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性能測試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0:33:46

本實用新型屬於泵測試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生產的泵,都需要進行性能測試,以確保泵的各項性能指標符合要求,確保泵的正常使用。
目前,生產的泵需要一臺一臺的試驗,對於泵生產廠家而言,不僅效率低,也需要配備足夠的人員進行試驗,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一次性能夠對多臺泵進行測試,測試簡單,大大提高測試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包括油箱或水箱、試驗臺,所述試驗臺上設有多個用於測試被測泵的試驗臺位,每個所述被測泵通過各自的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與所述油箱或水箱連通構成進出迴路,在各所述進口管道上分別設有進口調節閥門和進口壓力表,在各所述出口管道上分別設有出口調節閥門和出口壓力表。
進一步地,還包括控制顯示面板,各所述的進口壓力表和出口壓力表設置在所述的控制顯示面板上,各所述試驗臺位位於所述控制顯示面板的下方。
進一步地,各所述出口調節閥門位於各所述試驗臺位的下方,且所述的進口調節閥門位於所述出口調節閥門的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的控制顯示面板上設有與各所述被測泵對應的開機按鈕、停機按鈕、相應的開機指示燈和停機指示燈及電參數表,各所述的開機按鈕、停機按鈕及相應的開機指示燈和停機指示燈均與用於驅動所述被測泵的驅動電機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控制顯示面板上設有與各所述被測泵對應的泵流量計。
進一步地,在每個所述試驗臺位上分別設有用於夾持各所述被測泵的泵測試夾緊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泵試驗夾緊裝置包括成對使用的左夾緊體和右夾緊體,所述的左夾緊體包括支架、外殼、一端封閉的內套和絲槓,所述內套與所述外殼滑動配合,所述絲槓穿過所述外殼與所述內套的封閉端浮動連接,所述的右夾緊體與所述左夾緊體的結構相同,位於左右兩側的所述內套在所述絲槓的作用下能夠伸出或縮回所述外殼,從而卡緊被測泵體的進口和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內套的開口端設有法蘭盤,並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所述內套的下方側壁設有進油孔或進水孔。
進一步地,所述絲槓的自由端設有手輪。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設有多個試驗臺位,可一次性同時對多個被測泵進行測試,大大提高測試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試驗臺的示意圖;
圖3是圖2中上半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下半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一號開機指示燈;2、一號停機指示燈;3、二號開機指示燈;4、二號停機指示燈;5、一號進口壓力表;6、一號出口壓力表;7、二號進口壓力表;8、二號出口壓力表;9、一號電參數表;10、大型泵流量計;11、二號電參數表;12、一號開機按鈕;13、一號停機按鈕;14、二號開機按鈕;15、二號停機按鈕; 17、一號驅動電機;18、一號進口管道;19、一號出口調節閥門;20、二號出口調節閥門; 22、二號驅動電機; 24、一號進口調節閥門;25、二號進口調節閥門;26、三號開機指示燈;27、三號停機指示燈;28、四號開機指示燈;29、四號停機指示燈;30、五號開機指示燈;31、五號停機指示燈;32、三號進口壓力表;33、三號電參數表;34、三號出口壓力表;35、四號進口壓力表;36、四號電參數表;37、四號出口壓力表;38、五號進口壓力表;39、五號電參數表;40、五號出口壓力表;41、三號開機按鈕;42、三號停機按鈕;43、小型泵流量計;44、四號開機按鈕;45、四號停機按鈕;46、五號開機按鈕;47、五號停機按鈕;;49、三號驅動電機; 52、四號驅動電機; 16、21、48、51、54、左夾緊體;55、五號驅動電機;18、23、50、53、56、右夾緊體;57、三號出口調節閥門;58、四號出口調節閥門;59、五號出口調節閥門;60、三號進口調節閥門;61、四號進口調節閥門;62、五號進口調節閥門;63、油箱或水箱;64、泵測試夾緊裝置;65、一號試驗臺位;66、二號試驗臺位;67、三號試驗臺位;68、四號試驗臺位;69、五號試驗臺位;70、內套;71、絲杆;72、手輪;73、支架;74、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同時測試五個被測泵為例,設有五個試驗臺位,包括油箱或水箱、試驗臺,試驗臺上設有多個用於測試被測泵的試驗臺位,每個被測泵通過各自的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與油箱或水箱連通構成進出迴路,在各進口管道上分別設有進口調節閥門和進口壓力表,在各出口管道上分別設有出口調節閥門和出口壓力表。
