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及更換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08:17:16 1

本發明屬於軋鋼設備更換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以及該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方法。
背景技術:
軋鋼機為軋鋼生產線關鍵生產設備,藉助軋鋼機內安裝的軋輥上不同尺寸的軋制孔型和軋鋼機本身的調整機構精細調整以實現將坯料軋制出預先設計的料型或成材產品。
軋鋼機調整機構分為軸向調整機構和徑向調整機構,其中徑向調整機構由壓下調整機構和壓上調整機構組成,壓上調整機構安裝於軋鋼機牌坊底部,傳動方式為電動機、液壓馬達或藉助人力帶動減速機旋轉,從而實現絲槓垂直升降,完成軋鋼機下輥升降的在線調整。現在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做法是通過清理完軋鋼機牌坊下部坑底的氧化鐵皮、淤泥後,人工搭制腳手架,再藉助千斤頂、手拉葫蘆、繩索等完成更換,但由於現場陰暗潮溼、空間狹小、安全隱患多及作業難度大等諸多因素,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維修人員避而遠之,施工隊伍頻繁更換,且各施工隊伍更換步驟和施工工期差別較大,無法形成標準化、規範化作業流程,造成檢修風險、檢修進度和檢修質量無法做到預知預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和更換方法,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更換手續繁瑣的技術問題,同時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更換效率低下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和更換方法,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其包括臺車,用於提供支撐;四個車輪組,固定安裝在所述臺車的底部四角位置,四個所述車輪組放置在兩個軌道上;升降臺,位於所述臺車的正上方;四個導向杆,設置在所述升降臺和所述臺車之間,用於提供導向;支撐筒,固定安裝在所述升降臺的頂部中央位置,且由筒壁向外延長形成四個導槽,四個所述導槽與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殼體立筋相匹配;和四臺千斤頂,安裝在四個所述導向杆的底部,用於升降所述升降臺,實現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臺車包括臺車本體和四個支腿。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四個導向套,設置在所述臺車本體的四角位置並垂直貫穿所述臺車本體;和四個導向杆,四個所述導向杆一一對應豎直置於四個所述導向套的內部並貫穿所述導向套,所述導向杆的上端部與所述升降臺為過盈配合組裝,且位於所述升降臺底部的四角。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向杆的長度大於所述臺車的高度。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導向套內嵌有襯套,在所述導向套的頂部設有鑽油孔,在所述襯套內壁開徑向、周向潤滑油槽,用於減少與進行升降運動的導向杆的摩擦阻力。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還包括兩個支撐板,兩塊支撐板墊在所述臺車和所述升降臺之間,以使所述導向杆的底端高於地面。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還包括止擋件,放置在所述軌道和所述車輪組之間,用於鎖緊所述車輪組。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還包括鐵鏈條,所述止擋件通過所述鐵鏈條安裝在所述臺車上。
如上述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車輪組的車輪踏面配置有輪緣結構,所述車輪組的踏面與所述軌道上平面平穩接觸,所述輪緣落到兩個所述軌道內側。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方法,利用上述更換裝置進行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其步驟如下:
步驟一、清理所述軌道,在所述臺車與所述升降臺之間放置所述支撐板;
步驟二、將所述更換裝置放置在所述軌道上並定位;
步驟三、升起所述升降臺,拆卸軋鋼機下輥壓上舊減速機;
步驟四、落下所述升降臺,倒運吊出舊減速機,並將新減速機吊放在所示升降臺上;
步驟五、帶有新減速機的所述更換裝置放置在所述軌道上並定位;
步驟六、升起所述升降臺,安裝新減速機;
步驟七、落下所述升降臺,倒運吊出所述更換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點和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具有安全性好、結構合理、操作方便、穩定性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
