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接線盒和組裝電接線盒的方法
2023-05-06 02:40:31 4
專利名稱:電接線盒和組裝電接線盒的方法
技術領域:
示例性實施例已指出一種電接線盒和一種組裝該電接線盒的方法。具體地說,在用於機動車輛的電接線盒中,該電接線盒在上殼體和下殼體內容納內部電路體,示例性實施例改進內部電路體的組裝可操作性,並且在不產生屈曲的情況下準確定位並組裝電接線
背景技術:
在將內部電路體插入殼體之一併隨後將另一殼體組裝到第一殼體上的此類電接線盒中,當內部電路體插入殼體中並與殼體接合時,需要將其準確定位並固定。還需要提高組件可操作性。 因此,已作出各種提議。存在許多布置有用於定位的圓孔、用於調整位置並防止旋轉的細長孔的實例。 例如,在日本公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6-38291 (JP-U-6-38291)中,如圖13(A)和(B)所示,在將印刷電路板101容納在外殼100中並附接有蓋102的盒中,在蓋102上突出地布置有至少兩個定位銷103a、103b。在印刷電路板101中布置有插入定位銷103的定位孔104和細長孔105,且在外殼IOO上布置有定位凸臺106和防轉凸臺107。
印刷電路板101布置在蓋中,布置印刷電路板101中的細長孔105基本上布置在中心處,且定位孔104布置在印刷電路板101的周邊位置處。同時,在外殼100側,在對應於印刷電路板中的細長孔105的位置處布置有圓筒形定位凸臺106,且在對應於印刷電路板中的定位孔104的位置處布置有防轉凸臺107。相對於布置在外殼100的中心處的定位凸臺106,布置在周邊處的防轉凸臺107布置在平行於外殼100的長邊的圍壁100a的線上,並基本定位在短邊側的圍壁100b的中心處。 也就是說,蓋102的中心處的定位銷103a穿過印刷電路板的細長孔105,且插入殼體100的圓形定位凸臺106中。在蓋102的周邊處的定位銷103b經由定位孔104插入外殼的橢圓形防轉凸臺107中。 在盒中,蓋102的定位銷103a、103b穿過印刷電路板101的定位孔104和細長孔105,且印刷電路板用螺栓120固定。因此,預先與蓋102固定的印刷電路板101插入外殼100中,並且從中心突出的定位銷103a插入外殼100的定位凸臺中,並且從周邊突出的定位銷103b插入外殼100的防轉凸臺107中。 也就是說,在JP-U-6-38291中,蓋102的中心處的定位銷103a穿過印刷電路板的細長孔,並隨後接合地定位在外殼側的圓筒形凸臺中。同時,周邊處的定位銷103b穿過印刷電路備的圓形定位孔且定位,並隨後與外殼側的橢圓形防轉凸臺接合。
然而,如果蓋102中存在扭曲或屈曲,則定位銷103傾斜。另外,如果外殼100中存在扭曲或屈曲,則凸臺106和107傾斜。 因此,如果在殼體102中存在扭曲或屈曲,則難以將定位銷103a插入印刷電路板101的細長孔105中。如果在外殼100中存在扭曲或屈曲,則存在難以將定位銷103b插入外殼100的橢圓形防轉凸臺107中的問題。
發明內容
示例性實施例解決了上述問題及其他問題。通過實施用於定位調整的細長孔的形狀,很容易使內部電路體與從殼體側突出布置的凸臺接合,且可以更準確地調整和定位內部電路體,並將其組裝到殼體。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和/或其他問題,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安裝有內部電路體的電接線盒。該內部電路體限定相互對準的圓筒形第一孔和相互對準的第二孔,第二孔是橢圓形的,且長邊處於與連接第一和第二孔的中心的軸線平行的方向。電接線盒包括容納內部電路體的殼體。穿過第一孔的第一凸臺和穿過第二孔的第二凸臺均是圓筒形的,且從下殼體和上殼體之一的內表面朝著另一殼體突出。第一孔與第一凸臺同心。
由下殼體和上殼體構成的殼體由諸如聚丙烯、尼龍等樹脂整體成型。為了減小重量等,該殼體相對較薄,且具有容納內部電路體的相對較大的面積。因此,在殼體中很容易產生扭曲或屈曲。特別地,如果在大型電接線盒中增加面積,則更容易產生扭曲和屈曲。
