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
2023-05-19 00:37:01 2
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按常規製劑工藝生產而成:桃金孃葉5-7、木蝴蝶10-12、番石榴葉3-5、樟樹葉3-5、茶葉6-8、構樹葉8-10、竹葉12-14、蒲公英15-17,其生產方法是將中藥經過回流煎煮提濃縮生產而成。該中藥製劑參考了古今中醫學藥理研究成就,基於中醫學對白頭葉猴腸胃炎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能夠有效的治療白頭葉猴的腸胃炎,具有毒副作用小、不產生耐藥性,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的特點。
【專利說明】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有關白頭葉猴疾病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白頭葉猴(拉丁學名Ieucocephalus)又叫花葉猴、白葉猴、白頭烏猿等,雄獸和雌獸的體形大小差別不甚顯著,體長為50?70釐米,尾長60?80釐米,體重8?10千克,與黑葉猴在形態和體型大小上都差不多,頭部較小,軀體瘦削,四肢細長,尾長超過身體長度。它的體毛也是以黑色為主,與黑葉猴不同的是頭部高聳著一撮直立的白毛,形狀如同一個尖頂的白色瓜皮小帽,頸部和兩個肩部為白色,尾巴的上半截為黑色,下半截為白色,手和腳的背面也有一些白色。外形酷似黑葉猴,白頭葉猴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所以叫做白頭葉猴。也有人認為是黑葉猴的一個亞種。白頭葉猴至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存歷史,分布狹窄,數量稀少,現僅存數百隻,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
[0003]白頭葉猴的棲息地也是位於廣西南部的亞熱帶植被繁茂的巖溶地區,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連綿、山峰挺拔陡峭,懸崖絕壁、巖溶溶洞隨處可見,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白頭葉猴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之一,僅在中國廣西有700多隻,目前國外尚沒有白頭葉猴活體和標本,國內尚未有人工飼養的白頭葉猴。白頭葉猴的生存空間比大熊貓還小,與人類的親緣關係更近。由於它們具有更加複雜的社會形態,白頭葉猴的研究價值並不亞於大熊貓。
[0004]白頭葉猴主要在秋季交配,春季產仔。白頭葉猴生下來非常漂亮,全身的毛髮是金黃色的。一年之後這個金黃色的猴子、金黃色的幼仔就開始慢慢慢慢變顏色了。首先是身體的中部慢慢變成灰色,灰黃色,灰色,再變成黑色,頭部也開始慢慢變,一歲半之後,除了身體大小不同以外,體色基本上和成體一樣的。初生幼仔在雌獸懷中吃奶或睡覺時僅頭部能自由轉動;7日齡時頭頂及尾巴的下半部分轉變為乳黃色,頭部能靈活地轉動,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開始東張西望,平時兩隻手緊緊地抓住雌獸,不願意接受其他雌獸的抱撫;20日齡開始長出一些冠毛,也能離開雌獸在地面上爬行或跳躍;2月齡之後就與黑葉猴的幼仔大不相同了,背部長出一些較長的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出白色,並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於一致。到了 6個月齡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立生活,自由採食了,但仍然在雌獸的懷裡睡覺。
[0005]在中國所存在的黑葉猴、白頭葉猴、長尾葉猴、菲氏葉猴、戴帽葉猴和白臀葉猴6種葉猴中,儘管它們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只有白頭葉猴為中國所獨有,並且僅分布在廣西左江和明江之間的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面積不足200平方公裡。現今國外還沒有白頭葉猴活體和標本,國內也只有上海動物園和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兩個地方有人工飼養的白頭葉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表示,在這樣的局面下,廣西當地保護好白頭葉猴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這裡的白頭葉猴因為保護不慎出現滅絕,則標誌著白頭葉猴這個物種在地球上的徹底消失。
[0006]儘管白頭葉猴的數量還在繼續回升,在保護區和有關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它們的繁衍趨勢也在繼續向好,但是,對其保護依舊不能掉以輕心。比如白頭葉猴易患腸胃炎疾病,病初出現腹瀉、糞便不正常,食慾減退、精神沉鬱。患獸可視黏膜蒼白,眼球塌陷,被毛焦躁,弓腰屈腹,肛門或會陰毛被稀便汙染。有的病獸出現嘔吐和血便,嚴重者出現脫肛現象。很多救護站、動物園和野生的患病白頭葉猴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導致白頭葉猴患病後衰弱死亡。
【發明內容】
[0007]基於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及其生產方法。本發明具有毒副作用小、不產生耐藥性,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的特點。
[0008]本發明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按常規製劑工藝生產而成:桃金孃葉5 — 7、木蝴蝶10 — 12、番石槽葉3 — 5、樟樹葉3 — 5、茶葉6 — 8、構樹8 - 10、竹葉 12 - 14、蒲公英 15 - 17。
