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21:18:51 2
專利名稱: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鼓風機的機油潤滑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
迴轉式鼓風機和其它類型的工業用鼓風機相比,具有噪音低、節能等顯著優點,廣泛應用於環保水處理的鼓風曝氣,燃油鍋爐中的壓縮空氣的供給等行業。但該種風機由於葉片和殼體的內孔表面直接接觸摩擦,需要用機油潤滑,這樣風機吹出去的風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少量機油。所以,機油潤滑系統好壞是影響迴轉式鼓風機質量和性能指標的最重要因素。而在迴轉式鼓風機中的機油潤滑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件就是油氣分離器和滴油嘴。就最近的技術狀況而言,迴轉式鼓風機中採用的油氣分離裝置是採用濾網進行油氣分離的結構,如
圖1~圖4所示。含油的空氣從進風口進入油氣分離器,通過濾網W時,一部份油粘附在濾網W上,積聚到一定程度後滴入油氣分離器的底部而被壓回油箱,一部份油隨空氣通過出風管排出。由於粘附在濾網W上的機油在有壓力的空氣從進風管吹入出風管的過程中會被空氣吹離濾網W而隨空氣帶入出風管後排出,所以油氣分離效果不好。迴轉式鼓風機機油潤滑系統中的滴油嘴的結構如圖5所示。有壓力的機油進入滴油接頭後,通過螺釘和滴油接頭螺紋配合之間的間隙,呈螺旋狀慢慢流入風機內腔。但該滴油嘴存在以下兩點不足之處(1)滴油嘴安裝在風機上後,滴油速度(單位時間內的滴油量)看不出來。(2)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潤滑油的粘度也要發生較小的變化,從而滴油速度也發生了變化,但此滴油嘴不能調節滴油的速度,而滴油速度的快慢對風機性能有較大的影響滴油量過多,則排出空氣中的含油量變大,滴油量過小,則會造成風機潤滑不正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油氣分離效果好、滴油速度可進行調節的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包括油氣分離器、回油管、儲油箱、滴油嘴、滴油管;所述的油氣分離器設在鼓風機的出風口,它通過回油管與儲油箱相連,油氣分離器包括筒體、上封頭、下封頭、安全閥接頭、壓力表接頭、回油管接頭,進風管、出風管、法蘭,筒體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上、下封頭連接,上封頭設有安全閥接頭和壓力表接頭,下封頭設有回油管接頭,進風管設在筒體的中下部,出風管設在筒體的軸向邊緣位置;所述的滴油嘴設在鼓風機的頂部,它通過滴油管與儲油箱相連,滴油嘴包括盤頭螺釘、密封墊、螺紋油路,盤頭螺釘通過密封墊與螺紋油路螺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氣分離器還包括截油絲刷、至少兩層阻板,所述的截油絲刷置於進風管內,所述的阻板平均或不平均分布於進風管的上下方;所述的滴油嘴還包括滴油口,該滴油口設置在螺紋油路的底部,所述的密封墊採用O形密封圈。
所述的阻板為2~6層。
所述的每層阻板由圓形或方形板構成,其中間開孔,孔徑為板外徑的1/10~4/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提高了油氣分離器的油氣分離效果。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原有的油氣分離器的結構上進行了較大改進,取消了原來採用濾網的形式,在進風管內設置一截油絲刷,在油氣分離器中設置多層阻板,同時加長了進風管的長度,因此大大減少了通過出風管排出的機油。長期反覆的試驗,證明了此改進後的油氣分離器的效果要比原採用濾網的有明顯提高。以HC-50S、HC-40S迴轉式鼓風機為例,分別安裝上兩種油氣分離器後測得的風機機油消耗量如下表所示
2.滴油嘴的滴油速度可以直接看出並可進行調節。對原滴油嘴的結構進行了改進,使螺紋長度和口徑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調節,以控制油量,並在原滴油嘴的下部安裝了一滴油口,可直接觀察滴油的速度並將原普通密封墊改為「O」形密封圈,防止機油洩漏。經試驗,改進後的滴油嘴的滴油量從原來的只能12滴/分鐘左右變為可調至6滴/分鐘~30滴/分鐘。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為現有機油潤滑裝置的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機油潤滑裝置的滴油嘴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滴油嘴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與鼓風機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3和圖5所示,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包括油氣分離器1、回油管2、儲油箱3、滴油嘴4、滴油管5。