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9:41:36 2
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它包括兩層模板(1)、多根對拉螺栓(2)和沿著牆體兩側對稱設置的對拉結構,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包括豎直向方木楞(5)、水平向槽鋼外龍骨(6)和豎向支承鋼管(7),每根對拉螺栓(2)的兩端均旋合有螺帽(8),其特徵在於: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還包括豎直向的方鋼內龍骨(9),每根對拉螺栓(2)的每一端套合有一個水平向支承角鋼(10),螺帽(8)將支承角鋼(10)、支承鋼管(7)、槽鋼外龍骨(6)和方鋼內龍骨(9)從外向內依次壓緊在模板(1)上。該支模機構能降低對拉螺栓孔的密集度且能澆搗出高度更高的牆體。
【專利說明】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領域中的清水混凝土【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清水混凝土又稱裝飾混凝土 ;因其極具裝飾效果而得名,清水混凝土直接澆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直接採用現澆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為飾面,因此不同於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稜角分明、無碰損和汙染。從建築物美學視角考慮,清水混凝土既可以體現混凝土的自然本色,又可以節省表面裝飾所用的材料、塗料,節省人工成本,縮短工期,故其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
[0003]行業內,習慣將長度超過10m、高度超過3m的牆體稱為大面積牆體。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由於面積尺寸大、厚度較小,故支模時必須採用對拉螺栓將牆體內外兩側的兩模板對拉固定,即必須採用帶對拉螺栓的支模機構。現有技術的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包括牆體兩側的兩層模板和多根對拉螺栓,每根對拉螺栓兩端穿過兩層模板上的通孔且對拉螺栓中段套合有套管,套管兩端分別與兩層模板抵緊以此來控制兩層模板之間的距離進而確定牆體的厚度,該支模機構包括還沿著牆體兩側對稱設置的對拉結構,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完全相同,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包括作為內龍骨的豎直向方木楞、水平向槽鋼外龍骨、豎向支承鋼管及山形扣件,每根對拉螺栓的一端穿過山形扣件且對拉螺栓的端部旋合有螺帽,該螺帽將山形扣件、支承鋼管、槽鋼外龍骨和方木楞從外向內依次壓緊在模板上。
[0004]現有技術的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存在以下缺陷:即該支模機構的強度和剛度不均理想,這樣,為了保證澆注混凝土時的強度和剛度,勢必採用更多的對拉螺栓,使得最後澆注成型的牆體上的對拉螺栓孔比較密集,如現有技術的對拉螺栓孔的縱橫間距一般為350mm,而對拉螺栓孔必須經過補漿等後期處理,故對拉螺栓孔密集勢必增大後期處理的工作量,費時費力;而且,正是由於支模機構的強度和剛度不夠理想,故限制了一次性澆搗混凝土牆體的高度,如現有技術的支模機構支撐下,一次性只能澆注3.5m高的牆體,而清水混凝土牆體必須一次澆搗成型,這樣,無法澆搗出高度更高的清水混凝土牆體。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降低對拉螺栓孔的密集度且能澆搗出高度更高的牆體的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它包括牆體兩側的兩層模板和多根對拉螺栓,每根對拉螺栓兩端穿過兩層模板上的第一通孔且對拉螺栓中段套合有套管,套管兩端分別與兩層模板抵緊;該支模機構包括還沿著牆體兩側對稱設置的對拉結構,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完全相同,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包括豎直向方木楞、水平向槽鋼外龍骨和豎向支承鋼管,每根對拉螺栓的兩端均旋合有螺帽,其特徵在於: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還包括豎直向的方鋼內龍骨,每根對拉螺栓的每一端套合有一個水平向支承角鋼,螺帽將支承角鋼、支承鋼管、槽鋼外龍骨和方鋼內龍骨從外向內依次壓緊在模板上。
