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7:22:51 1
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包括設置在太陽電池板上且等間距分布的若干細柵線以及與所述細柵線垂直布置的至少兩條主柵線,所述若干細柵線之間完全獨立互不相連,所述主柵線在相鄰兩根細柵線之間斷開,分為若干與每根細柵線對應的獨立單元,所述主柵線斷開的間隙處為劃片位置,所述太陽電池板沿劃片位置被切割後,所形成的每個條狀太陽電池上有且僅有一根細柵線,並且所述細柵線均位於對應條狀太陽電池的中心位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太陽電池板上柵線的結構設計,有效避免了細柵線對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匯聚後所得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造成的遮擋,進而提高了線性聚光組件的發電性能。
【專利說明】—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太陽能利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於線性聚光光伏組件的太陽電池的表面柵線布局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於普通晶矽平板組件的太陽電池表面柵線設計均是基於在保證電池片串聯電阻較小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柵線的遮擋面積,從而提高整張電池片的發電功率。因此其表面細柵線設計一般是均勻分布,且正面主柵線一般為連續分布,因此在切割成具有某一寬度,所獲取的每條電池上的表面柵線數量和位置並不一致,例如有的具有一條細柵線,而有的具有兩條,並且在對電池片切割時也會對某些細柵線導致破壞,比如剛好切割到細柵線,這就導致所獲取的條狀太陽電池的柵線數量和布局均呈現一定的隨機性,從而影響電池的性能。
[0003]針對上述的技術問題,目前也有專為線型聚光組件所設計的環形柵線設計,如圖1所示,其雖然能有效提高條狀太陽電池的填充因子(FF值),但是由於電池片表面的細柵線分布過於密集,導致所需的細柵線的印刷材料(銀漿)的使用量大,從而增大了太陽電池的成本;此外,由於正入射的太陽光經線性聚光組件所用的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匯聚後,其光斑的能量分布為兩側強,中間弱,如圖2和3所示,因此細柵線分布在條狀電池邊緣兩側的環形柵線設計在與線性聚光面板進行對位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由於較大的對位誤差導致匯聚後的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光斑與條狀太陽電池的邊緣處的某一條細柵線重合,從而對入射光造成嚴重的能量遮擋,進而影響線性聚光組件的發電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於太陽電池板的切割,而且能有效避免切割後細柵線對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造成遮擋的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包括設置在太陽電池板上且等間距分布的若干細柵線以及與所述細柵線垂直布置的至少兩條主柵線,其特徵在於:所述若干細柵線之間完全獨立互不相連,所述主柵線在相鄰兩根細柵線之間斷開,分為若干與每根細柵線對應的獨立單元,所述主柵線斷開的間隙處為劃片位置,所述太陽電池板沿劃片位置被切割後,所形成的每個條狀太陽電池上有且僅有一根細柵線,並且所述細柵線均位於對應條狀太陽電池的中心位置。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其所述每根細柵線的寬度為120 μ m ?200 μ m。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其所述每個條狀太陽電池中獨立單元的主柵線寬度小於條狀太陽電池的寬度。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太陽電池板上柵線的結構設計,使太陽電池板切割後的條狀太陽電池中細柵線位於其對應條狀太陽電池的中心位置,從而有效避免了細柵線對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匯聚後所得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造成的遮擋,進而提高了線性聚光組件的發電性倉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現有太陽電池板上柵線的結構設計示意圖。
[0010]圖2和圖3是正入射太陽光經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後的光斑分布圖。
[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示意圖。
[0012]圖5是本實用新型經切割後的條狀太陽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標記:1為太陽電池板,2為細柵線,3為主柵線,4為條狀太陽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1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6]如圖4和5所示,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包括設置在太陽電池板I上且等間距分布的若干細柵線2以及與所述細柵線2垂直布置的三條主柵線3,所述若干細柵線2之間完全獨立互不相連,所述主柵線3在相鄰兩根細柵線2之間斷開,分為若干與每根細柵線2對應的獨立單元,所述主柵線3斷開的間隙處為劃片位置,所述太陽電池板I沿劃片位置被切割後,所形成的每個條狀太陽電池4上有且僅有一根細柵線2,並且所述細柵線2均位於對應條狀太陽電池4的中心位置,這樣,細柵線則不會對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匯聚後所得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產生遮擋,有效避免了因細柵線對線性聚光組件發電性能的影響;其中,所述每個條狀太陽電池4中獨立單元的主柵線寬度小於條狀太陽電池4的寬度。
[0017]為了避免由於採用單根柵線設計導致的填充因子(FF值)的下降,增大了每個條狀太陽電池上細柵線的寬度,一般太陽電池板上細柵線的寬度為60 μ m?100 μ m,本結構設計中,所述每根細柵線2的寬度為120 μ m?200 μ m。其中,對於細柵線寬度的增加,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細柵線寬度的增加意味著對太陽電池造成了更大的遮擋面積,是會影響太陽電池發電效率的。但是在本結構設計中,由於細柵線在條狀太陽電池中的位置避開了能量分布高的入射光照射的位置且採用單根的結構設計,這樣,雖然增大細柵線的寬度造成了對太陽電池遮擋面積的擴大,但是細柵線的位置位於經線性聚光玻璃面板匯聚後光強較弱處,其對入射光的遮擋並不多,同時其寬度的增加又有效避免了填充因子(FF值)的下降,因此,從整體來看,該柵線的結構設計其實是提高了條狀太陽電池發電效率的,從而克服了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於增大細柵線的寬度必定造成太陽電池發電效率降低的技術偏見。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包括設置在太陽電池板(I)上且等間距分布的若干細柵線(2)以及與所述細柵線(2)垂直布置的至少兩條主柵線(3),其特徵在於:所述若干細柵線(2)之間完全獨立互不相連,所述主柵線(3)在相鄰兩根細柵線(2)之間斷開,分為若干與每根細柵線(2)對應的獨立單元,所述主柵線(3)斷開的間隙處為劃片位置,所述太陽電池板(I)沿劃片位置被切割後,所形成的每個條狀太陽電池(4)上有且僅有一根細柵線(2 ),並且所述細柵線(2 )均位於對應條狀太陽電池(4 )的中心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每根細柵線(2)的寬度為120 μ m?200 μ 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電池柵線的布局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條狀太陽電池(4)中獨立單元的主柵線寬度小於條狀太陽電池(4)的寬度。
【文檔編號】H01L31/0224GK204118087SQ201420558043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6日
【發明者】黃忠, 羅敏, 帥麒, 黃饒 申請人:四川鍾順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