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21:26:06 3
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包括依次連接的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所述預反應區有進水管;所述沉澱區有出水管及汙泥回流泵;所述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的連接壁有過水孔;所述預反應區和第一生化反應區及第二生化反應區裝有填料及曝氣裝置;所述缺氧區有汙泥回流管,所述汙泥回流管與沉澱區的汙泥回流泵相連;所述曝氣裝置與鼓風機相連。本實用新型使用間隙曝氣及微動力供氧,適宜微生物快速繁殖並分解廢水中的汙染物,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
【專利說明】—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
【背景技術】
[0002]中高濃度廢水通常除了有機汙染物濃度較高,氨氮濃度也較高,而單純的厭氧或好氧處理難以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造成處理過程中還是有惡臭,物化吹脫,運行成本高,運行設備多,且容易產生二次汙染,操作複雜。因此,一種能有效去除氨氮,且設備簡單易於操作的一體化生化處理池對中高濃度廢水處理具有積極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操作簡單且不易產生二次汙染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包括依次連接的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所述預反應區有進水管;所述沉澱區設有出水管及汙泥回流泵;所述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的連接壁上設有過水孔;所述預反應區和第一生化反應區及第二生化反應區裝有填料及曝氣裝置;所述缺氧區有汙泥回流管,所述汙泥回流管與沉澱區的汙泥回流泵相連;所述曝氣裝置與鼓風機相連。
[0005]優選的,所述填料堆填高度為1300?1600!11111,提供了足夠大的表面積,有利於微生物的固定和掛膜。
[0006]優選的,所述填料採用預製鋼筋填料支架固定在池體內。
[0007]優選的,所述預製鋼筋填料支架到池底距離為300111111。
[0008]優選的,所述曝氣裝置為管式曝氣器,用曝氣器支架安裝固定在池底,管式曝氣器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其氣泡直徑小,既能保持高的氧轉化率,又能達到混合攪拌的作用。
[0009]優選的,所述管式曝氣器到池底距離為200!11111,保證廢水與空氣的充分接觸。
[0010]優選的,所述填料到生化處理池四周池壁的距離均為200?300臟,保證水流通暢。
[0011]優選的,所述填料為火山巖生物陶粒填料。表面粗糙多微孔,內外平均孔隙率在40%左右,對水的阻力小,這些特點特別適合於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長、繁殖,形成生物膜。且比表面積大、開孔率高且惰性,有利於微生物的接觸掛膜和生長,保持較多的微生物量,有利於微生物代謝過程中所需的氧氣與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生的廢物的傳質過程。
[0012]工作過程:廢水經過混合區以預處理調節水質後進入微動力溶解氧及生物環境濾床反應區,生化反應後進入兼性缺氧分解階段供消化及反消化後再次進入生化反應區進一步氧化分解出水沉澱後排放。廢水在生化系統整個水力停留時間較長,在這過程中廢水經歷了預處理反應、微動力生化反應,缺氧反應,再次微動力生化反應,沉澱。廢水中有機物分解主要在微動力下,生物菌種及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經過預處理一缺氧一好氧一缺氧一好氧一沉澱,即「硝化一反硝化一硝化一反硝化」的反應過程,利用不同的生物菌種進行去除廢水的汙染物,處理效果明顯,尤其廢水中的氨氮分解特別明顯。處理後水質透明,無惡臭氣,出水用於周圍菜地農灌效果明顯,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
[0013]本實用新型優點:
[0014]1、間隙曝氣及微動力供氧,適宜微生物快速繁殖並分解廢水中的汙染物;
[0015]2、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處理後水質好;
[0016]3、工藝簡單實用,工程造價較其他工藝節省30?35%,設備投資少,維修費用低;
[0017]4、處理過程中不產生惡臭氣,減少汙染物排放,可以實現循環經濟資源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11剖面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6-13剖面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3-(3剖面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1-(1剖面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6-6剖面圖。
[0024]圖中附圖標記為:1-預反應池,2-第一缺氧區,3-第一生化反應區,4-第二缺氧區,5-第二生化反應區,6-沉澱區,7-鼓風機,8-曝氣器,9-填料,10-填料支架,11-過水孔,12-曝氣器支架,13-進水管,14-出水管,15-汙泥回流泵,16-汙泥回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修改或改動,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0026]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包括依次連接的預反應區1、第一缺氧區2、第一生化反應區3、第二缺氧區4、第二生化反應區5及沉澱區6 ;所述預反應區1有進水管13 ;所述沉澱區有出水管14及汙泥回流泵15 ;所述預反應區1、第一缺氧區2、第一生化反應區3、第二缺氧區4、第二生化反應區5及沉澱區6的連接壁有過水孔11 ;所述預反應區1和第一生化反應區3及第二生化反應區5裝有填料9及曝氣裝置;所述缺氧區有汙泥回流管16,所述汙泥回流管16與沉澱區的汙泥回流泵15相連;所述曝氣裝置與鼓風機7相連。
[0027]所述曝氣裝置為管式曝氣器8,用曝氣器支架12安裝固定在池底。.
[0028]所述填料9採用預製鋼筋填料支架10固定在池體內。
[0029]所述填料9堆填高度為1500臟;所述預製鋼筋填料支架10到池底距離為3001^ ;所述管式曝氣器8到池底距離為200!11111 ;所述填料9距離生化處理池四周池壁均為250!11111。
[0030]廢水從進水管13進入預反應區1,在預反應區調節水質後從底部的過水孔11進入第一缺氧區2,經過兼性缺氧分解階段的反硝化反應再從過水孔11進入第一生化反應區3,生化反應區3內有火山巖生物陶粒填料9,空氣通過填料9下方的管式曝氣器8通入廢水中,廢水中的有機物在微動力下,被生物菌種分解;隨後廢水由過水孔11進入第二缺氧區4及第二生化反應區5,再次經過缺氧反應及微動力生化反應,廢水中的有機物及氨氮被有效去除後經沉澱區6沉澱出水。
[0031]使用本實用新型處理養殖廢水時,經過第一生化池的初步條件就可以降解去除率達到45%,逐級分化處理後最後處理出水氨氮濃度可以達到30^/1以下。整個調試至穩定需要2周期正常穩定運行,生化系統從874呢/1降至185呢/1,去除率達78%,氨氮從32908/1降至741^/1,去除率達78%。處理後水質透明,無惡臭氣,出水用於周圍菜地農灌效果明顯,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連接的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所述預反應區設有進水管;所述沉澱區設有出水管及汙泥回流泵;所述預反應區、第一缺氧區、第一生化反應區、第二缺氧區、第二生化反應區及沉澱區的連接壁上設有過水孔;所述預反應區和第一生化反應區及第二生化反應區裝有填料及曝氣裝置;所述缺氧區設有汙泥回流管,所述汙泥回流管與沉澱區的汙泥回流泵相連;所述曝氣裝置與鼓風機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堆填高度為1300mnTl600mmo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採用預製鋼筋填料支架固定在池體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預製鋼筋填料支架到池底距離為3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曝氣裝置為管式曝氣器,用曝氣器支架安裝固定在池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管式曝氣器到池底距離為20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力生化處理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到生化處理池四周池壁的距離均為20(T300mm。
【文檔編號】C02F9/14GK204198550SQ20142055049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4日
【發明者】李成森, 覃開民 申請人:南寧市凱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