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的重放方法,光碟的重放設備,非臨時性電腦程式產品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21:34:01 1
專利名稱:光碟的重放方法,光碟的重放設備,非臨時性電腦程式產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碟的重放方法,光碟的重放設備,非臨時性電腦程式產品。
背景技術:
光碟(包括磁光碟),比如壓縮光碟(⑶)、小型光碟(MD)、數字通用光碟(DVD)、藍光光碟(註冊商標)等被認為是記錄和重放數字數據的記錄介質。「光碟」是呈圓盤形狀的記錄介質的屬名,其中用塑料覆蓋薄金屬板,通過把雷射束照射到光碟上並讀取反射雷射束的變化,能夠從中讀取信號。
發明內容
近年來,利用高密度記錄,比如藍光光碟上的高密度記錄,實現了容量的顯著提
尚ο在目前的藍光光碟中,已知具有一個記錄層和兩個記錄層的記錄容量約為25 千兆字節(GB)和50GB的藍光光碟,它們被用於記錄視頻內容和應用程式。作為進一步提高藍光光碟格式的容量的途徑,正在研究高密度記錄、多層結構等的使用。不過,已建立了與目前版本的藍光光碟(下面稱為1.0版光碟)兼容的各種設備規範,存在新版本會造成已可從市場上獲得的光碟驅動裝置(下面稱為1.0版驅動器)方面的問題的顧慮。例如,如果包含至少三層的多層結構的新版藍光光碟(下面稱為2.0版光碟)未來能夠在市場上買到,那麼可能發生用戶把2. 0版光碟裝入1. 0版驅動器中的情況。本質上,由於藍光光碟格式相同,因此在1. 0版驅動器上記錄和重放2. 0版光碟未必完全不可能。不過,如果利用更高的密度和更多的層數實現2.0版光碟,那麼可認為1.0 版驅動器具備的各種規範應是不夠的。於是,當在1. 0版驅動器上進行2. 0版光碟的記錄和重放時,存在發生記錄錯誤和重放錯誤的頻率會更大的顧慮。鑑於上述問題,做出了本發明,本發明使裝入1.0版驅動器中的2.0版光碟的記錄和重放成為不可能。換句話說,本發明使2.0版光碟與1.0版驅動器不兼容,而不是能夠以不可接受的方式記錄和重放。相反地,這提高了用戶的藍光光碟系統的可用性。按照如上所述的本發明,在被變換以致與第二版記錄介質不兼容的重放裝置不能進行地址解碼之後,糾錯編碼地址信息被記錄在第二版記錄介質上。於是,不兼容的重放裝置(例如,製造的只與第一版記錄介質兼容的重放裝置)不能進行第二版記錄介質的地址解碼。換句話說,對第一版和第二版記錄介質使用相同的糾錯編碼處理,不過由於通過反轉特定比特等,糾錯編碼地址信息被變換,從而產生地址錯誤不能被校正的狀態,以致地址解碼變得不可能。由於不能進行地址解碼,因此即使第二版記錄介質被裝入不兼容的重放裝置中,它也能夠進入不能被訪問(記錄和重放不可能)的狀態。按照本發明,就按照本發明的記錄介質(第二版記錄介質)來說,在只與第一版記錄介質兼容的已知記錄裝置和已知重放裝置中,能夠產生不能進行地址解碼的狀態,從而使記錄和重放變得不可能,所述第一版記錄介質使用與第二版記錄介質相同的數據格式和相同的糾錯處理。從而,即使按照本發明的第二版記錄介質是與第一版記錄介質相同種類的記錄介質,也能夠僅僅使第二版記錄介質在已知記錄裝置和已知重放裝置中變得不可用,從而能夠避免出現不穩定的工作狀態。於是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用性。
圖1是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碟中的凹槽的說明圖。圖2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光碟中的區域結構的說明圖。圖3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主要數據的ECC結構的說明圖。圖4按照所述實施例的預錄信息的ECC結構的說明圖。圖5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幀結構的說明圖。圖6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數據中的地址的說明圖。圖7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數據中的地址的ECC結構的說明圖。圖8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BIS結構的說明圖。圖9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數據中的地址的記錄和重放的說明圖。圖10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擺動地址的說明圖。圖11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RUB的地址塊的說明圖。圖12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ADIP信息的ECC結構的說明圖。圖13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擺動地址的記錄和重放的說明圖。圖14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反轉符號位置的設定的說明圖。圖15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光碟驅動裝置的方框圖。圖16是按照所述實施例的製作光碟的母盤製作裝置的方框圖。圖17是表示檢測光碟是否是三層/四層光碟,並相應地進行後續處理的流程圖。圖18是表示根據光碟是被判斷為單層/雙層光碟,還是三層/四層光碟,在ECC 處理之前進行選擇處理的處理模塊的方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注意在說明書和附圖中,功能和結構基本相同的構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這些構成元件的重複說明被省略。下面將按照下述順序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1.光碟2.數據中的地址的記錄和重放3.擺動地址的記錄和重放4.光碟驅動裝置5.母盤製作裝置