[0009]優選地,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5、木蝴蝶10、番石榴葉3、樟樹葉3、茶葉6、構樹葉8、竹葉12、蒲公英15。
[0010]優選地,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6、木蝴蝶11、番石榴葉4、樟樹葉4、茶葉7、構樹葉9、竹葉13、蒲公英16。
[0011]優選地,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7、木蝴蝶12、番石榴葉5、樟樹葉5、茶葉8、構樹葉10、竹葉14、蒲公英17。
[0012]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I)按重量份數稱取桃金孃葉、木蝴蝶、番石榴葉、樟樹葉、茶葉、構樹葉、竹葉、蒲公英分別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驟2)加8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a ;在濾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純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b ;將濾液a和b混合,進行減壓濃縮,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4,即為中藥水提濃縮液,備用;
步驟3)將中藥水提濃縮液用純化水稀釋至處方量lg/mL,即得成品,置於4°C環境保存備用。
[0013]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使用方法為:將生產好的成品塗抹到白頭葉猴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白頭葉猴的正常飲用水中均勻混合,預防量減半使用。
[0014]本發明選取的中藥原料中,各藥有效成份分析:
桃金孃葉為桃金孃科植物桃金孃熱OiZoffijriw1S tomentosa (Ait.)Hassk.的葉子,桃金孃,別名:哆尼、崗薟、山薟、多蓮、當梨根、稔子樹、豆稔、仲尼、烏肚子、桃舅娘、當泥,英文名:myrtle,拉丁文名.,Rhodomyrtus tomen tosa.桃金孃科、桃金孃屬灌木,高1_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釐米,寬1-4釐米,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後變無毛,發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夏日花開,燦若紅霞,絢麗多彩;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於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建設、是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藥用,有活血通絡,收斂止瀉,補虛止血的功效。桃金孃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南桂、粵、閩、贛地區,多為野生灌木。桃金孃的根祛風行氣、益腎,治寒喘、疝氣、風溼關節痛等;其葉果健脾益血,收斂解毒,治腸胃炎、勞傷、痢疾、便血等。
[0015]木蝴蝶indicum (L.)Vent.為紫葳科植物,別名:千層紙、千張紙、破布子、滿天飛。木蝴蝶花冠大,紫紅色,果長而大,似船也似劍,種子似白色蝴蝶;屬紫葳科。直立小喬木,高6-10米,胸徑15-20釐米,樹皮灰褐色。大型奇數2-3 (-4)回羽狀複葉,著生於莖幹近頂端,長60130釐米;小葉三角狀卵形,長5-13釐米,寬3-10釐米,頂端短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心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葉片千後發藍色,側脈5-6對網脈在葉下面明顯。總狀聚傘花序頂生,粗壯,長40-150釐米;花梗長3-7釐米;花萼鍾狀,紫色,膜質,果期近木質,長2.2-4.5釐米,寬2-3釐米,光滑,頂端平截,具小苞片。花冠肉質,長3-9釐米,基部粗1-1.5釐米,口部直徑5.5-8釐米;簷部下唇3裂,上唇2裂,裂片微反折,花冠在傍晚開放,有惡臭氣味。以種子、樹皮入藥。秋季種子成熟時,摘取蒴果,曬乾,剝出種子;樹皮隨用隨採。玉蝴蝶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的效果。主要用於風熱咳嗽、聲音撕啞、咽喉疼痛、肝胃氣痛。在《本草綱目》中,還沒有記載這味藥,後人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才有記載。中醫藥書記載,玉蝴蝶歸屬肝、胃、肺經。也就是說,玉蝴蝶可以治療肺、肝、胃三條經脈上的病症。而木蝴蝶有潤肺、疏肝、和胃的功效,一藥三用,一舉三得。
[0016]番石槽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idium guajava L.),別名:雞矢茶、番桃葉、麻裡杆、嗎桂香拉、那拔葉、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心。番石榴樹為落葉喬木,高5?10m。樹皮淺黃褐色,主脈隆起,側脈7?11對,亦隆起,斜出將近葉緣而彎曲;叫柄長4_。花兩性,腋生I?4朵;萼5片,綠色,卵圓形;花瓣白色,卵形,長2?2.5cm ;雄蕊多數,與花瓣等長,花絲白色,花葯淺黃色,縱裂;雌蕊1,花柱長於花絲,柱頭圓形,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數。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洋梨狀,長2.5?8cm,徑3?5cm,果肉通常黃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紅色。種子卵圓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番石榴葉呈矩圓狀橢圓形至卵圓形,多皺縮鄭曲或破碎,長5?12cm,寬3?5cm,先端圓開短尖,基部印至圓形,邊緣全緣,上表面淡棕褐色,無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脈和側脈均隆起,側脈在近葉緣處連成邊脈。葉柄長3?6_。革質而脆,易折斷。嫩莖扁四稜形,必被短柔毛。氣清香,味澀、微甘苦。春、夏季採收,曬乾或鮮用。功能主治:燥溼健脾;清熱解毒。主瀉痢腹痛;食積腹脹;齒齦腫痛;風溼痺痛;溼疹臁瘡;疔瘡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蛇蟲咬傷。《南寧市藥物志》:收斂止瀉。治洩瀉,久痢,溼疹,創傷出血。
