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05 12:42:26 1
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包括一第一本體、一連接機構、一第二本體。第一本體還包括一數據擷取單元及一處理單元,數據擷取單元與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處理單元自數據擷取單元接收行車信息,並將行車信息轉換為顯示訊號。而第二本體經由連接機構與第一本體連接,且第二本體還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半透明反光板,顯示器自處理單元接收顯示訊號,並將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而半透明反光板的邊緣是連接至第二本體,且半透明反光板適於反射輸出畫面。本創作的有益效果是,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具有較輕薄的厚度以及分離熱源的功能。
【專利說明】
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創作是關於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特別是一種具有較輕薄的厚度以及分離熱源功能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
【背景技術】
[0002]行車視線對於一個駕駛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寬敞清晰的視線可以讓駕駛收集足夠的路況信息,令駕駛能夠安全行駛車輛。然而,駕駛經常為了觀察車輛狀況,例如:車速、油箱油量、水箱溫度、變速箱文件位或衛星導航等信息,此時駕駛需要低頭查看車輛的儀錶板。然而,在查看儀錶板的同時,駕駛將無法同時查看車輛前方的狀況。在難以觀察車輛前方的情況下,極可能發生事故。
[0003]因此,相關業者提出了一種抬頭顯示器,可將車輛信息投射到一個透明的顯示板上。換言之,抬頭顯示器可將車輛信息投射在駕駛的正常視線中,而不影響駕駛的行車視線,這樣一來駕駛便無需低頭查看車輛的儀錶板,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然而,目前常見的抬頭顯示器仍有缺陷。請參閱圖1,圖1所示為常見的抬頭顯示器的示意圖,抬頭顯示器200的主要組件(如處理器)是設置在本體210中,而顯示屏幕220則設置於本體210上方,故抬頭顯示器200是採用一體化設計。然而,此一設計方式,會使抬頭顯示器200的整體厚度提高,導致抬頭顯示器200安裝較為困難。而且,顯示屏幕220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會直接影響本體210中的主要組件,主要組件長期受到高溫影響便可能產生難以預期的錯誤或故障,也降低了抬頭顯示器200整體的使用壽命。
[0004]因此,如何改良抬頭顯示器,使其厚度降低且不易過熱,便是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值得去思量地。
【發明內容】
[0005]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本創作的有益效果是,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具有較輕薄的厚度以及分離熱源的功能。
[0006]基於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包括一第一本體、一連接機構、一第二本體。第一本體還包括一數據擷取單元及一處理單元,數據擷取單元與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處理單元自數據擷取單元接收行車信息,並將行車信息轉換為顯示訊號。而第二本體經由連接機構與第一本體連接,且第二本體還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半透明反光板,顯示器自處理單元接收顯示訊號,並將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而半透明反光板的邊緣是連接至第二本體,且半透明反光板能夠以第二本體的連接處為圓心旋轉,半透明反光板還適於反射輸出畫面。
[0007]基於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車用抬頭信息顯不器包括一第一本體、一連接機構、一第二本體。第一本體還包括一數據擷取單元、一處理單元、及一半透明反光板,數據擷取單元與該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處理單元自數據擷取單元接收行車信息,並將行車信息轉換為顯示訊號。半透明反光板的邊緣是連接至第一本體,且半透明反光板能夠以第一本體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半透明反光板還適於反射輸出畫面。而第二本體經由連接機構與第一本體連接,且第二本體還包括一顯示器,顯示器自處理單元接收顯示訊號,並將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其中,半透明反光板適於反射輸出畫面。
[0008]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一本體還包括一攝像單元。
[0009]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一本體還包括至少一吸附組件。
[0010]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二本體還包括至少一支架。
[0011]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二本體的其中一邊緣還包括一遮光結構。
[0012]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一本體還包括一無線通信單元,無線通信單元適於與外部的一電子裝置通訊連接。
[0013]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是連接至一車輛的一行車計算機。
[0014]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半透明反光板為可分離式設計。