1.光碟首先說明作為本實施例的光碟的物理特性和擺動光道。本例中的光碟屬於藍光光碟類別。本實施例中的藍光光碟利用其中按照和目前的藍光光碟相同的方式對地址信息進行糾錯編碼,並且在重放期間,使用的糾錯處理與用於目前的藍光光碟的糾錯處理相同的數據格式。注意在下面,上面提及的目前的藍光光碟將被稱為1. 0版光碟,與按照本實施例的光碟對應的藍光光碟將被稱為2. 0版光碟。此外,用於現有藍光光碟的記錄裝置和重放裝置被稱為1. 0版驅動器。如此,在一些情況下,按照本實施例的記錄裝置和重放裝置,即與2. 0版光碟兼容的光碟驅動裝置被稱為2. 0版驅動器。首先說明藍光光碟的基本物理結構和數據結構。藍光光碟包括兩類,一種被稱為BD-ROM的只讀(playhck-only)型藍光光碟,和能夠記錄用戶數據的藍光光碟。在只讀型藍光光碟中,利用所謂的浮雕凹坑行進行信息的記錄。在可記錄型藍光光碟中,可以利用顏料塗層變化記錄方法和相變記錄方法之一記錄數據。顏料塗層變化記錄方法也被稱為一次寫入記錄方法,更適合於數據存儲應用等, 因為數據可被一次寫入,不能被重寫。相反,相變記錄方法允許數據被重寫並用於從各種內容(比如音樂、視頻、遊戲、應用程式等)的記錄開始的各種應用。藍光光碟的直徑為120毫米。光碟厚度為1. 2毫米。即,從外部看,在這些方面, 藍光光碟與壓縮光碟(⑶)和數字通用光碟(DVD)相同。記錄和重放用雷射波長為405納米,使用所謂的藍色雷射。光學系統的NA為0.85。用其中記錄顏料變化標記和相變標記的浮雕凹坑行和溝槽光道形成的光道具有 0. 32微米的道距,和0. 12微米的線密度。此外,實現了每層約23 25GB的用戶數據容量。為了利用顏料塗層變化記錄方法、相變記錄方法等把數據記錄在可記錄光碟上, 需要一種進行數據道的尋道的引導方法。為此,作為預刻溝槽預先形成溝槽,溝槽和岸臺 (溝槽之間的較高區域)之一被定義成數據道。需要使得能夠把數據記錄在數據道中的指定位置的地址信息,通過使溝槽擺動 (搖擺)記錄地址信息。如圖I-Ia中示意所示,從最內側到最外側,在光碟100上形成螺旋形溝槽GV。注意就只讀型光碟來說,不形成所述溝槽,而是用這種螺旋形浮雕凹坑行形成光道。此外,在用恆定線速度(CLV)系統旋轉地驅動光碟的時候,進行數據記錄和重放, CLV也應用於溝槽GV。於是,隨著尋道移向光碟的外緣,環繞光道一圈中的溝槽GV中的擺動波數增大。如圖I-Ib中所示,利用擺動(搖擺)的形成,表述溝槽GV中的物理地址。換句話說,溝槽GV的左右側壁按照根據地址等生成的信號擺動。溝槽GV和相鄰溝槽GV之間的區域是岸臺L,在溝槽GV中進行上面說明的數據的記錄。換句話說,溝槽GV是數據道。注意也可想到岸臺L可以用作數據道,在岸臺L中進行數據的記錄,以及溝槽GV和岸臺L都可用作數據道。預先形成預刻溝槽作為按照這種方式記錄數據的光道,和按照地址信息在預刻溝槽的側壁中形成擺動,使得能夠根據以反射雷射束信息的形式,在記錄期間和在重放期間獲得的擺動信息,讀取地址。例如,即使預先在光碟上沒有形成指示地址的凹坑數據等,也能夠訪問期望的位置,並能夠記錄和重放數據。注意,在按照這種方式擺動的溝槽中表述的地址信息被稱為預刻槽絕對時間 (ATIP)和預刻槽地址(ADIP)之一。圖2表示整個光碟的布局(環帶(zone)結構)。注意圖2表示可記錄光碟的一個例子。從內側開始,以環帶的形式在光碟上設置導入區、數據區和導出區。此外,關於記錄和重放查看環帶結構,導入區的內部被指定為PB區(只讀區),從導入區的外部到導出區的環帶被指定為RW區(記錄和重放區)。導入區位於光碟的內部,在距離中心對毫米的半徑範圍之內。在距離中心22. 3 23. 1毫米的範圍中的區域被指定為預錄數據區。在預錄數據區中,通過在光碟上形成的螺旋形溝槽中形成擺動,預先記錄用於拷貝保護等的信息(預錄信息)。這是不能被重寫的只讀信息。換句話說,預錄數據區是上面說明的PB區(只讀區)。在預錄數據區中,可作為預錄信息記錄拷貝保護信息,拷貝保護信息可用於進行下面說明的任務。就按照本例的光碟系統來說,登記的驅動裝置製造商和光碟製造商能夠開展業務,並具有指示他們已被登記的介質密鑰和驅動密鑰。驅動密鑰和介質密鑰之一被記錄成防止竊取的拷貝保護信息。利用拷貝保護信息,能夠使具有介質密鑰和驅動密鑰的介質和驅動器不能進行記錄和重放。在導入區中,在距離光碟中心23. 1 M毫米的範圍中設置測試寫入區和缺陷管理區。測試寫入區用於設定記錄和重放相變標記的條件(比如記錄和重放期間的雷射功率)時的測試寫入。管理關於光碟上的缺陷的信息被記錄在缺陷管理區中,並從缺陷管理區中重放。在距離光碟中心24. 0 58. 0毫米的範圍中的區域被指定為數據區。數據區是其中利用相變標記記錄用戶數據,和從中重放用戶數據的區域。在距離光碟中心58. 0 58. 5毫米的範圍中的區域被指定為導出區。在導出區中設置類別與導入區中相同的缺陷管理區,在尋道期間,缺陷管理區被用作緩衝區,以考慮到過速。從距離光碟中心23. 1毫米,即從測試寫入區到導出區的區域被指定為RW區(記錄和重放區),相變標記被記錄在RW區,並從所述RW區重放。圖2還表示了與中心孔相鄰的群刻區(BCA :burst cutting area)。BCA可選地包括可在母盤製作期間寫入的信息,以使光碟可被識別為某種光碟種類。還可用雷射單獨寫入BCA,以把信息「刻入」成品光碟的反射層中。在圖2的光碟布局中,BCA區包括指示光碟是一層或兩層光碟(單層/雙層光碟),還是三層或四層光碟(三層/四層光碟)的標誌。單層或雙層光碟是例證的較早一代光碟,而三層或四層光碟是例證的第二代或較近一代光碟。首先讀取BCA區的重放裝置檢查記錄在BCA區中的「層標誌」。如果存在該標誌,那麼光碟被識別為三層或四層光碟。參考圖17更詳細地說明了該處理。上面說明的例子是可記錄型光碟,不過,在只讀型光碟上,也按照相同方式布置導入區、數據區和導出區。不過, 不設置測試寫入區和缺陷管理區,整個光碟是其中重放以浮雕凹坑為基礎的只讀區。下面利用圖3、圖4和圖5,說明用於以相變標記、浮雕凹坑等的形式記錄成主要數據的數據,和以光道中的擺動的形式記錄成ADIP信息的數據的糾錯碼(ECC)結構。注意,以相變標記、顏料變化標記和浮雕凹坑行之一的形式記錄在光道中的數據被稱為主要數據,從而區別於以光道中的擺動的形式記錄的數據(所述數據被稱為擺動數據)。首先,圖3中表示了主要數據(用戶數據)的ECC格式。兩個代碼,長距離代碼(LDC)和突發指示子碼(BIS)被用作64千字節主要數據 (2048位元組/扇區X32扇區)的ECC。圖3_3a中所示的64KB主要數據被ECC編碼,如圖3- 中所示。即,4位元組檢錯碼(EDC)被附加到每個扇區中的2048位元組上,對32個扇區編碼LDC。LDC是具有RSQ48, 216,33)的Reed-Solomon (RS)碼,其中碼字長度為M8,數據長度為216,距離為33。存在 304個碼字。相反,對於圖3_3c中所示的720位元組的數據,BIS被ECC編碼,如圖3_3d中所示。 即,它們是具有RS(62,30,33)的Reed-Solomon (RS)碼,其中碼字長度為62,數據長度為 30,距離為33。存在M個碼字。圖5- 中表示了主要數據的幀結構。如上所述的LDC數據和BIS構成圖中所示的幀結構。即,單幀由排列成數據(38 字節)、BIS(1位元組)、數據(38位元組)、BIS(1位元組)、數據(38位元組)的155位元組構成。換句話說,單幀被構造成152位元組的數據(32位元組X 4),同時對於每38位元組的數據,插入1位元組的BIS。在155位元組幀的開始放置幀同步信號FS。一個塊中有496幀。在LDC數據中,偶數編號的碼字0、2等被置於偶數編號的幀0、2等中,而奇數編號的碼字1、3等被置於奇數編號的幀1、3等中。BIS是與LDC碼相比,校正能力強得多的代碼,能夠校正幾乎所有的錯誤。換句話說,距離為33的代碼用於碼字長度62。於是,可如下所述使用對其來說檢測到差錯的BIS符號。當解碼ECC時,BIS首先被解碼。在圖5- 中所示的幀結構中,當在連續BIS之間,或者在BIS和幀同步信號FS之間出現兩個錯誤的情況下,由連續BIS或者由BIS和幀同步信號FS限制的38位元組數據被看作一個突發錯誤。錯誤指針被附加到38位元組數據中的錯誤上。就LDC來說,錯誤指針用於進行指針糾刪。這使得僅僅通過利用LDC進行校正,就能夠提高校正能力。地址信息等包括在BIS中。在如同ROM光碟等一樣,不能從擺動溝槽獲得地址信息的情況下,使用所述地址信息。當然,地址信息也可用於在可記錄光碟的重放期間取回地址。
