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焦裕祿(焦裕祿鞠躬盡瘁的奮鬥人生)
2023-04-19 04:47:37 4
2019-11-19 13:38

11月17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六期,曾經採訪過、書寫過、拍攝過河南省蘭考縣原縣委書記焦裕祿事跡的文化工作者們,和焦裕祿一起並肩戰鬥過的老鄉們,他的家人,以及今天傳承焦裕祿精神紮根基層的年輕幹部代表們,逐一登臺,帶領觀眾再次走近那個「用堅強的毅力與熾熱的情懷,鮮活地矗立於天地之間」的焦裕祿。此外,戲劇總導演田沁鑫,演員王洛勇、代樂樂、嶽暘也通過舞臺劇演繹致敬經典文藝作品《焦裕祿》,向觀眾展現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真實事跡令人動容
他既是「人民的好公僕」,也是一位好父親
1962年冬天,在蘭考「三害」最嚴重的時候,黨派焦裕祿來到了這裡。面對眼前一望無邊的黃沙,結著冰凌的窪窩,還有搖曳著枯草的鹽鹼地,他帶著當地的老百姓與天鬥、與地鬥,讓沙土地生根,讓鹽鹼地生芽,讓內澇的蘭考生出了泡桐花。最終,他將自己年僅42歲的生命,完完全全地奉獻給了那片土地,也永遠活在了千萬人的心裡。
本期節目邀請到了新華通訊社原社長穆青之子穆曉方、焦裕祿二女兒焦守雲、焦裕祿外孫餘音,分別從不同視角還原真實的焦裕祿。節目中,穆曉方引用父親的一句「就這麼多人能為他掉淚,這不是一個好幹部,這是什麼?」,生動地展現了焦裕祿為國為民的「人民的好公僕」形象。
在女兒焦守雲的講述中,除了有父親「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還有她自己無盡的遺憾,「那個時候說實話,我是一門心思就是要跟著我奶奶,所以又哭又鬧,他就拿一點東西哄著我喊爸爸。所以我現在真的是非常地後悔,能喊爸爸的時候喊得太少了。」
一句「能喊爸爸的時候喊得太少了」,不僅戳中了眾多網友的淚點,也讓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央視網、中國歷史研究院、頭條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官方微博紛紛淚目轉發,並致敬焦裕祿:「他不僅是『人民的好公僕』,也是一位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王洛勇再塑經典人物
重現「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抗爭和奮鬥
藝術來源於生活,焦裕祿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大小熒幕。1990年,峨嵋電影製片廠導演王冀邢用45天的時間拍出的電影《焦裕祿》,把「焦裕祿精神」傳遍了祖國每個角落。如今,《故事裡的中國》重現焦裕祿的經典事跡,王洛勇等演員又用30分鐘精彩動人的演繹,再次將焦書記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觀眾眼前。
舞臺上,王洛勇飾演的焦裕祿,在大雪紛飛的火車站對逃荒的鄉親們許下承諾;在面對馬副主任的質問時,理所當然地回答「老百姓的命比天大」;在肝病復發時依舊強忍著病痛的折磨,繼續帶領幹部們修堤壩……最讓人觸動的,還是他為了不耽誤工作,坐在辦公室的藤椅上默默承受著發病的苦痛。無論是緊緊抓住抽屜的手,還是時刻惦念老百姓的心意,都讓觀眾們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節目播出後,王洛勇的表演也收穫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有網友感慨:「今晚看到王洛勇老師的精彩演繹,仿佛回到了幾年前陪奶奶一起看電視劇《焦裕祿》的日子。從抗洪救災到強忍病痛,每一場戲都讓人動容。焦裕祿是人民的好官,王老師也是一個好演員。」
「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
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基層代代相傳
在蘭考的475天,為了讓百姓過上幸福安穩的日子,焦裕祿傾盡所有。在他的影響下,現在的蘭考泡桐成林,昔日的風化口變成了良田。2017年2月27日,蘭考縣成為了全國首批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焦裕祿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至此,焦裕祿書記曾經奮鬥過的蘭考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而「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以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也已經成為了最寶貴的財富,世代流傳。
如今,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不斷湧現出年輕的身影,他們從前輩手中接棒過來,腳踩大地,俯身為群眾服務,實踐著新時代的焦裕祿精神,譜寫新時代最美的青春之歌。本期節目便請到了其中的三位代表:王曉楠、楊傑興、張驊,講述他們的扶貧故事。
其中,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的土壤學博士張驊,不僅放棄了高薪的工作,還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他說:「我記得我在北京林業大學的時候,學校一直教育我們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當時我不懂。等我真正到基層我才知道,有一些貧困的群眾能因為我的存在,過得好一點。那個時候,我發自內心覺得,我的價值可能比我發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更加有意義。」
從《在烈火中永生》裡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江姐、許雲峰,到《焦裕祿》裡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讓九曲黃河的最後一道彎熠熠生輝的焦裕祿,《故事裡的中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共產黨員,他們永不褪色的名字,將如一座座豐碑,永遠矗立在中國大地,矗立在億萬百姓心中,熠熠生輝。
責編: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