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止待貼片線路板受熱變形的平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6:10:17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於柔性電路板的貼片機,特別涉及其中的承載fpc電路板的平整裝置。
背景技術: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隨著數碼產品的普及,對電路板的要求越來越高,採用可撓性覆銅板製作的柔性線路板具有配線密度高、重量輕、厚度薄、彎折性好的特點,因此其被應用到電子產品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其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如,為了確保貼裝在柔性線路板上的貼片器件的穩定性和平整度,需要在與該類貼片器件相對的柔性線路板的另一面貼裝可提高局部剛度的加強鋼片。
但在實際生產中,將加強鋼片貼裝並固定在柔性線路板上是採用分離的加工設備來完成的,工藝流程大致如下:
1、先將待貼裝加強鋼片的柔性線路板平鋪在平面承臺上。
2、人工或採用獨立設置的貼片機將加強鋼片從粘貼膜上剝離下來貼放在該柔性線路板上設定的位置。
3、再將粘貼有加強鋼片的柔性線路板轉放在加熱設備的載具上並送入加熱通道加熱。
4、待貼附有加強鋼片的柔性線路板(fpc電路板)被加熱至設計溫度後,將其再轉送入壓機中,經熱壓合,最終使加強鋼片固定在該柔性線路板上。
上述方法存在的缺點為:
1、手動放料、取料、壓合導致生產效率低。
2、用工多,造成人工成本高。
3、人工貼放加強鋼片,易產生較大的貼放位置誤差,導致貼裝質量低。
4、貼放加強鋼片的承臺與壓機為分離裝置,佔地面積大,設備投資大。
5、當放置fpc電路板的具有加熱功能的載具上時,該fpc電路板極易受熱變形,導致熱壓時其上的加強鋼片移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將fpc電路板有效吸附其上並在熱壓合時不會造成加強鋼片移位的有效防止待貼片線路板受熱變形的平整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有效防止待貼片線路板受熱變形的平整裝置,該平整裝置由可將fpc電路板放置其頂面上的吸貼承接板和可攜該吸貼承接板移動且疊置連接在該吸貼承接板底面上的移動板構成,其中,
所述吸貼承接板由頂層的真空吸板、底層的真空封板和形成於真空吸板與真空封板之間的內腔構成,在真空吸板上均勻布設有若干個與所述內腔相通且直徑在1.0mm-2.0mm的吸孔,所述內腔與外設的抽氣系統相通。
所述真空封板由耐高溫的隔熱材料製作,其厚度在15mm-20mm,其中央為形成所述內腔且呈內凹的腔體,在真空封板的短邊側設有通氣孔,該通氣孔通過通氣管與外設的大抽力且耐高溫的抽氣泵相接。
在真空吸板上避開所述吸孔的部分內置有若干個可插入長杆形加熱棒的加熱通道,吸孔與加熱通道在水平方向上錯位設置。
相鄰兩個所述吸孔之間的距離在5mm-15mm。
在所述真空封板的底面和邊側設有隔熱層板。
在所述加熱棒外端設有起絕緣隔離和隔熱作用的蓋線板,該蓋線板固接在真空吸板的長邊側。
所述抽氣泵為大抽力的鼓風機。
本發明將承載fpc電路板的載具(又稱為承臺裝置)設置成由吸貼承接板和移動板構成。吸貼承接板由真空吸板、底層的真空封板和形成於真空吸板與真空封板之間的內腔組成,在真空吸板上均勻布設若干個與內腔相通的吸孔,所述內腔與外設的抽氣系統相通。移動板可在全自動貼片、熱壓一體機中的旋轉裝置上攜吸貼承接板沿旋轉裝置中的轉機頂板徑嚮往復移動,以使載有fpc電路板的載具精準進入貼片位或熱壓位工位,以完成相應的操作。
