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及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1:03:06 1
專利名稱::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及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領域,涉及油菜不育系的選育方法,特別是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作物雄性不育是利用其植物雜種優勢、獲得高產、抗病、優質作物產品的重要途徑。很多雄性不育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例如油菜中的polimaCMS、napCMS以及國內報導的AB1、501-8S、533S等屬於對溫度敏感的細胞質不育。另外許多細胞核不育也對環境敏感(VirmaniSSandIlyasAM.2001.Environmentsensitivegeniemalesterility(EGMS)incrops.AdvancesinAgronomy72:139_195),現在常稱為光、溫敏核不育,實踐中又根據不同不育系對光、溫敏感程度的主次不同,劃分為溫敏(為主)核不育TMS、光敏(為主)核不育PMS、光溫敏核不育PTMS(盧興桂.兩系雜交水稻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2001)。有意思的是,有些光、溫敏核不育在不同遺傳背景下可能表現不同,比如國內不同單位利用粳稻光敏不育系農墾58S,轉育出了一大批光敏核不育、溫敏核不育和光溫敏核不育系。例如四川農業大學用農墾58S轉育而成秈稻不育系2558S、2877S、8902S和W6154S,發現2558S是可育臨界溫度低的溫敏系,2877S是和農墾58S類似臨界溫度較低的光敏系,8902S是臨界溫度較高的光敏系,W6154S是臨界溫度高的溫敏系(鄧曉建,周開達,李仁端.農墾58S轉育的四個秈型光溫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遺傳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相對於細胞質不育系,油菜光、溫敏核不育用於兩系法雜交制種的優勢更明顯(1)一般為隱性核基因控制,可以通過雜交、回交,把不育基因轉入到任何一個目標品種或自交系,選育成優良的新型不育系;(2)其他品種一般都可用作恢復系,故可以廣泛配製雜交組合,具有更高的產量潛力;(3)省略保持系,制種程序簡化;(4)無細胞質負效應,避免利用單一細胞質造成的流行病害大發生(例如玉米T型CMS對小斑病敏感)。目前甘藍型油菜當中發現的有溫敏核不育、光溫敏核不育材料,都表現為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雄性可育,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雄性不育,其相關文獻如下1湖南省農科院育成的溫敏核不育湘91S,是從86A與其它品種複合雜交後代中發現的,受24對隱性不育基因及13對溫敏基因控制(席代汶等,湖南農業科學,1994(4):17-18)。湘91S在和中雙4號雜交改良時,&代2472株才能分離出3株溫敏不育株和7株穩定不育株(鄔賢夢等,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5(3)74-76);2貴州油料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光溫敏核不育H90S,是從中油821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而來,育性由3對隱性基因控制,和117A、S45A不同(趙繼獻等,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1(4)11-15);3江西宜春農科所選育的光溫敏核不育W96S,遺傳及生理特點不明確(劉尊文等,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28(5)654-656);4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報導的不育系373S對溫度等環境因素敏感,正在進行品質改良(于澄宇等,中國農學通報2007,(7):255-258)。而油菜光敏不育系及其光反應生理、遺傳特徵目前還沒有文獻報導。楊光聖等(油菜光敏感雄性不育系及其雜交種選育方法,專利申請號01106599.0)公開了光敏不育系PSMS228理論應用方案,但其所用材料來源、遺傳規律、生理特徵沒有具體文獻報導。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並提供在該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雜在交油菜制種中的應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得以實現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選用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作為供體材料,和其他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進行雜交、複合雜交、或者回交,在衍生後代中選擇對光照(光周期)敏感的不育株,並經過一定的育種程序進行純化,結合育性鑑定、品質分析,使得性狀穩定,選育而成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基本特徵為育性遺傳受細胞核基因控制,主要對光周期敏感,即隨著氣候從短日照向長日照變化,育性從可育轉變為半不育,直至完全不育。上述的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申請人已經於2010年3月22日收藏於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CCTCCNo:P201004)。