如果在殼體中產生扭曲和屈曲,則從上殼體的頂壁和下殼體的底壁的內表面突出的凸臺不沿著垂直於頂壁和底壁的方向突出;因此,該凸臺趨向於傾斜,並且難以相對於布置在內部電路體中的孔來定位凸臺。 因此,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從殼體突出的第一和第二凸臺兩個均是圓筒形的。同時,相對於布置在內部電路體中的通孔,第一凸臺穿過的第一孔完全是圓形形狀,並具有與第一凸臺相同的形狀,且第一孔的內徑設置有相對於第一凸臺的外徑的餘隙。如前所述,第二孔具有橢圓形形狀且由第二凸臺穿過,該第二孔實施為以下橢圓形形狀,即長邊沿著與連接第一孔的中心和第二孔的中心的直線平行的方向。相對的長邊之間的短軸線尺寸與第二凸臺的直徑相同,且沿垂直方向的長軸線尺寸是第二凸臺的直徑的約兩倍,但只要上殼體的變形和彎曲被吸收,則長軸線尺寸不限於此。 因為從殼體突出的第一凸臺穿過內部電路體的第一孔,該第一孔具有完全圓形的形狀,所以如果在殼體中產生扭曲和屈曲,則第二凸臺相對於第一凸臺縱向傾斜。因此,如前所述,如果第二凸臺穿過的第二孔具有橢圓形形狀,長邊沿著與連接第一孔的中心和第二孔的中心的軸線平行的方向,則橢圓形形狀的長軸方向位於第二凸臺傾斜的方向上,且內部電路體的橢圓形的第二孔可以容易地與第二凸臺接合。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凸臺布置在殼體的中心處,而且第二凸臺布置在殼體的周邊部分處,同時布置在內部電路體中的第一孔布置在中心處,且第二孔布置在周邊部分處。 依照本實施例,當在殼體中產生彎曲或變形時,殼體周邊部分容易在殼體的中心周圍彎曲成圓弧形狀。也就是說,當殼體具有水平細長的長方形形狀時,左右側邊趨向於向外彎曲。因此,相對於從容易產生變形的周邊部分突出的第二凸臺,如果形成為橢圓形形狀 的第二孔布置在內部電路體中,則能夠容易進行組裝。 特別地,與沿右/左方向產生的變形和沿前/後方向產生的變形結合,變形最常發 生在殼體周邊的拐角部分。因此,第二凸臺布置在殼體周邊的拐角部分處。與此相對,橢圓 形的第二孔布置在內部電路體周邊的拐角部分處。隨著組裝性能提高,內部電路體能夠準 確接合到殼體的內部。 此時,如果第一凸臺和第一孔布置在殼體和內部電路體的中心處,且橢圓形的第 二孔布置在拐角部分處,則連接第一和第二孔的直線定位在內部電路體的對角線上,因此, 第二孔的平行方向的長邊變成相對於內部電路的周邊傾斜的方向。 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肋從第一凸臺的外周邊突出,所述肋壓靠第一孔的內周
表面,一對肋從第二凸臺的外周邊突出,該對肋壓靠第二孔的長邊的內周表面。 布置在第一凸臺的外周上並壓靠第一孔的內周表面的肋用於防止旋轉。為了有效
地使用防轉操作,以90度的間隔沿右/左和後/前方向進行防旋轉,且以120度的間隔布
置三個肋也是可接受的。 同時,布置在第二凸臺的外周上並壓靠第二孔的內周表面的肋壓靠長邊側的內周 表面,以抑制移動。 此外,在示例性實施例中,插入第一凸臺的突出端部的第一外圓筒和插入第二凸 臺的末端的第二外圓筒從另一殼體的內表面突出,且在第二外圓筒的內周表面處設置有錐 形突出部,該錐形突出部相對於軸向方向傾斜,並將第二凸臺的突出方向修正為垂直於殼 體的內表面的方向。 另外,示例性實施例包括組裝所述電接線盒的方法。 根據該組裝方法,使用上面布置有第一和第二凸臺的一個殼體作為上殼體,通過 將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提供上表面開口,內部電路體通過上表面開口接合,放上作 為另一殼體的下蓋,且將下蓋鎖定到上殼體。 因此,第一和第二凸臺從上殼體的上壁的內表面突出。在內部電路體插入上殼體 中之後,接合第一凸臺的第一外殼體和接合第二凸臺的第二外殼體從下殼體的內表面突 出。 容納在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內部電路體包括印刷電路板、附接有匯流條的絕緣
板、覆蓋電線的絕緣板、存在於印刷電路板中的絕緣板等。第一和第二孔布置在印刷電路板
和絕緣板中。 本發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所述示例性實施例,具有圓筒形形狀的第一和第二凸臺突出地布 置在殼體側上。完全是圓筒形且第一凸臺穿過的第一孔和橢圓形且第二凸臺穿過的第二孔 布置在內部電路體中。第二孔的形狀是橢圓形,以對應於殼體中產生扭曲和屈曲時第二凸 臺傾斜的方向。 因此,在考慮殼體中產生的彎曲和變形時,在與殼體接合的內部電路體中設置有 用於凸臺的通孔。因此,即使在殼體中存在彎曲或變形,也能夠改進內部電路體的組裝性 能。而且,能夠很容易地進行與殼體的接合,而不使內部電路體變形,且可以實現準確的定 位和安裝。
