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8 23:40:36 1
專利名稱: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吡柔比星,別名吡喃阿黴素。2002年在抗腫瘤藥物銷售額排名中,吡柔比星排名第五,是最主要的抗腫瘤品種之一。本藥顯示了很強的抗腫瘤活性和廣泛的抗癌譜,如對小鼠Lewis肺癌的轉移,乳腺癌CCMT,實體瘤180、結腸癌Colon38、白血病L1210、白血病P388等實驗性腫瘤療效顯著;本藥與Ara-C、Cyclo-C、6-MP、MTX、5-FU、EX等聯合使用,顯示了很高的抗癌效果。本藥對耐阿黴素的腫瘤亦有殺滅作用。吡柔比星能迅速進入癌細胞,通過直接抑制核酸合成,在細胞分裂的G2期阻斷細胞周期,從而殺滅癌細胞,本藥在鼠類白血病L5178y細胞中的吸收速度比阿黴素快170倍。在臨床上,吡柔比星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單用、聯合用藥或結合手術治療,適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如膀胱癌、白血病、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癌等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是現有的吡柔比星製劑對機體正常組織和病理部位無選擇性,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正常組織造成很大傷害,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輕度至中度的貧血、噁心和嘔吐等。
脂質體屬於靶向給藥系統的一種新劑型。它可以將藥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徑為納米級的脂質微粒中,這種脂質微粒具有類細胞結構,其脂質雙分子層與生物膜有較大的相似性與組織相溶性,進入人體內主要被網狀內皮系統的巨噬細胞吞噬,主要聚集於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巨噬細胞的組織器官內。現有脂質體的這種自然聚集,主要是靠巨噬細胞吞噬被動完成的,可以稱為被動靶向性,只能無選擇地聚集於富含巨噬細胞的組織器官內,且還存在脂質體粒徑較大,不適宜靜脈注射、包封率低、穩定性差,易出現藥物滲漏等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由原料藥與輔料製成,其中,原料藥為吡柔比星或鹽酸吡柔比星,輔料包括磷脂和膽固醇,其劑型可以是針劑,也可以是凍幹劑。
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外部為類似細胞膜的雙層磷脂膜。磷脂和膽固醇都具親水和疏水兩種基團,其分子相互間定向排列形成疏水基向內、親水基向外的類脂雙分子層。
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在生物體內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有多種方式如脂質體被吸附在細胞表面;脂質體與細胞相接觸的部位發生磷脂交換;脂質體的膜與細胞膜相融合或脂質體被細胞吞噬,將脂質體內包封的藥物或脂質體吸咐的藥物送入細胞。由於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的以上特點,以其作為吡柔比星的載體,可以增強吡柔比星與癌細胞的親和力、克服了癌細胞的耐藥性、增加了癌細胞對藥物的攝取量、減少用藥劑量、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
其特殊之處在於輔料還包括氫化卵磷脂和豆甾醇糖苷。
其特殊之處在於輔料還包括大豆磷脂和豆甾醇糖苷。
其特殊之處在於輔料還包括聚乙二醇-硬脂醯磷脂醯胺。這樣可以減少單核巨噬細胞對吡柔比星脂質體的識別和吞噬,使其在患者體內循環的時間更長,使其更具有隱形性和長效性。
其特殊之處在於其重量比為吡柔比星或鹽酸吡柔比星1份、磷脂1~50份、膽固醇1~40份。
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磷脂由大豆磷脂與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組成,其重量比為1~3∶3~1。
其特殊之處在於其還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成分土溫、司盤、苄澤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泊洛沙姆、膽酸鹽。
以下提供幾種吡柔比星脂質體的生產方法方法一,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大豆磷脂11.5g、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8.5g、膽固醇1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其充分溶解;(2)將茄形瓶置於25~3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藥物、大豆磷脂、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期間,每間隔10min充氮氣1次;(3)將pH7.0磷酸緩衝液4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2.5小時,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4)混合液體加pH7.0磷酸緩衝液至5000ml,經0.8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2次,0.45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方法二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氫化卵磷脂220g、豆甾醇糖苷40g、膽固醇8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75℃加熱熔融,置於75℃恆溫水浴中備用;(2)將注射用水8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7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3)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微射流儀處理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以下提供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硬脂醯磷脂醯膽鹼160g、土溫-802g、膽固醇15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65℃加熱熔融,置於65℃恆溫水浴中備用;(2)將pH7.4磷酸緩衝液4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6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5000ml;(3)混合液體加入甘露醇200g,渦流振蕩至完全溶解,再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10000ml;(4)經高壓均質處理,高壓60Mpa3次,低壓10MPa2次。藥液-80℃預凍24h,於冷凍乾燥機中凍幹,凍幹條件-60℃~-55℃,0.1-0.3psi,凍幹24-36小時,至成紅色、均勻晶狀固體粉末,得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
