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媽對孩子的態度太感動了(過來人真心話後媽對孩子的)
2023-04-17 08:14:03 1
前段時間,黑龍江4歲女童被後媽毆打,餓到在衛生間找紙吃,引起大眾憤慨,「後媽」就意味著「妖魔」嗎?
一提到後媽,很多人都咬牙切齒,那些影視劇裡的悲慘情節都會浮現在眼前。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真心待孩子好的後媽大有人在。
菲菲曾是再婚重組家庭,她是頭婚,老公是二婚,還帶著一個兒子。很多人都勸她說,「後媽不好當,裡外不是人」。
因此菲菲在和對象交往兩年後,和孩子培養了一定的感情,這才結婚。儘管自己沒生過孩子,菲菲對繼子盡心盡力的,家人都稱讚。
可是有一次,菲菲看兒子穿了一套非常「誇張」的衣服,全身漏洞,還掛著鏈子,有些非主流不說,還存在安全隱患,於是讓孩子把衣服換了。
老公卻說:「這是孩子媽媽買的,你不讓他穿,是啥意思?這麼小心眼!」菲菲並不知道這些,委屈的淚水瞬間就流了下來,孩子小還以為惹禍了,哇哇大哭。
原本是好心,結果被誤會,菲菲漸漸發現,繼子身上總是能有老公前妻的影子,有時候寶爸的維護,也讓她感到心寒,「難道我不如她嗎?」
每次想到這點,她甚至有些嫉妒那個前妻,連帶著也會揣摩孩子的行為,產生了「惡意」。「兒子或許根本不喜歡我吧?人家有親媽」。
這麼想著,菲菲越來越難以自拔,甚至一度抑鬱,後來終究難過心結,一拍兩散。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後媽之所以對孩子有惡意,是因為和孩子搶利益。其實很多再婚家庭都是普通老百姓,並不涉及「豪門」恩怨,也沒那麼龐大的財產要瓜分。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分錢」,而是因為「分愛」!以下3個原因在作祟。
1)可能源於家族對後媽的差別對待
對於前妻留下的孩子,親戚朋友都比較關照,覺得孩子比較可憐,親媽不在身邊了,要好好對他。因此對這個孩子可能會格外關愛,讓後媽感到心裡失衡。
還有的老人始終認為孩子、媽媽和爸爸要在一起,後媽都是婚姻的破壞者,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對後來者也很不公平,時間長了,後媽可能因此對孩子產生了惡意。
2)有些是女性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儘管知道丈夫有過一段婚姻,可是每次看到繼子這個「愛的結晶」,加上丈夫有些事情處理不好,有的還和前妻藕斷絲連,難免怒火中燒,嫉妒丈夫和前妻的過去。
每次看到孩子,似乎總能腦補出一些過去的畫面,所以就對孩子滿懷惡意,難以自拔。
3)社會輿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社會輿論的作用下,比如案例中的菲菲,親人一直和她說「後媽裡外不是人」,對他再好也沒用,在這種氛圍下,乾脆破罐子破摔,與其吃力不討好,不如不管不問。
育兒先育己,再婚家庭的感觸會更深。在處理親子關係前,先處理好爸爸媽媽的婚姻關係比較好。離婚了就不要藕斷絲連,大人的問題不要牽扯到孩子。
選擇再婚,就要愛現在的妻子,並且明確地和孩子說明,「爸爸愛過媽媽,在很久以前」,給妻子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共同來守護現在的家。
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對所有的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幫理不幫親,誰對聽誰的,不偏袒孩子,也不偏心。媽媽要讓繼子女感受到無差別的愛,不要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
而對新生的寶寶,也要從小嚴格教育,注重和哥哥姐姐的感情培養,不嬌縱孩子。
糖媽心裡話:
不要把前段婚姻裡的坎帶到這次婚姻裡,後媽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想要再婚家庭更和諧,責任不全在後媽,丈夫的支持,家族的認可也很重要。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後媽能夠真心待孩子,付出總有回報!
【今日話題】
你認為後媽能對所有的孩子都好嗎?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