注意,記錄單元塊(RUB)(作為最小記錄單元的記錄和重放簇)由498幀構成,包括圖5- 中所示主要數據的496幀的ECC塊,加上分別附在PLL等的開始和結尾的兩個一幀的連結區。下面說明圖4中的擺動數據的ECC格式。這種情況下,兩個代碼,長距離碼(LDC)和突發指示子碼(BIQ被用作4kB數據 (2048位元組/扇區X2扇區)的ECC。圖4- 中所示的4kB擺動數據被ECC編碼,如圖4_4b中所示。即,4位元組檢錯碼 (EDC)被附加到每個扇區中的2048位元組上,對於所述2個扇區,LDC被編碼。LDC是具有 RS (248, 216,33)的Reed-Solomon (RS)碼,其中碼字長度為48,數據長度為216,距離為33。 存在19個碼字。相反,對於圖4- 中所示的120位元組的數據,BIS被ECC編碼,如圖4_4d中所示。 即,它們是具有RS(62,30,33)的Reed-Solomon (RS)碼,其中碼字長度為62,數據長度為 30,距離為33。存在4個碼字。擺動數據的幀結構示於圖5- 中。上面說明的LDC數據和BIS構成圖中所示的幀結構。即,單幀由排列成幀同步信號FS(1位元組)、數據(10位元組)、BIS(1位元組)和數據(9位元組)的21個字節構成。換句話說,以插入1位元組的BIS的19位元組數據的形式構成單幀。幀同步信號FS被置於幀的開始。一個塊中有248幀。同樣在這種情況下,BIS是與LDC碼相比,校正能力強得多的代碼,能夠校正幾乎所有的錯誤。於是,可如下所述使用對其來說檢測到錯誤的BIS符號。當解碼ECC時,首先解碼BIS。當在連續BIS之間或者在BIS和幀同步信號FS之間出現兩個錯誤的情況下,由連續BIS或者由BIS和幀同步信號FS限制的10位元組數據和9 字節數據之一被看作一個突發錯誤。錯誤指針被附加到10位元組數據和9位元組數據之一上。 就LDC來說,錯誤指針用於進行指針糾刪。這使得僅僅通過利用LDC進行校正,就能夠提高校正能力。從圖5和圖6可看出,相同的代碼和結構用作用於相變標記形式的數據以及用於預錄信息的ECCC格式。這意味關於預錄信息的ECC解碼處理可由在呈相變標記形式的數據的重放期間進行ECC解碼處理的電路系統執行,從而可以使用更高效的硬體結構作為光碟驅動裝置。2.數據中的地址的記錄和重放下面說明本例中的光碟(2. 0版光碟)上的數據中的地址的記錄和重放。數據中的地址是包括在圖3和圖5- 中所示的主要數據的ECC塊結構中的BIS之中的地址信息。圖6_6a和6b表示1. 0版光碟和2. 0版光碟(按照本實施例的光碟)中的地址單元號(AUN)結構.首先,如圖6_6a所示,在1. 0版光碟中,用AUNO AUN3形成一個四符號AUN(其中一個符號為8比特)。所述四個符號用比特AO A31表示。5個比特AO A4是簇內編號。簇是記錄單元塊(RUB)(作為數據記錄的單元的記錄和重放簇)的結構單元。19個比特A5 A23是簇地址。
3個比特AM 似6是層編號(記錄層的編號)。比特A27 A31被保留。相反,2.0版光碟的AUN結構如圖6_6b中所示。在用作所述四個符號的AUNO AUN3的比特AO A31內,5個比特AO A4是簇內編號。20個比特A5 A24是簇地址。3個比特A25 A27是層編號。比特M8 A31被保留。換句話說,隨著因容量的增大而引起的簇的總數的增大,簇地址比特的數目被增大到20。以圖7中所示的地址單元為單位,進行地址信息的糾錯編碼(ECC編碼)。圖7_7a表示均為9個字節的地址單元AUO AU15。地址單元AUO由地址欄位AF0,0 AF8,0構成。地址單元AUl由地址欄位AF0,1 AF8,1構成。一直到AU15的每個地址單元都按照相同方式,由9個字節構成。單個地址欄位AF是一個字節(一個符號)。ECC編碼是以9位元組地址單元為單位進行的。地址單元AU包含圖6中所示的AUN, 加上奇偶校驗字節。例如,如果以地址單元AUO作為例子,那麼地址單元AUO是如圖7_7b中所示構成的。地址單元號AUN3、AUN2、AUNl和AUNO被分別分配給地址單元AUO中的地址欄位 AF0,0, AFl,0, AF2,0,AF3,0。地址欄位AF4,0用作標誌比特。奇偶校驗字節(Parity3 ParityO)被分配給地址欄位AF5,0 AF8,0。由於9個符號中的4個符號具有奇偶性,因此使用以地址單元為單位的ECC編碼的糾錯具有校正多達2個符號中的錯誤的能力。作為地址單元形成的糾錯編碼數據是具有RS(9,5J)的RS碼,其中碼字長度為9, 數據長度為5,距離為5。圖8中表示了主要數據塊內的地址單元的排列。該主要數據塊是圖5- 中所示的主要數據塊。在主要數據塊的496幀內,用BIS把地址單元分成均為31幀的單元。一幀的BIS佔據3位元組,從而31幀的BIS佔據93位元組,不過,地址單元放在所述 93位元組中的前9個字節中。控制數據等放在剩餘的BIS字節中。如圖8中所示,構成地址單元AUO的地址欄位AF0,0 AF8,0放在第一個單元的 31幀中的9個BIS字節中。此外,構成地址單元AUl的地址欄位AF0,1 AF8,1放在第二個單元的31幀中的 9個BIS字節中。之後,地址單元AU2 AU15按照相同的方式放在每個單元的31幀的BIS字節中。上面說明的BIS具有強校正能力,不過,對於地址單元的糾錯是以地址單元為單位進行的。這樣做是因為就利用圖3-3d中所示的BIS塊的校正來說,要求速度的地址解碼過慢。於是,校正地址信息的能力取決於校正地址單元AU的能力,從而如上所述,能夠校正多達2個符號。換句話說,不能校正超過2個符號中的錯誤。此外,如果在超過2個符號中出現錯誤,那麼地址不能被解碼。在本實施例中,這樣產生2. 0版光碟,以致不能在1. 0版驅動器中記錄和重放2. 0 版光碟。使地址不能被解碼是一種使2. 0版光碟不能在1. 0版驅動器中被記錄和重放的良好方式。這是因為如果地址信息不能被解碼,那麼就不能為了記錄和重放而訪問光碟。從而,作為上面說明的地址單元AU而被ECC編碼的地址信息的記錄和重放是利用下面說明的處理進行的。當信息被記錄在本例中的2. 0版光碟上時,首先利用與用於1. 0版光碟的糾錯編碼相同的糾錯編碼,進行地址信息的糾錯編碼。換句話說,以圖7中所示的地址單元AU為單位進行糾錯編碼。不過,地址信息不按其現有形式被分配給圖8中的主要數據塊中的BIS。地址單元AU的9個符號(9個地址欄位)中的一些符號被變換。具體地說,指定符號中的全部比特或一些比特被反轉。隨後,其中一些比特被反轉的糾錯編碼數據(地址單元)被分配給如圖8中所示的BIS,以形成主要數據塊,所述主要數據塊隨後被記錄。來其來說,與2. 0版光碟兼容的2. 0版驅動器(按照本實施例的重放裝置)也兼容上面說明的變換處理,從而2. 0版驅動器進行與反轉比特的變換處理相反的還原處理。例如,通過在反轉的比特所位於的位置再次進行比特反轉,可還原初始地址欄位。隨後以用還原的地址欄位構成的地址單元AU為單位,進行糾錯解碼。圖9中表示在本例中的2. 