採用脂質體作為吡柔比星的載體,有以下特點(1)制各工藝簡單;
(2)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類型的藥物都可以包封於同一脂質體中,藥物的包封率主要與藥物本身的油水分配係數和膜材性質有關;(3)脂質體本身對人體毒性小,對人體無免疫抑制作用;(4)在生物體內具有定向分布的靶向特徵;(5)藥物在脂質體中是以共價鍵結合,改變某種物理因素,如改變用藥部位的pH值或病變部位的溫度等能明顯改變脂質體膜的通透性,可在指定部位完全釋放,提高藥物療效;(6)脂質體進入體內後主要被網狀內皮系統吞噬,激活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使藥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組織器官中累積,從而提高藥物的治療指數,減少藥物的用藥劑量和降低藥物毒性;(7)通過改變脂質體的粒徑大小和電荷,可以控制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和在血液中的清除率,能有效的控制藥物釋放,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高藥物在體內外的穩定性。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將吡柔比星製成新型給藥系統中的靶向製劑——吡柔比星脂質體,不僅可以降低吡柔比星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吡柔比星對靶部位的靶向性,因此,研製吡柔比星脂質體,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適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如膀胱癌、白血病、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癌等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附圖1為吡柔比星脂質體與吡柔比星注射劑對小鼠體內S180肉瘤大小的作用對比——(A)1mg·kg-1;(B)3mg·kg-1(-◆-表示生理鹽水;-■-表示吡柔比星注射劑;-▲-表示吡柔比星脂質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蛋黃卵磷脂500g、膽固醇40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充分溶解。茄形瓶置於25-4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磷脂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將注射用水8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混合液體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高壓均質處理(高壓60Mpa,低壓10MPa)5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2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大豆磷脂10g、膽固醇1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充分溶解,茄形瓶置於25-4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磷脂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將pH7.0磷酸緩衝液4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混合液體加pH7.0磷酸緩衝液至5000ml,經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3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200g、泊洛沙姆3g、膽固醇10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乙醚,超聲使充分溶解,加入注射用水8000ml,渦流振蕩,置於25-4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混合液體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超聲處理10min,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4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氫化卵磷脂220g、膽固醇8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加熱熔融,置於75℃恆溫水浴中備用。將注射用水8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7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微射流儀處理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5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硬脂醯磷脂醯膽鹼160g、土溫-802g、膽固醇15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加熱熔融,置於75℃恆溫水浴中備用。將pH7.4磷酸緩衝液4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7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5000ml。混合液體加入甘露醇200g,渦流振蕩至完全溶解,再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10000ml,經高壓均質處理(高壓60Mpa,低壓10MPa)5次。藥液-80℃預凍24h,於冷凍乾燥機中凍幹。凍幹條件-60℃~-55℃,0.1-0.3psi,凍幹24-36小時,至成紅色、均勻晶狀固體粉末,得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
