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05 06:57:41 4
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它包括靜模框(1)、動模框(2)、靜模板(3)和動模板(4),靜模板(3)與動模板(4)的結構相同,靜模板(3)的橫截面呈平行四邊形狀,靜模板(3)內設置有與靜模板(3)端面呈45°的型腔(5),靜模框(1)上且位於安裝孔I(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紋孔A(7)和臺階槽(8),臺階槽(8)的臺階上設置有螺紋孔B(9),定位塊II(17)的定位面與定位塊I(10)的定位面處於同一平面,動模板(4)的側面靠在定位塊II(17)的定位面上且動模板(4)的端面與靜模板(3)的端面接觸。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操作方便、定位準確而不需要反覆調試、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框類零件製作時用剪切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鋼或鋁合金門窗的門框、窗框、相框等是由各種不同形狀橫截面的條狀型材構成。其門框或窗框的左、右邊框與上、下邊框的結合處需要切出45°角的結合面,因此,模板的刃口所在平面就會與型材的運動方向(也是模板的型腔)成45°角。傳統切角模具的定位方式是:將動、靜模模板用兩顆定位銷連接為一個整體,同時用線切割割出模具型腔,在安裝時,將動、靜模作為一個整體裝入模具框,分別用墊片及鑲條調整它們在模框中的位置,調好並緊固以後再拔出定位銷,然而此方法極其不方便,每次調整既費時又費力,更為不利的是,當模具刃口用鈍以後,若將模板刃口所在平面進行磨削,則會因為模板的刃口所在平面與模板的型腔成45°角,而使動、靜模的刃口錯位。此時,無論是定位銷還是模框的邊都無法起到定位作用,導致最後只好加大模框內腔尺寸,靠墊片逐漸調整才能使動、靜模刃口重新重合,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定位準確而不需要反覆調試、提高生產效率的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它包括靜模框、動模框、靜模板和動模板,所述的動模框經動模框壓板固定在靜模框上,所述的靜模板與動模板的結構相同,靜模板的橫截面呈平行四邊形狀,靜模板內設置有與靜模板端面呈45°的型腔,靜模板的兩側面均平行於型腔設置,靜模板安裝在靜模框的安裝孔I內,靜模框上且位於安裝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紋孔A和臺階槽,臺階槽的臺階上設置有螺紋孔B,
[0005]所述的靜模板的兩側面與安裝孔I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I和壓板,定位塊I設置在螺紋孔B的上方,定位塊I的上方設置有靜模壓板且靜模壓板與靜模板端面接觸,定位塊I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靜模板上型腔的定位面,靜模板的側面靠在定位面上,靜模壓板經螺釘B依次穿過靜模壓板和定位塊I且與螺紋孔B連接固定在靜模框上,壓板經螺釘A穿過壓板與螺紋孔A連接固定在靜模框與安裝孔I的內壁之間,
[0006]所述的動模板設置在動模框的安裝孔II內,動模框上設置有螺紋孔D,螺紋孔D設置在螺紋孔B的下方,動模板的兩側面與安裝孔II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II和動模壓板B,定位塊II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動模板上型腔的定位面,定位塊II的定位面與定位塊I的定位面處於同一平面,動模板的側面靠在定位塊II的定位面上且動模板的端面與靜模板的端面接觸,所述定位塊II經螺釘D穿過定位塊II與螺紋孔D連接固定,所述的動模壓板B上設置有螺紋孔C,動模板的端面上設置有動模壓板A,動模壓板A經螺釘C穿過動模壓板A與螺紋孔C連接固定。
[0007]所述的靜模框上的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加強筋。
[0008]所述的壓板的底部設置有呈45°的斜面,所述的壓板的斜面靠在靜模板的側面上。
[0009]所述的動模壓板B的側面呈45°的斜面,所述的動模壓板B的斜面靠在動模板的側面上。
[0010]所述的靜模板和動模板上均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型腔。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塊I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靜模板上型腔的定位面,靜模板的側面靠在定位面上,定位塊II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動模板上型腔的定位面,動模板的側面靠在定位塊II的定位面上且動模板的端面與靜模板的端面接觸,因此,當擰緊螺釘A、螺釘B、螺釘C和螺釘D將靜模板和動模板固定後,無論靜模板和動模板怎樣前後移動和磨削,都能保證動、靜模板的刃口始終重合,同時保證了靜模板和動模板上的型腔始終對齊,從而實現了靜模板和動模板的精確定位。(2)本實用新型的靜模板和動模板在固定安裝時無需加裝任何墊片,當定模板和動模板定位和固定後無需反覆調整,從而顯著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4]圖中,1-靜模框,2-動模框,3-靜模板,4-動模板,5-型腔,6_安裝孔1,7-螺紋孔A,8-臺階槽,9-螺紋孔B,10-定位塊I,11-壓板,12-靜模壓板,13-螺釘B,14-螺釘A,15-安裝孔II,16-螺紋孔D,17-定位塊II,18-動模壓板B,19-螺釘D,20-螺紋孔C,21-動模壓板A,22-螺釘C,23-加強筋,24-動模框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以下所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它包括靜模框1、動模框2、靜模板3和動模板4,所述的動模框2經動模框壓板24固定在靜模框1上,所述的靜模板3與動模板4的結構相同,靜模板3的橫截面呈平行四邊形狀,靜模板3內設置有與靜模板3端面呈45°的型腔5,靜模板3的兩側面均平行於型腔5設置,靜模板3安裝在靜模框1的安裝孔16內,靜模框1上且位於安裝孔1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紋孔A7和臺階槽8,臺階槽8的臺階上設置有螺紋孔B9,所述的靜模框1上的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加強筋23。