由於所述吸孔的存在,接通抽氣系統,將fpc電路板放置在真空吸板上時,該fpc電路板被平整吸貼在真空吸板上,即使對真空吸板加熱,平整吸貼在真空吸板上的fpc電路板也不會變形扭曲,由此,不論是在貼片位將加強鋼片粘貼其上,還是在熱壓位對其上的加強鋼片加壓固定,均不會出現加強鋼片在fpc電路板上產生移位。
另外,本發明的抽氣系統採用廉價的鼓風機,既實用又可達到真空機械泵達不到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採用本發明裝置的全自動貼片、熱壓一體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機械手操控位各部件示意圖。
圖3為旋轉送料位裝置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3的爆炸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移動板51的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仰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平整裝置的示意圖。
圖8為圖7的仰視示意圖。
圖9為圖7的爆炸示意圖。
圖10為圖7的a-a向局剖示意圖。
圖11為圖1中的機械手操控位4部分架板的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1中貼片位1的定位裝置12的示意圖。
圖13為圖12的爆炸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熱壓位3的升降供壓機構31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圖1中的入料臺44(包括出料臺45、隔板臺46)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貼片位1、貼裝機11、定位裝置12、安裝底板121、上限位杆122、前限位柱123、推升板124、第四氣缸125、撐柱126、把手127、旋轉送料位2、旋轉機21、轉機211、轉機頂板212、轉機座板213、耳板22、第一縱嚮導軌221、固缸板222、第一氣缸223、縱向凹槽224、限位塊23、緩衝器24、熱壓位3、升降供壓機構31、承臺頂柱311、承臺頂板312、升降板313、第二氣缸314、託缸柱315、機械手操控位4、機械手裝置41、機架導軌411、滑塊412、滑塊聯接板413、座支架板414、機座板415、第三氣缸416、氣缸固定件417、機械抓手42、壓機承接平板43、入料臺44、料臺座板441、料臺板442、條形孔4421、圓孔4422、料臺柱443、滑條444、固針塊445、滑針塊446、定位針447、伺服模組448、出料臺45、隔板臺46、承臺裝置5、移動板51、滑道511、管線收集框512、連接塊52、導柱53、吸貼承接板54、吸孔541、真空吸板542、加熱棒543、內腔544、真空封板545、蓋線板546、通氣管547、隔熱層板548、機座6、基準臺板7、直線軸承8。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有效防止待貼片線路板受熱變形的平整裝置,適用於將各種貼片元件貼裝在fpc電路板上的貼片加工中。
尤其將其應用於全自動貼片、熱壓一體機中,更顯其特點(參見圖1所示)。
全自動貼片、熱壓一體機包括機座、動力裝置、主控電路(也稱控制器)和設置在機座上受主控電路控制並由動力裝置驅動的執行貼片、熱壓任務的工藝設備構成。
按工藝設備執行任務的流程由前至後(以圖1紙面為參考,左為前,右為後),依次分為如下工位:貼片位、旋轉送料位、熱壓位和機械手操控位,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現依次對其它工位的裝置和本發明的裝置作以下說明:
一、貼片位1