實施例6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90g、蛋黃卵磷脂90g、膽固醇12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其充分溶解,將茄形瓶置於25-4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磷脂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將注射用水8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混合液體加入蔗糖160g,渦流振蕩至完全溶解,再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微射流儀處理2次。藥液-80℃預凍24h,於冷凍乾燥機中凍幹。凍幹條件-60℃~-45℃,0.1-0.3psi,凍幹24-36小時,至成紅色、均勻晶狀固體粉末,得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
實施例7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大豆磷脂11.5g、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8.5g、膽固醇1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充分溶解;茄形瓶置於25~3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藥物、大豆磷脂、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期間,每間隔10min充氮氣1次;將pH7.0磷酸緩衝液4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2.5小時,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混合液體加pH7.0磷酸緩衝液至5000ml,經0.8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2次,0.45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8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氫化卵磷脂220g、豆甾醇糖苷40g、膽固醇8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75℃加熱熔融,置於75℃恆溫水浴中備用;將注射用水8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7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微射流儀處理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實施例9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硬脂醯磷脂醯膽鹼160g、土溫-802g、膽固醇15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65℃加熱熔融,置於65℃恆溫水浴中備用;將pH7.4磷酸緩衝液4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6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5000ml。混合液體加入甘露醇200g,渦流振蕩至完全溶解,再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10000ml;經高壓均質處理,高壓60Mpa3次,低壓10MPa2次。藥液-80℃預凍24h,於冷凍乾燥機中凍幹;凍幹條件-60℃~-55℃,0.1-0.3psi,凍幹24-36小時,至成紅色、均勻晶狀固體粉末,得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
吡柔比星脂質體抗腫瘤活性試驗。
取實施例6中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用注射用水溶解,配製為含吡柔比星1mg/ml。取IC2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20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隻,腋下接種S180肉瘤(1×107)。按照1、3mg·kg-1體重尾靜脈注射給藥,第5、9、12天重複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分別於6、10、14天測量瘤的體積。第14天處死小鼠,稱瘤重。抑瘤率(GIE)按下式計算GIE=(1-T/C)×100%,T為試驗組平均瘤重,C為對照組平均瘤重。
表1 吡柔比星脂質體與吡柔比星注射劑對小鼠體內S180肉瘤重量的作用對比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
由附圖1與表1可見,攜瘤小鼠給予吡柔比星脂質體後,腫瘤體積、重量顯著下降,抑瘤率顯著提高,表明吡柔比星脂質體較注射劑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
吡柔比星脂質體降毒試驗。
取實施例6中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用注射用水溶解,配製為含吡柔比星1mg/ml。取正常IC2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20g,隨機分為2組,每組10隻,分別尾靜脈注射給藥吡柔比星脂質體與吡柔比星注射劑,求出半數致死量LD50。結果吡柔比星注射劑與吡柔比星脂質體的LD50分別為5.66、7.18mg/kg,提示吡柔比星脂質體可顯著降低吡柔比星的毒性。
本發明既能提高吡柔比星作用的靶向性,又能降低吡柔比星的毒副作用,更有利於藥物製劑的應用。
本發明公開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原料藥吡柔比星可以稱為吡柔比星、鹽酸吡柔比星、吡喃阿黴素。
本發明公開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可以為乳狀液體,也可以為凍幹劑。
本發明公開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脂質體凍幹劑中可以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成分甘露醇、木糖醇、山梨醇、氯化鈉、水溶性澱粉、右旋糖苷、葡萄糖、蔗糖、甜菊糖、乳糖等。
