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畫臨摹(梵谷畫作完全cosplay開眼)
2023-04-17 20:06:11 1
特約撰文 閃電俠
他生下來。
他畫畫。
他死去。
麥田裡一片金黃,
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
——波德萊爾
人們認識一位藝術家往往還是因為他畫作的價格,例如文森特·梵谷,想必是大家都熟悉的陌生人,多數人知道他是因為他生前潦倒,身後畫作買到世界紀錄,世界上的主要博物館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但是梵谷又有例外之處,他在1890年37歲時自殺身亡,1929年美國作家歐文·斯通通過探訪梵谷身前的經歷,採訪了大量的認識梵谷的當事人,寫就出版《渴望生活——梵谷傳》,此書風靡全球,幾十年來被譯成8O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歐文·斯通當年還是26歲的小夥子。雖然他一生撰寫了二十餘部傳記,但此書還是公認為他的代表作,被冠以文學名著的桂冠。不知道一生不能超越自己是什麼感覺啊。
因這本書,加上他的書信集作為自傳出版,梵谷的身世打動了無數讀者,很多人因為他的故事去看他的畫。梵谷不因畫作就吸引大批粉絲,最後「路人粉」又被他的畫作俘虜,轉為「鐵粉」,畫好還是故事好?這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當然這也是「段子手」喜歡的,例如達利就深諳此道——
我的鬍子和畫作一樣著名
你不知道我是帽子收藏家
達利如果遇見梵谷估計會打起來,因為梵谷就不會作秀,他很「笨」。看他和高更吵架就知道笨拙本色,後文會向大家介紹的。
1956年好萊塢根據斯通原著改編拍攝了同名電影《渴望生活——梵谷傳》,雖然直到2014年,電影界一再重拍梵谷,但很多觀眾還是認為1956年版的好。我作為梵谷的「腦殘粉」:看幾遍書,收藏梵谷不同版本的畫冊,每一部影片都會看,也是最喜歡1956年版。面對這類影迷,電影界估計也有點鬱悶。就像看《射鵰英雄傳》,對很多觀眾來說黃日華翁美玲就是郭靖黃蓉。
片名:Lust For Life
中文片名:渴望生活-梵谷傳
導演: 文森特·明奈利 / 喬治·庫克
編劇: Norman Corwin
主演: 柯克·道格拉斯 / 安東尼·奎恩 / James Donald / Pamela Brown / Everett Sloane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56-09-17
片長: 122 分鐘
這是西班牙版本的海報,演員和後面梵谷自畫像有多像?這就是海報要表達的意思。其實這部電影就是大型的cosplay,從梵谷本人各個時期,到場景,到眾多配角都是「神還原」,看看劇照和畫作的對比——
看到郵遞員出場我都驚呆了,太像了!
還包括他的房間場景
阿爾勒這座橋現在還在,被命名為梵谷橋,是當地景點了。想當年市民向市政府集體籤名請願驅逐梵谷,令人感慨!劇組將畫中的船都還原了——
解密「帽子收藏家」梵谷晚上是怎麼工作的——
必須有的場景——
這家咖啡館現在還在。
他住院的一年期間,將窗外的場景畫了很多幅——
加歇醫生出場也嚇到我了,這是復活啊——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霸佔世界畫價冠軍15年,這是現在也還是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之一。
梵谷的最後一張畫。此後他自殺了——
這場cosplay還有一幫畫家們,我就不一一介紹了,高更、休拉、畢沙羅……太多了,喜歡印象派的讀者肯定會看得很激動地——
片尾的照片牆,表達了什麼?
文森特·梵谷28歲到37歲9年裡,留下了數量可觀的作品:大約1100幅素描,近900幅油畫,後期是一天一幅,要知道油畫表面幹需要幾天,他還是寫生!
他是天剛亮就出發寫生,天黑了才回來,房東因為他亂把他趕出來,因為他要把畫晾乾啊!
居民們覺得他舉止怪異「不務正業」瞎晃!