0版光碟上進行記錄,和在2. 0版光碟上進行重放的情況下的地址處理的流程。步驟Sl S6的處理指示一直到把數據記錄在2. 0版光碟上的流程。步驟Sl的處理生成待記錄的地址單元號(AUN0 AUN3)和標誌數據。步驟S2的處理進行ECC編碼。S卩,對於在步驟Sl的處理中生成的AUNO AUN3 和標誌數據這5個符號,生成四個奇偶校驗符號(Parity3 ParityO)。換句話說,產生9 個符號,以便形成地址單元AU。步驟S3的處理對所述符號進行變換處理。在所述9個符號中,對4個符號AUNO,AUNl,Parity3和Parity2進行在本步驟的比特反轉處理。注意對符號的比特反轉可以反轉形成所述符號的所有8個比特,也可以只反轉所述8個比特的指定子集。相反,對5個符號AUN2,AUN3,標誌比特,Parityl和ParityO不進行反轉處理。步驟S4的處理實現地址欄位的形成。S卩,通過如圖7_7b中所示,把已被反轉的AUN0,AUNl,Parity3和Parity2,和未被反轉的AUN2,AUN3,標誌比特,Parityl和ParityO分配給地址欄位AFO AF8,形成圖7_7a 中所示的地址單元AU。步驟S5的處理進行形成記錄數據(調製數據)的編碼。在藍光光碟來說,使用的調製方法是RLL (1,7) PP調製方法(其中RLL意味「遊程長度受限」,PP意味「奇偶性保持/ 禁止RMTR (重複最小跳變遊程)」)。圖7中的地址單元AUO AU15中的地址信息排列在如圖8中所示的主要數據塊中。構成主要數據塊的數據流是RLL (1,7) PP調製的。通過按照調製數據發射雷射束,步驟S6的處理對光碟(2. 0版光碟)進行數據記錄。上面的步驟Sl S6的處理由按照本實施例的2. 0版驅動器(記錄裝置)執行。如果光碟是可記錄光碟,例如,那麼在2. 0版驅動器(記錄裝置)中的記錄期間, 進行上面說明的地址的處理。此外,在假定光碟是只讀光碟的情況下,在母盤的母盤製作處理(後面說明)中進行上面說明的地址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將在後面說明的母盤製作裝置充當作為按照本實施例的2. 0版驅動器的記錄裝置。步驟S7 Sll的處理表示在2. 0版驅動器(按照本實施例的重放裝置)上重放已對其進行上述記錄的2. 0版光碟的情況下的地址處理。步驟S7的處理進行從2. 0版光碟讀取的信息的解調。換句話說,RLL(1, 7)PP調製數據被解調。從地址信息著手,該處理產生構成圖7_7a中的地址單元AUO AU15的各個地址欄位的數據。不過,在記錄期間,已用步驟S3的變換處理對指定地址欄位中的數據進行了比特反轉處理。因而,步驟S8的處理進行還原處理。在構成地址單元AU的9個符號中,對4個符號AUN0,AUm,Parity3和Parity2進行步驟S8的比特反轉處理。換句話說,用步驟S3的處理反轉的比特被再次反轉,從而把它們還原成其初始符號值。另一方面,5個符號AUN2,AUN3,標誌比特,Parityl和ParityO未被步驟S3的處理反轉,從而不對它們進行本步驟的比特反轉處理。還原處理產生初始地址字符的數據。步驟S9的處理產生AUNO AUN3,標誌數據和ParityO Parity3,作為還原的地址欄位的數據。換句話說,步驟S9的處理產生地址單元AU的9個符號。步驟SlO的處理對地址單元AU進行糾錯解碼。這種情況下,對在步驟S2的處理中被ECC編碼並由步驟S8的還原處理還原的地址單元的數據進行糾錯解碼。於是,進行常規糾錯解碼,在步驟Sll的處理中正確地解碼地址信息(AUN0 AUN3)。這使數據中的地址能夠在2. 0版光碟的重放期間,被2. 0版驅動器適當地讀取。於是,利用數據中的地址,能夠進行普通的重放訪問和記錄訪問,從而能夠正確地進行重放操作和記錄操作。另一方面,步驟S7和S12 S14的處理表示在1. 0版驅動器(已知的重放裝置) 上重放已對其進行上述記錄的2. 0版光碟的情況下的地址處理。步驟S7的處理進行從2. 0版光碟讀取的信息的解調。換句話說,RLL(1, 7)PP調製數據被解調。
1
從這樣產生的地址信息著手,步驟S12的處理產生構成圖7_7a中的地址單元 AUO AU15的每個地址欄位的數據。不過,在記錄期間,已用步驟S3的變換處理對指定地址欄位(對應於AUNO,AUNl, Parity3和Parity2的地址欄位)中的數據進行了比特反轉處理。每個地址欄位中的反轉數據隨後被提供給步驟S13的處理中的糾錯解碼。當對每個地址單元AU進行糾錯解碼時,構成地址單元AU的地址欄位中的一些數據具有與當(在步驟S2的處理中)進行ECC編碼時的值不同的值。就地址單元AUO來說, 對應於 AUNO,AUNl,Parity3 和 Parity2 的地址欄位 AF2,0,AF3,0,AF5,0 和 AF 6,0 具有為變換處理的比特反轉結果的符號值。儘管如前所述,地址單元AU具有校正多達2個符號中的錯誤的能力,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已在4個符號中出現了錯誤的情況。於是,糾錯的結果是解碼失敗(DF)(校正錯誤的失敗)。換句話說,步驟S14的處理不能正確解碼地址信息(AUN0 AUN3)。從而,在用1.0版驅動器重放2.0版光碟期間,不能正確地讀取數據中的地址。於是,不能進行普通的重放訪問和記錄訪問,從而進行錯誤處理,結果不開始重放操作和記錄操作。換句話說,使得不能在1. 0版驅動器上記錄和重放2. 0版光碟。就只讀型2. 0版光碟來說,溝槽不存在,從而使得不能讀取數據中的地址,如上所述,從而能夠使1.0版驅動器上的重放變得不可能。就可記錄型2. 0版光碟來說,即使不能讀取數據中的地址,記錄和重放也是可能的,因為能夠讀取擺動地址。於是,如下所述,擺動地址也變成不能被1.0版驅動器讀取。注意在圖9中的例子之中,在步驟S3的變換處理中,對構成地址單元AU的9個符號之中的4個符號進行比特反轉。在本例中,校正地址單元AU的能力不能校正多於兩個符號中的錯誤,從而在步驟S3的處理中,令人滿意的是對至少三個符號進行比特反轉處理。此外,在對4個符號進行比特反轉的情況下,處理的對象並不局限於AUNO,AUNl, Parity3和Parity2。不過,和本例中一樣,為了消除偏差,反轉2個地址信息符號和2個奇偶校驗符號被認為是可取的。當然,在對4個符號進行反轉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想到其中對地址中的4個符號進行反轉處理的例子,其中對標誌比特進行反轉處理的例子,等等。此外,對地址信息來說,認為適宜的是對低階符號進行比特反轉。這是因為存在不進行地址的ECC解碼的驅動器,在這些類別的驅動器中,地址不會被增大,從而會發生錯誤。當然,也可以想到其中地址信息中的高階符號AUN2、AUN3為反轉的對象的例子。3.擺動地址的記錄和重放下面將說明在本例中的光碟(2. 0版光碟)上的擺動地址的記錄和重放。圖IO-IOa和IOb表示1. 0版光碟和2. 0版光碟(按照本實施例的光碟)中的擺動地址結構。首先,如圖IO-IOa中所示,1. 0版光碟上的擺動地址由M個比特AO A23構成。 注意在擺動地址中,4比特被看作一個符號,不過下面把4比特符號稱為半字節(nilAle)。24比特擺動地址包括6個半字節。2比特AO、Al是簇內編號。19比特A2 A20是簇地址。