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9:30:38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風器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ZL201120145180.4公開了一種新型窗式通風器,其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為三角形中空底座並且在該中空底座的邊緣具有用於安裝窗戶玻璃的槽,一過濾殼體底部套穿過所述底座的中空部位並且該過濾殼體的頂部與底座固定連接;在所述過濾殼體的底部裝有百葉窗,以及在過濾殼體頂部裝有控制面板底座並且在該控制面板底座上安裝有控制面板,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至少一個出風口並且在出風口上安裝有調風結構。
該設計存在的問題是其餘窗戶玻璃固定效果有待改善,且在北方的應用環境中,窗戶一般安裝雙層或多層玻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種可以在窗戶上任一位置安裝的窗式通風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該窗式通風器具有能夠適應不同厚度的窗戶玻璃的安裝,安裝位置不受限制的優勢。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包括通風器本體,所述的通風器本體的外圍固定有一用於將通風器本體固定在窗戶上的安裝結構,垂直於通風器本體的軸線的剖面為長條狀,所述的安裝結構包括套設在通風器本體外周的前夾板、主墊板和後夾板,所述的主墊板設置在前夾板和後夾板之間。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安裝結構還包括設置在前夾板和後夾板之間用於微調前夾板和後夾板之間間距的微調墊板。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主墊板為硬質墊板,所述的微調墊板為軟質墊板。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通風器本體包括中空的筒體,所述的筒體的一端為室內端且另一端為室外端,所述的室內端設有第一進風調節機構,所述的室外端設有第二進風調節機構,所述的室內端上設有用於調節第二進風調節機構的開度的調節手柄。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筒體內設有過濾盒,所述的筒體的室內端設有前面板,所述的第一進風調節機構與前面板相連。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第一進風調節機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進風閥門。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前面板上還設有第三進風調節機構,所述的第三進風調節機構包括設置在前面板上的長條孔、設置筒體內且與長條孔連通的盒體,所述的盒體包括並排設置的主盒體和次盒體,所述的主盒體為中空部,所述的次盒體內填充有過濾棉,所述的長條孔上設有用於控制空氣流入主盒體或者次盒體內的撥片。
在上述的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中,所述的後夾板上還設有以可拆卸方式連接的用於調節後夾板和外設的玻璃框架之間間距的調節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窗式通風器的安裝結構厚度可調,可以適用於不同玻璃厚度的窗戶上的安裝,不受安裝位置的限制。
本窗式通風器的垂直於筒體的軸線的剖面均為長條狀,這樣有利於將本窗式通風器安裝到窗戶上的任何位置。
本窗式通風器通過第一進風調節機構調和第二進風調節機構,達到了室內端和室外端雙向調節風量的目的,這樣使調節更加靈敏。並且非常重要的是,在北方環境中,通過設置內外的進氣結構和出氣結構,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比如嚴寒、雨雪天氣時,通過關閉進氣結構和出氣結構達到保持筒體內乾燥的目的,並且降低了和室外的熱交換。
為了提高調解精度,在室內端的前蓋板上還設有第三進風調節機構,第三進風調節機構與第一進風調節機構配合,實現了不同通風量的調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零件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通風器本體的零件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安裝結構的零件爆炸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第一進風調節機構和第三進風調節機構的零件爆炸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調節杆的立體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立體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安裝有第一進風調節機構和第三進風調節機構的前面板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如圖1-8所示,一種可多點安裝的窗式通風器,包括通風器本體1,所述的通風器本體1的外圍固定有一用於將通風器本體1固定在窗戶上的安裝結構2;垂直於通風器本體1的軸線的剖面為長條狀,所述的安裝結構2包括套設在通風器本體1外周的前夾板21、主墊板22和後夾板23,所述的主墊板22設置在前夾板21和後夾板23之間。
通過上述設置,可以實現調節主墊板22的數量來達到應對不同厚度窗戶時的安裝要求。並且在安裝過程中,由於垂直於通風器本體1的軸線的剖面為長條狀,因此本通風器可以安裝在窗戶上的任何位置,並不限於靠近窗戶的窗框處或者其他角落位置。其與北方的窗戶的實際情況匹配度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安裝結構2還包括設置在前夾板21和後夾板23之間用於微調前夾板21和後夾板23之間間距的微調墊板24,所述的主墊板22為硬質墊板,所述的微調墊板24為軟質墊板。
微調墊板24主要作用在於微調安裝結構2的厚度以達到與窗戶完美配合的目的,根據所應用的地域不同,可以選用不同數量的主墊板22和微調墊板24。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通風器本體1包括中空的筒體11,所述的筒體11的一端為室內端且另一端為室外端,所述的室內端設有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所述的室外端設有第二進風調節機構15,所述的室內端上設有用於調節第二進風調節機構15的開度的調節手柄16,所述的筒體11內設有過濾盒12,所述的筒體11的室內端設有前面板18,所述的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與前面板18相連,所述的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進風閥門,所述的前面板18上還設有第三進風調節機構19,所述的第三進風調節機構19包括設置在前面板18上的長條孔14、設置筒體11內且與長條孔14連通的盒體,所述的盒體包括並排設置的主盒體102和次盒體103,所述的主盒體102為中空部,所述的次盒體103內填充有過濾棉104,所述的長條孔14上設有用於控制空氣流入主盒體102或者次盒體103內的撥片17。
在通風調節的過程中,首先通過調節手柄16調節第二進風調節機構15,使室外端保持一定的開度,然後根據情況調節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和第三進風調節機構19,其中,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主要用於大範圍的調節室內端的進風量,第三進風調節機構19主要用於在關閉第一進風調節機構13的情況下,通過第三進風調節機構19調節出風量,其中主盒體102主要用於稍微大一點流量的空氣進入,次盒體103主要用於少量的空氣進入。並且對於少量的空氣進行二次過濾。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後夾板23上還設有以可拆卸方式連接的用於調節後夾板23和外設的玻璃框架之間間距的調節杆105。調節杆105以插接的方式連接在後夾板23上,這樣在定位的時候,將調節杆105插接在後夾板23上。這樣可以很好的限定後夾板23和窗戶邊框之間的距離。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範圍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