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8:03:51 1
專利名稱: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鑄件砂芯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種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
屬於機械鑄造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業的高速發展及對於環保的需求,讓人們更加注重動力性能與環保之間 的和諧關聯。在汽車業,小排量的渦輪增壓"T"動力轎車正在風行,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汽 車尾氣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汽車廠商們為了使小的發動機帶來更大功率、更少的碳煙排放、 更小的噪音和更佳的燃油經濟性,設計了小排量增壓器,其中的中間殼體積小,內腔油路通 道結構緊湊。 中間殼鑄件採用了砂芯組裝製造工藝。因內腔油路體積小,結構複雜,且為多個砂 芯組成內腔結構,存在內腔披縫多,清理困難,易造成內腔堵塞等問題,故,需要單獨一個油 路砂芯來製作出中間殼內腔結構。因此,需要配有多個活塊的芯盒來製作出油路砂芯。 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芯盒結構,包括動模1、活塊2、活塊6及靜模3,動模1和 靜模3的內部設有數個並列的油路砂芯型腔5,活塊2及活塊6分別安裝在油路砂芯型腔5 的上下兩端,安裝在上端活塊2的頂部設有射砂口 25,安裝在下端的活塊6經活塊滑板22 與固定在靜模3底部的氣缸12的活塞杆連接,氣缸12經一電磁閥與PLC可編程序控制器 連接,動模1和靜模3及活塊2和活塊6相互對應扣合在一起構成一整體芯盒。 在制芯時,將動模1、靜模3、活塊2及活塊6合模後,當溫度到達設定的芯盒溫度 後,在射砂口25沿著A方向進行射砂,經排氣、固化等步驟,製作出油路砂芯。由於芯盒的油 路砂芯是直接分模造成油路砂芯取不出,故,將油路砂芯取不出的部位,分別作成活塊2及 活塊6,活塊6採用墊板7做成搭接定位,使活塊6在高度上固定住,活塊6與活塊滑板22 緊固,活塊滑板22與氣缸12連接緊,氣缸12與固定板21固定,氣缸12在PLC可編程序控 制器控制下,由氣源C處進氣,通過三通19、氣管16連接2個氣缸12,活塊滑板22帶動活 塊6向下移動,由於油路砂芯5中間直徑只有7mm,抽取活塊6時,砂芯易斷,故在活塊6內 部做成中空,且裝有頂針9,頂針9中裝有彈簧10,彈簧10外裝有固定在固定板21上的頂 針套20,頂針9裝有螺母11做上下限位。因此,當活塊滑板22向下移動時,碰到頂針9,彈 簧10向下壓縮6mm左右,使活塊6與油路砂芯5脫離,保證油路砂芯5不因為活塊6的移 動而斷裂。這時,活塊6被頂出。然後,再由人工取下數個活塊2,動模1、靜模3再進行分 模,頂出油路砂芯5,完成一個制芯循環。 上述現有的芯盒結構,由於是採用人工取下數個活塊2,效率低,操作人員的勞動 強度大,又由於芯盒溫度高,極易造成操作人員的燙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芯盒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帶自動抽 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其在芯盒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一個連接板,芯盒底部的安裝一氣缸,當制芯完成後,由氣缸帶動連接板先將活塊一起頂出,再將動模及靜模進行分模,頂出砂 芯,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勞動保 護和生產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種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包括動模、數個活塊及靜模,動模和靜模的內 部設有數個油路砂芯型腔,數個活塊分別安裝在油路砂芯型腔的上下兩端,安裝在上端活 塊的頂部設有射砂口 ,安裝在下端的活塊與固定在靜模底部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動模和靜 模及活塊相互對應扣合在一起構成一整體芯盒;其特徵在於在芯盒底部的安裝一氣缸, 氣缸的活塞杆上安裝一底板,底板的兩端設有連接孔,上端數個活塊上安裝一頂板,頂板上 設有數個射砂口 ,頂板的兩端設有孔,孔內安裝有頂杆,頂杆與頂板固定在一起;頂杆的另 一端穿過底板上的孔,與底板固定連接為一體。 所述氣缸固定在氣缸支架上,氣缸支架與芯盒的靜模固定在一起。
所述頂板為框架式結構,該框架式頂板與上端活塊配合緊固,並卡在靜模、動模
中間上端及上端活塊上。 所述頂杆上安裝一導向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芯盒的上下兩端 分別設置一個連接板,當制芯完成後,由氣缸帶動連接板先將活塊一起頂出,再將動模及靜 模進行分模,頂出砂芯,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提高 了操作人員的勞動保護和生產的安全性。