[0017]樟樹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cam Phora (L.) Presl[Lauruscamphora L.,別名:樟葉,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樟,常綠喬木,高20_30m。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以至卵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3出,脈腋內有隆起的腺體;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mm ;花被6裂,橢圓形,長約2mm,內面密生細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寬約lcm,熟時紫黑色,基部為宿存、擴大的花被管所包圍。花期4-6月。果期8-11月。採收和儲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後含油多時採,鮮用或晾乾。生態環境:栽培或野生於河旁,或生於較為溼潤的平地。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化學成份:葉含揮髮油,其主要成分是樟腦(camphor)(54.54%),還有 1,8-按葉素(1,8-cineole)和少量 α -松油醇(a -terpineol),β -菔烯(β -pinene), α -菔烯,物牛兒醒(geranial), α -水療烯(a -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龍及(borneol),橙花醒(neral)等。性味:辛;溫。歸經:心;脾;肺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解毒;殺蟲。主風溼痺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0018]茶Camelliasinensis (L.)0.Kuntze,兔\筆:苦茶、榻(《爾雅》),荼、茗、奔(《爾雅》郭璞注),苦徐(《唐本草》),蘐(《茶經》)),臘茶(《聖濟總錄》),茶芽(《本草別說》),芽茶(《簡便單方》),細茶(《萬氏家抄方》),酪奴(《綱目》)。常綠灌木,有時呈喬木狀,高I?6米。多分枝,嫩枝有細毛,老則脫落。單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彤,或倒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有時稍鈍,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質厚,老則帶革質,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平滑無毛,下面淡綠色,羽狀網脈,幼葉下面具短柔毛;葉柄短,略扁。花腋生,I?3朵,具有花柄,微垂;總苞2 ;萼片5,宿存,深綠色;花瓣5,白色,稍有香氣,近圓形或廣倒卵形;雄蕊多數,排列成多輪;雌蕊居於中央,子房上位。蒴果,木質化,扁圓三角形。暗褐色。花期10?11月。果實越年成熟。茶樹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採葉。以清明前後枝端初發嫩葉時,採摘其嫩芽最佳(清明前採摘者稱"明前",穀雨前採摘者稱"雨前")。此後約一個月,第二次採收其成長之嫩葉,再一月第三次採收。亦有在立秋後第四次採收者,惟採摘時間愈遲,品質愈次。鮮葉採集後,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精製等加工過程,則為成品"綠茶"。若鮮葉經過萎雕、揉捻、發酵、乾燥、精製等加工過程,則為成品〃紅茶〃。本品宜密藏於乾燥處,以防發黴變質。生境分布:原產我國南部山地。現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均有栽培。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胺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功能主治: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頭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瘧,痢。①《本草經集注》:〃(主)好眠。〃②《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悅志。〃③《唐本草》:〃主瘻瘡,利小便,去淡(痰)熱渴。主下氣,消宿食。〃④《食療本草》:"利大腸,去熱,解痰。〃⑤《本草拾遺》:〃破熱氣,除瘴氣。〃⑥《本草別說》:"治傷暑,合醋治洩瀉甚效。〃⑦張潔古:"清頭目。〃⑧《湯液本草》:"治中風昏憤,多睡不醒。〃⑨《日用本草》:〃除煩止渴,解膩清神。〃〃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藭、蔥白煎飲,止頭痛。〃⑩《綱目》:〃濃煎,吐風熱痰涎。〃(11)《本草通玄》:〃解炙餺毒、酒毒。。(12)《隨息居飲食譜》:"清心神,涼肝膽,滌熱,肅肺胃"。
