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23:58:31 2
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電性連接電路板的電連接器組件及此種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
背景技術:
如《Proceedings of 1990 National Electronic Packaging andProduction Conference(NEPCON WEST′90)》(V01.2)中1737頁-1755頁所提及,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廣泛應用於各種電氣設備中連接兩種相互獨立的電路板。如分別於1997年6月17日、1997年6月24日、1999年7月27日及1996年9月17日公告的美國專利第5,639,248、5,641,290、5,928,003及5,556,286號所揭示,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是借其端子與電路板相固定而與電路板相組接。於1998年4月21日公告的臺灣專利公告第330349號揭示了一種端子與連接器本體的組接方式,其端子自連接器本體靠近電路板的接合面插入端子容置孔,借端子側壁的凸刺與連接器本體的端子容置孔內壁幹涉配合而進行定位,此種組接方式更清晰顯示於圖6A及圖6B,其端子8的凸刺81必須設計成沿插入方向逐漸變薄的形狀方可完成組裝,但該凸刺81的設置方式使端子8與端子容置孔9之間幹涉力沿對接連接器分離時帶動連接器本體的方向逐漸減小,因而易造成當對接連接器分離時連接器本體與端子8不慎脫離,不能保證連接器組件與電路板的穩固組接。
而若採用如圖7所示的將端子6自與接合面51相對的配合面52施加壓力插入端子容置孔53的方式,則易使端子6的接觸部62發生變形,造成與對接連接器接觸不良。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點的板對板電連接器及其製程。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接於電路板且可與電路板牢固組接的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程。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程,該電連接器組件具有本體及容置其中的端子,其中本體具有配合面及自配合面開設的配合槽。端子具有收容於配合槽中的接觸部及自接觸部延伸的尾部,尾部設有沿朝向接觸部方向逐漸增厚的凸刺,並延設有拉持部。該電連接器組件製程的主要步驟,是將端子自配合面插入配合槽,再借拉持部拉入定位,並通過凸刺與本體沿本體被與其相配合的電連接器帶動拔起的方向逐漸增大的幹涉力而卡固於本體,當電連接器組件和與其相組配的電連接器分離時,一旦本體被帶動,也可借逐漸增大的幹涉力阻止本體與端子之分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端子的尾部設有沿朝向接觸部方向逐漸增厚的凸刺,並延設有拉持部,因此可將端子自配合面插入本體,再借拉持部拉入定位,並通過凸刺與本體沿本體被與其相配合的電連接器帶動拔起的方向逐漸增大的幹涉力而卡固於本體,當電連接器組件和與其相組配的電連接器分離時,可借逐漸增大的幹涉力阻止本體與端子的分離。
圖1是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端子正在拉入本體的示意圖。
圖3是圖2沿III-III方向的剖視圖。
圖4A、4B是本發明的端子拉入定位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端子與本體組接完畢的示意圖。
圖6A、6B是現有的端子自接合面壓入的示意圖。
圖7是現有的端子自配合面壓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一起參閱圖1、圖4A及圖4B,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2機械及電性連接一電路板(未圖示),再藉由其與組接於另一塊電路板之另一電連接器組件(未圖示)的組配,使二電路板(未圖示)電性導通。
電連接器組件2包括本體21及容置其中的若干端子22,該本體21為縱長狀立方體,其具有連接電路板(未圖示)的接合面211及與接合面211相對的配合面212,配合面212中部開設有向接合面211延伸的配合槽214以插接收容另一電連接器組件(未圖示),配合槽214中部則自其底面伸出一島部215,島部215兩相對側壁開設有若干端子容置槽216,自端子容置槽216延伸並貫穿接合面211的通孔為端子容置孔213,端子容置孔213的橫截面系呈″凸″字形,即其於靠近本體21中心部分較寬,於靠近本體21邊緣部分較窄。該若干端子22是一體衝壓成形,其包括頭部221、接觸部222及尾部223。其中接觸部222呈弧形,於尾部223的側壁設有凸刺225,於尾部223的末端設有呈″L″狀的拉持部224。拉持部224與端子22其它部分相比較細。
