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樣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9:34:5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採集工具,具體涉及一種取樣器。
背景技術:
取土器用來提起下層試驗土壤原狀土作為試樣以了解其性質,為使更多的了解基層性質,有時要在較深處取原樣土,為此,在取土器中部加一節接杆,稱之為取土器。使用時將取土器環刀鑽入土裡到需要的深度後即將取土器拔出,之後環刀及半圓筒拆下,用刮刀將取土器兩端多餘的土刮去修平,環刀內的土可作為試驗式樣。
申請號為CN201620735313.6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易於收集的推拉式取土器,該取土器通過旋轉把手完成取土,取完後使用推土板將取出的土推出,然而該取土器使用起來屬於固定式握持,無法較深插入土樣,使得每次取土量有限,且環刀的上開有取土槽,使得取土容易灑落,成功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取樣器,包括鑽杆、鑽杆一端的環刀和另一端的密封蓋,該密封蓋上設有單向排氣孔,所述鑽杆為中空的圓柱腔體,該鑽杆上靠近密封蓋的位置設有衝擊結構、靠近環刀的位置設有取土槽。
所述衝擊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鑽杆上的退鑽受力臺階和進鑽受力臺階,所述退鑽受力臺階和進鑽受力臺階之間設有手持滑套,該手持滑套沿鑽杆上下滑動對受力臺階衝擊實現進鑽、退鑽。
所述取土槽周圍還套有滑動組件,該滑動組件套在鑽杆上來回滑動且滑動組件兩端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密封圈,為保證鑽杆內部腔體的密封性,所述滑動組件兩端的密封圈之間的距離大於取土槽的長度。
為保證取土採樣過程中鑽杆的穩定性,所述鑽杆上位於所述衝擊結構和取土槽之間設有活動連接的支撐架。
為保證進鑽後環刀對土樣產生向內壓緊的作用力,所述環刀為喇叭筒形。
工作原理:徑向旋轉頂端密封蓋,用手使勁向下滑動手持滑套衝擊下方的進鑽受力臺階,在衝擊力的帶動下,環刀進入硬土層,由於喇叭筒形環刀設計,能使得土壤在鑽杆下行時收到擠壓變得更加緊密,退鑽時,向上滑動手持滑套衝擊上方的退鑽受力臺階,此時內部腔體被擠壓的空氣通過單向排氣孔排除,形成負壓,取出鑽杆時土壤不會脫落;退鑽後通過拉動滑動組件,從取土槽取出採樣的土壤,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取土過程中,滑動組件完全覆蓋取土槽並通過密封圈保持鑽杆腔內密封。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對於傳統的取土器,利用現有技術中未出現過的衝擊結構和負壓吸取的效果,同時優化環刀和取土槽的結構,在增大取土量的同時還能保證取土過程不灑落碎土,為地質查考工作提供了一種可靠、實用的採樣工具。
附圖說明
圖1為取樣器立體示意圖;
圖2為取樣器又一立體示意圖;
圖3為取樣器內部腔室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鑽杆,2:環刀,3:密封蓋,4:單向排氣孔,5:衝擊結構,6:取土槽,7:退鑽受力臺階,8:進鑽受力臺階,9:手持滑套,10:滑動組件,11:密封圈,12: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並不僅限於以下實施例:
如圖1-3所示,一種取樣器,包括鑽杆1、鑽杆一端的環刀2和另一端的密封蓋3,該密封蓋3上設有單向排氣孔4,所述鑽杆1為中空的圓柱腔體,該鑽杆1上靠近密封蓋3的位置設有衝擊結構5、靠近環刀2的位置設有取土槽6。
較為具體的,所述衝擊結構5包括設置在所述鑽杆1上的退鑽受力臺階7和進鑽受力臺階8,所述退鑽受力臺階7和進鑽受力臺階8之間設有手持滑套9,該手持滑套9沿鑽杆1上下滑動對受力臺階7、8衝擊實現進鑽、退鑽。
較為優選的,所述取土槽6周圍還套有滑動組件10,該滑動組件10套在鑽杆1上來回滑動且滑動組件兩端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密封圈11,為保證鑽杆內部腔體的密封性,所述滑動組件兩端的密封圈11之間的距離大於取土槽6的長度。
較為優選的,為保證取土採樣過程中鑽杆1的穩定性,所述鑽杆上位於所述衝擊結構5和取土槽6之間設有活動連接的支撐架12。
較為優選的,為保證進鑽後環刀2對土樣產生向內壓緊的作用力,所述環刀2為喇叭筒形。
工作原理:徑向旋轉頂端密封蓋,用手用力向下滑動手持滑套衝擊下方的進鑽受力臺階,在衝擊力的帶動下,環刀進入硬土層,由於喇叭筒形環刀設計,能使得土壤在鑽杆下行時受到擠壓變得更加緊密,退鑽時,向上滑動手持滑套衝擊上方的退鑽受力臺階,此時內部腔體被擠壓的空氣通過單向排氣孔排除,形成負壓,取出鑽杆時土壤不會脫落;退鑽後通過拉動滑動組件,從取土槽取出採樣的土壤,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取土過程中,滑動組件完全覆蓋取土槽並通過密封圈保持鑽杆腔內密封。
本實用新型相對於傳統的取土器,利用現有技術中未出現過的衝擊結構和負壓吸取的效果,同時優化環刀和取土槽的結構,在增大取土量的同時還能保證取土過程不灑落碎土,為地質查考工作提供了一種可靠、實用的採樣工具。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