3比特A21 A23是層編號。相反,就2. 0版光碟來說的擺動地址結構如圖IO-IOb中所示。在6個半字節中的比特AO A23中,2比特A0、A1是簇內編號。20比特A2 A21是簇地址。隨著因容量的增大而引起的簇的總數的增大,簇地址比特的數目被增大到20。2比特A22 A23是層編號。在本例中,包括三個地址作為記錄單元塊(RUB)(為數據記錄的單元的記錄和重放簇)的ADIP位址。圖11表示RUB。作為記錄和重放單元的RUB (記錄和重放簇)由498幀構成,包括圖5- 中所示數據的496幀的ECC塊,加上分別附在PLL等的開始和結尾的兩個一幀的連結區。如圖Il-Ila中所示,在對應於一個RUB的區間中包含三個ADIP位址塊。單個地址塊由83比特形成。圖Il-Ilb表示單個地址塊的結構。83比特地址塊包括8比特同步部分(同步信號部分)和75比特數據部分。8比特的同步部分被分成4個同步塊,每個同步塊由單調比特(1比特)和同步比特(1比特)構成。75比特的數據部分被分成15個ADIP塊,每個ADIP塊由單調比特(1比特)和 ADIP比特(4比特)構成。單調比特、同步比特和ADIP比特由為56個擺動的區間中的擺動形成。最小頻移鍵控(MSK)標記被置於每個比特的開始,以便實現比特同步。在每個單調比特中,MSK標記後面是按照載頻連續形成的一系列擺動。在同步比特和每個ADIP比特中,MSK標記後面是按照賂K調製波形和鋸齒狀抖顫(STW)調製波形形成的擺動。地址信息是利用由數據部分的15個塊的APIP比特G比特)構成的60比特記錄的。圖12中表示了用60比特形成的地址格式(糾錯塊結構)。充當地址數據的ECC 單元從而是具有總共60比特的單元,所述60比特由15個半字節NibbleO Nibblel4 ( — 個半字節為4比特)構成,如圖12中所示。糾錯塊結構包括9個半字節(36比特)的數據, 和附加在它們上的6個半字節04比特)的奇偶校驗信息。在9個半字節(36比特)的數據內,6個半字節(24比特)NibbleO Nibble5被用作ADIP位址信息,S卩,用作圖10中所示的對比特擺動地址。3個半字節(12比特)Nibble6 Nibble8用於輔助數據,比如光碟ID等,其中保存諸如記錄和重放雷射功率等的記錄條件。Nibble9 NibbleH中的M比特用於奇偶校驗檢查。糾錯方法是具有RS (15,9,7)的基於半字節的Reed-Solomon碼,對其來說,一個半字節是4比特。換句話說,碼字長度為15個半字節,數據長度為9個半字節,奇偶校驗長度為6個半字節。在圖12中,NibbleO Nibble5包括用於層地址的3比特,用於RNU編號(簇地址)的20比特,和用於地址編號(簇內地址)的2比特,不過該格式用於圖IO-IOa中所示的1. 0版光碟。對圖IO-IOb中所示的2. 0版光碟來說,對應的M比特由用於層地址的2個比特, 用於RUB編號(簇地址)的21個比特,和用於地址編號(簇內地址)的2個比特組成。圖13表示記錄和重放擺動地址的流程。在本例中的2. 0版光碟上進行記錄和在2. 0版光碟上進行重放的情況下的地址處理的流程示於圖13中。步驟S20 S21的處理指示一直到擺動地址被記錄在2. 0版光碟的流程。注意當在母盤的母盤製作處理中形成擺動溝槽時,發生所謂的擺動地址的記錄。於是,這種情況下的記錄裝置是母盤製作裝置。步驟S20的處理生成待記錄的地址數據。換句話說,生成圖IO-IOb中的M比特 (6個半字節)的擺動地址。步驟S21的處理進行ECC編碼。S卩,對於在步驟S20的處理中生成的6個半字節的擺動地址,生成3個半字節的輔助數據和6個半字節的奇偶校驗信息。換句話說,產生具有圖12中所示結構的糾錯編碼數據。步驟S22的處理進行半字節的變換處理。如圖12中所示的糾錯編碼數據包括15個半字節(Nibblel4 NilAleO)。對15 個半字節內在指定位置的半字節進行比特反轉處理。注意對於任意一個半字節的比特反轉可以反轉該半字節中的所有4個比特,也可只反轉所述4個比特的指定子集。在圖13 中,在步驟 S22 表示了 「11110010000100」。這裡,1指示將進行比特反轉處理,而0指示將不進行比特反轉處理,同時每個位置對應於15個半字節之一。換句話說,「11110010000100」表示對於15個半字節(Nibblel4 NibbleO),是否將進行比特反轉處理。這種情況下,對於對應於1 的 Nibblel4, Nibblel3, Nibblel2, Nibblell, Nibble7 和Nit3ble2,將進行比特反轉處理,而對於其它半字節,並不進行比特反轉處理。在步驟S23的處理,進行光碟上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在步驟S22的處理之後的ADIP信息,進行母盤製作(母盤的刻錄),根據ADIP信息的調製信號,進行母盤中的搖擺擺動溝槽的形成(通過曝光)。之後,進行母盤圖像的顯影,壓模的形成,和利用所述壓模的光碟的製作,不過這些處理將在後面說明。製作的光碟是可記錄的2.0版光碟。步驟SM S^表示當在2. 0版驅動器(按照本實施例的記錄和重放裝置)上進行記錄或重放時,對其中如上所述形成了擺動溝槽的2. 0版光碟進行的地址處理。步驟S24的處理進行從2. 0版光碟的擺動溝槽讀取的信息的還原處理。這樣做是因為在母盤製作期間,步驟S22的變換處理已對ADIP信息中的指定半字節中的數據進行了比特反轉處理。這裡,在步驟S24 也顯示 「11110010000100」。按照和上面所述相同的方式,1指示將進行比特反轉處理,而0指示將不進行比特反轉處理,同時每個位置對應於15個半字節之一。於是,按照和步驟S22的處理相同的方式,對於對應於 1 的 Nibblel4,Nibblel3,Nibblel2,Nibblell,Nibble7 和 Nibble2,將進行比特反轉處理,而對於其它半字節,將不進行比特反轉處理。這產生圖12中所示的ADIP信息,作為在母盤製作期間,在步驟S21的處理中進行 ECC編碼時的糾錯編碼數據。步驟S25的處理對ADIP信息(圖12中的60比特單元中的糾錯編碼數據)進行糾錯解碼。這種情況下,對在步驟S21的處理中被ECC編碼並由步驟S24的還原處理還原的ADIP信息的數據進行糾錯解碼,從而擺動地址信息(圖IO-IOb中的AO A23)被正確解碼。從而,在2. 0版驅動器記錄和重放2. 0版光碟期間,擺動地址能夠被正確地讀取。 於是,利用擺動地址,能夠進行普通的重放訪問和記錄訪問,從而能夠正確地進行重放操作和記錄操作。另一方面,步驟S27 S29的處理表示在1. 0版驅動器(已知重放裝置)上,記錄和重放如上所述對其形成擺動溝槽的2. 0版光碟的情況下的地址處理。步驟S27的處理對從2. 0版光碟的擺動溝槽讀取的信息進行比特反轉處理。不過,該處理不是本例中的所謂還原處理(它是步驟S22的變換處理的對應處理),而是用已知的記錄和重放裝置進行的處理。就按照擺動溝槽的地址處理而論,在母盤製作期間,和當讀取擺動地址時,進行反轉15個半字節中的6個半字節的處理。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其中如果輸入到ECC解碼處理的ADIP信息都為零(像當未輸入地址信息時那樣),那麼錯誤地把糾錯結果認為OK的情況。對1. 0版光碟來說,如圖13中所示,對15個半字節的反轉被描述為 「000000000111111」 (Nibble5 NibbleO的反轉),在母盤製作期間和當讀取擺動地址時, 進行所述反轉。當用1. 0版驅動器解碼地址信息時,作為步驟S27的處理進行這種反轉處理。隨後,作為步驟S28的處理,對已對其進行反轉處理的地址信息,進行ECC解碼處理。此時,對2. 0版光碟來說,已利用步驟S22的變換處理,進行了 「11110010000100」 的比特反轉處理。於是,提供給ECC解碼的ADIP信息處於為「111100010111011」的狀態,因為在步驟 S27關於模式「 000000000111111」的反轉處理已被添加到在步驟S22的「 11110010000100 」