該工位主要作用是將加強鋼片粘附在原料柔性線路板上設定的位置構成半成品柔性線路板(原料柔性線路板是指未粘貼加強鋼片的柔性線路板,半成品柔性線路板是指粘貼有加強鋼片後的柔性線路板,成品柔性線路板是指半成品柔性線路板上加強鋼片經熱壓合固定後的柔性線路板,下同),其工藝設備設置如下:
1)自動剝片機(又稱供料飛達,圖中未示出),其懸掛在機座6的前端,其作用是將加強鋼片由載料帶上剝離下來並擺放在黑色特費龍(中文名:聚四氟乙烯,英文全稱為polytetrafluoroetylene,簡稱teflon、ptfe、f4等)材料製作的分離板上。
2)承臺裝置5(具體結構後敘,參見圖7、8、9、10),作用是承接原料柔性線路板,該原料柔性線路板以平整吸貼方式精準定置在該承臺裝置5頂表面上。
3)貼裝機11(參見圖1),安裝在機座6上方,其為常規的自動貼片設備,其主要是將備料板上的加強鋼片吸附並粘貼在原料柔性線路板上設定的位置。
將加強鋼片粘貼在原料柔性線路板上的操作完成後,所述承臺裝置5將被旋轉轉換至熱壓位3。
在該承臺裝置5中設有加熱部件,其作用是對放置其上的原料柔性線路板預加熱,以使單面敷有黏膜的加強鋼片粘貼在原料柔性線路板上。
二、旋轉送料位2
該工位主要作用是將位於貼片位1的載有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承臺裝置5通過旋轉機21轉換到熱壓位3,同時,將熱壓位3的載有原料柔性線路板的另一部承臺裝置5也通過該旋轉機21轉換到貼片位1,承臺裝置5的數量視該一體機的安裝方位(分直線式流水線和非直線式流水線,直線式是指流水線中各部分設備的布局基本上為直流型,而非直線式是指流水線中有部分設備的布局為轉角型)及所需的生產能力而定,可以為2-4組,若由貼片位1至熱壓位3為直線時,可設置2組,這樣,2組承臺裝置5需旋轉180度即可互換位置;若由貼片位1與熱壓位3間夾角在120度時,需3組,此時由熱壓位3轉換至貼片位1若需旋轉120度,則由貼片位1轉換至熱壓位3需旋轉240度(按相同方向旋轉),中間設一個空閒位(可在該空閒位開發其它工藝操作,如貼裝其它部件等)。
本發明優選為兩組承臺裝置5(以下各工位均以兩組承臺裝置5及直線式流水線為例予以說明),該工位的具體設備如下:
如圖3、4、5、6所示,旋轉機21由轉機211、轉機頂板212、轉機座板213構成,轉機座板213固定在機座6上,轉機座板213與設置在熱壓位3和機械手操作位且同樣安裝在機座6上的基準臺板7厚度一樣(當然,基準臺板7也可通過其它支撐結構來安裝),即兩者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內,以此確定各設備在垂直方向的基準平面,以利於本發明一體機各種設備動作的精準度。
轉機211安裝在轉機座板213上。轉機頂板212安裝在轉機211的頂部且可隨所述轉機211的旋轉而轉動,轉機頂板212為矩形,其上設有中央孔和環繞該中央孔設置的管線收集框512,中央孔套接在轉機211頂部通過螺栓將轉機頂板212固接在轉機的輸出部件上,管線收集框512用來將承臺裝置5配用的氣管、電源線和控制線由此管線收集框穿過,以此,在轉機211旋轉時避免所述的管線產生扭曲。
在轉機頂板212上的前後兩側分別設有兩個耳板22,耳板22的內側(與轉機頂板212相接的一側為內,遠離轉機頂板的另一側為外)與轉機頂板212固定(也可以為一體),其外側向外延伸,每個耳板22上設有兩條互相平行且沿內外方向走向的第一縱嚮導軌221。
在兩根第一縱嚮導軌221之間固接有一個固缸板222,固缸板222上設有第一氣缸223,在每個耳板22上各安裝一組所述的承臺裝置5,所述第一氣缸223可使對應的承臺裝置5沿第一縱嚮導軌221往復移動,即通過第一氣缸223的動作可使設置在轉機頂板212兩側的兩組承臺裝置5相向或相背移動,其帶來的優點是,當轉機211準備旋轉時,使兩組承臺裝置5相向移動以縮小兩組承臺裝置5最外端之間的直線距離,這樣,旋轉直徑縮小,以利於在窄小空間內實現換位功能(即將貼片位1和熱壓位3的兩組承臺裝置5互相轉換位置),繼而實現一體機的進一步小型化。同理,當換位功能完成後,再使兩組承臺裝置5相背移動並進入設定的位置(即旋轉至貼片位1的承臺裝置進入設定的貼片位置,旋轉至熱壓位3的承臺裝置進入設定的熱壓位置,後敘)完成相應的工藝操作。