具體選育過程是將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和其他優良油菜品種或育種材料進行授粉,形成雜交&代,&代自交產生F2代、F2代自交產生F3代,以此類推,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選擇對光照敏感的不育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再經過連續自交純化,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選育出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或者通過如下過程進行選育將雜交&以及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次和親本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回交,自交分離不育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如此重複回交1-6次,對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自交純化若干世代以上,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能夠選育成和親本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比較相似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或者通過如下過程進行選育將權利要求3所述雜交&以及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次和另外一個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雜交,形成複合雜交,對後代中分離出的不育株再次進行選擇,選擇對光照等敏感的植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再自交純化若干世代以上,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能夠選育成符合育種目標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所述的育性鑑定具體方法為把得到的光敏不育株及其衍生不育群體分別置於至少兩種不同的環境A、環境B條件下,兩種不同環境的溫度、光譜範圍和光照強度應滿足油菜正常發育的生理需求;其中環境A為短光周期環境,每日日照時數為5小時12.5小時,優選為811小時;環境B為長光周期環境,每日日照時數12.524小時,優選為1316小時;兩種環境溫度範圍為830攝氏度,最好在1525攝氏度;對處在環境A下育性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的單株,自交結實繁殖種子;然後對那些處在環境B下表現可育或者部分可育的材料進行淘汰,而對處在環境B下表現為穩定雄性不育的單株或株系,作為符合育性要求的光敏核不育材料,繼續繁衍其在環境A下所獲得的種子。本發明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在短光周期環境下進行自交繁殖,在長光周期環境下和恢復系雜交生產兩系雜交油菜的應用。本發明選育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一系兩用即秋播自交繁種,春、夏播雜交制種;秋播使不育系次年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春季相對短光周期的氣候條件下,育性恢復而自交繁殖;春播或夏播,使不育系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夏季相對長光周期的環境條件下,保持穩定的不育狀態,然後再和其它能夠恢復其育性的品種自交系或材料雜交,配製雜交種。本發明獲得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與其他雄性不育類型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1)遺傳方式比較簡單,申請人在「匯油50S」雜交改良過程中發現,&代環境敏感不育株出現機率很高,一般達到5%15%,而且F2代可育株當中還存在大量不育基因位點雜合的個體,經過自交即可分離出環境敏感不育株。所以容易篩選到與農藝性狀、品質性狀優良基因重組的環境敏感不育株,也容易利用DNA分子標記等遺傳標記檢測基因型。可以縮小群體規模,簡化育種程序,容易雜交改良成新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2)與細胞質雄性不育和一般細胞核不育相比,可以簡化雜交制種程序,省略用保持系繁殖不育系或者拔除母本可育株的環節,實現一系兩用,例如在南方冬油菜種植區秋播,次年春季短光周條件下,不育系育性得以恢復而自交繁殖,而在甘肅、青海、內蒙、雲貴高原等地春夏播,不育系處於夏季長光周期條件下,獲得全不育系,用以配製雜交種。圖1是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的不育花S、半不育PS花、可育花F。「匯油50S」的雌蕊較一般品種長,不易自交結實。圖2是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小孢子敗育的細胞學特點圖片。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具體實施例方式甘藍型油菜品種匯油50(原名為77-50)是南匯縣農科所於1975年以7401為母本,白菜型本地油菜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品種。申請人1999年發現在引進的匯油50中一個株系1035-6後代結實性低於其它株系,2000年再次發現從該株系收穫的株系477-1仍然表現自交結實性較低,此後便用477-1連續自交,於2007年育成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以下簡稱「匯油50S」),並於2010年3月22日收藏於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CCTCCNo:P201004)o通過連年育性觀察,發現「匯油50S」在陝西楊凌秋播種植,次年初花期一般可育或者半不育,隨後逐漸向不育過渡,受4月初日照超過12.5h的影響,所開的花達到完全不育。