槽;16-出水管;17-鋸齒集水槽;18鋸齒集水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更好的解釋本實用新型專利,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8]本實用新型的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其處理汙水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經過預處理後的汙水進入本實施例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缺氧池I內,在缺氧池內進行初步生物降解和反硝化;池體下部安裝I臺潛水推進器11進行攪拌,潛水推進器11為低速攪拌機,使缺氧池I內的汙水和汙泥進行充分接觸;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多種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汙水中的有機物降解。
[0019]汙水通過泥水分離單元2流向好氧池3,在重力沉降作用下,汙泥從斜板13滑回缺氧池防止缺氧池活性汙泥12流失。
[0020]在好氧池3內通過風機8通過空氣管9向好氧池3內通入空氣,由池底布設的曝氣裝置10釋放出微小氣泡,以滿足好氧菌對氧氣的需求,由於曝氣,在池內形成液、固、氣三相共存體系,有利於氧的轉移,溶解氧充沛,適於微生物存活增殖;同時產生的空氣攪拌使汙泥與汙水充分混合,汙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汙水中有機汙染物得到去除,汙水得到淨化。
[0021 ]汙水從好氧池3通過泥水分離單元4流向消毒池5,在重力沉降作用下,汙泥從斜板14滑回好氧池,多餘的汙泥在汙泥慄6的作用下由排泥管7排出。
[0022]好氧池3出水通過泥水分離單元4進入消毒池5,消毒池5安裝有消毒液投加管道(消毒液發生裝置不在本裝置內),汙水經過殺菌消毒後流向集水槽15然後通過出水管16達標排放。
[002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無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將缺氧、好氧、泥水分離、消毒等組合在一個一體化結構內,形成可同時實現去除有機汙染物、沉澱、消毒等多項功能的多功能一體化裝置,由於採用自回流泥水分離技術,省去了汙泥回流設備及沉澱池。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該裝置通過泥水分離單元實現汙泥的自回流,泥水分離單元前後隔板豎直交錯布置,前隔板為進水口,池底留有過水孔;在過水孔底部有斜板與前隔板呈30度夾角延伸至後隔板,後隔板上部為出水口,通過泥水分離單元實現汙泥自回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為採用鋼板焊接而成的箱體結構,分隔為缺氧池、好氧池和消毒池三部分。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缺氧池水流方向為上進下出,上部安裝有汙水進水管,汙水從進水管進入缺氧池,缺氧池底部安裝有潛水推進器固定在側壁。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汙泥自回流式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好氧池水流方向為上進下出,底部布設曝氣管道和微孔曝氣器,貼近泥水分離單元底部安裝有排泥管連通至汙泥慄。
【文檔編號】C02F9/14GK205710326SQ20162049041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明人】徐正
【申請人】廣西神環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