[0007]本實用新型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0008]由於採用了強度和剛度更大的方鋼來替換方木楞作為內龍骨,而方木楞僅僅起到將同一層的上下兩塊模板上下拼接的作用,且同樣用強度和剛度更大的支承角鋼來替換山形扣件,故該支模機構整體的強度和剛度明顯增大,故無需再採用密集的對拉螺栓,使得最後澆注成型的牆體上的對拉螺栓孔的密集度顯著降低,如對拉螺栓孔的縱橫間距擴大為1200mm,這樣,有效降低了後期處理補漿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省時省力;而且,正是由於支模機構的強度和剛度增大,故增大了一次性澆搗混凝土牆體的高度,進而澆搗出高度更高的清水混凝土牆體,如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支模機構進行支撐,能澆搗出1m左右高度的牆體。
[0009]作為改進,每層模板的內表面貼合有豎向木條,豎向木條上設有與第一通孔正對的第二通孔,對拉螺栓穿過豎向木條的第二通孔和模板的第一通孔,這樣,澆搗完混凝土且拆模後,牆面上會形成與豎向木條吻合的豎向凹槽,而對拉螺栓孔就位於豎向凹槽的陰影中,這樣,對拉螺栓孔補漿後,雖然色調與牆體混凝土整體色調不符,但豎向凹槽的陰影遮蓋了拉螺栓孔補漿後的不同色調,使得整個牆面的清水混凝土視覺效果更好。
[0010]作為再改進,豎向木條的橫截面為圓弧線朝內的半圓形,這樣,脫模時,豎向木條從澆搗好的混凝土中拉出,豎向木條與混凝土接觸面比較圓滑,不容易刮碰破壞混凝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的俯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所示1、模板,2、對拉螺栓,3、第一通孔,4、套管,5、方木楞,6、槽鋼外龍骨,7、支承鋼管,8、螺帽,9、方鋼內龍骨,10、支承角鋼,11、豎向木條,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它包括牆體兩側的兩層模板I和多根對拉螺栓2。每根對拉螺栓2的兩端分別穿過牆體兩側的兩層模板I上的第一通孔3且對拉螺栓2中段套合有套管4,套管4兩端分別與兩層模板I抵緊。該支模機構包括還沿著牆體兩側對稱設置的對拉結構,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完全相同。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包括沿著牆體長度方向每隔一段距離間隙布置的多個豎直向方木楞5、水平向槽鋼外龍骨6和豎向支承鋼管7,每根對拉螺栓2的兩端均旋合有螺帽8。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還包括沿著牆體長度方向每隔一段距離間隙布置的多個豎直向的方鋼內龍骨9,每根對拉螺栓2的每一端套合有一個水平向支承角鋼10。每個螺帽8將一根支承角鋼10、成對的兩根支承鋼管7、槽鋼外龍骨6和方鋼內龍骨9從外向內依次壓緊在模板I上。
[0015]每層模板I的內表面貼合有豎向木條11,豎向木條11上設有與第一通孔3正對的第二通孔12,對拉螺栓2穿過豎向木條11的第二通孔12、模板I的第一通孔3和支承角鋼10的第三通孔13。豎向木條11的橫截面為圓弧線朝內的半圓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它包括牆體兩側的兩層模板(I)和多根對拉螺栓(2),每根對拉螺栓(2)兩端穿過兩層模板(I)上的第一通孔(3)且對拉螺栓(2)中段套合有套管(4),套管(4)兩端分別與兩層模板(I)抵緊;該支模機構包括還沿著牆體兩側對稱設置的對拉結構,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完全相同,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包括豎直向方木楞(5)、水平向槽鋼外龍骨(6)和豎向支承鋼管(7),每根對拉螺栓(2)的兩端均旋合有螺帽(8),其特徵在於:牆體每一側的對拉結構還包括豎直向的方鋼內龍骨(9),每根對拉螺栓(2)的每一端套合有一個水平向支承角鋼(10),螺帽(8)將支承角鋼(10)、支承鋼管(7)、槽鋼外龍骨(6)和方鋼內龍骨(9)從外向內依次壓緊在模板(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其特徵在於:每層模板(I)的內表面貼合有豎向木條(11),豎向木條(11)上設有與第一通孔⑶正對的第二通孔(12),對拉螺栓(2)穿過豎向木條(11)的第二通孔(12)和模板(I)的第一通孔(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面積清水混凝土牆體的支模機構,其特徵在於:豎向木條(II)的橫截面為圓弧線朝內的半圓形。
【文檔編號】E04G17/14GK204040477SQ20142049549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申屠培新, 王賢權, 丁躍仁, 嚴俊, 胡德強 申請人:浙江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信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