經多年大田分期播種和人工環境鑑定,確認「匯油50S」屬於以光敏為主的隱性細胞核不育,溫度效應很微弱。不同緯度的異地鑑定試驗表明「匯油50S」在陝西關中秋播可以少量自交繁殖;2008-2009年試驗在南方(江蘇揚州)秋播,「匯油50S」可以大量自交繁殖;2006-2007年在青海西寧春播,「匯油50S」花期表現全不育。細胞學觀察發現「匯油50S」敗育時期主要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小孢子單核期。遺傳分析表明育性受2對隱性細胞核不育基因控制。可見光敏不育系「匯油50S」是一種與溫敏不育系湘91S、光溫敏不育系H90S等在光溫反應、遺傳規律方面不同的新型不育系。但是,光敏不育系「匯油50S」的品質性狀與高芥酸、高硫甙品種匯油50相似,不符合低芥酸(脂肪酸中芥酸小於1%)、低硫甙(餅粕中硫甙葡萄糖含量小於30i!mOl/g)的雙低油菜國家標準要求,且含油量較低,需要加以改良才能應用於農業生產。為了利用這一遺傳資源,本發明提出了對其進行改良、選育新型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方法,及其利用該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配製雜交種的應用。本發明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選育的基本思路是1、利用雜交、回交、復交育種手段選育新的油菜環境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包括如下基本步驟選用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於2010年3月22日收藏於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CCTCCNo:P201004)和其他優良品種或材料進行雜交,&自交得到F2,F2自交可得到F3,以此類推,在F2、F3等世代中分離出對光照等生態因子敏感的不育株;得到的不育株通過1個世代以上的自交得到純化,也可以運用目前廣泛應用的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直接得到純合的雙單倍體DH群體,加快育種進度。有時出於育種家的需要,需要對不育系進行定向改良,所以「匯油50S」和其他優良品種或材料雜交的h以及F2不育株也可以繼續和優良親本品種進行回交若干次,然後在後代中選擇育性對光照等生態因子敏感的植株,再經過連續自交進行純化,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選育出農藝性狀等和優良品種相似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或者,以「匯油50S」和其他優良品種或材料的雜交&以及F2不育株也可以和第二個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雜交,形成育種學上所謂的複合雜交,然後在後代中選擇育性對光照等生態因子敏感的植株,再經過連續自交進行純化,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選育出新型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2、光敏不育系的鑑定選擇,須分別置於至少兩種不同的環境A和環境B條件下。環境A為短光環境,每日日照時數512.5小時,考慮到最低要滿足油菜光合作用需要,光周期可優選設置為811小時。B為相對長光環境,每日日照時數12.524小時,一般優選設置1316小時即可滿足需要。此外,兩種環境的溫度、光譜範圍、光照強度應滿足油菜正常發育生理需求。溫度可以在830攝氏度,最好在1525攝氏,光譜範圍包含植物生長有效光區段,即波長400nm700nm的藍光紅光區,光照強度宜在2萬10萬勒克斯之間(油菜葉片光飽和點為3萬勒克斯左右)。對處在環境A下育性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的單株,自交結實繁殖種子;然後對那些處在環境B下育性仍然不穩定的材料進行淘汰,而對處在環境B下表現為穩定雄性不育的單株或株系,作為符合育性要求的環境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繼續繁衍其在環境A下所獲得的種子。這兩種環境條件的實現可以通過室內人工控制;也可以採用異地種植實現(例如秋播油菜在次年春季開花時的氣候屬於環境A,而春、夏播油菜開花時候的氣候為環境B);還可以在同一地點分期播種,使油菜在不同季節開花,利用氣候條件自然變化規律來實現(例如陝西關中,11月至次年3月底氣候為環境A,4月中下旬至10月為環境B)。3、選育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主要目的是在雜交制種中實現「一系兩用」,即在適宜地區適時播種,使得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在短光條件下,例如日照長度12.5小時,保持穩定不育性狀,用於和其它品種自交系或材料雜交,配製雜交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一系兩用」方法,在生產實踐中可理解為「秋播自交繁種,春夏播雜交制種」。具體到不育系「匯油50S」及其衍生不育系,就是秋播使光敏不育系次年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2月4月初相對短光周期的氣候條件下,育性恢復而自交繁殖;而春夏播,使不育系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4月中旬7月相對長光周期的環境條件下,保持穩定的不育狀態,然後再和其它能夠恢復其育性的品種自交系或材料雜交,配製雜交種。以下以「匯油50S」的遺傳、細胞學、光溫反應、育種改良範例來體現用本發明方法所選育的新光周期敏感核不育系應該具有的與「匯油50S」相似的基本特徵。