本發明公開的吡柔比星脂質體,既能提高吡柔比星作用的靶向性,又能降低吡柔比星的毒副作用,更有利於藥物製劑的應用。
本發明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具有下述主要優點1.提高吡柔比星作用的靶向性,減少藥物的用藥劑量即增加藥物的抗腫瘤療效和降低藥物毒性。脂質體具有類似細胞膜的雙層磷脂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膽固醇,兩者都具親水和疏水兩種基團,其分子相互間定向排列形成疏水基向內、親水基向外的類脂雙分子層。脂質體在生物體內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有多種方式如脂質體被吸附在細胞表面;脂質體與細胞相接觸的部位發生磷脂交換;脂質體的膜與細胞膜相融合或脂質體被細胞吞噬,將脂質體內包封的藥物或脂質體外吸咐的藥物送入細胞。因此,脂質體在生物體內具有定向分布的靶向特徵,可以提高藥物的治療指數,減少藥物的用藥劑量和降低藥物毒性。
2.可與藥物製劑配方中其他組分調配。脂質體是一種高度親水性的藥物載體,將吡柔比星用脂質體包裹,能明顯提高藥物的親水性,可與藥物製劑配方中其他組分調配。
權利要求
1.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由原料藥與輔料製成,其中,原料藥為吡柔比星或鹽酸吡柔比星,輔料包括磷脂和膽固醇,其劑型可以是針劑,也可以是凍幹劑。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輔料還包括氫化卵磷脂和豆甾醇糖苷。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輔料還包括大豆磷脂和豆甾醇糖苷。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輔料還包括聚乙二醇-硬脂醯磷脂醯胺。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其重量比為吡柔比星或鹽酸吡柔比星1份、磷脂1~50份、膽固醇1~40份。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磷脂由大豆磷脂與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組成,其重量比為1~3∶3~1。
7.按照權利要求6述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其特徵在於輔料可以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成分土溫、司盤、苄澤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泊洛沙姆、膽酸鹽。
8.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的生產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大豆磷脂11.5g、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8.5g、膽固醇10g於10000ml茄形瓶中,加入無水乙醇,超聲使其充分溶解;(2)將茄形瓶置於25~35℃恆溫水浴中減壓旋轉蒸發,將乙醇蒸乾,至藥物、大豆磷脂、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和膽固醇在茄形瓶壁上形成一層紅色透明的磷脂膜,期間,每間隔10min充氮氣1次;(3)將pH7.0磷酸緩衝液4000ml倒入茄形瓶中,氮氣保護,水合2.5小時,渦流振蕩,將茄形瓶壁上的磷脂膜完全溶解下來;(4)混合液體加pH7.0磷酸緩衝液至5000ml,經0.8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2次,0.45μm孔徑的聚碳酸纖維膜擠壓過濾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9.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的生產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氫化卵磷脂220g、豆甾醇糖苷40g、膽固醇8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75℃加熱熔融,置於75℃恆溫水浴中備用;(2)將注射用水8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7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3)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經微射流儀處理3次,得吡柔比星脂質體。
10.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準確稱量吡柔比星10g、二硬脂醯磷脂醯膽鹼160g、土溫-80 2g、膽固醇150g於10000ml三角燒瓶中,65℃加熱熔融,置於65℃恆溫水浴中備用;(2)將pH7.4磷酸緩衝液4000ml置水浴中,加熱至65℃,加入脂質熔融液中,振蕩混合,冷卻,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5000ml;(3)混合液體加入甘露醇200g,渦流振蕩至完全溶解,再加pH7.4磷酸緩衝液至10000ml;(4)經高壓均質處理,高壓60Mpa3次,低壓10MPa2次。藥液-80℃預凍24h,於冷凍乾燥機中凍幹,凍幹條件-60℃~-55℃,0.1-0.3psi,凍幹24-36小時,至成紅色、均勻晶狀固體粉末,得吡柔比星脂質體凍幹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吡柔比星具有較好的抗腫瘤作用,但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的吡柔比星脂質體及其製備方法。為了克服現有吡柔比星製劑毒副作用大、靶向性差的缺陷,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由原料藥與輔料製成,其中,原料藥為吡柔比星或鹽酸吡柔比星,輔料包括磷脂和膽固醇,其劑型可以是針劑,也可以是凍幹劑。本發明吡柔比星脂質體適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如膀胱癌、白血病、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卵巢癌、惡性淋巴癌等多種癌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9/127GK1931178SQ20051003726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5日
發明者羅國安, 王義明, 劉清飛, 田維維, 梁瓊麟 申請人:珠海清華科技園技術研究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