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22:48:41 3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是一種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
背景技術:
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內外傷及流血是不可完全避免的,特別是動、靜脈的大量出血,如不能予以迅速有效的止血處理,往往會對傷者的生命和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現在的止血藥可分為四類:1、促凝血因子活性藥,如維生素k1等;2、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藥物,如卡洛磺鈉等;3、抗纖維蛋白溶解藥,如氨甲環酸等;4、外用止血中藥,如雲南白藥等。以上止血藥化學藥物居多,副作用大,或臨床費用較高,造成患者負擔較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製備簡單、見效快、療效好、同時具有止痛功效的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梔子15-25份、蒲黃(炒)15-20份、龍骨20-50份、黃柏(焦)15-35份、三百棒20-55份、天竺黃20-50份、見血清15-40份、蓮子心10-20份、三七12-22份、黃花草12-22份、崗松12-22份、當歸12-22份、紅花12-22份、五加皮6-12份、連錢草6-12份、沒藥5-8份、冰片3-6份、甜蘆粟霜15-30份。
本發明所述的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製備方法為:(1)將梔子、蒲黃(炒)、龍骨、黃柏(焦)、三百棒、天竺黃、見血清、蓮子心、三七、黃花草、崗松、當歸、紅花、五加皮、連錢草和沒藥分別清洗乾淨,乾燥並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混合藥粉;(2)將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冰片粉;(3)將混合藥粉和冰片粉混合均勻後,與甜蘆粟霜攪拌混合均勻,即得到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
本發明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直接外敷病灶,具有減少表面滲出、抗感染、促進創傷面癒合和修復、防止傷口感染的療效,同時還具有止痛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一: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梔子15份、蒲黃(炒)15份、龍骨20份、黃柏(焦)15份、三百棒20份、天竺黃20份、見血清15份、蓮子心10份、三七12份、黃花草12份、崗松12份、當歸12份、紅花12份、五加皮6份、連錢草6份、沒藥5份、冰片3份、甜蘆粟霜15份。
製備方法為:(1)將梔子、蒲黃(炒)、龍骨、黃柏(焦)、三百棒、天竺黃、見血清、蓮子心、三七、黃花草、崗松、當歸、紅花、五加皮、連錢草和沒藥分別清洗乾淨,乾燥並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混合藥粉;(2)將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冰片粉;(3)將混合藥粉和冰片粉混合均勻後,與甜蘆粟霜攪拌混合均勻,即得到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
實施例二: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梔子20份、蒲黃(炒)17份、龍骨35份、黃柏(焦)28份、三百棒35份、天竺黃35份、見血清27份、蓮子心15份、三七17份、黃花草17份、崗松17份、當歸17份、紅花17份、五加皮9份、連錢草9份、沒藥6份、冰片5份、甜蘆粟霜13份。
本發明所述的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製備方法為:(1)將梔子、蒲黃(炒)、龍骨、黃柏(焦)、三百棒、天竺黃、見血清、蓮子心、三七、黃花草、崗松、當歸、紅花、五加皮、連錢草和沒藥分別清洗乾淨,乾燥並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混合藥粉;(2)將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50-200目篩,得到冰片粉;(3)將混合藥粉和冰片粉混合均勻後,與甜蘆粟霜攪拌混合均勻,即得到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外用型止血鎮痛藥劑,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梔子15‑25份、蒲黃(炒)15‑20份、龍骨20‑50份、黃柏(焦)15‑35份、三百棒20‑55份、天竺黃20‑50份、見血清15‑40份、蓮子心10‑20份、三七12‑22份、黃花草12‑22份、崗松12‑22份、當歸12‑22份、紅花12‑22份、五加皮6‑12份、連錢草6‑12份、沒藥5‑8份、冰片3‑6份、甜蘆粟霜15‑30份。本發明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見效快,療效好,同時還具有止痛的功效。
技術研發人員:劉秀霞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劉秀霞
技術研發日:2017.06.03
技術公布日: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