為了限制兩組承臺裝置相向移動處於所控狀態,在轉機頂板212上臨近其縱向中線位置設置限位塊23,為了在其相向移動時避免出現衝力過大造成承臺裝置5損壞,在限位塊23上設置緩衝器24。
三、熱壓位3
該工位具有以下幾個作用:
1)當停留在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為空載(即該承臺裝置5上既無原料柔性線路板,也無半成品柔性線路板)時,由機械手操作位的機械手將原料柔性線路板抓取並放置在該空載的承臺裝置5上,即起承接原料柔性線路板的作用。
2)當停留在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為由貼片位1轉換過來的有載狀態(有載狀態是指該承臺裝置5上載有半成品柔性線路板)時,主控電路啟動上壓合機構對該承臺裝置5上的半成品柔性線路板進行熱壓接操作,即起將加強鋼片經熱壓固接在柔性線路板上的作用。
3)當熱壓合操作完成後,主控電路啟動所述的機械手將該承臺裝置5上的成品柔性線路板抓取送出。
該工位的設備主要為可以垂直向上頂起的升降供壓機構31。
該升降供壓機構31、停留在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和可向該工位移動的機械手裝置41共同構成所述的上壓合式熱壓機,其中,升降供壓機構31和承臺裝置5的具體結構和配合過程分述如下:
1)如圖1、14所示,升降供壓機構31,位於停留在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的下方,其由四個直線軸承8、穿置在每個直線軸承8中的承臺頂柱311、安裝在承臺頂柱311頂端的承臺頂板312、固定安裝在承臺頂柱311下端部的升降板313和豎向設置的第二氣缸314構成,其中,四個直線軸承8以布設在一個矩形的四個邊角的方式貫穿並固定在所述基準臺板7上,所述升降板313底面固定在第二氣缸314的活塞杆的外端,第二氣缸314通過至少二根託缸柱315固定在基準臺板7的下方(託缸柱315的上端穿過升降板313固接在基準臺板7上,其下端固接在第二氣缸314的缸體上),當第二氣缸314工作時,其活塞杆推動升降板313帶動承臺頂柱311攜承臺頂板312向上移動。
所述的承臺頂板312可以是分別固接在對應承臺頂柱311上的平板或凹形板,也可以是連接在相鄰兩個承臺頂柱311上且為一體的平板或凹形板,還可以是連接在四個承臺頂柱311上且為一體的平板或凹形板,採用何種結構以能有效、精準且平穩地將承臺裝置5頂起至設定位置而定。
2)如圖3-10所示,兩組承臺裝置5結構相同,其由可滑動安裝在所述旋轉機21上的所述第一縱嚮導軌221上且為長方形的移動板51、固接在移動板51的長邊外側中央位置的連接塊52、位於移動板51沿短邊方向的兩側且貫穿該移動板51並固接其上的四個直線軸承8、穿入每個直線軸承8的導柱53和置於移動板51上的也呈長方形的吸貼承接板54構成,在移動板51的下表面上設有可卡置在所述第一縱嚮導軌221上的滑道511,其中,每根導柱53位於第一縱嚮導軌221的外側,每根導柱53的上端固接在吸貼承接板54上,其下端為懸空的自由端。所述的柔性線路板吸附定置在吸貼承接板54上。
旋轉機21上的第一氣缸223的缸體暗藏於開設在所述耳板22上的縱向凹槽224中,第一氣缸223的活塞杆的外端與所述連接塊52固定連接,當第一氣缸223活塞杆向外伸出時,即可推動連接塊52帶動移動板51沿第一縱嚮導軌221向外移動(針對兩組承臺裝置5而言,即出現前述的相背移動),同理,當第一氣缸223的活塞杆收回至原位時,移動板51則沿第一縱嚮導軌221向內移動(即前述的兩組承臺裝置5相向移動)。
