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1 08:43:50 1
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包括模頭、內循環冷卻裝置、外風環和控制裝置,所述內循環冷卻裝置包括冷源裝置、換熱器、具有上下開口的外殼、風機和內冷風環,所述內冷風環上有出風口;換熱器固定在外殼內;所述風機設置在外殼的下端並與外殼內腔相通,風機的下端與內冷風環的上端連接;內冷風環的另一端與模頭固定連接;內冷風環與外風環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所述冷源裝置與換熱器連通。採用這樣的結構,熱量被熱容遠遠大於空氣的冷媒自熱交換器中交換帶出模頭,實現空氣在膜泡內循環冷卻,提高了冷卻效果,保持膜泡內溫度平穩;並有超聲波傳感器實時監控膜泡直徑,隨時自動調節進氣管的進氣量;配置有溫控傳感器,控制冷媒壓縮機的運行。
【專利說明】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擠出吹塑薄膜生產設備中薄膜冷卻裝置,具體涉及的是一種膜泡內循環冷卻的吹膜機薄膜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早期的吹塑薄膜採用外冷法冷卻薄膜,利用各種不同的風環設計,諸如普通風環(單風口)、多風口風環、旋轉式風環,實現對膜泡外部的冷卻並起到定型作用。後來出現的內冷法是吹塑薄膜技術的一次飛躍,大大提高了吹塑薄膜的生產效率以及適用材料範圍。現有內冷法有兩種方法:開式和閉式。開式內冷系統的冷風通過模頭芯棒中的通道進入膜泡,冷卻膜泡內壁,並起支撐膜泡的作用;受熱的氣體通過與進氣管同軸的管道排出。閉式內冷系統的熱交換器輸出冷空氣通過模頭芯棒中的通道進入膜泡,受熱的氣體通過與進氣管同軸的管道排出進入熱交換器得到冷卻,來提高冷卻效果,達到薄膜內外冷卻平衡。
[0003]現有的內冷式薄膜冷卻裝置,不論是開式還是閉式,採用的都是高壓風機、熱交換器設置於模頭外部,其通風管設計受模頭尺寸的限制,管道阻力大,風機耗能高,冷卻效果不理想,影響產量的提高以及薄膜厚度的控制。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它具有冷卻效率高、能耗低,提高生產效率特點。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包括模頭、內循環冷卻裝置、外風環和控制裝置,所述外風環設置在模頭的前端,外風環環繞內循環冷卻裝置,外風環與內循環冷卻裝置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內循環冷卻裝置包括冷源裝置、換熱器、具有上下開口的外殼、風機和內冷風環,
[0006]所述內冷風環上有出風口 ;
[0007]所述換熱器呈圓筒形,換熱器固定在外殼內;
[0008]所述風機設置在外殼的下端並與外殼內腔相通,風機的下端與內冷風環的上端連接;內冷風環的另一端與模頭固定連接;內冷風環與外風環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
[0009]所述冷源裝置通過管道與換熱器連通。
[0010]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冷源裝置包括製冷系統的壓縮機;
[0011]或所述冷源裝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和水泵連通,水箱和水泵分別通過管道與換熱器連通。
[0012]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管道從模頭的軸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過內冷風環,繞過風機最後進入外殼內。
[0013]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殊之處在於:還包括一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外殼上並與控制裝置連接。
[0014]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內冷風環的出風口有若干個,所述出風口在內冷風環上呈圓形分布;所述出風口分布在內冷風環軸向上的若干個圓上。
[0015]本實用新型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由於採用這樣的結構,所述內冷風環、風機和熱交換器設置在膜泡內,熱量被熱容遠遠大於空氣的冷媒自熱交換器中交換帶出模頭,實現空氣在膜泡內循環冷卻,提高了冷卻效果,保持膜泡內溫度平穩;並有超聲波傳感器實時監控膜泡直徑,隨時自動調節進氣管的進氣量;配置有溫控傳感器,控制冷媒壓縮機(泵)的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局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所示,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包括模頭1、內循環冷卻裝置2、外風環3和控制裝置,所述外風環3設置在模頭I的前端,外風環3環繞內循環冷卻裝置2,外風環3與內循環冷卻裝置2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所述內循環冷卻裝置2包括冷源裝置4、換熱器5、具有上下開口的外殼6、風機7和內冷風環8,所述冷源裝置4包括製冷系統的壓縮機。所述換熱器5起製冷系統中蒸發器的作用。
[0021]所述內冷風環8上有若干個出風口 81,所述出風口 81在內冷風環8上呈圓形分布;所述出風口 8分布在內冷風環8軸向上的若干個圓上;在本實施例中,出風口 8分布有三個圓上。所述出風口 8上設置在有噴嘴。
[0022]所述換熱器5呈圓筒形,換熱器5固定在外殼6內;
[0023]所述風機7設置在外殼6的下端並與外殼6內腔相通,風機7的下端與內冷風環8的上端連接;內冷風環8的另一端與模頭I固定連接;內冷風環8與外風環3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
[0024]所述壓縮機通過管道9與換熱器5連通。
[0025]所述管道9從模頭I的軸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過內冷風環8,繞過風機7進入外殼6內。
[0026]還包括一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外殼6上並與控制裝置連接。
[0027]圖1中,10是膜泡;在工作過程中,內循環冷卻裝置2位於膜泡10內,膜泡10從外風環3與內循環冷卻裝置2之間的膜泡通道內伸出,膜泡10內的熱空氣經外殼6的上開口進入,經與換熱器5換熱冷卻後變成低溫空氣後,經內冷風環8的出風口 81吹到膜泡10的基部;並上升、冷卻膜泡10內壁。膜泡10內的受熱空氣在軸流風機7作用下又經外殼6的上端進入,經與換熱器5換熱冷卻。[0028]實施例2
[0029]如圖2所示,所述冷源裝置4包括水箱41和水泵42,水箱41和水泵42連通,水箱41和水泵42分別通過管道9與換熱器5連通。
[0030]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包括模頭、內循環冷卻裝置、外風環和控制裝置,所述外風環設置在模頭的前端,外風環環繞內循環冷卻裝置,外風環與內循環冷卻裝置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循環冷卻裝置包括冷源裝置、換熱器、具有上下開口的外殼、風機和內冷風環, 所述內冷風環上有出風口; 所述換熱器呈圓筒形,換熱器固定在外殼內; 所述風機設置在外殼的下端並與外殼內腔相通,風機的下端與內冷風環的上端連接;內冷風環的另一端與模頭固定連接;內冷風環與外風環之間的間隙為膜泡通道; 所述冷源裝置通過管道與換熱器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道從模頭的軸向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再穿過內冷風環,繞過風機最後進入外殼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源裝置包括製冷系統的壓縮機; 或所述冷源裝置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和水泵連通,水箱和水泵分別通過管道與換熱器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外殼上並與控制裝置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超聲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外殼上並與控制裝置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吹膜機膜泡內的循環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冷風環的出風口有若干個,所述出風口在內冷風環上呈圓形分布;所述出風口分布在內冷風環軸向上的若干個圓上。
【文檔編號】B29C35/16GK203527730SQ201320621089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0日
【發明者】葛敬銀 申請人:中山市和美塑膠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