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健茶包裝盒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13:38:45 4
專利名稱:一種保健茶包裝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包裝盒,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以用於內裝保健茶包的包裝
品.O
背景技術:
市面上的保健茶,以茶載藥,以藥輔茶,以茶代藥,口感舒適,攜帶方便。這些保健茶有的用塑膠袋包裝,有的用盒包裝,這些包裝各有優缺點,為了使保健茶攜帶、飲用方便, 人們追求更新的結構更加合理的包裝盒。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保健茶包裝盒,該種保健茶包裝盒, 便於攜帶、飲用方便,結構合理。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可以通過採取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包括大盒和小盒,大盒內裝有小盒,小盒的數量為十隻,其分兩成五組,每組小盒數量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小盒層疊於一起,各組小盒水平依次排列,各小盒內裝有保健茶包。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進一步採取以下改進小盒包括盒體和盒蓋,其盒體呈煙盒的盒體狀,盒蓋呈煙盒的盒蓋狀。盒蓋的一側面與盒體的側面連於一起;盒體內放有兩組保健茶包,每組五包保健茶包,各組中的保健茶包層疊於一起,第一組保健茶包放於盒體底部,第二組保健茶包放於靠近盒蓋處。小盒中,還具有一條拉帶,拉帶的中部段繞過第一組保健茶包與盒體的盒底的間隙,第一組保健茶包和第二組保健茶包位於拉帶的兩端段之間,拉帶的兩端位於盒體的開口處。所述的小盒內設有乾燥材料。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1、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包括大盒和小盒,大盒內裝有小盒,結構合理。各小盒內裝有保健茶包。包裝便於攜帶,保健茶包裝於小盒內,有利於密封包裝保存。在未開封的小盒中,可以繼續保持密封包裝保健茶包,有利保證保健茶包的品質,利於飲用。2、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小盒中還具有一條拉帶,拉帶的中部段繞過第一組保健茶包與盒體的盒底的間隙,可以採用拉動拉帶的方式使位於盒體底處的保健茶包拉出來,拿出飲用方便。3、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小盒內設有乾燥材料包,可以保證保健茶包的乾燥, 有利保證茶包的品質。
圖1是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示意圖。[0015]圖2、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中的小盒的示意圖。圖4是圖2的A-A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中的小盒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包括大盒1和小盒2,大盒1內裝有小盒2, 小盒2的數量為十隻,共分兩成五組,每組小盒數量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小盒層疊於一起, 各組小盒水平依次排列,各小盒內裝有保健茶包5。包裝便於攜帶,保健茶包裝於小盒內,有利於密封包裝保存。在未開封的小盒中,可以繼續保持密封包裝保健茶包,有利保證保健茶包的品質,利於飲用。小盒包括盒體3和盒蓋4,其盒體3呈煙盒的盒體狀,盒蓋4呈煙盒的盒蓋狀,盒蓋 4的一側面與盒體3的側面連於一起。盒體3內放有兩組保健茶包,每組五包保健茶包5, 各組中的保健茶包層疊於一起,第一組保健茶包放於盒體3底部,第二組保健茶包放於靠近盒蓋4處。小盒中,還具有一條拉帶6,拉帶6的中部段繞過第一組保健茶包與盒體的盒底的間隙,第一組保健茶包和第二組保健茶包位於拉帶的兩端段之間,拉帶的兩端位於盒體3 的開口處。可以採用拉動拉帶的方式使位於盒體底處的保健茶包拉出來,拿出飲用方便。盒體3內設有於燥材料包。可以保證保健茶包的乾燥,有利保證茶包的品質。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便於攜帶,拿出飲用方便,結構合理。可以保證保健茶包的乾燥,有利於保證茶包的品質。
權利要求1.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包括大盒和小盒,大盒內裝有小盒,小盒的數量為十隻,其分兩成五組,每組小盒數量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小盒層疊於一起,各組小盒水平依次排列,各小盒內裝有保健茶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小盒包括盒體和盒蓋,其盒體呈煙盒的盒體狀,盒蓋呈煙盒的盒蓋狀,盒蓋的一側面與盒體的側面連於一起;盒體內放有兩組保健茶包,每組五包保健茶包,各組中的保健茶包層疊於一起,第一組保健茶包放於盒體底部,第二組保健茶包放於靠近盒蓋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小盒中還具有一條拉帶,拉帶的中部段繞過第一組保健茶包與盒體的盒底的間隙,第一組保健茶包和第二組保健茶包位於拉帶的兩端段之間,拉帶的兩端位於盒體的開口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所述的小盒內設有乾燥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健茶包裝盒,其特徵是包括大盒和小盒,大盒內裝有小盒,小盒的數量為十隻,其分兩成五組,每組小盒數量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小盒層疊於一起,各組小盒水平依次排列,各小盒內裝有保健茶包。本實用新型保健茶包裝盒,便於攜帶,拿出飲用方便,結構合理。可以保證保健茶包的乾燥,有利於保證茶包的品質。
文檔編號B65D77/02GK201932506SQ2010206773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3日
發明者陳國宜 申請人:陳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