當兩組承臺裝置5相背移動(即兩組承臺裝置5中的移動板51相背移動)至設定位置時,停留在熱壓位3的承臺裝置5中的移動板51正好處於所述升降供壓機構31中的正上方(即前述第「二」點中的「設定的熱壓位置」),此時,承臺裝置5中的四個導柱53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上分別落入升降供壓機構31中四個承臺頂板312所佔的水平空間範圍內,此時,若啟動第二氣缸314,上移的承臺頂板312由觸及所述導柱53至將該導柱53頂起並將所述吸貼承接板54頂起,通過設定第二氣缸314活塞杆的行程來控制吸貼承接板54被頂起的高度。
四、機械手操控位4
該工位具有以下幾個作用:
1)通過機械手將原料柔性線路板抓取並放置在停留在熱壓位3的空載狀態的承臺裝置5上。
2)將停留在熱壓位3的有載狀態的承臺裝置5上的成品柔性線路板抓取並送出。
3)通過向熱壓位3方向移動至設定位置與所述的升降供壓機構31一同構成上壓合式熱壓機。
具體設備如下:
如圖1、2、11所示,主要為機械手裝置41,其由安裝在基準臺板7上的互為平行的兩條機架導軌411、可沿機架導軌411向熱壓位3方向移動的豎向設置的兩個座支架板414、固定在座支架板414頂部且跨接在兩個座支架板414上的機座板415和安裝在機座板415上且可在三維坐標內旋轉升降的機械抓手42構成。
所述機架導軌411採用v型導軌,在該機架導軌411上卡接有滑塊412,所述座支架板414的下端通過滑塊聯接板413固接在滑塊412上。
在至少一個所述座支架板414下端的外側設有水平安裝的第三氣缸416,該第三氣缸416的缸體固定在氣缸固定件417上,氣缸固定件417固接在所述基準臺板7上,該第三氣缸416的活塞杆外端穿過氣缸固定件417與固接在所述座支架板414外側的氣缸連接件固接。啟動第三氣缸416,其活塞杆向熱壓位3方向伸出,由此,使座支架板414攜機座板415向熱壓位3方向移動,當座支架板414移動並停留在熱壓位3設定的熱壓位置時停止(在機架導軌411的前端設有限位塊23),此時,機座板415正好在位於該位置的承臺裝置5的吸貼承接板54的正上方,主控電路啟動所述的升降供壓機構31,載有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吸貼承接板54即刻上升。
在所述機座板415的下表面固接有一個具有加熱功能(內裝有加熱部件)的壓機承接平板43,隨吸貼承接板54的上升,其上的半成品柔性線路板被緊壓在吸貼承接板54與所述的壓機承接平板43之間,合理設置第二氣缸314活塞杆的行程即可控制由吸貼承接板54與壓機承接平板43構成的熱壓機對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壓合壓力。
完成對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熱壓接操作後,升降供壓機構31中的承臺頂板312下降並攜吸貼承接板54回至原位,此時,第三氣缸416活塞杆收回並帶動整個機械手裝置41移動恢復到原位,之後,機械抓手42將熱壓位3吸貼承接板54上的成品柔性線路板抓取並送出,接著再將原料柔性線路板抓取放置在空載的該吸貼承接板54上。
與此同時,位於貼片位1的貼裝機11也完成對停留在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上的原料柔性線路板的貼裝操作,兩組承臺裝置5相向移動到位後,啟動旋轉機21旋轉180度使該兩組承臺裝置5互換位置,即將貼片位1的載有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承臺裝置5轉至熱壓位3,將熱壓位3的載有原料柔性線路板的承臺裝置5轉至貼片位1,至此,該一體機進入下一個工藝周期。
五、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是在所述機械手裝置41的外側環繞其依次相鄰設有出料臺45、隔板臺46和入料臺44,其中,出料臺45存放由熱壓位3送出的成品柔性線路板,隔板臺46存放用於將出料臺45上的相鄰兩張成品柔性線路板隔開的隔片,入料臺44存放待加工的原料柔性線路板,出料臺45、隔板臺46和入料臺44的結構基本相同,以圖1紙面為參考方向,入料臺44、隔板臺46和出料臺45按逆時針依次環繞機械手裝置41布設,其具體結構如下(以入料臺44為例):