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靜模板3的兩側面與安裝孔16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110和壓板11,定位塊110設置在螺紋孔B9的上方,定位塊110的上方設置有靜模壓板12且靜模壓板12與靜模板3端面接觸,定位塊110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靜模板3上型腔5的定位面,靜模板3的側面靠在定位面上,靜模壓板12經螺釘B13依次穿過靜模壓板12和定位塊110且與螺紋孔B9連接固定在靜模框1上。如圖2所示,壓板11的橫截面呈L形狀,壓板11的底部設置有呈45°的斜面,壓板11的斜面靠在靜模板3的側面上,壓板11經螺釘A14穿過壓板11與螺紋孔A7連接固定在靜模框1與安裝孔16的內壁之間。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動模板4設置在動模框2的安裝孔1115內,動模框2上設置有螺紋孔D16,螺紋孔D16設置在螺紋孔B9的下方,動模板4的兩側面與安裝孔1115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1117和動模壓板B18,定位塊1117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動模板4上型腔5的定位面,定位塊1117的定位面與定位塊110的定位面處於同一平面,動模板4的側面靠在定位塊Π17的定位面上且動模板4的端面與靜模板3的端面接觸。如圖2所示,所述的定位塊Π17的橫截面呈L形狀,定位塊1117經螺釘D19穿過定位塊1117與螺紋孔D16連接固定,所述的動模壓板B18的側面呈45°的斜面,所述的動模壓板B18的斜面靠在動模板4的側面上,動模壓板B18上設置有螺紋孔C20,動模板4的端面上設置有動模壓板A21,動模壓板A21經螺釘C22穿過動模壓板A21與螺紋孔C20連接固定。
[0019]如圖2所示,靜模板3和動模板4上均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型腔5。
[0020]本實用新型的靜模板和動模板的定位過程如下:先將靜模板3和動模板4分別放入靜模框1和動模框2,再推動動模壓板B18與壓板11,使動模板4和靜模板3分別推向定位塊II和定位塊I的定位面,同時調整靜模板3懸伸出靜模框1的距離,然後擰緊螺釘A14、螺釘B13、螺釘C22和螺釘D19,無論靜模板3和動模板4怎樣前後移動和磨削,都能保證動模板3和靜模板4的刃口始終重合,同時保證了靜模板3上型腔5與動模板4上的型腔5始終對齊,從而實現了靜模板3和動模板4上的型腔5精確定位。當調整完成後,模具即可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權利要求】
1.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它包括靜模框(I)、動模框(2)、靜模板(3)和動模板(4),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動模框(2)經動模框壓板(24)固定在靜模框(I)上,所述的靜模板(3)與動模板(4)的結構相同,靜模板(3)的橫截面呈平行四邊形狀,靜模板(3)內設置有與靜模板(3)端面呈45°的型腔(5),靜模板(3)的兩側面均平行於型腔(5)設置,靜模板(3)安裝在靜模框(I)的安裝孔I (6)內,靜模框(I)上且位於安裝孔I (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螺紋孔A (7)和臺階槽(8),臺階槽(8)的臺階上設置有螺紋孔B (9), 所述的靜模板(3)的兩側面與安裝孔I (6)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I (10)和壓板(11),定位塊I (10)設置在螺紋孔B (9)的上方,定位塊I (10)的上方設置有靜模壓板(12)且靜模壓板(12)與靜模板(3)端面接觸,定位塊I (10)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靜模板(3)上型腔(5)的定位面,靜模板(3)的側面靠在定位面上,靜模壓板(12)經螺釘B (13)依次穿過靜模壓板(12)和定位塊I (10)且與螺紋孔B (9)連接固定在靜模框(I)上,壓板(11)經螺釘A (14)穿過壓板(11)與螺紋孔A (7)連接固定在靜模框(I)與安裝孔I (6)的內壁之間, 所述的動模板(4)設置在動模框(2)的安裝孔II (15)內,動模框(2)上設置有螺紋孔D (16),螺紋孔D (16)設置在螺紋孔B (9)的下方,動模板(4)的兩側面與安裝孔II (15)的內壁之間分別設置有定位塊II (17)和動模壓板B (18),定位塊II (17)的側面上設置有平行於動模板(4)上型腔(5)的定位面,定位塊II (17)的定位面與定位塊I (10)的定位面處於同一平面,動模板(4)的側面靠在定位塊II (17)的定位面上且動模板(4)的端面與靜模板(3)的端面接觸,所述定位塊II (17)經螺釘D (19)穿過定位塊II (17)與螺紋孔D (16)連接固定,所述的動模壓板B (18)上設置有螺紋孔C (20),動模板(4)的端面上設置有動模壓板A (21),動模壓板A (21)經螺釘C (22)穿過動模壓板A (21)與螺紋孔C(20)連接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靜模框(I)上的端面上設置有多個加強筋(23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板(11)的底部設置有呈45°的斜面,所述的壓板(11)的斜面靠在靜模板(3)的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動模壓板B(18)的側面呈45°的斜面,所述的動模壓板B (18)的斜面靠在動模板(4)的側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切角模精確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靜模板(3)和動模板(4)上均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型腔(5)。
【文檔編號】B21D28/14GK204052540SQ201420537331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張世義, 李文怡, 張峻嘉 申請人:四川省青神神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