本實用新型設有多個試驗臺位,可一次性同時對多個被測泵進行測試,大大提高測試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進一步地,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還包括控制顯示面板,各進口壓力表和出口壓力表設置在控制顯示面板上,各試驗臺位位於控制顯示面板的下方,便於觀測壓力變化,並對各參數進行記錄統計,得到泵的性能參數。其中,例如圖2,上半部分為對大型泵的試驗時,被測泵由於體積比較大,則試驗臺位放置在控制顯示面板的兩側;而對於小型泵的測試,則可以直接放到控制顯示面板的下方,其試驗臺與控制顯示面板製作在一起,結構緊湊,便於測試觀察操作和控制。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各出口調節閥門位於各試驗臺位的下方,且進口調節閥門位於出口調節閥門的下方,目的在於便於操作和控制。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控制顯示面板上設有與各被測泵對應的開機按鈕、停機按鈕、相應的開機指示燈和停機指示燈及電參數表,各開機按鈕、停機按鈕及相應的開機指示燈和停機指示燈均與用於驅動被測泵的驅動電機電連接。各控制顯示按鈕集中在一起,便於操作控制和觀測,提高測試的效率。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控制顯示面板上設有與各被測泵對應的泵流量計。用於對流量進行檢測。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在每個試驗臺位上分別設有用於夾持各被測泵的泵測試夾緊裝置64。由於泵在測試運行時,振動比較大,需要加緊才能測試得到有效的參數需。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泵測試夾緊裝置64包括成對使用的左夾緊體16和右夾緊體18,左夾緊體16包括支架73、外殼74、一端封閉的內套70和絲槓71,內套70與所述外殼滑動配合,絲槓71穿過外殼與內套70的封閉端浮動連接,右夾緊體18與左夾緊體16的結構相同,位於左右兩側的內套在絲槓的作用下能夠伸出或縮回外殼,從而卡緊被測泵體的進口和出口。
其中,浮動連接的結構為,絲槓71與所述內套連接的一端設有圓盤,在內套70的封閉端外側設有壓蓋,壓蓋通過螺釘與內套的封閉端連接,絲槓71穿過壓蓋,絲槓71的圓盤限位於壓蓋與內套的封閉端形成的空腔內,並能在空腔內轉動或移動,也即絲槓的圓盤與空腔是轉動配合,空腔與圓盤之間留有間隙,當轉動絲槓時,絲槓及圓盤轉動,變成內套向前的直線運動,也即內套不會隨絲槓轉動,而是在絲槓的作用下向前或向後移動。絲槓也為可拆卸式,組裝拆卸方便。在此浮動連接也為圓盤與空腔為轉動配合的關係。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泵測試夾緊裝置的內套的開口端設有法蘭盤,並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泵測試夾緊裝置64的內套70的下方側壁設有進油孔或進水孔。
夾緊體從兩邊加緊泵的輸入輸出,並擰緊兩端,使其密封好,內套為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一部分,流體進入內套直接進入泵體內,本夾緊裝置起到加緊的作用,也作為管道的一部分,電機與泵體驅動連接,適合一個範圍內,所有泵性能測試,安裝速度快,節約時間和人工成本。
進一步地,參見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泵性能測試系統,絲槓的自由端設有手輪72,便於操作絲槓。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更加清楚,下面以一號試驗臺位65再進行說明如下:
參見圖3,在控制顯示面板上從上至下,最上一排為一號開機指示燈1和一號停機指示燈2,下面緊鄰一號進口壓力表5和一號出口壓力表6,下面緊鄰一號電參數表9,下面緊鄰一號開機按鈕12和一號停機按鈕13,下面為一號出口調節閥門19和左夾緊體48。其餘的二號至五號試驗臺位與一號試驗臺位65中各部件的順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中應用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