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劉邦的歷史評價 劉邦是不是一個絕情的人?

2023-11-10 11:55:57 2

  曹植評價劉邦「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同時也指出劉邦「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而後世之人對於劉邦的評價向來是兩個極端。有認為劉邦行為不檢點,是小人之輩,有人認為劉邦善於用人,對下屬寬容是仁愛之君。各有說法,不過個人認為劉邦有些行為真的令人不齒。

  虎毒尚且不食子,劉邦卻能夠為了自己活命棄一雙兒女性命於不顧,實在不配當一個父親!昔年,劉邦大戰項羽,可是慘遭失敗,一路奔逃。追殺中,馬車的速度卻始終提不起來,劉邦知道是車上的人太多了,他要想逃出去,就必須捨棄一些人。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會怎麼做?至少也要糾結一會兒吧,可劉邦沒有半分遲疑,一腳就將自己的一雙兒女給踢下了馬車,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這是劉邦的妻子呂雉為他所生的一雙兒女,劉邦養育了他們十多年,再如何也該是有感情的,他在生死之間想到的卻是用兒女的性命換自己的性命,何其自私!

  早年時候,呂公將千金呂雉下嫁於劉邦,此時劉邦已經四十三,而呂雉卻是二十八歲。雖然在當時的年代二十八歲就可以算是老姑娘了,但那也是呂公的眼光太挑剔所以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女婿所導致的。劉邦說大話,想坐上位,但是錢卻不夠。蕭何想將他轟走,劉邦不走在門口大吵大鬧驚動了呂公,這才有了呂公相中了劉邦的面相於是將女兒嫁給劉邦的事情。呂雉跟著劉邦過苦日子就算了,畢竟已經嫁為人妻,萬事都以丈夫為先。就算這位丈夫依舊遊手好

閒,好吃懶做,欠下無數的酒錢,經常逛青樓,呂雉也必須忍著。直到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呂雉他們卻依舊留在沛縣。劉邦想接回家人,但是被項羽大軍所阻攔。後來劉邦起兵反抗項羽,項羽抓走了劉邦的一家老小,甚至拿呂雉的性命要挾劉邦。劉邦當著呂雉的面說呂雉可以任由項羽處置,殺了也可以這種話來。

  也許劉邦的這句話只是緩兵之策,但是對於呂雉而言卻是心尖上的刀子,刺得她的心鮮血直流。她在劉邦不在家的時候成為家中的頂梁柱,一個美貌的富貴小姐,很快就變成了一個鄉野婦人,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風採。如今劉邦身邊戚姬在懷,甚至還育有一子,在她備受楚軍折磨的時候,劉邦卻在享受,完全置她於不顧。呂雉那一刻的心裡是恨的,她想起多年來的經歷,覺得和劉邦的夫妻之情也不過如此。從此,呂雉便不再約束劉邦,任由他坐擁後宮。以前呂雉就算打劉邦一巴掌,劉邦也不敢說什麼,還要來和呂雉賠罪,果真是新人笑舊人哭。劉邦這種渣男的行為敢說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嗎?

  這還只是劉邦對待自己最為親近的家人,對待起那些陪伴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劉邦也是毫不手軟。建立了漢朝之後,劉邦被尊為天子,他是君,韓信張良蕭何之輩是臣,君臣之間有時候就是這樣充滿著矛盾,你既希望他死,又不希望他死。他給他的好兄弟們分封諸侯,賜給他們自己的國家。同時這也是一道他送給他們的催命符,因為異姓王和分封制都不是劉邦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他要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呂雉在劉邦不在朝中的期間,與蕭何合謀將韓信殺害在長樂宮,事後給韓信安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劉邦回到朝中得知了這一消息,《史記》是這樣描述劉邦的表現的:「且喜且憐之」,劉邦為何會「喜」又為何要「憐」,他的兄弟死了他還能感到高興,既然憐惜韓信的才能為何要放任呂后殺了他。雖然是維護皇權,但是這也是劉邦心狠的表現。

  劉邦就是那種看似一團和氣,笑臉相迎,實際上背後藏著一把刀子的人。

同类文章

孤注一擲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頭——代國的建立與滅亡   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稱代王。此人生而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長發委地,相貌英偉,經過三十多年苦心經營,兼併鄰近諸部,擊高車,破沒歌部落,攻伐劉衛辰部,節節勝利。他至此自稱代王,並與同屬鮮卑族的前燕慕容氏廣結姻親,大具開國氣象。可惜什翼犍生不

梟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所以史書上也有稱他為寒漪的。   在中國史書上對寒浞這位君王的評價卻是很糟糕,說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

神武不可測的漢光武帝——劉秀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對東漢開國皇帝,神武不可測,允冠百王的劉秀卻知之甚少。這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帝的劉秀名氣顯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幾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國之君。但在作為方面絲毫不遜色。   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漢

明清皇帝用人:鹹豐疑人敢用崇禎疑人敢殺

「用人不疑」與「疑人不用」是孟不離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後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歷史上犯過錯誤、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該疑而不用,還是用而不疑呢?   事實勝於雄辯,在這方面我拿崇禎和鹹豐做個比較。   崇禎皇帝:用一個殺一個最後全

掃蕩北邊除隱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徵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徵沙漠之戰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國為肅清蒙古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大規模統一戰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闢,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

永樂皇帝與武當山的故事

 到武當山旅遊的人大都是衝著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鬼斧神工的金頂造極、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而去。然如果到武當山旅遊前能了解到武當山與明朝永樂皇帝的一段歷史有關,那遊覽起來就更有興味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後,燕王朱棣率領的北方軍隊和建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來時糊塗去時迷   那一年,在丹陽街頭,一個鄭姓少女和一個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從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尋常的命運:鄭氏將來會成為一位帝王的母親。雖然說這位鄭姓少女就是後來唐宣宗李忱的母親,但預言在沒有成為現實之前,都是荒誕劇。有人聽了搖搖頭一笑而過,有人聽了心理卻起了化學反應。鎮海節度使

宋太祖的「 誠信 」公關

1964年,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氣攻下吳越。誰知吳越國王錢俶親自拜見趙匡胤,並獻上了吳越國的地圖,以示臣服之意。   趙匡胤見錢俶來訪非常高興,便留他在汴梁遊玩談心,而錢俶卻在暗地裡賄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為他說話保住吳越國,深受皇帝倚重的宰相趙普更是他的重點公關對象。對此趙

光武帝為何退功臣而進文吏

 南北功臣的制衡   光武「以徵伐濟大業」,故建武元年(25年)六月初即位時,非但不「退功臣」,反而任之以顯職。據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其時除太傅卓茂外,大司馬吳漢、大司徒鄧禹、大司空王梁、驃騎大將軍景丹、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建義大將軍朱祜(大將軍杜茂與以上四大將軍官次相

楚宣王的煩惱

  1.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國力強盛起來,楚將昭奚恤由於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權勢越來越大。   2.楚宣王聽說大臣們都爭相去討好昭奚恤,其他諸侯國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讓他感到悶悶不樂。   3.一天上朝時,楚宣王問大臣們:「寡人聽說北方的國家都害怕昭奚恤,有這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