圖1為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 1動模、2活塊、3靜模、4沉頭螺釘、5油路砂芯型腔、6活塊、7墊板、8導向套、9頂 針、10彈簧、11螺母、12氣缸1、13頂杆、14螺母、15底板、16氣管、17氣缸、18氣缸支架、19 三通、20頂針套、21固定板、22活塊滑板、23頂板、24沉頭螺釘、25射砂口 。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包括動模1、活塊2、活塊6及靜模3,動模1和靜模 3的內部設有4個油路砂芯型腔5,活塊2和活塊6分別安裝在油路砂芯型腔5的上下兩端, 安裝在上端4個活塊2的頂部設有射砂口 25,4個活塊2用沉頭螺釘4固定在頂板23上, 頂板23為框架式結構,該框架式頂板23卡在動模1、靜模3芯盒上端及活塊2上。頂板 23的兩端設有孔,孔內各安裝有一頂杆13,頂杆13的一端採用沉頭螺釘24與頂板23固定 在一起;頂杆13的中間部位安裝有一個導向套8,導向套8固定在固定板21上,使頂杆13 能夠位置準確的在導向套8內定向滑動。 活塊6用墊板7做成搭界定位,使活塊6在高度上固定住,安裝在下端的活塊6與 活塊滑板22禁固,活塊滑板22與固定在靜模3底部的2個氣缸12的活塞杆連接,氣缸12 與固定板21固定,氣缸12經一電磁閥與PLC可編程序控制器連接,動模1和靜模3及活塊
42、活塊6相互對應扣合在一起構成一整體芯盒;由於油路砂芯5中間直徑只有7mm,抽取活 塊6時,砂芯易斷,故在活塊6內部做成中空,裝有頂針9,頂針9中裝有彈簧10,頂針9與 固定板21用螺母11固定,因此活塊滑板22向下移動時,頂針9與油路砂芯5頂住,保證油 路砂芯5不因為活塊6的移動而斷裂。 在芯盒底部的安裝一氣缸17,氣缸17採用螺釘連接方式固定在氣缸支架18上,氣 缸支架18與芯盒的靜模3採用螺釘連接方式固定在一起;氣缸17經一電磁閥與PLC可編 程序控制器連接(圖中未示),氣缸17的活塞杆上採用2個螺母14緊固方式安裝一底板 15,底板15的兩端設有連接孔,兩端頂杆13的另一端分別穿過底板15上的兩端的連接孔, 與底板15用螺母14固定連接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制芯過程中,將動模1 、靜模3,頂板23 (頂板23上設有4個活塊2及射砂口 25)、 活塊6合模後,這時,氣缸17在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下處在排氣狀態,即C處排氣,氣 缸17頂出底板15。氣缸12處於進氣狀態,即B處進氣,此時,頂板23將4個活塊2及活 塊6壓緊在芯盒內。當芯盒到達設定溫度後,在射砂口 25處沿著A方向進行射砂、排氣、固 化等步驟,製作出油路砂芯5。此時,氣缸17由C處進氣,底板15向芯盒本體靠近,頂杆13 在底板15的帶動下沿著導向套8頂出頂板23,頂板23同時自動將4活塊2帶出;同步,氣 缸12排氣,即B處排氣,氣缸12帶動活塊滑板22及活塊6向下移動,活塊6用墊板7做 成搭接定位,使活塊6在高度上固定住,由於油路砂芯5中間直徑只有7mm,抽取活塊6時, 砂芯易斷,故在活塊6內部做成中空,裝有頂針9,頂針9中裝有彈簧10,彈簧IO外裝有固 定在固定板21上的頂針套20,頂針9裝有螺母11做上下限位,因此,活塊滑板22向下移動 時,碰到頂針9,彈簧10向下6mm左右,使活塊6與油路砂芯5脫離,保證油路砂芯5不因 為活塊6的移動而斷裂,這時活塊6被頂出;此時動模1、靜模3再進行分模,頂出油路砂芯 4,完成一個制芯循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 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包括動模、數個活塊及靜模,動模和靜模的內部設有數個油路砂芯型腔,數個活塊分別安裝在油路砂芯型腔的上下兩端,安裝在上端活塊的頂部設有射砂口,安裝在下端的活塊與固定在靜模底部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動模和靜模及活塊相互對應扣合在一起構成一整體芯盒;其特徵在於在芯盒底部的安裝一氣缸,氣缸的活塞杆上安裝一底板,底板的兩端設有連接孔,上端數個活塊上安裝一頂板,頂板上設有數個射砂口,頂板的兩端設有孔,孔內安裝有頂杆,頂杆與頂板固定在一起;頂杆的另一端穿過底板上的孔,與底板固定連接為一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固定 在氣缸支架上,氣缸支架與芯盒的靜模固定在一起。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板為框 架式結構,該框架式頂板與上端活塊配合緊固,並卡在靜模、動模中間上端及上端活塊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 經一電磁閥與PLC可編程序控制器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杆上安 裝一導向套。
專利摘要一種帶自動抽塊裝置的中間殼芯盒,包括動模、數個活塊及靜模,動模和靜模的內部設有數個油路砂芯型腔,數個活塊分別安裝在油路砂芯型腔的上下兩端,安裝在上端活塊的頂部設有射砂口,安裝在下端的活塊與固定在靜模底部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動模和靜模及活塊相互對應扣合在一起構成一整體芯盒;芯盒底部的安裝一氣缸,氣缸的活塞杆上安裝一底板,上端數個活塊上安裝一頂板,頂板上的孔內安裝有頂杆,頂杆與頂板固定在一起;頂杆上安裝一導向套,頂杆的另一端穿過底板上的孔,與底板固定連接為一體。在制芯完成後,由氣缸帶動連接板先將活塊一起頂出,再將動模及靜模進行分模,頂出砂芯。本實用新型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2C7/06GK201524769SQ200920250558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明者陳友三, 陳常彬, 陳炳坤 申請人:天津新偉祥工業有限公司;天津達祥精密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