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船體船首防撞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2:08: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船體船首防撞結構。
背景技術:
船舶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中,民用船一般稱為船(古稱舳艫)、輪(船)、舫,軍用船稱為艦(古稱艨艟)、艇,小型船稱為舢舨、艇、筏或舟,其總稱為艦船、船舶或船艇。
在海上或者湖泊上船艇,為了防止在停靠過程中船艇的船沿不受擠壓磨損,故而會在船艇的船沿上設有防撞護舷。目前的防撞護舷在船艇上設置穩定性較差,進而導致起到防撞減震的能力大大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簡單,實用性強,耐壓,防撞能力強的船體船首防撞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船體船首防撞結構,包括船體首部,船體首部的周側環繞有船沿,船體首部的對應兩側分別設有定位件,定位件具有一開口,兩定位件均和船沿連接,兩個定位件之間設有防撞護舷,該防撞護舷沿著船體首部的外輪廓貼設,防撞護舷的兩端分別伸入兩個定位件內,所述定位件內套設有鎖緊套筒,所述防撞護舷上均布有若干環形凹槽,該些環形凹槽內卡設有鏈條且鏈條的兩端分別和船體及船沿連接。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過程中將防撞護舷的兩端分別插入定位件內,通過鎖緊套筒將其鎖緊,再通過鏈條對防撞護舷進行捆綁後再和船身固定,進而大大提高了防撞護舷的安裝穩定性。特別在防撞護舷上設置的環形凹槽,方便了鏈條的連接,防止打滑。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緊套筒的內壁包括依次疊合的外牆層、減震層及內牆層,外牆層的外壁和定位件的內壁貼合且外牆層的外壁上設有防滑斜紋,所述減震上開設有若干和外牆層及內牆層連通的通孔,該些通孔呈錐形狀。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鎖緊套筒的採用三層結構大大提高了其抗壓能力及其結構強度,特別是減震層的設置,減震層當中設置的錐形通孔在其受力時會有空氣進入,從而會起到減震緩衝的效果。外牆層的外壁上設置防滑斜紋大大提高了鎖緊套筒和定位件之間的配合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牆層的內壁上均布有用於和防撞護舷牴觸的凸粒。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內牆層內壁上設置凸粒起到緩衝減震的目的,而且也增大了和防撞護舷的接觸面積,增了接觸產生的摩擦力,故而大大提高了防撞護舷的安裝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撞護舷為橡膠製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鎖緊套筒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船體船首防撞結構,包括船體首部1,船體首部1的周側環繞有船沿2,船體首部1的對應兩側分別設有定位件3,定位件3具有一開口,兩定位件3均和船沿2連接,兩個定位件3之間設有防撞護舷4,防撞護舷4為橡膠製成。該防撞護舷4沿著船體首部1的外輪廓貼設,防撞護舷4的兩端分別伸入兩個定位件3內,所述定位件3內套設有鎖緊套筒5,所述防撞護舷4上均布有若干環形凹槽40,該些環形凹槽40內卡設有鏈條且鏈條的兩端分別和船體及船沿2連接。
在安裝過程中將防撞護舷4的兩端分別插入定位件3內,通過鎖緊套筒5將其鎖緊,再通過鏈條對防撞護舷4進行捆綁後再和船身固定,進而大大提高了防撞護舷4的安裝穩定性。特別在防撞護舷4上設置的環形凹槽40,方便了鏈條的連接,防止打滑。
鎖緊套筒5的內壁包括依次疊合的外牆層51、減震層52及內牆層53,外牆層51的外壁和定位件3的內壁貼合且外牆層51的外壁上設有防滑斜紋,所述減震上開設有若干和外牆層51及內牆層53連通的通孔50,該些通孔50呈錐形狀。
鎖緊套筒5的採用三層結構大大提高了其抗壓能力及其結構強度,特別是減震層52的設置,減震層52當中設置的錐形通孔50在其受力時會有空氣進入,從而會起到減震緩衝的效果。外牆層51的外壁上設置防滑斜紋大大提高了鎖緊套筒5和定位件3之間的配合穩定性。
內牆層53的內壁上均布有用於和防撞護舷4牴觸的凸粒5a。內牆層53內壁上設置凸粒5a起到緩衝減震的目的,而且也增大了和防撞護舷4的接觸面積,增了接觸產生的摩擦力,故而大大提高了防撞護舷4的安裝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