[0015]在上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第一本體還包括至少一黏貼組件。本創作的有益效果是。
[0016]為讓本創作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更能明顯易懂,下文將以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需注意的是,所附圖式中的各組件僅是示意,並未按照各組件的實際比例進行繪示。
【附圖說明】
[0017]圖1所示為常見的抬頭顯示器的示意圖。
[0018]圖2A所示為本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方塊圖。
[0019]圖2B所示為本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示意圖。
[0020]圖3所示為第一本體的示意圖。
[0021 ]圖4所示為第二本體的示意圖。
[0022]圖5所示為另一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同時參閱圖2A及圖2B,圖2A所示為本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方塊圖,圖2B所示為本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示意圖。本創作提供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1,該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是連接至一車輛的一行車計算機,且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包括一第一本體12、一連接機構11、一第二本體13。第一本體12還包括一數據擷取單元121以及一處理單元122,數據擷取單元121與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在此行車信息例如為時速、油量、引擎轉速及水箱溫度等信息。而處理單元122自數據擷取單元121接收行車信息,並將行車信息轉換為一顯示訊號。第一本體12是經由連接機構11連接至第二本體13,且連接機構11的裝設方式可以採用固定式或可動式,讓連接機構11不僅具有連接且固定的功效之後,還可以在第一本體12與第二本體13的連接位置上做適度的移動或轉動,使連接機構11能夠適度的進行彎曲。而第二本體13包括一顯示器131及一半透明反光板132。顯示器131自處理單元122接收顯示訊號,並將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1311。而半透明反光板132的邊緣是連接至第二本體13,且半透明反光板132能夠以第二本體13的連接處為圓心旋轉,半透明反光板132是一種從視覺上看起來為半透明的平板,而是用來輔助反射屏幕顯示內容,因此半透明反光板132適於反射該輸出畫面1311,而使輸出畫面1311被反射到半透明反光板132上。上述的顯示器131的被反射率可以是0%?100%,而半透明反光板132具有40%?60%的反射率,但本創作的半透明反光板132不限於此,本實施例的半透明反光板132的反射率可大於50%。
[0024]此外,由於半透明反光板132塗布有特殊的塗料,所以能夠反射不同顏色的光源,故半透明反光板132可以反射出不同顏色的影像。因此,通過第一本體12的數據擷取單元121及處理單元122能夠從行車計算機上接收該行車信息,且將行車信息傳送至第二本體13的顯示器131上並投射至半透明反光板132上,而使該行車信息得以在半透明反光板132上顯示。如此一來,使用者不需要再通過低頭俯視便可得知該行車信息,進而大幅提升行車上的安全。
[0025]請參閱圖3所示,圖3所示為第一本體的示意圖。第一本體12還包括至少一吸附組件、一攝像單元123、及一無線通信單元124。吸附組件是設置於第一本體12的底面部分(未繪示),且吸附組件適於將第一本體12吸附於一物體上,使第一本體12能夠固定在物體上而不致掉落,在此吸附組件例如為一吸盤。但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得知,除了吸附組件,亦可採用黏貼組件進行固定,例如為雙面膠帶或具有黏性的材料,同樣具有固定的功效,使信息顯示器I能夠固定在擋風玻璃上,或車輛內適合放置物品的地方。
[0026]另外,攝像單元123是設置於第一本體12,在此攝像單元123例如為一內嵌式鏡頭,且攝像單元123適於對景物進行拍攝,其拍攝方向相對於半透明反光板132的反射畫面來說,分別各為相反的方向。因此,於行車中,攝像單元123能夠拍攝景物動態並留存拍攝紀錄,讓用戶日後能夠查看當時的行車路線與景物動態。在此攝像單元123的功能相當於如同一行車紀錄器。上述的攝像單元123是設置於第一本體12的中央處,但不限於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得知,可改變攝像單元123在第一本體12上的設置位置,同樣可以具有拍攝的功效。舉例來說,攝像單元123還可以設置在第一本體12的左方或右方。
[0027]無線通信單元124是裝設於第一本體12的內,且無線通信單元124是與外部的一電子裝置通訊連接。無線通信單元124適於與該電子裝置進行無線傳輸,使行車信息能夠在第一本體12與電子裝置的間進行相互傳輸,在此無線傳輸方式例如為W1-Fi的傳輸方式,而電子裝置例如為一智能型手機。如此一來,藉由無線通信單元124就能將行車信息自電子裝置傳輸至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中,讓駕駛員只需經由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就能加以掌握行車信息。而且,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是區分成第一本體12與第二本體13進行設計,使第二本體13的顯示器11所產生的熱能較不容易傳導到第一本體12上,讓第一本體12內的諸多組件不致受到毀損,進而能夠增加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的使用壽命。同時,由於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從一個本體(如圖1所示)被區分成兩個本體(本實施例)。因此,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可以被設計成兩個較為輕薄厚度的本體(第一本體12與第二本體13),故在位置的擺放上更不會受到其厚度的限制。
