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底柱回採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7:00:27 1
專利名稱:一種底柱回採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回採工藝,特別是一種底柱回採工藝。
背景技術:
底柱回採要在下一水平礦體採完以後才能進行,暴露時間一般長達數年,且由於受到運輸巷道掘進及礦房回採等過程爆破動力破壞,承受地壓等原因,回採過程中極易出現冒頂、塌方等現象,對於既未採用膠結充填,又無混凝土假底的尾砂充填採礦法,底柱回採難度極大,很多礦山為了安全起見,只能放棄底柱回收,造成資源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工藝簡單,安全高效,成本低,回採率高的底柱回採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底柱回採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布置預注漿鑽孔在下一水平段的採場採至距離運輸水平0.3-0.7米左右時,停止回採,然後利用YGZ-90鑽機垂直鑽進,穿透礦體並超過尾砂充填面,網度為1.0×1.0m2至1.5×1.5m2。
(2)進行預注漿採用水泥漿液,用高壓注漿泵注漿,高強度PVC管為輸漿管,無縫鋼管為注漿管,進行預注漿,為防止漿液洩漏,在注漿孔外口用木塞作為止漿塞,周圍及注漿管附近用布條塞住,抽出注漿管後,立即用布條將將木塞上的孔塞住,使尾砂與漿液形成固體,並充滿底柱礦石內的裂隙,使礦石膠結成整體。
(3)採楊接頂充填預注漿結束後,對採場進行接頂充填,充填應分多次進行,保證充填接頂密實,為底柱回採打下良好基礎。
(4)底柱回採根據底柱的厚度,分二~三次採用進路式回採,第一層採用前進式回採,為落礦形成足夠的空間,以後的落礦採用後退式,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落礦至距離尾砂面0.5米時,結束底柱回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 由於採用了以下步驟(1)布置預注漿鑽孔,(2)進行預注漿,(3)採楊接頂充填,(4)底柱回採,因而工藝簡單,安全高效,成本低,回採率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1)布置預注漿鑽孔在下一水平段的採場採至距離運輸水平0.5米左右時,停止回採,然後利用YGZ-90鑽機垂直鑽進,穿透礦體並超過尾砂充填面,網度為1.0×1.0m2。
(2)進行預注漿採用水泥漿液,用高壓注漿泵注漿,高強度PVC管為輸漿管,無縫鋼管為注漿管,進行預注漿,為防止漿液洩漏,在注漿孔外口用木塞作為止漿塞,周圍及注漿管附近用布條塞住,抽出注漿管後,立即用布條將將木塞上的孔塞住,使尾砂與漿液形成固體,並充滿底柱礦石內的裂隙,使礦石膠結成整體。
(3)採楊接頂充填預注漿結束後,對採場進行接頂充填,充填應分多次進行,保證充填接頂密實,為底柱回採打下良好基礎。
(4)底柱回採根據底柱的厚度,分二~三次採用進路式回採,第一層採用前進式回採,為落礦形成足夠的空間,以後的落礦採用後退式,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落礦至距離尾砂面0.5米時,結束底柱回採。
實施例2 (1)布置預注漿鑽孔在下一水平段的採場採至距離運輸水平0.5米左右時,停止回採,然後利用YGZ-90鑽機垂直鑽進,穿透礦體並超過尾砂充填面,網度為1.5×1.5m2。
(2)進行預注漿採用水泥漿液,用高壓注漿泵注漿,高強度PVC管為輸漿管,無縫鋼管為注漿管,進行預注漿,為防止漿液洩漏,在注漿孔外口用木塞作為止漿塞,周圍及注漿管附近用布條塞住,抽出注漿管後,立即用布條將將木塞上的孔塞住,使尾砂與漿液形成固體,並充滿底柱礦石內的裂隙,使礦石膠結成整體。
(3)採楊接頂充填預注漿結束後,對採場進行接頂充填,充填應分多次進行,保證充填接頂密實,為底柱回採打下良好基礎。
(4)底柱回採根據底柱的厚度,分二~三次採用進路式回採,第一層採用前進式回採,為落礦形成足夠的空間,以後的落礦採用後退式,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落礦至距離尾砂面0.5米左右時,結束底柱回採。
權利要求
一種底柱回採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布置預注漿鑽孔在下一水平段的採場採至距離運輸水平0.3-0.7米左右時,停止回採,然後利用YGZ-90鑽機垂直鑽進,穿透礦體並超過尾砂充填面,網度為1.0×1.0m2至1.5×1.5m2。
(2)進行預注漿採用水泥漿液,用高壓注漿泵注漿,高強度PVC管為輸漿管,無縫鋼管為注漿管,進行預注漿,為防止漿液洩漏,在注漿孔外口用木塞作為止漿塞,周圍及注漿管附近用布條塞住,抽出注漿管後,立即用布條將將木塞上的孔塞住,使尾砂與漿液形成固體,並充滿底柱礦石內的裂隙,使礦石膠結成整體。
(3)採楊接頂充填預注漿結束後,對採場進行接頂充填,充填應分多次進行,保證充填接頂密實,為底柱回採打下良好基礎。
(4)底柱回採根據底柱的厚度,分二~三次採用進路式回採,第一層採用前進式回採,為落礦形成足夠的空間,以後的落礦採用後退式,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落礦至距離尾砂面0.5米時,結束底柱回採。
全文摘要
一種底柱回採工藝,其不同之處在於,有以下步驟組成①布置預注漿鑽孔,②進行預注漿,③採場接頂充填,④底柱回採,因而工藝簡單,安全高效,成本低,回採率高,特別適合礦山底柱回採用。
文檔編號E21C41/00GK101392652SQ200710113019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8日
發明者樊明玉, 徐國良, 劉興義, 濤 王, 李進鵬 申請人: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尹格莊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