本發明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方法在完成不同輥系尺寸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更換時的更換基礎框架相同,在更換不同輥系尺寸及不同結構形式的下輥壓上減速機時,直接借鑑、套用更換基礎框架,能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員的檢修效率,避免步驟遺漏或顛倒造成的施工安全隱患、工期延誤、工程返工及人員怠工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的左視圖。
圖3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的俯視圖。
圖中:1-靴型止擋件;2-鐵鏈條;3-置物箱;4-導向杆;5-升降臺;6-導向套;7-臺車;8-外六角高強螺栓;9-車輪組;10-軌道;11-支撐筒;12-導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主要包括兩個軌道10,安裝在軋鋼機下輥坑下的水泥地面上;臺車7,用於提供支撐;四個車輪組9,固定安裝在臺車7的底部四角位置,四個車輪組9放置在兩個軌道10上;升降臺5,位於臺車7的正上方;導向機構,設置在升降臺5和臺車7之間,用於提供導向;支撐筒11,固定安裝在升降臺5的頂部中央位置,且由筒壁向外延長形成四個導槽12,四個導槽12與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殼體立筋相匹配;和四臺千斤頂,安裝在導向機構的底部,用於升降升降臺5,實現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
總而言之,本發明提供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以臺車7和升降臺5為基礎,通過千斤頂實現升降臺5的升降,進而實現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目的;使得本發明提供的更換裝置具有安全性好、結構合理、操作方便、穩定性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本發明提供的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尤其適用於軋鋼機為三輥及三輥以上或輥系尺寸不小於範圍軋鋼機。
在本發明中,為了便於更換裝置的移動,同時為了節省空間,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明的臺車7包括臺車本體和四個支腿。這樣本發明的臺車7相對於實體臺車,可以減少重量並便於操作。
在本發明中,為了使導向機構具有良好的導向功能,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導向機構包括四個導向套6,設置在臺車本體的四角位置並垂直貫穿臺車本體;和四個導向杆4,四個導向杆4一一對應豎直置於四個導向套6的內部貫穿導向套6,導向杆4的上端部與升降臺5為過盈配合組裝,且位於升降臺5底部的四角,導向杆4的下端部能夠穿過臺車7的臺面到達臺車7的底部。同樣,千斤頂也為四個,分別安裝在四個導向杆4的底部。在本發明中,由導向杆4的長度決定升降的高度;如圖1所示,導向杆4的長度大於臺車7的高度。為了減小升降臺5的重量,本發明的升降臺5為框架結構,在框架結構中部設有圓環形成支撐筒11;四個導向杆4的下端部位於升降臺5框架底部的四角。導向杆4與升降臺5之間配有定位銷,導向杆4採用鍛45#鋼滲碳淬火處理(HRC45-50),支撐筒11焊接在升降臺5頂部正中,且自圓形筒壁向外在升降臺臺面均勻分布四個導槽12,圓形設計主要依據減速機殼體外型結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為方形、橢圓形等各種形狀,目的是實現對減速機的高效、精準定位功能和避免搖晃的作用,導槽12設計也是依據減速機殼體外型結構,也可在升降臺5臺面支撐筒11外沿進行其它形式分布,目的是利於與減速機殼體立筋匹配,防止減速機在偏斜、重心不穩時發生移位。優選為,導向套6內嵌有低硬耐磨的鋁青銅ZCuAl10Fe3材質襯套,在導向套6的頂部設有鑽油孔,在襯套內壁開徑向、周向幹油潤滑油槽,從而減少導向套6與進行升降運動的導向杆4的摩擦阻力。
為了能夠使導向杆4足夠長以滿足導向支撐需要,對此,本發明還包括兩個支撐板(未圖示),兩塊支撐板墊在臺車7和升降臺5之間,以使導向杆4的底端高於地面;這樣就可以使用較長的導向杆4,進而滿足更換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需要。
為了便於車輪組9的安裝,如圖2所示,本發明還包括螺栓,用於將車輪組9安裝在臺車7上。優選為,螺栓為外六角高強螺栓8。優選為,本發明的車輪組9的車輪為灰鑄鐵材質製成。
在將更換裝置放置在軌道10時,為了防止更換裝置移動或者滑動,如圖1所示,本發明還包括止擋件,放置在軌道10和車輪組9之間,用於鎖緊車輪組9。為了便於止擋件的安裝,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止擋件為靴型止擋件1,通過靴型面就能實現鎖緊車輪組9,在本發明中,止擋件為兩個,分別鎖緊相互平行的兩個車輪組9。為了便於止擋件與臺車7的連接,如圖1所示,本發明還包括鐵鏈條2,止擋件通過鐵鏈條2安裝在臺車7上。為了止擋件在不使用時便於放置,如圖1所示,本發明還包括兩個置物箱3,置物箱3設置在與需要被鎖緊的車輪組9相對應的側面上,用於放置止擋件和其他更換物件。