[0028]請參閱圖4所示,圖4所示為第二本體的示意圖。第二本體13還包括至少一支架,且第二本體13的其中一邊緣還包括一遮光結構133。支架是設置於第二本體13的底端(未繪示),且第二本體13藉由該支架的支撐而固定於物體上,使第二本體13不致造成移動或滑落。此外,遮光結構133是位於第二本體13的邊緣,且遮光結構133為向外隆起的凸起形狀,相對於半透明反光板132的位置來說,遮光結構133是位於離半透明反光板132最遠的距離,且遮光結構133的隆起部分適於阻擋由顯示器131所投射出的光線,使駕駛員於行車時,其視線不會被顯示器131投射出的光線所幹擾。
[0029]請參閱圖5,圖5所示為另一實施例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的示意圖。另一實施例除了包括上述本實施例的所有技術特徵的外,其中是將該半透明反光板132的裝設位置從第二本體13置換到第一本體12上,其特徵在於,該半透明反光板132的裝設不只局限在第二本體13上,還可以裝設在第一本體12上,且該半透明反光板132也能對第二本體13上的顯示器131進行反射,將輸出畫面1311中的顯示訊號顯示在該半透明反光板132上。因此,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將半透明反光板132裝設在第一本體12上,也同樣具有反射顯示訊號的功效,讓用戶有更多在裝設半透明反光板132上的選擇。
[0030]另外,上述的半透明反光板132可為一種可分離式的設計,除了以平板的方式設置在第一本體12或第二本體13上的外,亦可將半透明反光板132設計成略有厚度的一薄膜狀,並直接貼附在車輛的一檔風玻璃上,同樣具有能夠反射行車信息的功效。讓駕駛員於行車時可以直接觀測在擋風玻璃上的行車信息。
[0031]綜上所述,相較於常見的抬頭顯示器,本創作提供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該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I具有較輕薄的厚度以及分離熱源的功能,進而大幅提升了其使用壽命。另外,在半透明反光板132的裝設上不只局限在第二本體13上。因此,使用者有更多不同的方式來裝設半透明反光板132,故得以滿足使用者在反射效果上的不同需求。
[0032]上述實施例僅是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雖遭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任意進行修改,均不會脫離如權利要求書中所欲保護的範圍。
【主權項】
1.一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是連接至一車輛的一行車計算機,該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包括: 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還包括: 一數據擷取單元,與該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該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及 一處理單元,自該數據擷取單元接收該行車信息,並將該行車信息轉換為一顯示訊號; 一連接機構;及 一第二本體,經由該連接機構與第一本體連接,且第二本體還包括: 一顯示器,自該處理單元接收該顯示訊號,並將該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及一半透明反光板,該半透明反光板的邊緣是連接至該第二本體,且該半透明反光板能夠以該第二本體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該半透明反光板還適於反射該輸出畫面。2.—種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是連接至一車輛的一行車計算機,該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包括: 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還包括: 一數據擷取單元,與該行車計算機電性連接,並取得該車輛的至少一行車信息; 一處理單元,自該數據擷取單元接收該行車信息,並將該行車信息轉換為一顯示訊號;及 一半透明反光板,該半透明反光板的邊緣是連接至該第一本體,且該半透明反光板能夠以該第一本體的連接處為軸心旋轉; 一連接機構;及 一第二本體,經由該連接機構與第一本體連接,且第二本體還包括: 一顯示器,自該處理單元接收該顯示訊號,並將該顯示訊號顯示於一輸出畫面; 其中,該半透明反光板適於反射該輸出畫面。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本體還包括一攝像單元。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本體還包括至少一吸附組件。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二本體還包括至少一支架。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二本體的其中一邊緣還包括一遮光結構。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本體還包括一無線通信單元,該無線通信單元適於與外部的一電子裝置通訊連接。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是連接至一車輛的一行車計算機。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半透明反光板為可分咼式設計。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用抬頭信息顯示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本體還包括至少一黏貼組件。
【文檔編號】G02B27/01GK205691870SQ201620610802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公開號201620610802.9, CN 201620610802, CN 205691870 U, CN 205691870U, CN-U-205691870, CN201620610802, CN201620610802.9, CN205691870 U, CN205691870U
【發明人】彭韻瑞
【申請人】鑫瑞鋒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