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彎頭夾持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1:46:39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彎頭夾持工裝。
背景技術:
現在企業對管彎頭的加工,都是人工送料、手動夾持,然後通過工具機對管彎頭進行加工,這樣存在效率低下、危險係數高、工作量大等缺點,在人力成本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的今天,已經不能滿足正常生產的需求,因此設計一種管彎頭夾持工裝以滿足自動化生產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管彎頭夾持工裝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管彎頭夾持工裝,其特徵在於由配合設置的上夾持部和下夾持部組成,上夾持部包括上部工裝、上工裝活芯、球銷、球銷彈簧和球銷彈簧座,上工裝活芯套接設置在上部工裝內且能夠上下移位,上部工裝的下沿上方設置球銷彈簧座,球銷彈簧座內設置連接球銷的球銷彈簧;下夾持部包括下部工裝、下工裝活芯、復位彈簧和復位彈簧限位槽,下部工裝固定設置在工具機上,下部工裝內設置下工裝活芯,復位彈簧限位槽設置在下部工裝上,復位彈簧設置在復位彈簧限位槽與下工裝活芯之間。
所述的管彎頭夾持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工裝活芯上方螺接設置回位板,回位板兩邊設置有回位彈簧帽,回位彈簧帽內設置回位彈簧的一端,回位彈簧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部工裝的凹槽內。
所述的管彎頭夾持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工裝活芯與下工裝活芯相配合。
本發明的夾持工裝可以對管彎頭的坯件進行夾持,當加工完畢,可以自動退料至上部工裝,該上部工裝可以與移位機構配合實現下料。通過本發明的工裝,可以實現管彎頭的自動夾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與本發明配套的夾持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與本發明配套的夾持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4為工作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放料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移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8為移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9為直線電機推拉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夾持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上夾持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球銷、球銷彈簧與球銷彈簧座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下夾持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工作檯,2-傳送帶,3-管彎頭下料孔,4-管彎頭,5-壓輪,6-送料齒輪電機,7-送料板齒條,8-推拉臂,9-推拉臂連接塊,10-上夾持部,11-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2-下夾持部,13-工具機,14-移位齒條,15-移位齒輪電機,16-直線電機,17-下料口,18-放料架,19-限位鋼珠,20-送料板,21-容納槽,22-直線電機推拉杆,23-上部工裝,24-上工裝活芯,25-回位板,26-回位彈簧,27-球銷,28-下部工裝,29-下工裝活芯,30-復位彈簧,31-復位彈簧限位槽,32-球銷彈簧座,33-球銷彈簧,34-送料板滑動槽,35-液壓杆,36-刀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本發明將與其配合的整個夾持送料機構的結構都做了詳細說明,具體如下。
整個管彎頭夾持送料工裝,包括傳送機構、送料機構、移位機構、夾持機構和工作檯1,工作檯1上設置有下料口17和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下料口17位於移位機構的下方,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設置在下料口17一側。
傳送機構包括傳送帶2、傳送帶驅動輥(圖中未示出)和傳送電機(圖中未示出),傳送電機設置在工作檯1上,傳送電機通過傳送帶驅動輥帶動傳送帶2轉動,傳送帶2上設置有管彎頭下料孔3,位於管彎頭下料孔3處的傳送帶2上設置有放料架18,放料架18內設置有防止管彎頭4脫落的限位鋼珠19,限位鋼珠19通過限位彈簧設置在放料架18上;自由狀態時,限位鋼珠19能夠對管彎頭4限位,避免掉落,當外力作用向下按壓管彎頭4時,管彎頭4會克服限位彈簧的彈力而使限位鋼珠19發生位移,此時管彎頭4會從管彎頭下料孔3掉下,落在送料機構上;管彎頭下料孔3和放料架18的形狀與管彎頭4的形狀相匹配,能夠確保限位鋼珠19位移時管彎頭4自由落下;位於傳送帶2傳送方向的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的頂板下方設置有壓輪5,壓輪5設置在傳送帶2的正上方,位於傳送帶2上的管彎頭4經過壓輪5時,會被壓輪5下壓而脫離放料架18落至送料板20的容納槽21內。