[0019]構樹(學名Arow1S1Sofleiia別名褚桃等,為落葉喬木,高10 - 20m ;樹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樹冠張開,卵形至廣卵形;樹皮平滑,淺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為強陽性樹種,適應性特強,抗逆性強。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及種子入藥。夏秋採乳液、葉、果實及種子;冬春採根皮、樹皮,鮮用或陰乾。產中國南北各地。錫金、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日本、朝鮮也有,野生或栽培。構樹分布於中國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地區,也見於越南、日本。適應性強,耐旱、耐瘠。常野生或栽於村莊附近的荒地、田園及溝旁。性味:子甘、寒;葉甘、涼;皮甘、平。功能主治: 子: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用於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痿,水腫;
葉:清熱,涼血,利溼,殺蟲。用於鼻衄,腸炎,痢疾;
皮:利尿消腫,祛風溼。用於水腫,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經性皮炎及癬症;
乳:利水消腫解毒,治水腫癬疾,蛇、蟲、蜂、蠍、狗咬。
[0020]W'AWPhyI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f exTfez7iZZ1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葉。竹葉的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紐,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①《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②《藥性論》: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③《食療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痺,除煩熱。④《日華子本草》: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⑤張元素: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⑥《綱目》: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⑦《本草正》: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痺,並小兒風熱驚癇。⑧《重慶堂隨筆》: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署之熱,故有安神止痙之功。⑨《本草再新》:涼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聰耳明目。
[0021]蒲公英mongoIicumHand.-Mazζ.),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呈皺縮捲曲的團塊。根呈圓錐形,多彎曲,長3?7cm;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綠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I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春至秋季花初開時採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性味:苦、甘,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0022]本發明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是:
1、本發明的中藥製劑按中醫理論將桃金孃葉、木蝴蝶、番石榴葉、樟樹葉、茶葉、構樹、竹葉、蒲公英按常規製劑工藝生產而成,參考古今中醫學藥理研究成就,基於中醫學對白頭葉猴腸胃炎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能夠有效的治療白頭葉猴的腸胃炎,避免了白頭葉猴因救治不當造成死亡,對其繁衍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2、本發明的中藥製劑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天然、安全、無毒、高效、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優點,可以調整機體的失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
3、本發明的中藥製劑,應用於白頭葉猴腸胃炎的治療,其採用中草藥配方,治癒後無殘留藥物,保障了藥品的安全性和動物健康;
4、本發明的中藥製劑費用比較低廉、見效快,療效短,治癒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1
步驟I)按重量份數稱取桃金孃葉5kg、木蝴蝶10 kg、番石槽葉3 kg、樟樹葉3 kg、茶葉6 kg、構樹葉8 kg、竹葉12 kg、蒲公英15 kg分別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驟2)加8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a ;在濾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純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b ;將濾液a和b混合,進行減壓濃縮,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4,即為中藥水提濃縮液,備用; 步驟3)將中藥水提濃縮液用純化水稀釋至處方量lg/mL,即得成品,置於4°C環境保存備用。
[0024]用法:將生產好的成品塗抹到白頭葉猴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白頭葉猴的正常飲用水中均勻混合,預防量減半使用。
[0025]實施例2