圖l(A)-l(B)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電接線盒;圖1(A)是平面圖,圖1(B)是側視 圖,且圖1(C)是底視圖。 圖2是沿圖1(A)的線II-II截取的橫截面視圖。 圖3A和3B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上殼體;圖3(A)是示出上殼體的內表面側的平 面圖,且圖3(B)是上殼體的橫截面視圖。 圖4是絕緣板組裝到圖3A和3B中所示的上殼體的狀態的平面圖。 圖5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內部電路體的上表面處的上印刷電路板的上表面的
平面圖。 圖6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絕緣板組裝到內部電路體的上印刷電路板的狀態的 平面圖。 圖7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內部電路體的下表面處的下印刷電路板的下表面的 平面圖。 圖8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之間關係的平面圖。 圖9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內部電路體的螺栓孔的橫截面視圖。 圖wa和iob示出下殼體;圖10(a)是示出下殼體的內表面側的平面圖,圖10 (b)
是下殼體的橫截面視圖,且圖10(C)是第二外圓筒的橫截面視圖。 圖11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組裝電接線盒期間第二凸臺與第二孔之間的關係的 說明圖。 圖12是以示例性實施例示出上殼體、絕緣板和內部電路體組裝的狀態的前視圖。
圖13(A)和(B)是示出相關技術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接線盒。 圖1中所示實施例的電接線盒1安裝在汽車中。圖1示出電接線盒1。圖1(A)是 平面圖,圖1(B)是前視圖,且圖1(C)是底視圖。圖2是沿圖1(A)中的線II-II截取的橫 截面視圖。 電接線盒1通過鎖定布置在上殼體2和下殼體3的周向壁2b和3b上的鎖扣部分 2c和3c而包括殼體,並在殼體的內部容納內部電路體10。 如圖2的橫截面視圖中所示,內部電路體10以分層的方式從下殼體1側起依次具 有下層印刷電路板5、絕緣板6、上層印刷電路板7、以及絕緣板8,並直接固定於上殼體2的 上壁2a的內表面上的匯流條9。通過將布置在匯流條9上的固定件9a壓配合到布置在上 壁2a內部的壓配合凹槽2d來進行固定。 在組裝電接線盒1時,通過將上壁2a用作下表面來倒轉和布置上殼體2。相對於 上殼體2,依次組裝匯流條9、絕緣板8、上層印刷電路板7、絕緣板6、以及下層印刷電路板 5,最後放上並鎖定下殼體3,完成組裝。 上殼體2和下殼體3由樹脂成型產品構成並具有水平細長的長方形形狀。 如圖1(A)中所示,在上殼體的上壁2a中突出地布置有熔絲容納部分12、繼電器容納部分13、以及連接器容納部分14。如前所述,匯流條9固定於上壁2a的內部,固定於匯 流條9的接片9b突出到熔絲容納部分12、繼電器容納部分13、以及連接器容納部分14的 端子孔12a、13a、以及14a中。 上殼體2的周向壁2b具有使該周向壁接合布置在周向壁2b的內側的絕緣板8的 尺寸。 如圖3A和3B所示,圓筒形的第一凸臺20從上殼體2的上壁2a的內表面的中心 突出,並且圓筒形的第二凸臺21從周邊的拐角突出。第一和第二凸臺20、21各具有基本相 同的高度。 在上殼體2的上壁的內表面上,分別在三個位置處突出地布置有用於固定內部電 路體的螺栓圓筒23,所述三個位置包括鄰近於第二凸臺21的位置。螺栓圓筒23短於各個 第一和第二凸臺20、21。 如圖4所示,布置在上殼體2的上壁2a的內表面上的絕緣板8和上層印刷板7的 外部形狀具有水平的長方形形狀,與上殼體和下殼體2、3相同。該外部形狀使其可以接合 下殼體3b的周向壁3b。 在絕緣板8中布置有第一凸臺20穿過的第一孔8-l、第二凸臺21穿過的第二孔、 和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8-3。 如圖5所示,在上層印刷板7中布置有第一凸臺20穿過的第一孔7-l、第二凸臺 21穿過的第二孔7-2、和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7-3。 如圖6所示,同樣在絕緣板6中布置有第一凸臺20穿過的第一孔6-l、第二凸臺 21穿過的第二孔6-2、和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6-3。 