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沙洋縣徵地補償標準(湖北沙洋土地連片耕種)
2023-11-11 01:00:33 1
湖北荊門沙洋縣徵地補償標準?近年來,湖北省沙洋縣因地制宜,大膽創新,較好地解決了農村耕地「分散化」「碎片化」問題,成功地探索出了土地「按戶連片耕種」新模式沙洋縣首創的「按戶連片耕種」曾兩次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湖北荊門沙洋縣徵地補償標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北荊門沙洋縣徵地補償標準
近年來,湖北省沙洋縣因地制宜,大膽創新,較好地解決了農村耕地「分散化」「碎片化」問題,成功地探索出了土地「按戶連片耕種」新模式。沙洋縣首創的「按戶連片耕種」曾兩次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
9月19日,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拾回橋鎮劉店村黨支部書記肖道琴向記者介紹,當前正是秋糧收穫季節,以農戶購買機械收割水稻服務的費用為例,連片後比連片前便宜了一半。
「沙洋位於江漢平原西北腹地,屬丘陵平原地帶。隨著農村生產力水平逐步提高,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弊端日益凸顯。以往一戶農民只種幾畝田,卻要跑多個地方,尤其是留守老人、外出務工農民和種田大戶等市場主體,迫切要求土地連片耕種。」沙洋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周洪華介紹,沙洋「按戶連片耕種」起源於三坪村的自發探索實踐,完善於縣裡的試點示範,成熟於整縣全面推開。
2002年秋收過後,三坪村以小組為單位,對責任田按「土質好壞、中稻產量高低、水源灌溉便利程度、離村灣遠近」等條件折算面積,塘堰隨耕地劃入片區,集中歸併土地。隨後,村裡又統一修機耕道、修水渠、打水井,全村2070畝耕地實行「按戶連片耕種」。
整村完成土地「按戶連片耕種」後,農民勞動強度大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下降,效益明顯提高,鄰裡關係更加和諧,全村土地問題實現「零上訪」。2014年,沙洋縣政府分管農業工作的負責同志在三坪村調研時,發現了該村土地「按戶連片耕種」的做法,並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進行認真總結提煉,形成了「按戶連片耕種」的「三坪經驗」。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從實際出發,一村一策、一組一策,不搞一刀切。」沙洋縣縣長陳威說,「採取以水源、住房、最大田塊、集中田塊等為主要參照路徑實行了『按戶連片耕種』。全縣承包耕地面積141萬畝,其中129.98萬畝已實現『按戶連片耕種』,連片耕種率達92%。」
沙洋楚稻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偉說,土地連片後,種植規模擴大,合作社可與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緊密合作,發展訂單農業,發展優質糧油,創立品牌,更有利於統一品種和種植技術,提升農業效益。
「按戶連片耕種」也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據調查,沙洋縣分散土地流轉價格僅為每畝300多元,流轉時關聯對象多、成本高。而連片土地流轉價格雖達每畝700元,大戶還搶著要。
2013年,湖北襄陽農民左久勝看中了馬良鎮童沙村的沙地,擬流轉200畝種植山藥,但忙活4個多月,才從20多個農戶手中成功流轉100畝。2014年,童沙村在沙洋縣率先試點實行了「按戶連片耕種」後,他一周內就與7個農戶籤訂了100多畝的土地流轉合同。
沙洋縣總結了「按戶連片耕種」經驗,認為這一創新舉措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家庭承包經營層面上的規模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農業生產面臨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僵」、農村勞動強度「大」、規模經營基礎「差」、公共設施建管「難」、利益糾紛「多」、種田綜合成本「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小」、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底子「虛」等八大困境。
「尊重群眾意願,充分發動群眾智慧,是推進『按戶連片耕種』工作的法寶。」沙洋縣委書記劉克雄表示,基層農民群眾大膽創新,政府主動作為因勢利導,「按戶連片耕種」推進效果好,能實現多個農業主體共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劉志偉)
來源: 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