所述的油氣分離器1設在鼓風機6的出風口,它通過回油管2與儲油箱3相連,油氣分離器1包括筒體11、上封頭12、下封頭13、安全閥接頭14、壓力表接頭15、回油管接頭16、進風管17、出風管18、法蘭19、截油絲刷110、上部阻板111、下部阻板112,筒體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上封頭12、下封頭13連接,上封頭12設有安全閥接頭14和壓力表接頭15,下封頭13設有回油管接頭16,所述的滴油嘴4設在鼓風機6的頂部,它通過滴油管5與儲油箱3相連,滴油嘴4包括盤頭螺釘41、O形密封圈42、螺紋油路43、有機玻璃滴油口44,盤頭螺釘41通過O形密封圈42與螺紋油路43螺接,有機玻璃滴油口44設置在螺紋油路43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在原油氣分離器的基礎上增設了截油絲刷110,在油氣分離器中設置了多層阻板,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排出空氣中的含油量。
如圖4所示,在原滴油嘴結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改進了滴油口的結構和螺紋油路的結構,並在滴油嘴4的下部安裝了一透明有機玻璃管44,這樣可以直接觀察滴油的速度;同時將原密封墊改為「O」形密封圈42,防止機油洩漏,調節螺釘41的鬆緊度可以調節滴油的速度,以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而使機油粘度發生變化的現象。
如圖5所示,油氣分離器1安裝在鼓風機6的出風口,它通過回油管2與儲油箱3相連;滴油嘴4安裝在鼓風機6的頂部,並通過滴油管5與儲油箱3相連。當風機6運轉時,由於外界負載的作用,使風機6出風處產生壓力,即油氣分離器1內產生一定的壓力,因為油氣分離器1和儲油箱3由回油管2相連,所以儲油箱3內就產生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的存在,儲油箱3內的潤滑油就會通過滴油管5壓到滴油嘴4,再通過滴油嘴4的作用均勻地滴入風機6機內進行潤滑。滴入主機6內的潤滑油隨著空氣的排出吹入油氣分離器1內進行油氣分離,極少部分潤滑油隨著空氣排出,而被分離出來的潤滑油則通過回油管2壓回到儲油箱3內,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自動的風機潤滑系統。
權利要求1.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包括油氣分離器、回油管、儲油箱、滴油嘴、滴油管;所述的油氣分離器設在鼓風機的出風口,它通過回油管與儲油箱相連,油氣分離器包括筒體、上封頭、下封頭、安全閥接頭、壓力表接頭、回油管接頭,進風管、出風管、法蘭,筒體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上、下封頭連接,上封頭設有安全閥接頭和壓力表接頭,下封頭設有回油管接頭,進風管設在筒體的中下部,出風管設在筒體的軸向邊緣位置;所述的滴油嘴設在鼓風機的頂部,它通過滴油管與儲油箱相連,滴油嘴包括盤頭螺釘、密封墊、螺紋油路,盤頭螺釘通過密封墊與螺紋油路螺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氣分離器還包括截油絲刷、至少兩層阻板,所述的截油絲刷置於進風管內,所述的阻板平均或不平均分布於進風管的上下方;所述的滴油嘴還包括滴油口,該滴油口設置在螺紋油路的底部,所述的密封墊採用O形密封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阻板為2~6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層阻板由圓形或方形板構成,其中間開孔,孔徑為板外徑的1/10~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迴轉式鼓風機的機油潤滑裝置,包括油氣分離器、回油管、儲油箱、滴油嘴、滴油管;所述的油氣分離器設在鼓風機的出風口,它通過回油管與儲油箱相連,所述的滴油嘴設在鼓風機的頂部,它通過滴油管與儲油箱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具有系統壓力差及毛細作用的滴油嘴控制潤滑油量,並設置具有絲刷結構和多層阻板結構的油氣分離器,實現潤滑油的回收。
文檔編號F04D29/04GK2392013SQ99239400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26日
發明者謝維民 申請人:謝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