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20:40:1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吊裝技術領域在載荷上部可設置吊點的步進式提、降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貨櫃碼頭以及大型工廠越來越多,對於大型貨櫃以及工業設備來說,通常採用吊車進行吊裝,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設備或者產品來說,需要保證在吊裝過程中的平穩性;傳統的吊裝提升系統容易出現晃動、受力不均勻的現象,因此很難滿足吊裝的要求。
目前,對於許多在大型載荷的上部可設置吊點的場合下,通常沒有合適的液壓提、降設備,特別是要求需多點同步提、降時,沒有合適的吊裝提、降裝置,不能滿足多點同時吊裝,功能性比較單一,通用性差。
另外,目前傳統的液壓提、降裝置,通常會受到液壓升降杆長度限制,提升高度比較固定,通用性差,並且設備的結構比較複雜,製造成本較高,並且在提升的過程中,很難保證多點同步提升,浪費了大量的吊裝周期,費時、費力,並且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具有提升高度不受限制,可反覆步進式提升、下降載荷;並且可實現多點同步提升或下降,操作簡單、可靠。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包括鋼柱、中空油缸、固定架、卡環Ⅰ、卡環Ⅱ和作用力板;所述中空油缸固定設於固定架上;所述作用力板通過支撐杆設於固定架的上方;所述鋼柱貫穿於中空油缸和作用力板內部,並且通過卡環Ⅰ和卡環Ⅱ保持固定;所述鋼柱上設有多組與卡環Ⅰ和卡環Ⅱ相匹配的受力卡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通過鋼柱配合中空油缸、卡環Ⅰ、卡環Ⅱ,鋼柱上設有與卡環相配合的受力卡槽,並且通過卡環與作用力板的配合,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具有提升高度不受限制,可反覆步進式提升、下降載荷的特點,並且操作簡單、可靠,靈活性強,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所述的受力卡槽兩兩一組,等間距均勻分布。兩兩一組與卡環Ⅰ、卡環Ⅱ相配合,實現鋼柱的步進式提升,操作簡單,穩定性好。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所述的作用力板到固定架的垂直距離大於等於中空油缸內部活塞的行程。保證中空油缸的活塞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提升的周期,並且有效地利用動力能源,減少能量的浪費,節約成本。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每組所述的受力卡槽之間的距離小於等於中空油缸內部活塞的行程。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所述的卡環Ⅰ和卡環Ⅱ結構相同,均採用兩個半圓環組合而成。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所述的卡環Ⅰ和卡環Ⅱ均採用截面為矩形的高級淬火合金鋼加工製得。保證卡環具有足夠的強度,足以承受大型載荷由於自身重力通過鋼柱帶來的軸向剪切力,穩定性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其具體的工作原理為(以一個提升循環為例):
第一步:當中空油缸的活塞完全收回時,將卡環Ⅱ放入位於活塞上側的受力卡槽中,此時卡環Ⅰ緊頂在作用力板上,支撐著鋼柱;
第二步:當中空油缸的活塞上升時,通過卡環Ⅱ將鋼柱及載荷提升,直至中空油缸的活塞提升至最大極限;
第三步:當中空油缸的活塞升至極限時,將卡環Ⅰ取出並放入下面,且位於作用力板上方的受力卡槽中,然後中空油缸的活塞開始下降;
第四步:當中空油缸的活塞下降至極限時,再將卡環Ⅱ放入位於活塞上側的受力卡槽中,這樣就完成了載荷提升中的一步,載荷便提升了一定的距離。
依次循環步驟一到步驟四,可重複步進式提升載荷;反之,可實現載荷的下降過程。
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升高度不受限制,綜合考慮傳統液壓提降系統的不足,本實用新型通過鋼柱配合卡環Ⅰ、卡環Ⅱ以及中空油缸,通過不斷地循環操作,可將載荷不斷地提升;
2、結構新穎、設計合理,可反覆步進式提升、下降載荷,工作效率高;
3、操作簡單、可靠,安全性能好;本實用新型只需在中空油缸不斷地伸縮過程中,通過卡環Ⅰ、卡環Ⅱ與受力卡槽的彼此配合,實現載荷的不斷上升、下降;操作簡單、運行過程穩定;
4、可實現多點同步提升;本實用新型通過多組鋼柱與中空油缸的配合,可同步實現多點的提升,同步性好,提昇平穩。
附圖說明
圖1~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中:1-鋼柱、2-中空油缸、3-固定架、4-卡環Ⅰ、5-卡環Ⅱ、6-作用力板、7-支撐杆、8-受力卡槽、9-載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包括:鋼柱1、中空油缸2、固定架3、卡環Ⅰ4、卡環Ⅱ5和作用力板6;所述中空油缸2固定設於固定架3上;所述作用力板6通過支撐杆7設於固定架3的上方;所述鋼柱1貫穿於中空油缸2和作用力板6內部,並且通過卡環Ⅰ4和卡環Ⅱ5保持固定;所述鋼柱1上設有多組與卡環Ⅰ4和卡環Ⅱ5相匹配的受力卡槽8,其中受力卡槽8兩兩一組,通常均勻分布在鋼柱1的表面上。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為了保證設備提升的合理性,同時保證中空油缸2的最大限度提升與下降,所述的作用力板6到固定架3的垂直距離大於等於中空油缸2內部活塞的行程;每組所述受力卡槽8之間的距離小於等於中空油缸2內部活塞的行程。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為了保證整體的結構強度,以及操作的方便,所述的卡環Ⅰ4和卡環Ⅱ5結構相同,均採用兩個半圓環組合而成,且截面為矩形的高級淬火合金鋼加工製得,具有很高的結構強度和抗拉伸性能。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為了方便加工製造及運輸過程;所述的鋼柱1可分段加工製得,然後運往現場,在進行拼裝組合而成。
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步進式液壓提、降系統,其具體的工作原理為(以一個提升循環為例):
第一步:當中空油缸2的活塞完全收回時,將卡環Ⅱ5放入位於活塞上側的受力卡槽8中,此時卡環Ⅰ4緊頂在作用力板6上,支撐著鋼柱1;
第二步:當中空油缸2的活塞上升時,通過卡環Ⅱ5將鋼柱1及載荷9提升,直至中空油缸2的活塞提升至最大極限;
第三步:當中空油缸2的活塞升至極限時,將卡環Ⅰ4取出並放入下面,且位於作用力板6上方的受力卡槽8中,然後中空油缸2的活塞開始下降;
第四步:當中空油缸2的活塞下降至極限時,再將卡環Ⅱ5放入位於活塞上側的受力卡槽8中,這樣就完成了載荷9提升中的一步,載荷9便提升了一定的距離。
依次循環步驟一到步驟四,可重複步進式提升載荷9;反之,可實現載荷9的下降過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