如圖7所示,同樣在下層印刷板5中布置有第一凸臺20穿過的第一孔5-l、第二凸 臺21穿過的第二孔5-2、和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5-3。 為了在內部電路體10在上殼體2中分層的狀態下使第一凸臺20穿過孔,布置在 絕緣板8中的第一孔8-1 、布置在上層印刷板7中的第一孔7-1 、布置在絕緣板6中的第一孔 6-l、和布置在下層印刷板5中的第一孔5-l(下文中將第一孔稱為"Hl")對準。為了允許 第二凸臺21穿過,布置在絕緣板8中的第二孔8-2、布置在上層印刷板7中的第二孔7-2、 布置在絕緣板6中的第二孔6-2、和布置在下層印刷板5中的第二孔5-2(下文中將第二孔 稱為"H2")對準。為了允許螺栓圓筒23穿過,布置在絕緣板8中的第三孔8-3、布置在上 層印刷板7中的第三孔7-3、布置在絕緣板6中的第三孔6-3、和布置在下層印刷板5中的 第三孔5-3(下文中將第三孔稱為"H3")對準。 如圖8所示,基本上位於內部電路體10的中心處的第一孔H1具有完全圓形的形 狀,該第一孔與第一凸臺20同心,且孔H1的內徑具有略大於第一凸臺20的外徑的餘隙。
如圖8所示,位於內部電路體10的拐角處的第二孔H2具有橢圓形的形狀。具體地 說,第二孔H2具有橢圓形形狀,其長邊在平行於直線Ll的直線L2、L3上,直線Ll連接各個 第二孔8-2、7-2、6-2、和5-2的中心點Pl和各個第一孔8-1、7_1、6_1、和5-1的中心點P2。 第一孔H1基本上位於內部電路體10的中心處。第二孔H2位於長方形形狀的拐角內。因 此,如圖7所示,連接中心點Pl和P2的直線處在相對於內部電路體10的周邊的直線傾斜 的方向上。因此,細長的第二孔H2的長軸方向是相對於內部電路體10的周邊10a、10b傾 斜而非平行或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第一凸臺20的外圓周上,以90度的間隔布置有四個肋20r,且該肋沿著軸 向方向延伸。肋20r壓靠第一外圓筒30的內周表面,以防止第一凸臺20旋轉。
同時,在第二凸臺21的直徑上相對的位置處,一對肋21r沿軸向方向延伸。肋21r 壓靠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表面。肋21r的突出位置朝著布置在絕緣板8和內部電路體10 中的橢圓形第二孔8-2和H2的相對的長邊方向突出,且肋21r壓靠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 表面,以抑制細長孔沿長度方向移動。此外,肋20r和21r還具有改善各個第一和第二凸臺 20、21的強度的效果。 由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H3的內徑略大於螺栓圓筒23的外徑,以便布置能夠 使螺栓圓筒23容易穿過的間隙。 如圖9所示,相對於布置在內部電路體10中的第三孔H3,從絕緣板6的厚度方向 看,絕緣板6的第三孔6-3具有上部開口 6-3a和下部開口 6-3b、和中間部分開口 6-3c、該 中間部分開口 6-3c布置在各個上下部分開口 6-3a、6-3b之間且是小開口區域。形成有容 納螺栓29的頭部部分的空間S2和容納螺栓圓筒23的末端部分的空間Sl。上層印刷板7 和下層印刷板5的第三孔7-3和5-3、上部開口 6-3a、以及下部開口 6_3b具有相同的直徑。 因此,螺栓圓筒23的末端部分布置在空間Sl中,該空間Sl設置在絕緣板6的第三孔6-3 中,且通過使螺栓29從下層印刷板5的第三孔5-3側穿過中間開口 6-3c進入螺栓圓筒23 的末端部分來實現緊密固定。 如圖10 (A) -10 (C)所示,第一外圓筒30和第二外圓筒31在與第一和第二凸臺20、 21相對的位置從下蓋3的下壁3a的內表面突出。第一外圓筒30完全是圓柱形的管,且第 二外圓筒是橢圓形的管。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外圓筒30、31兩者的外圓周處,肋30a、31a以 90度的間隔從底壁3a突出。 如圖(10)C所示,在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表面上布置有錐形突出部分31b,該錐 形突出部分31b朝著周向壁3b側的內周表面上的底壁3a逐漸突出,並沿著軸向方向傾斜。 由錐形突出部分31b來修正插入第二外圓筒31中的第二凸臺21的傾斜,因此,第二凸臺21 沿著垂直於下殼體3的底壁3a和上殼體2的上壁2a的方向定位。因此,布置在第二凸臺 21的末端中的螺栓孔21n和布置在第二外圓筒31中的螺栓孔3n布置在同一軸線上。