反正就是各種不容,這就是梵谷一生的寫照:
本來可以繼承父親職業去當牧師,因為同情礦工,和他們同吃同住、一起下井,結果被認為「失了體面」,導致牧師的兒子不相信上帝。
還有失敗的愛情(當然向表姐表白的方式也是驚天地的),這個粗魯笨拙的男孩在家鄉也成「異類」。
表哥教他的繪畫知識是學院派由石膏像開始的漸進式,和他強烈的表現欲格格不入,這個叛逆的傢伙終於叛出師門。
在巴黎借住在弟弟提奧家,結果每天晚上恨不得通宵討論,搞得弟弟筋疲力竭。
去阿爾繪畫一面是瘋狂的工作,一面是拮据的生活,把吃飯的錢都用來買了顏料,還要容受孤獨和非議,好不容易盼來了高更,結果烈火遇上了汽油,第一天就開始為了藝術觀點爭吵,這就是一個相愛相殺死循環,結果導致割耳事件發生……
其實梵谷的直脾氣和天真完全不是高更這個江湖老油條的對手,吵架到打架都是完敗。
喜歡梵谷的讀者也不用憎惡高更,他也是為了追求藝術過上潦倒悲慘的人生的偉大藝術家,令人唏噓!
粗魯、笨拙、偏激和率真、熱情都集中在梵谷身上,看書信集(自傳)就知道他有大量閱讀,文筆優美,思想深刻,而這一切當時只有弟弟提奧知道,支持他的藝術創作,自願供養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
梵谷書信
還有一位知音——加歇醫生他對提奧說過:「你哥哥是位偉大的藝術家。在以往的藝術史上還從來不曾有過和那些向日葵花的黃顏色一樣的東西,就憑這些油畫,就可以使你哥哥永垂不朽。」加歇醫生相信,工作能夠平撫梵谷劇烈的情緒波動,千方百計地鼓勵梵谷繪畫。對於加歇醫生的醫術,只能呵呵了。
有讀者可能知道梵谷是後映像派的代表畫家,但什麼是後映像派呢?
1874年,莫奈的畫作《日出·印象》首次公開展出便遭到評論家的挖苦: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在很長的日子裡,莫奈的作品沒有銷路,生活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幸虧朋友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
更有人按這幅畫的標題,諷喻以莫奈為首的青年藝術家們為「印象派」,於是「印象主義」也就成了這個畫派的桂冠。
電影裡表現了梵谷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畫展的震驚。
後來許多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不滿足於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梵谷是其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後來的野獸派與表現主義。簡單說就是主觀用色!
後印象派代表人物還有愛畫蘋果的塞尚(現代繪畫之父)、散盡家財愛土著的高更。
花絮:
這幅《星空》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當然還有不同版本——
汪星人版
喵星人版
蝠俠版
包括《三體》裡面,星空是太陽系被二維化的圖像——
「天啊,星空!」AA失聲喊道。程心知道她說的是凡·高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兒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旋渦。宇宙中,空間的每一處微小的部分都在驚懼和瘋狂中流動著、翻滾著、顫抖著,像燃燒的火焰.卻只散發出酷寒。太陽和行星,所有的實體和存在,只是這時空亂流產生的幻象。程心現在回想起兩次看到《星空》時奇怪的感覺:畫面中星空之外的部分,那火焰般的樹,暗夜中的村莊和山脈,都呈現出明顯的透視和縱深;但上方的星空卻絲毫沒有立體感,像掛在夜空中的一幅巨畫。因為星空是二維的。他是怎麼畫出來的?
1889年的凡·高,精神第二次崩潰的凡·高,難道真的用分裂和譫妄的意識,跨越五個多世紀的時空,看到了現在?!或者反過來,他早就看到了未來,這最後審判日的景象才是他精神崩潰和自殺的真正原因?!
其實梵谷是這樣想的:「我一定要畫一幅在多星的夜晚的絲柏樹。……然而我的腦子裡已經有了這幅作品:一個多星的夜晚,基督是藍色的,天使是混雜的檸檬黃色。」
最後用我喜歡的另外一位畫家的文字結尾吧——
我從青少年學畫時起,一見梵谷的作品便傾心,此後一直熱愛他,到今天這種熱愛感情無絲毫衰退。我想這吸引力除了來自其繪畫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於他火熱的心與對象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的作品能打動人的心靈。古今中外有千千萬萬畫家,當他們的心靈已枯竭時,他們的手仍在繼續作畫。言之無情的乏味的圖畫汗牛充棟;但梵谷的作品幾乎每一幅都顯露出作者的心臟在跳動。
——吳冠中
眾志成城 防洪搶險
歡迎大家與長報君分享防洪搶險中的突發事、新鮮事、感人事:
1、關注長江日報官方微信(ID:whcjrb),在微信後臺留言。2、關注官方新浪微博(@長江日報 )並留言或私信,也可直接@長江日報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長江日報快訊#。長江日報
眾志成城 防洪搶險
出品:長江日報全媒體編輯:王戎飛校對:胡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