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靠背椅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8:29:36 2
一種新型靠背椅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新型靠背椅,包括坐面框、坐面、兩條前足、兩條後足、靠背,所述坐面安裝在所述坐面框內;所述坐面框的豎直厚度為所述坐面3倍以上,其下部設置有牙角;兩條所述後足與地面形成側腳結構。本發明通過對傳統燈掛椅的簡化性改進,以加厚、增設牙條的方式加強坐面框強度以取代普通座椅的橫棖結構,並形成最為簡約的構架,為座椅的下部空間創造出更大的通透性,同時也方便清潔工作。由此,靠背椅的整體更加輕靈易用,更符合生態設計的原則,且易於量產製造。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靠背椅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家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靠背椅。
【背景技術】
[0002]在中國,椅子是人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靠背椅在其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中國古代的座椅系統中的靠背椅中的一統碑椅,注重裝飾和儀式,從而不得不犧牲座椅設計中人體工程學和功能方面的因素。而另外一種常見的傳統樣式的靠背椅為燈掛椅,其椅面一般為方形,靠背上設拱形搭腦,坐面下設踏腳棖。靠背椅的造型特點就是靠背無扶手,靠背搭腦的兩頭延伸一段。
[0003]燈掛椅更重注人體工程學,但其結構仍嫌複雜簡潔,一方面導致製造中的工作量大且繁,另一方面與現代的主流的設計風格格格不入,難以流行於普通用戶。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靠背椅,包括坐面框、坐面、兩條前足、兩條後足、靠背,其特徵在於,所述坐面安裝在所述坐面框內;所述坐面框的豎直厚度為所述坐面3倍以上,其下部設置有牙角;兩條所述後足與地面形成側腳結構。
[0005]優選地,所述側角結構為:所述後足向前傾斜,與地面的夾角85度。
[0006]優選地,所述坐面由並列的槽狀板條構成。
[0007]優選地,所述坐面與靠背均採用合成竹板。
[0008]優選地,所述靠背的外緣由所述兩條後足向上延伸一體成形。
[0009]優選地,所述靠背的上部具有舉折部分。
[0010]優選地,所述舉折部分的舉折角度為108度。
[0011]優選地,所述靠背的舉折部分長度為靠背高度的20%至50%。
[0012]優選地,所述靠背的舉折部分由數條槽狀板條構成。
[0013]優選地,所述數條槽狀板條中至少有一塊板條的寬度大於舉折部分長度四分之
ο
[001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新型靠背椅,包括坐面框、坐面、兩條前足、兩條後足、靠背,其特徵在於,所述坐面安裝在所述坐面框內;所述坐面框的豎直厚度為所述坐面3倍以上,其下部設置有牙角;兩條所述後足與地面形成側腳結構。本發明通過對傳統燈掛椅的簡化性改進,以加厚、增設牙條的方式加強坐面框強度以取代普通座椅的橫棖結構,並形成最為簡約的構架,為座椅的下部空間創造出更大的通透性,同時也方便清潔工作。進一步地,對靠背部分引入人體工程學設計,將人體背部支撐的重量進行分解。由此,靠背椅的整體更加輕靈易用,更符合生態設計的原則,且易於量產製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新型靠背椅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8]圖3為圖1中實施例的牙條的示意圖;
[0019]圖4為圖1中實施例的側腳角度、舉折角度的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新型靠背椅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新型靠背椅的一個實施例包括:坐面框1、坐面2、兩條前足3、兩條後足4、靠背5,其中,坐面2安裝在坐面框1內;坐面框1的豎直厚度為坐面2的3倍以上,其下部設置有牙角6 ;兩條後足4與地面形成側腳結構。
[0022]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以加厚、增設牙條的方式加強坐面框強度以取代普通座椅的橫棖結構,形成最為簡約的構架。坐面框的形象兼具牙板牙條的功能,在保持傳統中國靠背椅的傳統的設計風格的同時,保證了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及穩定性。還能給使用者以最大限度的腿足活動空間。符合現代空間特點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節奏,易使用易清潔。
[0023]請參閱圖4,本實施例中,後足的側角結構為,後足向前傾斜,與地面的夾角85度。這個側角角度為經過試驗得出的最佳選擇,具有明顯的視覺效果,而在結構強度上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小。
[0024]圖2提供了坐面2的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坐面2由並列的槽狀板條組成,這些槽狀板條之間留有縫隙作為透氣孔,使得用戶坐在上面不會覺得悶熱。構成坐面的小板條可以採用若干塊尺度相同的合成竹板,合成竹板本身具有穩定性強、簡潔美觀、不易變形的特點,作為坐面2使得用戶使用更加舒適。
[0025]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的靠背椅的靠背,由所述兩條後腿足向上延伸形成其外緣,由此可以確保靠背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與安全性。本實施例中靠背的上部具有舉折部分,將人體背部去撐的重量進行分解。舉折部分長度為靠背高度的20%至50%之間。這一長度比例適合用戶在放鬆狀態下普通坐姿,帶給用戶輕鬆、舒適的體驗。如圖4所示,舉折部分與坐面2之間的舉折角度可以為108度,這個舉折角度為經過試驗得出的最適合用戶普通坐姿的靠背角度。
[0026]如圖1中所示,靠背的舉折部分可以由數條槽狀板條構成,安裝在兩後足4的延伸形成的外緣中間。這些槽狀板條之間留有縫隙作為透氣孔,使得用戶倚靠在上面不會覺得悶熱。在本實施例中,這數條槽狀板條中至少還有一塊板條的寬度大於舉折部分長度四分之一,以單獨提供較寬的靠面,給用戶背部以平坦舒適的體驗。
[0027]請參閱圖5,在北方地區,由於氣候較為乾燥、且部分季節中氣溫較低、用戶出汗較少,為提升用戶背部這種平坦的舒適感,可以進而採用兩塊寬度大於舉折部分長度四分之一的較寬板條。
[0028]構成舉折部分的槽狀板條可以採用若干塊尺度相同的合成竹板,合成竹板本身具有穩定性強、簡潔美觀、不易變形的特點,作為靠背舉折部分使得用戶使用更加舒適。
[0029]以上所述,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靠背椅,包括坐面框、坐面、兩條前足、兩條後足、靠背,其特徵在於,所述坐面安裝在所述坐面框內;所述坐面框的豎直厚度為所述坐面3倍以上,其下部設置有牙角;兩條所述後足與地面形成側腳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側角結構為:所述後足向前傾斜,與地面的夾角85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坐面由並列的槽狀板條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坐面與靠背均採用合成竹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靠背的外緣由所述兩條後足向上延伸一體成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靠背的上部具有舉折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舉折部分的舉折角度為108度。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靠背的舉折部分長度為靠背高度的 20%至 5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靠背的舉折部分由數條槽狀板條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椅,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條槽狀板條中至少有一塊板條的寬度大於舉折部分長度四分之一。
【文檔編號】A47C7/00GK104433421SQ20141077308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3日
【發明者】方海, 約裡奧·庫卡波羅, 印洪強 申請人:方海, 廣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