因 此,改進了從下殼體3的底壁3a的外表面上緊螺栓的可操作性。 另外,如圖8所示,在第一凸臺20的外圓周上,以90度的間隔突出地布置有四個 肋20r,且所述肋沿著軸向方向延伸。肋20r壓靠第一外圓筒30的內周表面,以防止第一凸 臺20旋轉。 同時,在第二凸臺21的直徑上相對的位置處,一對肋21r沿軸向方向延伸。肋21r 壓靠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表面。肋21r的突出位置朝著與布置在絕緣板8和內部電路體 10中的橢圓形第二孔8-2、H2相對的長邊方向布置,且肋21r壓靠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表 面,以抑制細長孔沿長度方向移動。
下面解釋組裝電接線盒1的方法。 匯流條9固定且安裝於上殼體2的內表面。接下來,按順序安裝絕緣板8、上層印 刷板7、絕緣板6、和下層印刷板5。此外,能夠預先將這些板整體固定,以便將上下層的印刷 板7和5夾在中間。 當組裝電接線盒1時,將上殼體2倒轉,並使用上壁2a作為下表面,將上壁2a保持在夾具(未示出)上,以進行組裝。 此時,如圖11所示,存在上壁2a屈曲以致沿長邊方向朝兩側略為彎曲的情形。因 此,基本上在上壁2a的中心處的第一凸臺20基本上垂直地從上壁2a的內部凸起,但是布 置在拐角處的第二凸臺21由於上壁2a屈曲而以對角傾斜的方式凸起。此外,還存在凸臺 的整體長度變得越大、傾斜度越大的問題。 匯流條9被壓入設置在上述組裝夾具上的上殼體2中,並進入絕緣板8。此時,第 一凸臺20穿過第一孔8-l,第二凸臺21穿過橢圓形的第二孔8-2,且螺栓圓筒23穿過第三 孔8-3。 此時,第一凸臺20被垂直地設定,因此其可以順利穿過第一孔8-1 。第三孔8-3的 內徑也被擴大,因此,螺栓圓筒23可以順利穿過第三孔8-3。 同時,如果第二凸臺21傾斜,則從第二孔8-2發生移位。然而,第二孔8-2是細長 孔,且第二孔8-2的長度方向沿第二凸臺21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二凸臺21能夠順利 穿過第二孔8-2。 接下來,組裝上層印刷板7、絕緣板6、和下層印刷板5。此時,內部電路體10的第 一凸臺20穿過的第一孔H1、第二凸臺21穿過的第二孔H2、和螺栓圓筒23穿過的第三孔H3 以分層狀態在基本相同的軸線上布置。第一和第二凸臺20、21分別穿過第一孔H1和第二 孔H2。特別地,因為傾斜的第二凸臺21穿過細長的第二孔H2,所以能夠輕易地穿過內部電 路體10。 在內部電路體10的第三孔H3之中,螺栓圓筒23壓靠絕緣板8的第三孔8_3、上層 印刷板7的第三孔7-3、和絕緣板6的第三孔6-3。螺栓圓筒23的末端部分布置在空間Sl 中,空間Sl布置在絕緣板6的第三孔6-3中。在此狀態下,如上所述,從下層印刷板5的第 三孔5-3插入螺栓29,並用該螺栓緊緊地固定上殼體2和內部電路體10。這種組裝得到如 圖12所示的狀態。 然後,放上下殼體3,使用底壁3a作為上表面。此時,從內部電路體10突出的第一 凸臺20插入到下殼體3的第一外圓筒30的內部,且第二凸臺21插入到第二外圓筒31的 內部。 在插入狀態下,第一凸臺20的外圓周上的四個肋20r以90度的間隔壓靠第一外
圓筒30的內周表面,以抑制第一凸臺20旋轉。此外,第二凸臺21的外圓周上的兩個肋21r
壓靠第二外圓筒31的內周表面的相對表面,並抑制第二凸臺21移動。 另外,第二凸臺21通過第二外圓筒31內的錐形突出部分31b而從傾斜狀態變成
垂直方向。 鎖扣部分2c和鎖扣接納部分3c在下殼體3連接到上殼體2的狀態下接合。通過 從下殼體的底壁3a的外表面將第一凸臺20與第一外圓筒30、第二凸臺21與第二外圓筒 31用螺栓連接來完成電接線盒1的組裝。這得到圖2所示的狀態。 因此,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當按順序將內部電路體10組裝到上殼體2時,在考慮上 殼體2的扭曲和屈曲的情況下,設定絕緣板8和內部電路體10中的細長第二孔的方位。因 此,即使第二凸臺由於上殼體2的扭曲或屈曲而傾斜地突出,其也能夠輕易穿過內部電路 體10的細長孔,並且能夠以良好的操作性進行組裝,而不會使第二凸臺21或內部電路體10 變形或損壞。另外,通過由布置在第二凸臺上的肋21r來限制移動,可保持第二凸臺21的正確姿勢,並且因此能夠以良好的準確度可靠地組裝電接線盒1。 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前述內容。例如,布置在上殼體上的第二凸臺2不限於上壁 的拐角。可以將第二凸臺2布置在周邊處。