的反轉處理結果中。換句話說,用步驟S21的處理ECC編碼的ADIP信息處於Nibblel4,Nibblel3, Nibblel2, Nibblell, Nibble7, Nibble5, Nibble4, Nibble3, Nibblel 和 NibbleO 已被反轉的狀態。對這種ADIP信息,不能進行糾錯解碼,從而糾錯結果是解碼失敗(DF)(糾錯的失敗)。
換句話說,步驟S29的處理不能正確地解碼擺動地址(AO A23)。從而,在用1. 0版驅動器記錄和重放2. 0版光碟期間,數據中的擺動地址不能被正確讀取。於是,不能進行普通的重放訪問和記錄訪問,從而進行錯誤處理,結果不開始重放操作和記錄操作。換句話說,能夠使得不能在1. 0版驅動器上記錄和重放2. 0版光碟。注意,如上所述,2. 0版光碟上的數據中的地址也不能被1. 0版驅動器讀取。就可記錄光碟來說,如果主要數據的記錄已完成,並且如果數據中的地址能夠被讀取,那麼即使擺動地址不能被讀取,重放也是可能的。不過,通過既使擺動地址不能被讀取,又使數據中的地址不能被讀取,就能夠使1.0版驅動器完全不能記錄和重放可記錄的 2.0版光碟。順序提及,在步驟S22的變換處理和步驟S24的還原處理中,按照位置 「11110010000100」進行 15 個半字節(Nibblel4 NibbleO)的反轉。選擇了這些半字節反轉位置,以致在1. 0版驅動器上,糾錯肯定會失敗。在重放期間,數據並不總是被正確地重放,這是進行糾錯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使作為變換處理進行比特反轉處理,由於解碼錯誤的緣故,數據有時也處於非反轉狀態。這意味取決於發生解碼錯誤的方式,存在在1.0版驅動器中糾錯結果將為 OK的可能性,而不管進行了變換處理的事實。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解碼錯誤,利用比特反轉的一部分數據的變換未完成。於是,必須適當地選擇變換處理,以致即使發生了解碼錯誤,在1. 0版驅動器中也肯定會出現解碼錯誤。就擺動地址來說,對其進行比特反轉的半字節的位置至關重要。如圖12中所述的ADIP信息是基於半字節的RS (15,9,7),同時符號利用9個半字節,奇偶校驗信息利用6個半字節,其中3個半字節能夠被校正。即使在3個半字節中出現解碼錯誤,如果在1. 0版驅動器中能夠出現DF(校正錯誤的失敗),那麼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換句話說,如果能夠找出這種模式,作為15個半字節中的反轉位置的模式,那麼將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因而,反轉位置是通過首先定義可被認為是15個半字節的反轉模式的所有模式, 隨後對於所有的反轉位置模式,核實在發生了比特解碼錯誤的情況下是否會出現糾錯失敗而設定的。在15個半字節中的反轉位置中出現單個錯誤(比特解碼錯誤)的情況下,錯誤發生模式將是15種模式之一。對於發生單個錯誤時的所有15種模式,能夠導致在1. 0版驅動器中出現糾錯失敗。當發生兩個錯誤時,存在1575種可能的模式,對於所有這些模式,也能夠導致出現糾錯失敗。不過,當對發生三個錯誤時可能的102375種模式進行核實時,僅僅對於95717種模式能夠導致出現糾錯失敗,對於剩餘的6658種模式,將產生OK的糾錯結果。換句話說, 能夠導致糾錯失敗的概率降低到約95%。從而,對於總共103965種錯誤模式來說,對97307種模式將出現糾錯失敗,對剩餘模式來說,將產生OK的糾錯結果。
換句話說,當出現多於兩個的錯誤時,難以可靠地導致發生糾錯失敗。不過,在地址解碼中,還例行地採用地址連續性檢測。例如,假定地址值00、01、02等被確定是連續的,那麼即使給定地址值被解碼,如果該值與在其前後的值不是連續的,那麼會發生地址錯誤。例如,就諸如00、01、85之類的不連續值來說,即使糾錯結果為0K,對於地址值85來說,也會發生錯誤。由於例行地採用地址連續性檢測,因此即使在1. 0版驅動器中,即使糾錯結果為 0K,只要作為連續性檢測結果產生了地址錯誤,那麼最終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於是,適當的是為15個半字節的反轉位置選擇將產生最多的糾錯失敗的模式。最後,確定圖14中所示的16種模式(1) (16)是在1. 0版驅動器中產生最多糾錯失敗的模式(「1」指示該半字節被反轉)。當在已對15個ECC編碼半字節中的數據應用反轉的狀態下,利用1.0版驅動器進行ECC解碼處理時,這16種模式具有產生與各種解碼錯誤的出現有關的糾錯失敗的最高概率。圖13中所示的例子使用模式(16),「111100010111011」。如上所述,作為步驟S27的處理,利用1. 0版驅動器進行具有「000000000111111」
模式的反轉處理。於是,為了進行已按照模式(16),「111100010111011」被反轉的數據的ECC解碼, 可預先應用按照由對於「111100010111011和「000000000111111」的EX-OR運算產生的模式「11110010000100」 的反轉。換句話說,對其位置由「11110010000100」中的1指示的半字節進行步驟S22的比
特反轉處理使得即使發生了解碼錯誤,由於地址錯誤的緣故,也能夠在1.0版驅動器中可靠地產生不能進行記錄和重放的狀態。注意也可以使用圖14中的模式(1) (15)。S卩,由通過對模式(1) (15)任意之一和「000000000111111」進行EX-OR運算而產生的模式可用作在步驟S22的比特反轉處