送料機構包括送料齒輪電機6、送料板20、送料板齒條7和送料板齒輪(圖中未標註),送料板齒輪設置在送料齒輪電機6上,送料齒輪電機6設置在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一側,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上設置有送料板滑動槽34,送料板20運行在送料板滑動槽34內,送料板20連接送料板齒條7,送料板齒條7與送料板齒輪嚙合設置,送料齒輪電機6能夠驅動送料板20做往復運動;送料板20上設置有容納管彎頭4的容納槽21,容納槽21與管彎頭4的形狀相匹配且容納槽21為弧形槽,從傳送帶2上掉落的管彎頭4可以直接落入容納槽21內,並在送料齒輪電機6的帶動下送至夾持機構正下方,當夾持機構取走位於送料板20上的管彎頭4後,送料齒輪電機6驅動送料板20返回,等待下一次送料。
移位機構包括移位齒輪電機15、移位齒輪(圖中未標註)、推拉臂8、直線電機16、直線電機推拉杆22、推拉臂連接塊9和移位齒條14,移位齒輪設置在移位齒輪電機15上,移位齒條14設置在推拉臂8上且移位齒條14與移位齒輪嚙合設置,通過移動齒輪電機驅動推拉臂8移位;推拉臂8末端設置推拉臂連接塊9,推拉臂連接塊9用來連接上部工裝23和推拉臂8;推拉臂8下方設置有T型槽,T型槽內滑動設置直線電機推拉杆22,直線電機推拉杆22下方連接設置直線電機16,直線電機16驅動直線電機推拉杆22上下移位,直線電機推拉杆22同時對推拉臂8起到支撐作用,直線電機16和移位齒輪電機15均設置在工作檯1上。
本發明的夾持工裝,由配合設置的上夾持部10和下夾持部12組成,上夾持部10與移位機構配合連接,下夾持部12設置在工具機13上;上夾持部10包括上部工裝23、上工裝活芯24、回位板25、回位彈簧26、球銷27、球銷彈簧33和球銷彈簧座32,上工裝活芯24套接設置在上部工裝23內且能夠上下移位,上部工裝23的下沿上方設置球銷彈簧座32,球銷彈簧座32內設置連接球銷27的球銷彈簧33;上工裝活芯24上方螺接設置回位板25,回位板25兩邊設置有回位彈簧帽(圖中未標註),回位彈簧帽內設置回位彈簧26的一端,回位彈簧26的另一端設置在上部工裝23的凹槽(圖中未標註)內,回位彈簧26用於對上工裝活芯24的回位;位於送料板20上的管彎頭4位於上部工裝23的正下方時,下壓上工裝活芯24,即可通過回位板25下壓上部工裝23,可以使位於上部工裝23正下方的管彎頭4克服球銷27的力進入球銷27的上方,進而在推拉臂8的作用下帶動管彎頭4移動;下夾持部12包括下部工裝28、下工裝活芯29、復位彈簧30和復位彈簧限位槽31,下部工裝28固定設置在工具機13上,下部工裝28內設置下工裝活芯29,復位彈簧限位槽31設置在下部工裝28上,復位彈簧30設置在復位彈簧限位槽31與下工裝活芯29之間;當上部工裝23在推拉臂8的作用下移位至工具機13處與下部工裝28配合時,位於工具機13上的液壓油缸推動液壓杆35對上部工裝23施壓,即壓在回位板25和上工裝活芯24上,上工裝活芯24下移推動位於上部工裝23內的管彎頭4下移,管彎頭4克服球銷27的力繼續下移至下工裝活芯29,並在壓力作用下,對下部工裝28內的復位彈簧30進行壓縮,上工裝活芯24與下工裝活芯29相配合圍成管彎頭4的形狀並對管彎頭4實現夾持,然後工具機13上的刀盤36對管彎頭4進行加工,加工完畢,液壓油缸驅動液壓杆35復位,復位彈簧30將下工裝活芯29向上頂起,下工裝活芯29上移將管彎頭4上推,同時上工裝活芯24在回位彈簧26作用下上移,下工裝活芯29將管彎頭4上推克服球銷27的力並繼續上移至球銷27與上工裝活芯24之間,使加工好的管彎頭4可以在推拉臂8的作用下復位;復位至工作檯1的下料口17上方時,直線電機16動作,向上頂起推拉臂8,推拉臂8上移帶動上部工裝23上移,使回位板25與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的頂板碰觸下壓回位板25,即下壓上工裝活芯24,上工裝活芯24下移推動加工好的管彎頭4下移克服球銷27的力而脫離上部工裝23,落入下料口17。
整個夾持送料機構的工作流程如下:
傳送帶2帶動管彎頭4前行,當管彎頭4至壓輪5下方,會在壓輪5作用下將管彎頭4下壓落至送料板20的容納槽21,送料齒輪電機6動作,帶動送料板20移至上部工裝23下方,此時,直線電機16驅動推拉臂8下移,位於上部工裝23正下方的管彎頭4克服上部工裝23上的球銷27的力而進入球銷27和上工裝活芯24之間,直線電機16再驅動推拉臂8上移,然後,移位齒輪電機15帶動推拉臂8前移,將上部工裝23送至工具機13處與下部工裝28配合,同時送料板20在送料齒輪電機6作用下復位,等待下次送料;位於工具機13上的液壓油缸推動液壓杆35對上部工裝23施壓,上工裝活芯24下移推動位於上部工裝23內的管彎頭4下移,管彎頭4克服球銷27的力繼續下移至下工裝活芯29,並在壓力作用下,對下部工裝28內的復位彈簧30進行壓縮,上工裝活芯24與下工裝活芯29相配合圍成管彎頭4的形狀並對管彎頭4實現夾持,然後工具機13上的刀盤36對管彎頭4進行加工,加工完畢,液壓油缸驅動液壓杆35復位,復位彈簧30將下工裝活芯29向上頂起,下工裝活芯29上移將管彎頭4上推,同時上工裝活芯24在回位彈簧26作用下上移,下工裝活芯29將管彎頭4上推克服球銷27的力並繼續上移至球銷27與上工裝活芯24之間,加工好的管彎頭4在推拉臂8的作用下復位,復位至工作檯1的下料口17上方時,直線電機16動作,向上頂起推拉臂8,推拉臂8上移帶動上部工裝23上移,使回位板25與送料機構安裝支架11的頂板碰觸下壓回位板25,上工裝活芯24下移推動加工好的管彎頭4下移克服球銷27的力而脫離上部工裝23,落入下料口17,完成一個產品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