步驟I)按重量份數稱取桃金孃葉6 kg、木蝴蝶11 kg、番石槽葉4 kg、樟樹葉4 kg、茶葉7 kg、構樹葉9 kg、竹葉13 kg、蒲公英16 kg分別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驟2)加8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a ;在濾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純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b ;將濾液a和b混合,進行減壓濃縮,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4,即為中藥水提濃縮液,備用;
步驟3)將中藥水提濃縮液用純化水稀釋至處方量lg/mL,即得成品,置於4°C環境保存備用。
[0026]用法:將生產好的成品塗抹到白頭葉猴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白頭葉猴的正常飲用水中均勻混合,預防量減半使用。
實施例3
步驟I)按重量份數稱取桃金孃葉7 kg、木蝴蝶12 kg、番石槽葉5 kg、樟樹葉5 kg、茶葉8 kg、構樹葉10 kg、竹葉14 kg、蒲公英17 kg分別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驟2)加8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a ;在濾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純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b ;將濾液a和b混合,進行減壓濃縮,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4,即為中藥水提濃縮液,備用;
步驟3)將中藥水提濃縮液用純化水稀釋至處方量lg/mL,即得成品,置於4°C環境保存備用。
[0027]用法:將生產好的成品塗抹到白頭葉猴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白頭葉猴的正常飲用水中均勻混合,預防量減半使用。
[0028]實施案例
案例一:廣西扶綏縣芭盆某救護站,發現2隻白頭葉猴離群,帶回後發現它們精神散漫、食欲不振,時常弓腰屈腹。應用本發明實施例一生產的中藥製劑進行治療,前3天以藥液加入飲水中進行治療,每天3次,每次0.5mL,不飲水的白頭葉猴隔離用塗抹中藥製劑的樹葉餵食,治療前後同時對周圍環境進行嚴格消毒處理。用藥3天後,白頭葉猴的臨床症狀及精神狀態好轉。用藥5天後,2隻白頭葉猴臨床症狀消失,基本恢復健康,治療成功。治癒一個月後,未再復發。
[0029]案例二:廣西某動物園的白頭葉猴出現病情,有5隻白頭葉猴食慾減退、精神沉鬱。患獸可視黏膜蒼白,眼球塌陷,被毛焦躁,弓腰屈腹,肛門或會陰毛被稀便汙染。有的病獸出現嘔吐和血便,經診斷為腸胃炎所致。應用本發明實施例二生產的中藥製劑進行治療,前3天以藥液加入飲水中進行治療,每天3次,每次0.5mL,不飲水的白頭葉猴隔離用塗抹中藥製劑的樹葉餵食,,治療前後同時對周圍環境進行嚴格消毒處理。用藥3天後,白頭葉猴的臨床症狀及精神狀態好轉。用藥5天後,5隻白頭葉猴臨床症狀消失,基本恢復健康,治癒率100%。治癒一個月後,未再復發。
[0030]案例三:廣西扶綏縣芭盆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被遺棄的白頭葉猴,帶回後發現其精神憂鬱,眼球塌陷,弓腰屈腹,有時出現嘔吐,經診斷判定為腸胃炎。應用本發明實施例三生產的中藥製劑進行治療,前3天以藥液加入飲水中進行治療,每天3次,每次
0.5mL,不飲水的白頭葉猴隔離用塗抹中藥製劑的樹葉餵食,治療前後同時對周圍環境進行嚴格消毒處理。用藥3天後,白頭葉猴的臨床症狀及精神狀態好轉。用藥5天後,2隻白頭葉猴臨床症狀消失,基本恢復健康,治療成功。治癒一個月後,未再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按常規製劑工藝生產而成:桃金孃葉5 — 7、木蝴蝶10 — 12、番石榴葉3 — 5、樟樹葉3 — 5、茶葉6 — 8、構樹葉8 — 10、竹葉12 — 14、蒲公英15 — 1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5、木蝴蝶10、番石榴葉3、樟樹葉3、茶葉6、構樹葉8、竹葉12、蒲公英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6、木蝴蝶11、番石榴葉4、樟樹葉4、茶葉7、構樹葉9、竹葉13、蒲公英1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數為:桃金孃葉7、木蝴蝶12、番石榴葉5、樟樹葉5、茶葉8、構樹葉10、竹葉14、蒲公英1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了以下步驟: 步驟1)按重量份數稱取桃金孃葉、木蝴蝶、番石榴葉、樟樹葉、茶葉、構樹葉、竹葉、蒲公英分別粉碎,混合在一起; 步驟2)加8倍重量的純化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3 ;在濾渣中加入4倍重量的純化水,再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6 ;將濾液3和6混合,進行減壓濃縮,使總體積縮減為原來的1/4,即為中藥水提濃縮液,備用; 步驟3)將中藥水提濃縮液用純化水稀釋至處方量18/01,即得成品,置於41環境保存備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白頭葉猴腸胃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其使用方法為:將生產好的成品塗抹到白頭葉猴的食物上或者加入到白頭葉猴的正常飲用水中均勻混合,預防量減半使用。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306773SQ20141059069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9日
【發明者】鍾靜海, 蒙皓, 韋秀學, 李少周, 甘利強, 龔衛新 申請人:扶綏縣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