理的模式。在這些情況下,也能夠在1. 0版驅動器中可靠地產生不能進行記錄和重放的狀態。4.光碟驅動裝置圖15中表示了作為按照本發明的記錄裝置和重放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光碟驅動裝置(2. 0版驅動器)的結構。換句話說,即,它是在記錄期間執行圖9的步驟Sl S6的處理,和在重放期間執行圖9中的步驟S7 Sll的處理和圖13中的步驟SM S26的處理的光碟驅動裝置。光碟100(2. 0版光碟)被放置在圖中未示出的轉盤上,在記錄和重放操作期間,主軸電動機2以恆定線速度(CLV)旋轉地驅動光碟100。在光碟100是可記錄型光碟的情況下,光學拾取器1讀取以光碟100上的溝槽光道中的擺動的形式嵌入的ADIP信息。在記錄期間,光學拾取器1以相變標記或顏料變化標記的形式,把主要數據記錄在光道中,在重放期間,光學拾取器1讀取記錄的標記(用戶數據,數據中的地址等等)。在光碟100是只讀型光碟的情況下,光學拾取器1以光碟100上的浮雕凹坑行的形式,從光道讀取用戶數據,數據中的地址等等。在光學拾取器1內設置充當雷射束的光源的雷射二極體,檢測反射雷射束的光電探測器,在雷射束的輸出側的場透鏡,引導雷射束通過場透鏡到達光碟記錄面和把反射雷射束引導到光電探測器的光學系統(圖中未示出)。雷射二極體輸出波長405納米的所謂藍色雷射。光學系統的NA為0. 85。利用雙軸機構把場透鏡保持在光學拾取器1內,以致場透鏡能夠沿著尋道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動。此外,利用步進(sled)機構3,能夠沿著光碟的徑向方向移動整個光學拾取器1。來自雷射驅動器13的驅動信號(驅動電流)驅動光學拾取器1中的雷射二極體發出雷射束。來自光碟100的反射雷射束信息由光電探測器探測,按照接收光的數量被轉換成電信號,並被提供給矩陣電路4。電流-電壓變換電路、矩陣計算/放大電路等設置在矩陣電路4中,響應來自充當光電探測器的多個受光元件的輸出電壓,由矩陣計算處理生成所需的信號。例如,生成對應於重放數據的高頻信號(重放數據信號),伺服控制用聚焦誤差信號、尋道誤差信號等等。還作為與溝槽中的擺動相關的信號,即,作為擺動探測信號,生成推挽信號。從矩陣電路4輸出的重放數據信號被提供給讀/寫電路5,聚焦誤差信號和尋道誤差信號被提供給伺服電路11,推挽信號被提供給擺動電路8。通過進行關於重放數據信號的二值化處理、利用PLL的重放時鐘信號生成處理等等,讀/寫電路5重放由光學拾取器1讀取的數據,隨後把數據提供給調製/解調電路6。調製/解調電路6具備在重放期間充當解碼器的功能部分,和在記錄期間充當編碼器的功能部分。在重放期間,根據重放時鐘信號,作為相對於RLL(1,7)PP調製的解碼處理進行解調處理。ECC編碼器/解碼器7進行在記錄期間附加糾錯碼的ECC編碼處理,和在重放期間執行糾錯的ECC解碼處理。 在重放期間,已由調製/解調電路6解調的數據被保存在內部存儲器中,通過進行錯誤檢測/校正處理、解交錯等,產生重放數據。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命令讀取已被ECC編碼器/解碼器7解碼成重放數據的數據,並傳送給視聽(AV)系統20。另外,已被ECC編碼器/解碼器7解碼的數據中的地址(AUN0 AUN3)被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0,並用於訪問處理等等。作為與溝槽中的擺動相關的信號,從矩陣電路4輸出的推挽信號由擺動電路8處理。推挽信號用作ADIP信息,並在擺動電路8中經歷MSK解調和STW解調,被解調成構成 ADIP位址並被提供給地址解碼器9的數據流。地址解碼器9通過對供給的數據進行解碼產生擺動地址的地址值,隨後把地址值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0。地址解碼器9還利用擺動電路8供給的擺動信號進行PLL處理,從而生成時鐘信號,所述時鐘信號被提供給各個部分,用作記錄期間的編碼時鐘信號。在記錄期間,記錄數據傳送自AV系統20,不過通過被傳送給ECC編碼器/解碼器 7中的存儲器,記錄數據被緩存。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對緩存的記錄數據的編碼處理,ECC編碼器/解碼器7進行糾錯碼的附加,交織、子碼等的附加。ECC編碼數據在調製/解調電路6中用RLL(1,7)PP方法調製,並被提供給讀/寫電路5。如上所述用擺動信號生成的時鐘信號用作充當記錄期間的數據編碼處理的基準時鐘信號的編碼時鐘信號。在讀/寫電路5考慮到記錄層的特性,雷射束光斑的形狀,記錄線速度等,進行包括最佳記錄功率的微調,雷射驅動脈衝波形的調整等的記錄補償處理之後,通過編碼處理生成的記錄數據作為雷射脈衝被傳給雷射驅動器13。雷射驅動器13通過把供給的雷射驅動脈衝傳給光學拾取器1中的雷射二極體,驅動雷射束的發射。這導致按照記錄數據,在光碟100上形成標記。注意,雷射驅動器13具備所謂的自動功率控制(APC)電路,所述自動功率控制電路根據設置在光學拾取器1中的雷射功率監視探測器的輸出,監視雷射輸出功率,並使雷射輸出保持恆定,而不管雷射輸出溫度等。記錄期間和重放期間的雷射輸出的目標值由系統控制器10提供,記錄期間和重放期間的雷射輸出水平受到控制,以致獲得相應的目標值。伺服電路11通過根據來自矩陣電路4的聚焦誤差信號和尋道誤差信號,生成用於聚焦、尋道和步進的各種伺服驅動信號,進行伺服操作。換句話說,伺服電路11按照聚焦誤差信號和尋道誤差信號,生成聚焦驅動信號和尋道驅動信號,聚焦驅動信號和尋道驅動信號再驅動光學拾取器1中的雙軸機構中的聚焦線圈和尋道線圈。從而,由光學拾取器1、矩陣電路4、伺服電路11和雙軸機構形成尋道伺服迴路和聚焦伺服迴路。伺服電路11還通過關閉尋道伺服迴路並輸出跳轉驅動信號,按照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光道跳轉命令,進行光道跳轉操作。伺服電路11還通過根據作為尋道誤差信號的低通分量產生的步進誤差信號,以及根據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訪問執行控制,等等,生成步進驅動信號,驅動步進機構3。步進機構3包括由保持光學拾取器1的主軸,步進電動機,傳動齒輪等構成的機構(圖中未示出),所述機構通過按照步進驅動信號驅動步進電動機,實現光學拾取器1的滑移。主軸伺服電路12進行使主軸電動機2以恆定線速度旋轉的控制。主軸伺服電路12通過獲得用擺動信號的PLL處理生成的時鐘信號,把所述時鐘信號看作關於主軸電動機2的當前轉速的信息,並比較所述時鐘信號和規定的CLF基準速度信息,生成主軸誤差信號。在數據重放期間,通過獲得由讀/寫電路5中的PLL生成的重放時鐘信號(充當解碼處理的基準的時鐘信號),所述重放時鐘信號還用作關於主軸電動機2的當前轉速的信息,並比較重放時鐘信號和指定的CLV基準速度信息,也能夠生成主軸誤差信號。主軸伺服電路12還輸出按照主軸誤差信號生成的主軸驅動信號,並使主軸電動機2以恆定線速度旋轉。主軸伺服電路12還按照來自系統控制器10的主軸起動/制動控制信號生成主軸驅動信號,主軸驅動信號使主軸電動機2進行諸如起動、停止、加速、減速之類的操作。上面說明的伺服系統及記錄和重放系統的各種操作由系統控制器10控制,系統控制器10由微計算機構成。系統控制器10按照來自AV系統20的命令,進行各種處理。例如,當AV系統20輸出寫入命令時,系統控制器10首先把光學拾取器1移動到將進行寫入的地址。隨後,ECC編碼器/解碼器7利用調製/解調電路6,對從AV系統20 傳來的數據(例如,採用諸如MPEG2之類的各種格式的視頻數據、音頻數據等)進行前面說明的編碼處理。隨後,通過把來自讀/寫電路5的雷射驅動脈衝提供給雷射驅動器13,如前所述進行記錄。此外,在從AV系統20提供讀取命令,並且讀取命令要求記錄在數據存儲部分10 上的某些數據(MPEG2視頻數據等)的傳輸的情況下,首先,進行指定地址作為其目標的尋道操作控制。即,向伺服電路11輸出命令,使光學拾取器1對作為用尋道命令指定的地址的目標進行訪問操作。