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筒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3:04:46 1
專利名稱:旋筒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用氣體和液體分離氣體中固體和可溶氣體成分的裝置,特別是旋筒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
現有技術中的流動球床除塵裝置存在的缺點是斷面速度高了會增加產生飛沫的程度,使飛沫攜灰塵進入大氣;另一個缺點是在帶有阻擋飛沫的充填層的飛沫分離器中,經過一定時間運行後會形成淤泥層,使充填層失效,不能阻止飛沫灰塵進入大氣。這些缺點限制了流動球床的處理能力和除塵效率。
現有技術中的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存在的缺點是體積大;另一個缺點是分離效果隨著旋流速度增加而降低,實際運行操作界限受到限制。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旋筒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技術方案,將兩種除塵裝置結合為一體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
本發明的旋筒式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由筒式流動球床和旋筒式飛沫分離器一體構成;筒式流動球床的筒體內水平設置一層或多層多孔隔板,隔板上鋪設流動球構成流動球床;筒體上部設置旋筒式飛沫分離器,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由相對設置的至少一組旋流送風管、排氣管、灌注液管、噴射管、圓錐形集液板、集液板排液管、溢流筒組成;圓錐形集液板的錐頂倒垂、頂端設排液口並外接溢流筒,圓錐形集液板的錐底口與筒內壁一體密封連接,上部分隔出旋筒;灌注液管一端外接液泵,另一端設置噴射管,噴射管置於旋筒中圓錐形集液板底口中央;旋流送風管送風口在旋筒壁體上部、送風方向與旋筒壁相切,使旋筒內產作離心極強的旋流;旋流送風管的引風口在由圓錐形集液板分隔的下部筒壁上,由流動球床段引風;排氣管設在筒體頂部,探入旋筒內的管口設在噴射管上方,從旋流中央向筒外導引淨化了的尾氣。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噴射管口的是傘式布水構造,向圓錐形集液板面上噴射灌注液,清洗集液板。
本發明的實施例如附圖所示
圖1是本發明旋筒式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除塵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局部構造比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本發明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表示1、尾氣入口管,2、筒體,3、多孔隔板,4、流動球,5、飛沫灰塵氣體入口管,6、灌注液管,7、排氣管,8、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筒體,9、噴射管,10、圓錐形集液板,11、垂棒管下接溢流筒,12、人孔,13,垂棒排汙管,14、旋流送風管送風管口,15、半螺旋管;A、燃燒器,B、烘乾器,C、捆綁式旋筒,D、通風機,E、本發明旋筒式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除塵裝置,F、沉澱池,G、灌注液泵。
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加以具體說明本發明除塵裝置的筒體2的上部是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下部是流動球床,由園錐形集液板的底沿口與筒體連接處分界。流動球床由多孔隔板3上鋪設流動球4構成,可以是兩層或多層,其流動球層高度是100-300毫米;流動球的直徑10-30毫米,可以是球體或是長度與直徑相等的圓柱體。人孔12運行時封閉,檢修時供工作人員出入。在底層流動球床的下部設尾氣入口管1。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由與筒體2一體的筒體8、旋流送風管的送風管口14、半螺旋管15、飛沫灰塵氣體入口管5、排氣管7、灌注液管6、噴設管9、圓錐形集液板10、垂棒管下接溢流筒11構成。圓錐形集液板10的錐頂倒垂、頂端設置的排液口是垂棒形管並外接垂棒溢流筒11,筒11底有洩泥孔防止汙泥淤積。設置溢流筒11可以減緩水流的衝擊,使此處的洩水平緩均勻進入上層沸騰的流動球區域。筒體2底部設有排汙水的垂棒形管口13,管口13外接沉澱池F。圓錐形集液板10的錐底口與筒體2內壁一體密封連接,其上部形成旋筒8。灌注液管6一端外接液泵G,另一端設置噴射管9,噴射管9的管口置於圓錐形集液板10底口中央,噴射管9的管口是傘式布水構造,有一頂端設在出水管口近下方的布水傘,使水向圓錐形集液板10壁上均勻噴射,布水傘可以用連接爪與出水管外壁懸掛連接,灌注液使用沉澱池的循環水,消除了廢水。旋流送風管送風管口14在筒體上部、送風方向與筒壁相切,旋流送風管的引風口即飛沫灰塵氣體入口管口5在圓錐形集液板10底口沿與筒體2連接處下部的筒體2壁上;旋流送風管14與飛沫灰塵氣體入口管5是一體連通的半螺旋管15。排氣管7設在筒體8頂部,探入筒體8內的排氣管口設在噴射管9上方。
本發明裝置的結構比例最佳參數是以筒體2的直徑作D,則構造尺寸比例是旋筒高H1D,圓錐形集液板錐高H20.5D,排氣管探入筒內部分高H30.5D,排氣管直徑d10.66D,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成長方形,斷面比為寬b0.133D;高h0.255~0.266D。
