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熱元件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9:48:06 1
專利名稱:阻熱元件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阻熱元件的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有效阻隔熱量傳遞,並避免熱量過度集中於局部位置的阻熱元件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阻止電子裝置內部熱源(處理器、功率晶體或其它於工作時會產生熱量的元件)直接擴散,並造成附近局部殼體表面位置溫度過高的方式;較常見地,是利用導熱效率較佳的導熱元件(例如導熱管)以其局部設置於該熱源上,並於該導熱元件上另設有增加散熱效果的散熱組件,利用該導熱元件將熱源的熱量傳輸至其它部位,再加以發散,如此可減少熱量過度集中而造成局部位置溫度過高。另有利用阻熱元件直接阻隔熱源傳導至殼體的方式,該阻熱元件本身具有極佳的阻熱特性,將其製成片狀或帽蓋狀,可直接設置於熱源與待阻隔部位之間,以達到阻絕熱量傳遞的功效;再者,亦可配合於阻熱元件表面設置一可反射熱量的熱反射層,以將熱源的熱量朝向其它方向反射,皆可達到將熱量阻隔的功效。然而,上述應用的方式或結構皆僅具有單一熱量傳輸或熱量阻隔的功能,並未見有可阻隔熱量縱向傳輸(阻絕熱量直接輻射傳輸),同時將熱量橫向快速擴散(避免熱量聚集於局部位置)的技術手段,致使其於實際應用上難以達到完全令人滿意的功效。有鑑於現有的導熱或阻熱元件有上述缺點,發明人於是針對該些缺點研究改進的道,終於有本實用新型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阻熱元件的結構,其可有效阻隔熱量傳遞,以避免熱源的熱量造成周邊的溫度異常上升,確保電子產品的使用品質。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阻熱元件的結構,其可快速地將熱量向四周傳遞擴散,以避免熱量過度集中而造成局部位置的異常溫升。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採行的技術手段包括一片狀的導熱元件層,於其內部均勻密布有多個各自獨立的阻熱空間;分別貼附於該導熱元件層兩側的隔熱片,使各阻熱空間對外形成完全隔離。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中,該相鄰阻熱空間相互隔離。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中,該相鄰阻熱空間相互連通。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中,該導熱元件層為一網狀結構體,且該阻熱空間為該網狀結構體的網孔。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中,各阻熱空間內部為真空。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中,各阻熱空間內部為真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達成阻隔熱量傳遞、避免熱量集中於局部位置的功效。[001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徵可獲致更具體的了解,茲依下列
如下附圖說明[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分解圖;[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加工動作示意圖;[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情形不意圖;[0022]圖5為圖4的局部部位放大圖。[0023]附圖標記說明1_導熱元件層;11_阻熱空間;2、3_隔熱片;21、31_結合部;4_電子裝置;41_機座;42_殼蓋;5_熱源。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要包括一導熱元件層I及兩隔熱片2、3等部份,其中該導熱元件層I為呈薄片狀的良導熱體,於其內部均勻密布有多個阻熱空間11,於實際應用時,該導熱元件層I可為一網狀結構體,而該阻熱空間11則為該網狀結構體上密集排列的網孔;該兩隔熱片2、3分別貼設於該導熱元件層I的兩側,且在兩隔熱片2、3貼合於導熱元件層I的過程中,先以抽氣裝置將該兩隔熱片2、3之間的空氣抽出,使該兩隔熱片2、3貼合於導熱元件層I的兩側後,再將兩隔熱片2、3周緣黏合,以分別形成一結合部21、31,且各阻熱空間11可形成各自獨立且與外部隔離的真空狀態。上述結構中,該導熱元件層I中各阻熱空間11除可通過兩隔熱片2、3貼合而形成封閉及真空的空間外,其亦可於各阻熱空間11內接近導熱元件層I兩側的部位分別設有隔熱的薄膜,或其它具有封閉及阻隔熱量的組件,以使各阻熱空間11無需憑藉兩隔熱片2、3亦可保持各自獨立且與外部隔離的真空狀態。其中,該相鄰阻熱空間11相互隔離或相互連通。請參照圖4至圖5所示,可知於使用時,該導熱元件層I及兩隔熱片2、3的結合體可被設置於一電子裝置4的內部,該電子裝置4至少由可相互結合的一機座41及一殼蓋42所組成,且於該電子裝置4設有一可於通電工作時產生熱量的熱源5,而該導熱元件層I及兩隔熱片2、3的結合體則可被設置於該熱源5與殼蓋42之間(貼合於殼蓋42內側表面上);當該熱源5所產生的熱量向上擴散時,首先受到隔熱片2 (或隔熱片3)阻隔大部份的熱量,而少部份可通過隔熱片2 (或隔熱片3)的熱量,利用該導熱元件層I本身具快速導熱的特性,可使熱量迅速向四周橫向擴散,以有效避免熱量集中於局部位置,同時,設置於導熱元件層I上的密集阻熱空間11亦可形成大面積的阻熱效果,以減少通過該導熱元件層I的熱量,最後,再經由另一側的隔熱片3 (或隔熱片2)作進一步的阻熱,由此,得以有效阻隔熱源5所產生熱量直接影響該殼蓋42的表面溫度,同時,亦可避免熱量過度集中而造成局部位置溫度異常上升,進而確保電子產品達到最佳使用品質。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阻熱元件的結構確可達成阻隔熱量傳遞、避免熱量集中於局部位置的功效,實為一具新穎性及創造性的實用新型,爰依法提出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然而上述說明的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與範疇所延伸的變化、修飾、改變或等效置換,亦皆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片狀的導熱元件層,於其內部均勻密布有多個各自獨立的阻熱空間;分別貼附於該導熱元件層兩側的隔熱片,使各阻熱空間對外形成完全隔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相鄰阻熱空間相互隔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相鄰阻熱空間相互連通。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熱元件層為一網狀結構體,且該阻熱空間為該網狀結構體的網孔。
5.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各阻熱空間內部為真空。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阻熱元件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各阻熱空間內部為真空。
專利摘要一種阻熱元件的結構,主要是於一片狀的導熱元件層內部均勻密布有多個各自獨立且的阻熱空間,且於該導熱元件層的兩側分別貼設一隔熱片,利用該兩隔熱片的阻隔,且於組裝時抽除兩隔熱片之間的空氣,使該導熱元件層的各阻熱空間得以保持與外部隔離的真空狀態,通過該兩隔熱片可阻隔大部份的熱量通過,同時,利用該導熱元件層可將部份通過隔熱片的熱量快速地向四周傳遞擴散,再配合該導熱元件層上大面積的阻熱空間可產生進一步的阻熱效果,可達到阻隔熱量傳遞、避免熱量集中於局部位置的功效。
文檔編號H05K7/20GK202841807SQ2012204150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吳哲元 申請人:吳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