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水煤氣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6:53:26 2
專利名稱:家用水煤氣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家庭的水煤氣爐,也用於商店、辦公室等無暖氣設施室內。
現在用於家庭的煤爐如眾所周知的下有進風口、上有煙囪、中間爐膛為燃燒層的單眼爐、烤箱等,這些爐對煤的浪費量大,燒水做飯熱效率低。有些爐在下加鼓風機將風鼓入爐膛內,可增加燃燒熱效率,但增加了汙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火力強、乾淨衛生、無汙染、節煤省時、熱效率高的家用水煤氣爐。
這種水煤氣爐大至可分為上部分(3)、中部分(2)、下部分(1),上部分側有煙道(4)及支架(5)。下部分灰鬥(7)呈容器狀,出灰口有爐蓋(16)密封,鼓風機(6)出風口位於灰鬥(7)靠上爐篦下;該爐安裝有風管(10),風管(10)下口位於爐篦(8)下,上口同安裝在爐膛內的氣化盤(11、12)接口(18)相接;氣化盤有與接口(18)相通的風眼(21),風眼(21)通入內孔(24)環側。氣化盤分為外圈(11)和內盤(12)兩部分,與風管(10)相接的接口(18)在外圈(11)上,與接口(18)相通的風道(19)通到與內盤(12)配合處;內盤(12)外有環形風道(22),多個風眼(21)從環形風道(22)通入內孔(24)。外圈(11)與內盤(12)配合為斜面配合,風眼(21)為輻射狀,內孔(24)風眼處有環狀凹槽(25)。風管(10)為兩個,位置位於爐膛(9)內兩側壁,相接氣化盤外圈(11)上的接口(18)也為兩個。灰鬥(7)的出灰口(17)為伸出向上,加煤口(15)位於爐膛(9)側向上斜,同時也有密封爐蓋(13)及把手(14)。
該家用水煤氣爐,燃燒發生在氣化盤內孔風眼噴出的水煤氣,火焰正常時呈湖蘭色,高達30釐米,由於燒水做飯時主要燃燒煤氣。則具有上火快,火力強,乾淨衛生無汙染,節煤省時。經蘭州市節煤服務中心檢測,與普通爐相比,節煤為40%,煤渣含炭量低於國標50%,熱效率高29%,總燃燒時間長10%,用該爐燒開水,5公斤水15分鐘即開,需煤0.2公斤。停止鼓風封火15小時爐火不熄,該爐具有一爐兩用之功效,取暖做飲四季皆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A-A剖面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氣化盤外圈立置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氣化盤外圈立置全剖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氣化盤內盤全剖主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家用水煤氣爐氣化盤內盤俯視圖。
該家用水煤氣爐,使用時首先須在下部灰鬥(7)內注滿水,將爐蓋(16)蓋嚴,在爐膛(9)內加煤生火,當鼓風機(6)將風鼓入爐篦(8)下水面上時,在此空間形成的水煤氣即順風管(10)通入接口(18)管內,再通過環形風管(22)進入六個風眼(21),在內孔(24)形成對此水煤氣的燃燒。上側的煙道(4)、上面的爐蓋等同一般的烤箱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家庭做飯、取暖的家用水煤氣爐,該爐大至分為上部分(3)、中部分(2)、下部分(1),上部分側有煙道(4)及支架(5)。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下部分灰鬥(7)呈容器狀,出灰口有爐蓋(16)密封,鼓風機(6)出風口位於灰鬥(7)靠上爐篦(8)下;該爐安裝有風管(10),風管(10)下口位於爐篦(8)下,上口同安裝在爐膛內的氣化盤(11、12)接口(18)相接;氣化盤有與接口(18)相通的風眼(21),風眼(21)通入內孔(24)環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氣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化盤分為外圈(11)和內盤(12)兩部分,與風管(10)相接的接口(18)在外圈(11)上,與接口(18)相通的風道(19)通到與內盤(12)配合處;內盤(12)外有環形風道(22),多個風眼(21)從環形風道(22)通入內孔(2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煤氣爐,其特徵在於外圈(11)與內盤(12)配合為斜面配合,風眼(21)為輻射狀,內孔(24)風眼處有環狀凹槽(2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氣爐,其特徵在於風管(10)為兩個,位置位於爐膛(9)內兩側壁,相接氣化盤外圈(11)上的接口(18)也為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氣爐,其特徵在於灰鬥(7)的出灰口(17)為伸出向上,加煤口(15)位於爐膛(9)側向上斜,同時也有密封爐蓋(13)及把手(14)。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家庭的水煤氣爐,針對現有技術煤爐燒水做飯熱效率低,對煤的浪費大,汙染嚴重等問題。採用下部灰鬥為容器狀裝水,並在水面上鼓風,有風管將在此水面上,爐箅下形成的水氣通到爐膛內上的氣化盤,氣化盤將水煤氣通過多個風眼在氣化盤中央的內孔處形成煤氣的燃燒。該爐與普通爐相比燒水做飯節煤45%,煤渣含炭量低於國標50%,熱效率高29%,是一種在沒有煤氣及液化氣的城鎮及鄉村理想的煤爐。
文檔編號F24B1/182GK2101184SQ9120933
公開日1992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1991年5月28日
發明者張國梁, 白正國, 徐文, 鄭鵬, 曲永宏, 雍生林, 司林承 申請人:甘肅省臨洮縣輕工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