應用實例1「匯油50S」的遺傳測驗與分析用「匯油50S」與雙隱性核不育117A衍生不育系配製的雜交種油研10號選系「油研10號S-1」、「油研10號S-2」進行雜交,測交世代育性沒有分離(表1)。用另外一個得到廣泛應用的三對隱性基因互作不育材料9012A選育的雜交種皖油14分離的不育系「Wanl4A」作母本測交,&也表現為全可育(表1),說明「匯油50S」光敏不育基因與117A、9012A的不育基因是非等位的。表1.遺傳等位性測驗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匯油50S」的遺傳分析用「匯油50S」與揚油4號、華雙5號進行正反雜交,可育,F2代不育對可育株分離比接近115,&與不育系回交Bq代不育對可育分離比接近13(表2)。而且分離世代的不育株都對環境敏感。推測「匯油50S」育性的遺傳主要受2對隱性核不育基因控制。用「匯油50S」發現時原始育性分離群體477-1中的一個可育株「SPP1」與「匯油50S」雜交,後代呈11分離,用分離出的可育株再與「匯油50S」回交,也呈11分離,說明「SPP1」是其中一個位點雜合的基因型。表2.雜交後代育性分離比例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另外,「匯油50S」與中雙2號、揚油4號、華雙4號、華雙5號、優88、揚油6號、中雙4號、中油220、中雙6號、中油119、中9WH、9558、滬油15、滬油17、161C、寧油12、寧油14、川油18、川油20、Q6C、Q9C、y2、Bll、Y4C、Q7C、Q8C、史力豐、蘇油1號、蘇油4號、紅油3號、Solida、H15R、寧油16、寧油18、SP92R、Baros、Viking、浙雙72、浙油18、浙油17、Mohican、Polo、Elect、Bronowski,Profit等45個品系測交當代完全可育,表明「匯油50S」及其衍生的光敏不育系具有廣泛的恢復系來源,易於配製強優勢雜交組合。應用實例2「匯油50S」育性鑑定通過大田分期播種試驗發現,「匯油50S」主要對開花前712天的光周期變化敏感,在3月20日春分之前形成的花蕾傾向於可育,在4月初日照長度大於12.5h,形成的花蕾傾向於不育。因此,在2008/2009、2009/2010兩個年度開展人工控制環境下盆栽試驗鑑定12月中旬將通過春化的不育系移栽室內,抽薹後設置2種溫度條件,即高溫24°C/16°C(晝/夜,下同)和低溫16°C/8°C,分別用PhilipsSon-T400農用鈉燈(比利時造,光強大於55000勒克斯)控制5種光周期條件llh/13h(晝/夜,下同)、11.5h/12.5h、12h/12h、12.5h/ll.5h、13h/llh。如此共有10個處理,每處理4-6株。對照為正常品種匯油50。開花後調查計算育性指數MFI按照油菜花6枚雄蕊中花絲伸長且花葯膨大有花粉的雄蕊個數,將單花育性分為0、1、2、3、4、5、6共7級。單株MFI為當日開放花朵育性的加權平均值,群體MFI為群體中單株的育性加權平均值。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下對照匯油50始終表現正常可育。而不育系「匯油50S」,無論在高溫、低溫情況,均表現為隨著光周期延長,育性減弱,在llh/13h短光周期條件下恢復可育,11.5h/12.5h下為高度可育,12h/12h下為半不育,12.5h/ll.5h為高度不育,而13h/llh長光周期條件處理下為完全不育。高溫、低溫處理比較,高溫可加快油菜開花速度,低溫抑制開花,但溫度對最終育性的影響較小,不如光周期對「匯油50S」育性有決定性作用。表3.不同光周期和溫度處理下匯油50S的育性指數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另外嘗試了變換光周期處理先在llh/13h條件下處理,「匯油50S」可育,然後用13h/llh光周期條件處理,標記不同大小花蕾。結果從變換條件之後10日起向完全不育轉變,此處花蕾在標記當時長度是2-3mm,這與敗育發生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小孢子單核期的觀察結果一致。綜合分析,「匯油50S」的育性轉換有決定性作用,而溫度對育性的影響不明顯,故「匯油50S」應當歸類為光敏為主的不育系,即光敏核不育。該結果還暗示,由於油菜是無限花序、株型高大(一般1.22.2米)、分枝多(513個)、開花時間長(2235天)、開花數量多(300500個),光周期對不同時期、不同分枝、花序不同部位的花蕾發育影響可能有差異,所以不同花蕾在一定光周期範圍內(11.5h12.5h)育性有差異,只有在此範圍之外,才能使不同部位花朵育性表現為比較一致的不育或可育。而不是像水稻等花期很短的作物那樣可以用單一數值表示光周期臨界點ο應用實例3「匯油50S」敗育過程的細胞學觀察將在溫室13h/llh光周期條件下的「匯油50S」,取花葯用醋酸洋紅染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匯油50S」花葯前期(減數分裂中期見圖2A)發育比較正常,「匯油50S」敗育主要發生在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末期-小孢子單核期,尤其畸形四分體較多(圖2B、C、D),最後形成破裂、空癟、難以染色的空殼花粉(圖2E)。通過常規石蠟切片蘇木精染色,可見雙核期絨氈層還比較完整(圖2F),花葯發育後期絨氈層逐漸解體,花粉畸形空癟,但是局部殘留核物質還可以染色(圖2G),花粉囊變形(圖2H),用冬青油整體透明的花葯也可見花葯內部敗育萎縮、花粉畸形(圖21)。應用實例4:新型不育系Z2-S選育過程2004年以抗菌核病、杆硬抗倒伏、低芥酸、低硫甙品種中雙2號作為母本,與「匯油50S」雜交,F1代全可育。2006年F1代自交得到F2,種植4個株系,各有108、56、136、151個單株,分別出現7、7、4、11個光敏不育株。收穫這些不育株以及74個農藝性狀優良的可育單株,經過品質測試,發現低芥酸單株12個,但硫甙全部超過50μmol/g。繼續種植並測試收穫的種子,2008年在後代中發現一個雙低不育株,2009年鑑定發現具有與「匯油50S」相同的光敏不育特徵,初步育成雙低光敏不育系Z2-S。其選育模式可以簡單總結為雜交一分離一篩選一自交一鑑定。應用實例5:新型不育系Z29-S選育過程2004年以抗菌核病、抗倒伏、低芥酸、低硫甙品種中雙2號作為母本,與「匯油50S」雜交,F1代全可育。2006年直接用F1與中雙9號復交,在復交F1代篩選到品質接近雙低的單株5個,種植5個株系,2008年有2個株系07-37、07-36出現光敏不育株。