如圖2、15所示,其由料臺座板441、可升降的料臺板442、料臺柱443、直線軸承8、水平設置的滑條444、固針塊445、滑針塊446、定位針447和伺服模組448。
所述料臺座板441固定在所述基準臺板7上。
所述料臺板442和伺服模組448分別位於料臺座板441的上方和下方,伺服模組448固定在料臺座板441上,其通過螺旋傳動機構驅使料臺板442上下移動,所述螺旋傳動機構採用絲杆傳動,即絲杆的上端與料臺板442固接,其下端與伺服模組448的輸出端相接。由於放置在料臺板442上的柔性線路板數量(即張數)是個變量,為了確保擺放在最上層的柔性線路板處於設定的高度,以利於機械手裝置41能準確將其抓取,故將料臺板442設置為可上下移動結構。
在料臺座板441上設有四個所述的直線軸承8,直線軸承8貫穿料臺座板441並固定其上,每個直線軸承8中穿置一根料臺柱443,四根料臺柱443用以保持料臺板442的水平度,每根料臺柱443的上端固接在料臺板442上。
在料臺板442上邊側位置和邊角分別設有條形孔4421和圓孔4422,在料臺座板441上與所述條形孔4421和圓孔4422對應的位置設有所述的滑條444、滑針塊446和固針塊445,固針塊445固定在邊角處,滑針塊446可在滑條444上滑動,在每個滑針塊446和固針塊445上均設有一根定位針447,定位針447的上端穿過所述條形孔4421或圓孔4422向上延伸。定位針447的上端可穿插於設置在柔性線路板上的定位孔中,其主要用於對柔性線路板放置位置進行精確定位,以利機械手裝置41定置抓取、定置投放。
六、本發明的又一改進是針對所述吸貼承接板54進行的改進,如圖9、10所示,所述吸貼承接板54由頂層的真空吸板542、底層的真空封板545和形成於真空吸板542與真空封板545之間的內腔544構成。
真空吸板542為金屬製作的平板,其厚度在15mm-20mm,其上設有若干個與所述內腔544相通且直徑在1.0mm-2.0mm的吸孔541,相鄰兩個吸孔541之間的距離在5mm-15mm。
在真空吸板542上避開所述吸孔541的部分內置有若干個可插入長杆形加熱棒543的加熱通道,吸孔541與加熱通道錯位設置,其間無互通交集。
所有加熱通道平行於真空吸板542的短邊且其間均勻間隔設置,每條加熱通道的開口設於該真空吸板542長邊的側面,加熱通道可以是貫穿該真空吸板542的通道,也可以是一端為封閉結構的盲道,置於加熱通道中的加熱棒543將真空吸板542加熱,熱量由真空吸板542的頂面向上散發。該結構既可使加熱棒543臨近真空吸板542的頂面設置,以使加熱棒543產生的熱量均勻且集中分布在真空吸板542的表面,又可避免因加熱棒543與所述吸孔541在空間上交叉(即指加熱棒543上的一部分穿過吸孔541),導致熱量分布不均勻。
為了使加熱棒543產生的熱能集中向真空吸板542表面輻射,在真空封板545的底面和邊側設有隔熱層板548,同時,在加熱棒543的導線引出端邊側設有起絕緣隔離和隔熱作用的蓋線板546,安裝時,蓋線板546側鄰接所述的轉機211,該設置不會影響轉機211的旋轉。
所述真空封板545由耐高溫的隔熱材料製作,其厚度在15mm-20mm,其中央為凹入的腔體,在真空封板545的短邊側設有通氣孔,該通氣孔通過通氣管547與外設的抽氣系統相連。
針對外設的抽氣系統,本發明優選採用大抽力且耐高溫的抽氣泵,其理由如下:
1)其可產生足夠大的負壓氣流,通過合理設計抽氣口截面面積與所有吸孔541的總面積之比,即可在真空吸板542表面獲得足以將柔性線路板吸附在其上負壓。
由於柔性線路板上設有一些定位小孔(在柔性線路板的製作過程中需要在其上設置多個定位孔),若抽氣系統採用機械真空泵抽氣,則會由於定位小孔的漏氣導致抽氣效果差,因此,本發明採用大抽力且耐高溫的抽氣設備,如鼓風機等。