其流動球層高度是100-300毫米;流動球的直徑10-30毫米,可以是球體或是長度與直徑相等的圓柱體。
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最佳運行參數是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氣體速度V2是16-53米/秒,但可以不限於53米/秒;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氣體速度V2與其旋筒體斷面速度W2比(V2/W2)是等於但不限於10-33,氣體的質量速度(W23
)是等於但不限於4.26-20,W2旋筒分離器胴體斷面的氣體流速,旋筒分離裝置裡混合氣體比重;排氣管的氣體速度V3是等於但不限於4-12米/秒。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由燃燒器A發生的燃燒氣體經烘乾器B工作之後的尾氣先經旋筒C分離處理,再經通風機D加壓打入本發明裝置E中,尾氣進入本裝置中後透過多孔隔板3使流動球4沸騰撞擊分離尾氣中的固體物灰塵,泥漿狀的吸附了灰塵的衝淋水從排汙管13排出,撞擊產生的飛沫和灰塵混雜氣體經半螺旋管15的出口、即旋流送風管送風管口14在筒體8上部送入旋筒分離器,送風方向與筒壁相切,在旋筒8內形成旋流,使混雜灰塵飛沫在離心力作用下凝聚成大的汙水滴,汙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被分離下落到圓錐形集液板10上,以幕狀下流,噴射管9噴出的循環水衝擊圓錐形集液板10的板壁,將汙水清洗衝落經垂棒管流出,到下接的溢流筒11再落入流動球床上部空間,繼續參加分離過程,流動球的不斷運動使灰塵不能在筒壁和多孔隔板上附著,防止由於固化狀態的物質使沉澱物的形成,使流動球段沒有堵塞現象,最後攜帶汙泥經底部排汙管口13排放到沉澱池F中。在沉澱池中澄清的清水經液泵G到噴射管9循環使用,消除了廢水。採用本發明裝置,帶有灰塵和可溶性有害氣體的尾氣在流動球床部位經流動球和噴射水飛沫的分離淨化後,又再次在旋筒式飛沫分離裝置中經旋流分離深度處理,使淨化效率提高到99.7%,尾氣中的灰塵含量降低到每立方米80毫克(mg)以下。本發明裝置可以加大進風速度,從而使裝置單位體積處理能力比流動球床除塵裝置提高2~3倍。
本發明裝置可以廣泛應用於鍋爐尾氣除塵處理,也可以用於化學工業、食品工業等產業中作吸收塔。
權利要求
1.一種尾氣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由筒式流動球床和旋筒式飛沫分離器構成;筒式流動球床的筒體內水平設置一層或多層多孔隔板,隔板上鋪設流動球構成流動球床;筒體上部設置旋筒式飛沫分離器,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由相對設置的旋流送風管、排氣管、灌注液管、噴射管、圓錐形集液板、垂棒溢流筒組成,圓錐形集液板的錐頂倒垂、頂端設排液口並外接緩衝溢流筒,圓錐形集液板的錐底口與筒內壁一體密封連接,灌注液管一端外接液泵,另一端設置噴射管,噴射管口置於圓錐形集液板底口中央;旋流送風管送風口在筒體上部、送風方向與筒壁相切,旋流送風管引風口在圓錐形集液板下部筒壁上;排氣管設在筒體頂部,筒內管口設在噴射管上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最佳構造尺寸比例是筒體直徑為D,旋筒高為D,圓錐形集液板錐高0.5D,排氣管探入筒內部分高0.5D,排氣管直徑0.66D,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是長方形,斷面比為寬0.133D∶高0.255~0.266D。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流動球層高度是100-300毫米,流動球的直徑10-30毫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流動球直徑是10-30毫米,可以是球體或是長度與直徑相等的圓柱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噴射管口的是傘式布水構造。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圓錐形集液板的錐頂排液管是垂棒形管,外接溢流筒,溢流筒底開設洩泥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的最佳運行參數是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氣體速度是16-53米/秒,旋流送風管送風口氣體速度與其於筒體斷面速度比是10-33,氣體的質量速度是4.26-20,排氣管的氣體速度是4-12米/秒。
全文摘要
旋筒飛沫分離式流動球床尾氣除塵裝置,由筒式流動球床和旋筒式飛沫分離器構成;筒式流動球床的筒體內水平設置一層或多層多孔隔板,隔板上鋪設流動球構成流動球床;筒體上部設置旋筒式飛沫分離器,旋筒式飛沫分離器由相對設置的旋流送風管、排氣管、灌注液管、噴射管、圓錐形集液板、垂棒溢流筒組成,圓錐形集液板的錐頂倒垂、頂端設排液口並外接緩衝溢流筒,圓錐形集液板的錐底口與筒內壁一體密封連接,灌注液管一端外接液泵,另一端設置噴射管,噴射管口置於圓錐形集液板底口中央;旋流送風管送風口在筒體上部、送風方向與筒壁相切,旋流送風管引風口在圓錐形集液板下部筒壁上;排氣管設在筒體頂部,筒內管口設在噴射管上方。
文檔編號B01D50/00GK1173383SQ9710443
公開日1998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2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2日
發明者洪敦煥 申請人:劉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