繼續種植,收穫種子測試品質,2009年在07-37後代中發現2個雙低不育株,對其中一個自交後代鑑定表明具有與「匯油50S」相同的光敏不育特徵,表明初步得到雙低光敏不育Z29-S株系。其選育模式可以簡單總結為雜交一復交一篩選一分離一自交一鑑定。權利要求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選用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作為供體材料,和其他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進行雜交、複合雜交、或者回交,在衍生後代中選擇對光照敏感的不育株,並經過一定的育種程序進行純化,結合育性鑑定、品質分析,使得性狀穩定,選育而成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其基本特徵為育性遺傳受細胞核基因控制,主要對光照敏感,即隨著氣候從短日照向長日照變化,雄性育性從可育轉變為半不育,直至完全不育。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於2010年3月22日收藏於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其保藏號為CCTCCNo:P201004。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具體選育過程是將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和其他優良油菜品種或育種材料進行授粉,形成雜交F1代,F1代自交產生F2代、F2代自交產生F3代,以此類推,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選擇對光照敏感的不育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再經過連續自交純化,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選育出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或者通過如下過程進行選育將雜交F1以及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次和作為親本的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回交,自交分離不育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如此重複回交1-6次,對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自交純化若干世代以上,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能夠選育成和原來的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親本比較相似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或者通過如下過程進行選育將權利要求3所述雜交&以及在F2、F3代等衍生後代中分離出的光照敏感不育株,再次和另外一個優良品種或育種材料雜交,形成複合雜交,對後代中分離出的不育株再次進行選擇,選擇對光照等敏感的植株,進行品質測試,選擇低芥酸、低硫甙株系,再自交純化若干世代以上,或者運用小孢子培養和單倍體加倍技術,使得不育基因純合,其它性狀比較穩定,就能夠選育成符合育種目標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育性鑑定具體方法為把得到的光敏不育株及其衍生不育群體分別置於至少兩種不同的環境A、環境B條件下,兩種不同環境的溫度、光譜範圍和光照強度應滿足油菜正常發育的生理需求;其中環境A為短光周期環境,每日日照時數為5小時12.5小時;環境B為長光周期環境,每日日照時數12.524小時;兩種環境溫度在830攝氏度之間,最好在1525攝氏度;對處在環境A下育性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的單株,自交結實繁殖種子;然後對那些處在環境B下表現可育或者部分可育的材料進行淘汰,而對處在環境B下表現為穩定雄性不育的單株或株系,作為符合育性要求的光敏核不育材料,繼續繁衍其在環境A下所獲得的種子。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環境A為短光周期環境,最適宜的每日日照時數為811小時;環境B為長光周期環境,最適宜的每日日照時數為1316小時。8.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在短光周期環境下進行自交繁殖,在長光周期環境下和恢復系雜交生產兩系雜交油菜的應用。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徵在於選育的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一系兩用即秋播自交繁種,春、夏播雜交制種;秋播使不育系次年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春季相對短光周期的氣候條件下,育性恢復而自交繁殖;春播或夏播,使不育系蕾苔期至開花期處在夏季相對長光周期的環境條件下,保持穩定的不育狀態,然後再和其它能夠恢復其育性的品種自交系或材料雜交,配製雜交種。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利用甘藍型油菜光敏不育系匯油50S(CCTCCNoP201004)和其他優良品種或材料進行雜交,由衍生後代中分離出的光敏不育株選育而成優良不育系。該油菜光周期敏感細胞核雄性不育系可用於生產兩系雜交種,簡化育種程序,提高育種效率。文檔編號A01H1/02GK101822210SQ20101015504公開日2010年9月8日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優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發明者于澄宇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