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6:30:21 2
專利名稱: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防止邊坡淺層滑動與護坡工程中所採用的支擋結構主要以擋土牆與格構為主,其主要起抗滑防護作用。這種擋土牆與格構的組合模式對防止邊坡的淺層滑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於邊坡的綠化與生態復原卻作用不大,儘管格構之間也可以植土種草,具有一定的綠化功能,但格構之間所能種植的植被過於單一,草本植物的根系也不夠發達,且格構本身易變形破壞,所以其護坡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總體來講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未充分考慮利用植被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尤其是灌木等根系發達具有良好固土作用的植被一直未被引用到邊坡的防護之中,從而使邊坡表層達到自穩的效果,沒能起到對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應。而就在前不久,出現了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它基本可以彌補現有技術中的缺陷,但是它的造價高昂,在一般工程中很難得到廣泛的應用,並且其尺寸的設計與所用材料的選擇使得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略顯笨重,不便於施工。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和邊坡防護結構。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安裝方便快捷,各部件加工製作簡單,由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組成的邊坡防護結構彌補了現有擋牆與格構組合模式只能單一防護、簡易綠化而不能相對抗滑、深度綠化的技術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護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綠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果。[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邊坡上的防護板本體,所述防護板本體的上部開設有缺口,所述防護板本體上且位於所述缺口遠離邊坡的一側設置有防護壁,所述防護壁包括豎直設置的連接板一、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所述連接板一為矩形,所述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均為直角三角形且相互平行,所述連接板二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的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二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的另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相連接。[0005]上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和防護壁均由鋼筋混凝土、塑料或有機玻璃製成。[0006]上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的長度為500mm,寬度為400mm 550mm,厚度為40mm,所述防護壁的厚度為30mm。[0007]上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壁上設置有排水孔。[0008]上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上且位於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的外側均設置有用於將防護板本體固定在邊坡上的鉚釘孔。[0009]上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連接板一、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一體成型設置。[0010]一種邊坡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所述的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多個所述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沿邊坡的延伸方向緊密排列且呈多排布設。[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0012]1、本實用新型所述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該邊坡防護結構便於組裝。[0013]2、本實用新型所述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通過設置防護壁,且防護壁加工簡便,能夠在防護壁與邊坡形成的空隙用肥沃的土壤填平並同時播種或移栽適合當地地區生長的植物,尤其是灌木等根系發達的物種,具有對邊坡進行綠化與生態復原的功能。[0014]3、本實用新型所述邊坡防護結構能起到很好的抗滑防護與排水作用,整體呈階梯式分布,既美化了環境又充分發揮出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00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安裝方便快捷,各部件加工製作簡單,由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組成的邊坡防護結構彌補了現有擋牆與格構組合模式只能單一防護、簡易綠化而不能相對抗滑、深度綠化的技術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護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綠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果。[0016]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邊坡防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0019]附圖標記說明:[0020]I一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1-1 一防護板本體;[0021]1-2—防護壁;1-2-1—連接板一;1-2-2—連接板二;[0022]1-2-3—連接板三; 1-3—排水孔;1-4一鉚釘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所示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包括設置在邊坡上的防護板本體1-1,所述防護板本體1-1的上部開設有缺口,所述防護板本體1-1上且位於所述缺口遠離邊坡的一側設置有防護壁1-2,所述防護壁1-2包括豎直設置的連接板一 1-2-1、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所述連接板一 1-2-1為矩形,所述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_2_3均為直角三角形且相互平行,所述連接板二 1-2-2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 1-2-1的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二 1-2-2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1-1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1-2-3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 1-2-1的另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1-2-3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1-1相連接。[0024]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板本體1-1和防護壁1-2均由鋼筋混凝土、塑料或有機玻璃製成。所述防護板本體1-1、連接板一 1-2-1、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 —體成型設置。所述防護板本體1-1的長度為500mm,寬度為400mm 550mm,厚度為40mm,所述防護壁1-2的厚度為30mm。[0025]本實施例中,在防護壁1-2與邊坡之間形成的空隙內用肥沃的土壤填平,並同時播種或移栽適合當地地區生長的植物,尤其是灌木等根系發達的物種,具有對邊坡進行綠化與生態復原的功能。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安裝方便快捷,各部件加工製作簡單。[0026]本實施例中,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屬於左右對稱結構,既可採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亦可採用輕型的化工材料,比如塑料,甚至對一些旅遊景區的觀賞性邊坡還可採用有機玻璃。不同材質的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適用於不同工程地質條件的邊坡。但無論採用何材質,板防護板本體1-1與防護壁1-2是一整體結構,使其不因形狀相對複雜而降低強度。排水孔1-3為圓孔,分布於防護壁1-2的下端,用於排除防護壁1-2內多餘的水分。鉚釘孔1-4為圓孔,對稱分布於防護板本體1-1的左右兩側。整體採用預製板模式,以交互式方式進行連接並以鉚釘進行加固,規模生產。[0027]如圖1所示,所述防護壁1-2上設置有排水孔1-3。所述防護板本體1-1上且位於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的外側均設置有用於將防護板本體1-1固定在邊坡上的鉚釘孔1-4。[0028]如圖2所示的一種邊坡防護結構,包括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1,多個所述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I沿邊坡的延伸方向緊密排列且呈多排布設。[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邊坡防護結構能起到很好的抗滑防護與排水作用,整體呈階梯式分布,既美化了環境又充分發揮出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由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I組成的邊坡防護結構彌補了現有擋牆與格構組合模式只能單一防護、簡易綠化而不能相對抗滑、深度綠化的技術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護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綠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果。[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邊坡上的防護板本體(1-1),所述防護板本體(1-1)的上部開設有缺口,所述防護板本體(1-1)上且位於所述缺口遠離邊坡的一側設置有防護壁(1-2),所述防護壁(1-2)包括豎直設置的連接板一(1-2-1 )、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所述連接板一(1-2-1)為矩形,所述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均為直角三角形且相互平行,所述連接板二( 1-2-2)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1-2-1)的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二(1-2-2)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1-1)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1-2-3)的一直角邊與連接板一(1-2-1)的另一側邊相連接,所述連接板三(1-2-3)的斜邊與防護板本體(1-1)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1-1)和防護壁(1-2)均由鋼筋混凝土、塑料或有機玻璃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1-1)的長度為500mm,寬度為400mm 550mm,厚度為40mm,所述防護壁(1-2)的厚度為30mmo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壁(1-2)上設置有排水孔(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1-1)上且位於連接板二(1-2-2)和連接板三(1-2-3)的外側均設置有用於將防護板本體(1-1)固定在邊坡上的鉚釘孔(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板本體(1-1 )、連接板一(1-2-1 )、連接板二( 1-2-2)和連接板三(1-2-3) 一體成型設置。
7.一種邊坡防護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1),多個所述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I)沿邊坡的延伸方向緊密排列且呈多排布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包括設置在邊坡上的防護板本體,所述防護板本體的上部開設有缺口,防護板本體上且位於所述缺口遠離邊坡的一側設置有防護壁,防護壁包括豎直設置的連接板一、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該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的安裝方便快捷,各部件加工製作簡單。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邊坡防護結構,包括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多個生態複合型邊坡防護板沿邊坡的延伸方向緊密排列且呈多排布設。該邊坡防護結構彌補了現有擋牆與格構組合模式只能單一防護、簡易綠化而不能相對抗滑、深度綠化的技術缺陷,既能起到抗滑防護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綠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果。
文檔編號E02D17/20GK203022014SQ20132001303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伍海清, 陳子玉, 張博文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