在本發明中,為了便於車輪組9的放置和鎖緊,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車輪組9的車輪踏面配置有輪緣結構,即本發明的車輪為帶有輪緣的車輪結構。使得本發明的四個車輪組9的踏面與軌道10上平面平穩接觸,輪緣落到兩軌道10內側,這樣可以確保車輪組9的穩定性。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下面對本發明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描述:
清理完軌道10上的氧化鐵皮、淤泥等雜物後,藉助起重設備、鋼絲繩將升降臺5吊起,在升降臺5與臺車7的空隙處放置兩件支撐板,支撐板高度以升降臺5落到支撐板上時導向杆4下部與地面不接觸為最低高度。藉助起重設備、鋼絲繩將本發明的更換裝置整體吊運到下輥坑下地面軌道10上,保證四個車輪組9的踏面與軌道10上平面平穩接觸,輪緣落到兩軌道10內側。並使本發明的更換裝置位於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正下方,使線墜線繩一端放到減速機殼體中心,線墜一端在支撐筒11中心即完成定位。將兩個靴型止擋件1放到軌道10上,並與兩個車輪組9緊靠,保證本發明的更換裝置鎖死。利用四臺相同規格型號的千斤頂分別支撐到四個導向杆4的最底部,將導向杆4延導向套6頂起,從而使升降臺5豎直上升,在預留出拆卸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螺栓空間的前提下,儘量保證支撐筒11與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靠近,導槽12與減速機殼體立筋匹配。如果出現千斤頂升到最高時支撐筒11仍與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距離較遠,則需要依次對四臺千斤頂底座添加墊塊。拆卸舊減速機的連接螺栓放到置物箱3後,將舊減速機落到支撐筒11上,平穩落下升降臺5,然後將本發明的更換裝置推到初始落到坑下地面軌道10上的位置,再將舊減速機吊運到地面上指定區域。並將新減速機吊運到升降臺5的支撐筒11上,確認新減速機立筋落入導槽12內,重複上述裝置定位、鎖死和升降臺5起升後,繼續操作千斤頂將新減速機安裝到舊減速機拆除前位置,並通過緊固螺栓固定。然後將本發明的更換裝置推到剛才落到坑下地面軌道10上的位置,並將更換裝置整體吊運到地面上,即完成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
相對應,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一、清理軌道10,在臺車7與升降臺5之間放置支撐板;
步驟二、將本發明的更換裝置放置在軌道10上並定位;
步驟三、升起升降臺5,拆卸軋鋼機下輥壓上舊減速機;
步驟四、落下升降臺5,打開靴型止擋件1,倒運吊出舊減速機,並將新減速機吊放升降臺5上;
步驟五、帶有新減速機的更換裝置放置在軌道10上並定位;
步驟六、升起升降臺5,安裝新減速機;
步驟七、落下升降臺5,打開靴型止擋件1,倒運吊出更換裝置。
實施例
結合圖1、圖2和圖3所示,分別為更換單機座閉口牌坊三輥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裝置及更換方法,在更換時均需經過七個更換步驟,並且包括前期五個處理方式,為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依次概括為現場確認、備件核對、方案制學、工器具準備、能量源切斷,依次概括為:
人員配置:施工人員地面二人,主要職責指揮行車、拴掛鋼絲繩及安全監督等,坑下作業六人(包括項目施工負責人一人),主要職責更換裝置推移及減速機拆裝等;
步驟一、清理軌道10,在臺車7與升降臺5之間放置支撐板;
步驟二、將本發明的更換裝置放置在軌道10上並定位;
步驟三、升起升降臺5,拆卸軋鋼機下輥壓上舊減速機;
步驟四、落下升降臺5,打開靴型止擋件1,倒運吊出舊減速機,並將新減速機吊放升降臺5上;
步驟五、帶有新減速機的更換裝置放置在軌道10上並定位;
步驟六、升起升降臺5,安裝新減速機;
步驟七、落下升降臺5,打開靴型止擋件1,倒運吊出更換裝置。
還包括後續處理方式,為施工後期的輔助工作,可依次概括為替件及工器具倒運、清理現場、籤字摘牌、能量源恢復、工程驗收與資料歸檔,最終藉助圖1、圖2和圖3的更換裝置在更換方法中更換基礎框架七個更換步驟的指導下完成單機座閉口牌坊三輥軋鋼機下輥壓上減速機的更換。
本說明書中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實施例重點說明的是更換方法及對應更換裝置的運用,進行其它實施例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於實施例公開的裝置而言,由於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徵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並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範圍內或在等同於本發明的範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