2)可連續工作,由於承臺裝置5為兩個,在整個工藝過程中,總有一個承臺裝置5上的吸貼承接板54需要吸附柔性線路板,因此,抽氣系統需要始終處於工作狀態,本發明是在接至兩個吸貼承接板54的抽氣管路上設置電磁閥開關。當放置在某個吸貼承接板54上的半成品柔性線路板完成熱壓合操作需要送出時,斷開與該吸貼承接板54連接的氣路,以使機械手很輕鬆的將成品柔性線路板抓取並送出。而與另一個吸貼承接板54連接的氣路仍保持在接通狀態。
3)設備投資小,採用大抽力的鼓風機,價格便宜,安裝方便。
七、為了適用於對不同厚度的柔性線路板進行加強鋼片貼裝,如圖1、12、13所示,在貼片位1還設置可使位於該工位的承臺裝置5升降的定位裝置12,該定位裝置12包括安裝底板121、上限位杆122、前限位柱123、推升板124、第四氣缸125、直線軸承8、撐柱126和把手127。
所述安裝底板121固定在機座6上。所述上限位杆122水平設置並固定在前限位柱123上,限制承臺裝置5上升的高度。所述前限位柱123豎直設置並固定在安裝底板121上,限制承臺裝置5向前移動的距離。所述第四氣缸125豎向設置,其缸體固定在安裝底板121上,其活塞杆的前端與推升板124固接,直線軸承8固接在安裝底板121上。所述撐柱126套接在直線軸承8內,其上端與推升板124固定連接。把手127固定在安裝底板121上,用於方便拆裝該定位裝置12。
當旋轉至貼片位1的承臺裝置5準備進入貼裝加強鋼片的工藝操作時,該承臺裝置5向前移動設定距離(即前述第「二」點中的「設定的貼片位置」),該承臺裝置5上的四個導柱53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上分別落入推升板124所佔的平面空間範圍內,此時,啟動第四氣缸125,上移的推升板124由觸及所述導柱53至將該導柱53頂起並將所述吸貼承接板54頂起至限定的高度,以利於貼裝機11能夠將加強鋼片精準貼裝在原料柔性線路板上設定的位置。
本發明的一體機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驟一:將原料柔性線路板和隔片分別放置在入料臺44和隔板臺46上。
步驟二:開啟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進行回零操作,包括:機械手裝置41、入料臺44、隔板臺46和出料臺45回零,同時啟動承臺裝置5和壓機承接平板43中的加熱部件,加熱至指定溫度。
步驟三:機械手裝置41從放料臺上抓取原料柔性線路板並放置在停留在熱壓位3的一組承臺裝置5上,旋轉機21正向旋轉180度,將該承臺裝置5旋轉到貼片位1,同時,將原來停留在貼片位1的另一組空載狀態的承臺裝置5旋轉到熱壓位3。
步驟四:貼片位1的貼裝機11對停留在該工位的一組承臺裝置5上的原料柔性線路板進行貼裝加強鋼片,同時,機械手裝置41將入料臺44上的原料柔性線路板抓取放置在停留在熱壓位3的另一組承臺裝置5上。
步驟五:旋轉機21反向旋轉180度,將載有半成品柔性線路板的一組承臺裝置5旋轉到熱壓位3,同時,將載有原料柔性線路板的另一組的承臺裝置5旋轉到貼片位1進行貼裝。停留在熱壓位3的一組承臺裝置5進入由該工位的升降供壓機構31與機械手裝置41共同構成的上壓合式熱壓機中進行熱壓操作,至此,半成品柔性線路板上的加強鋼片被緊緊壓接在該柔性線路板上以成為成品柔性線路板。
步驟六:熱壓操作完成後,機械手裝置41將所述一組承臺裝置5上的成品柔性線路板抓取並放置在出料臺45上,隨後,再從入料臺44上抓取一張原料柔性線路板放置在該一組承臺裝置5上,與此同時,旋轉機21正向旋轉180度將該一組承臺裝置5旋轉到貼片位1,同時,將原來停留在貼片位1的載有半成品的另一組承臺裝置5旋轉到熱壓位3,由此,自動進入下一個操作周期。
完成將原料柔性線路板抓取任務後,機械手裝置41在隔板臺46上抓取一張隔片放置在出料臺45上的成品柔性線路板之上。
發明將現有技術中的獨立的入料、出料、貼片、熱壓有機的整合在一起,組裝成集供料、貼片、壓合於一體的全自動一體機,以實現將加強鋼片連續、全自動、高速精準的固定在柔性線路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