另外,可以設置多個第一凸臺和多個第二凸臺。 在這種情況下,在絕緣板和內部電路體中設置第一孔和第二孔,其分別對應於第一凸臺和 第二凸臺。 此外,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因為匯流條9直接附接於上殼體2的上壁的內表面,所 以絕緣板8布置在上殼體2側,但是如果匯流條9未直接附接於上殼體2,則不需要絕緣板 8。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因為上殼體2被倒轉,並且安裝有內部電路體IO,所以第 一和第二凸臺從上殼體2突出。然而,在使用將內部電路體插入下殼體3中的組裝方法並 隨後將上殼體2放上的情況中,第一和第二凸臺從下殼體的底壁的內表面突出,並且第一 和第二外圓筒布置在上殼體的上壁的內表面上。 此外,內部電路體不限於匯流條和印刷板的組件。還可適用在殼體內安裝分層絕 緣板和匯流條的本體、或在絕緣板上布置布線的電路體的情況。
權利要求
一種電接線盒,在所述電接線盒中安裝有內部電路體,所述內部電路體限定有彼此對準的圓筒形第一孔和彼此對準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呈橢圓形,所述第二孔的長邊位於與連接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的軸線相平行的方向上,所述該電接線盒包括由下殼體和上殼體形成的殼體,所述殼體容納所述內部電路體;穿過所述第一孔的第一凸臺和穿過所述第二孔的第二凸臺,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中的每個均呈圓筒形,並從所述下殼體和所述上殼體之一的內表面朝著另一殼體突出,所述第一孔與所述第一凸臺同心。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接線盒,其中,所述第一凸臺安置在所述殼體的中心部分 處,所述第二凸臺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周邊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接線盒,其中,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中的每個均 具有外周邊,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具有內周表面,所述電接線盒還包括從所述第一凸臺的外周邊突出的多個肋,所述多個肋壓靠所述第一孔的內周表面;以及從所述第二凸臺的外周邊突出的一對肋,所述一對肋壓靠所述第二孔的長邊的內周表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接線盒,還包括第一外圓筒,所述第一凸臺的突出端部插入到所述第一外圓筒內;第二外圓筒,所述第二凸臺的末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外圓筒內,所述第一外圓筒和所述 第二外圓筒從所述另一殼體的內表面突出;以及錐形突出部,所述錐形突出部設置在所述第二外圓筒的內周表面處,並且相對於軸向 方向傾斜,所述錐形突出部沿垂直於所述殼體的內表面的方向校正所述第二凸臺的突出方 向。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線盒,其中,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二凸臺中的每個均 具有外周邊,並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具有內周表面,所述電接線盒還包括從所述第一凸臺的外周邊突出的多個肋,所述多個肋壓靠所述第一孔的內周表面;以及從所述第二凸臺的外周邊突出的一對肋,所述一對肋壓靠所述第二孔的長邊的內周表面。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線盒,還包括第一外圓筒,所述第一凸臺的突出端部插入到所述第一外圓筒內;第二外圓筒,所述第二凸臺的末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外圓筒內,所述第一外圓筒和所述 第二外圓筒從所述另一殼體的內表面突出;以及安置在所述第二外圓筒的內周表面處的錐形突出部,,所述錐形突出部相對於軸向方 向傾斜,並沿垂直於所述殼體的內表面的方向校正所述第二凸臺的突出方向。