凸刺225是沿指向接觸部222方向逐漸增厚。於接觸部222與頭部221相接部位設有A折斷處226,於尾部223靠近拉持部224的部位設有B折斷處227。端子22是容置於端子容置槽216及端子容置孔213內。該端子22的頭部221及拉持部224的設置是為了便於端子22組裝,於組裝完後,該頭部221及拉持部224系自A、B折斷處226、227折去(容後詳述)。
圖2、圖3、圖4A、圖4B及圖5所示,是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2的組裝流程,首先請參考圖2、圖3、圖4A及圖4B,將端子22自本體21的配合面212插入端子容置槽216,並穿過端子容置孔213,因端子容置孔213的橫截面為″凸″字形,故可讓開端子22的拉持部224,且因其靠近本體21邊緣部分較窄,可擋止端子22向本體21邊緣方向移動。當端子22的拉持部224露出接合面212後,施力於拉持部22而將端子22拉入本體21,同時隨凸刺225的厚度逐漸增加,端子22與端子容置孔213內壁的幹涉力逐漸增大而固定。
再請參閱圖5,當端子22被拉至一適當位置而固定後,將每對對稱設置的端子22的尾部223於露出接合面211處分別向兩側呈直角彎折。最後於A折斷處226及B折斷處227將端子22的頭部221及拉持部224截斷去掉。
端子22借凸刺225與端子容置孔213內壁的幹涉力而卡固於端子容置孔213內。端子22是自配合面212插入端子容置槽216,而後定位於端子容置孔213。由於凸刺225沿朝向拉持部224的方向逐漸變薄,故當電連接器組件2與另一電連接器組件(未圖示)配合後,進行分離時,可能帶動本體21拔起,此時,端子22可借凸刺225對端子容置孔213的擠壓幹涉而產生逐漸增大的幹涉力阻止本體21與端子22的分離,從而保證了連接器2與電路板的穩固組接。
另外,因為未採用將端子22自配合面212施加壓力插入端子容置孔213的方式,因此避免了端子22的彎曲部位發生變形而造成的尺寸不精確。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組件,電性連接至電路板,其包括本體及若干端子,本體是呈縱長狀,其設有配合槽,於配合槽內設有一島部,島部的側壁開設有端子容置槽,且於端子容置槽的相應位置設有端子容置孔,其特徵在於端子包括尾部及接觸部,尾部沿指向接觸部方向設有逐漸增厚的凸刺,並延設有拉持部,端子是借拉持部組入端子容置槽並通過其凸刺與端子容置孔內壁的幹涉而固接於本體。
2.如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電連接器租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端子容置孔的橫截面是呈″凸″字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拉持部呈″L″形。
4.一種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a.將金屬一體衝壓若干端子,該等端子由頭部連接,端子具有尾部及接觸部,尾部延設有拉持部;b.提供本體,其具有配合面,自配合面開設有配合槽,於配合槽內設有一島部,島部的側壁開設有端子容置槽,且於端子容置槽的相應位置設有端子容置孔;c.將前述端子自本體的配合面插入端子容置槽,並穿過端子容置孔,再施力於拉持部將端子拉入本體定位;d.截去端子的頭部及拉持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所述端子容置孔的橫截面是呈″凸″字形。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尾部沿指向接觸部方向設有逐漸增厚的凸刺。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接觸部與頭部相接部位設有A折斷處,尾部靠近拉持部的部位設有B折斷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頭部及拉持部是分別自A折斷處及B折斷處折斷截去。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還包括將露出本體的尾部向其與本體鄰近的側邊直角彎折。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製程,其特徵在於所述拉持部呈″L″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及其製程,該電連接器組件具有本體及容置其中的端子,其中本體具有配合面及自配合面開設的配合槽,端子具有收容於配合槽中的接觸部及自接觸部延伸的尾部,尾部設有沿朝向接觸部方向逐漸增厚的凸刺,並延設有拉持部。該電連接器組件製程的主要步驟,是將端子自配合面插入配合槽,再借拉持部拉入定位。
文檔編號H01R12/55GK1458713SQ0211966
公開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7日
發明者潘偉華 申請人:富士康(崑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