7.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 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並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開 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安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8.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 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並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開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安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9.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 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並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開 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安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10.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 臺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並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 開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設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11.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 臺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開 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設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12. 組裝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接線盒的方法,其上布置有所述第一凸臺和第二凸 臺的所述一個殼體是所述上殼體,且通過將所述上殼體的上壁用作下表面來限定上表面開 口,所述方法包括通過所述上表面開口來接合所述內部電路體;在所述上殼體上設置由所述另一殼體限定的下蓋,並將所述下蓋鎖定至所述上殼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接線盒,該電接線盒改進了可操作性,使得即使在殼體中發生扭曲或屈曲,從殼體突出的凸臺也能夠容易穿過設置在內部電路體中的細長孔。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從下殼體和上殼體之一的內表面突出。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朝著下殼體和上殼體中另一個的內表面突出。第二凸臺和第二凸臺是圓筒形的。第一凸臺穿過的第一孔在安裝於殼體中的內部電路體中相互對準。第一孔具有與第一凸臺同心的完全圓筒形的形狀。在內部電路體(10)中設置有第二凸臺(20)穿過的第二孔,且其相互對準。第二孔具有橢圓形形狀,長邊處於與連接第一孔和第二孔的中心的軸線平行的方向。
文檔編號H02G3/08GK101728795SQ2009102068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8日
發明者宮本隆司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