之後,進行為了把指定的數據區間中的數據傳給AV系統20所必需的操作控制。換句話說,進行從光碟100的數據的讀取,在讀/寫電路5、調製/解調電路6和ECC編碼器/ 解碼器7中進行解碼、緩衝等,並傳送請求的數據。注意在數據的記錄和重放期間,系統控制器10通過利用擺動電路8和地址解碼器 9檢測的擺動地址,以及ECC編碼器/解碼器7獲得的數據中的地址,執行訪問控制以及記錄和重放操作的控制。這種情況下,在記錄期間,ECC編碼器/解碼器7進行圖9中的步驟Sl S4的處理。S卩,在步驟Sl的處理中,ECC編碼器/解碼器7生成用於記錄數據中的地址的地址單元編號(AUN0 AUN!3)和標誌數據。隨後,在步驟S2的處理中,ECC編碼碼器7進行ECC編碼。為包含AUNO AUN3和標誌數據的5個符號,生成4個奇偶校驗符號 (ParityO Parity3)。隨後,ECC編碼器/解碼器7對4個符號AUNO,AUNl, Parity3和Parity2進行比特反轉處理,作為步驟S3的變換處理。作為反轉處理結果的符號被用於形成充當ECC編碼塊的地址欄位。ECC編碼數據被提供給調製/解調電路6,在調製/解調電路6,利用步驟S5的處理對ECC編碼數據進行RLL(1,7)PP調製。隨後,在步驟S6的處理中,通過根據調製信號, 使用讀/寫電路5和雷射驅動器13驅動雷射束的發射,進行數據記錄。另外,在重放期間,ECC編碼器/解碼器7執行圖9中的步驟S8 Sll的處理。從光碟100讀取的信息由矩陣電路4、讀/寫電路5和調製/解調電路6解調,如前所述(步驟S7)。從而,就地址信息來說,構成圖7_7a中的地址單元AUO AU15的各個地址欄位中的數據被獲得,並被提供給ECC編碼器/解碼器7。不過,由於在記錄期間,用步驟S3的變換處理對指定地址欄位中的數據進行了比
22特反轉處理,因此ECC編碼器/解碼器7進行作為步驟S8的處理的解碼處理。例如,ECC 編碼器/解碼器7可對構成地址單元AU的9個符號中的4個符號AUNO,AUNl, Parity3和 Parity2進行比特反轉處理。解碼處理得到地址欄位中的初始數據(步驟S9)。ECC編碼器/解碼器7隨後進行作為步驟SlO的處理的ECC解碼處理。從而,地址信息(AUN0 AUN3)被解碼,ECC編碼器/解碼器7把地址信息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0。在可記錄型光碟100的記錄和重放期間,地址解碼器9進行圖13中的步驟SM S26的處理。地址解碼器9對從光碟100的擺動溝槽讀取的信息進行解碼處理,作為步驟SM 的處理。例如,就其中信息被表示成「111100010000100」的圖13的情況來說,對Nibblel4, Nibblel3, Nibblel2, Nibblell, Nibble7 和 Nibble2 進行比特反轉處理。從而產生ECC編碼時的ADIP信息。在這種狀態下,作為步驟S25的處理,進行ECC 解碼,擺動地址被解碼(步驟S26)。擺動地址被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0。通過進行上面說明的處理,本例中的光碟驅動裝置能夠在記錄和重放期間,正確地讀取2. 0版光碟上的數據中的地址和擺動地址。這使得能夠正確地進行重放操作和記錄操作。注意圖15中的例證結構表示與AV系統20連接的光碟驅動裝置,不過,按照本實施例的光碟驅動裝置也可連接到個人計算機等。此外,其中光碟驅動裝置不連接到另一個單元的結構也是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 要設置操作部分和顯示部分,數據輸入接口的結構會不同於圖15中的結構。換句話說,會按照用戶操作進行記錄和重放,應提供各種數據的輸入和輸出端子。顯然還可想到許多其它的結構例子,可以想到只寫型裝置和只讀型裝置的例子。5.母盤製作裝置下面說明作為按照本發明的記錄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母盤製作裝置。光碟製作處理被粗略地分成母盤處理和複製處理。母盤處理是一直到完成在複製處理中使用的金屬母盤(壓模)的處理,複製處理是使用壓模產生作為複製品的大量光碟的處理。具體地說,母盤處理包括用光刻膠塗覆拋光的玻璃基片,和所謂的刻錄,所述刻錄通過使光敏膜曝露在雷射束之下,形成凹坑和溝槽。就本例來說,溝槽的刻錄是利用擺動進行的,所述擺動以對應於在光碟最內側邊緣的PB區(參見圖2)的區域中的預刻信息為基礎。溝槽的刻錄還是利用以對應於RW區的區域中的ADIP位址為基礎的擺動進行的。記錄的預刻信息是在稱為母盤製作前處理的預備處理中準備的。在完成刻錄,並且進行了諸如顯影之類的規定處理之後,利用例如電鑄把信息轉印到金屬表面上,從而形成當複製光碟時所需的壓模。之後,在利用注射方法等把信息轉印到樹脂基片上,並且在上面形成了反光塗層之後,進行必需的處理,比如機加工光碟形狀等,從而完成最終產品。所述最終產品成為本例中的2.0版光碟。母盤製作裝置具備預刻信息生成部分71、地址生成部分72、開關部分73、刻錄部分74和控制器70。
預刻信息生成部分71輸出在母盤製作預處理中準備的預刻信息。地址生成部分72順序輸出作為絕對地址的數值。刻錄部分74具備通過把雷射束導引到已塗上一層無機光刻膠等的玻璃基片101 上,進行刻錄的光學部分(82、83、84)。刻錄部分74還包括旋轉地驅動玻璃基板101,和滑移玻璃基片101的基片旋轉/ 傳送部分85。刻錄部分74還具備信號處理部分81和傳感器86。信號處理部分81把輸入數據轉換成記錄數據,並把它們提供給光學部分。傳感器86使得能夠根據基片旋轉/傳送部分85的位置,辨別刻錄位置是在PB區中還是在RW區中。作為上面提及的光學部分,設置雷射束光源82、調製部分83和刻錄頭84。調製部分83根據記錄數據,調製從雷射束光源82輸出的雷射束。刻錄頭84集中來自調製部分83 的調製雷射束,並把調製雷射束導引到玻璃基片101的光刻膠表面上。調製部分83包括開關來自雷射束光源82的輸出雷射束的聲光束調製器(AOM),以及根據擺動生成信號偏轉來自雷射束光源82的輸出雷射束的聲光束偏轉器(AOD)。此外,基片旋轉/傳送部分85被構造成以致除了其它元件之外,它還包括旋轉地驅動玻璃基片101的旋轉電動機,探測旋轉電動機的轉速的探測部分(re),沿著玻璃基片 101的徑向方向滑動玻璃基片101的滑動電動機,和控制旋轉電動機和滑動電動機的轉速、 刻錄頭84的尋道等的伺服控制器。信號處理部分81通過進行格式化處理,並通過對從格式化處理輸出的數據進行規定的計算處理,執行形成調製信號的調製信號生成處理,所述格式化處理通過把糾錯碼附加到經開關部分73提供的預刻信息和地址信息上來形成輸入數據。還進行根據調製信號驅動調製部分83中的雷射束調製器和雷射束偏轉器的驅動處理。在刻錄部分74中,在刻錄期間,基片旋轉/傳送部分85以恆定線速度旋轉地驅動玻璃基片101,還在玻璃基片101旋轉的時候滑動玻璃基片101,以致以規定的道距形成螺旋形光道。同時,調製部分83根據來自信號處理部分81的調製信號,把從雷射束光源82輸出的光束轉換成調製光束,所述調製光束被刻錄頭84導引到玻璃基片101的光刻膠表面, 以致光刻膠根據數據和溝槽對雷射束作出反應。控制器70控制利用刻錄部分74的刻錄期間的操作的執行,還在監視來自傳感器 86的信號的同時,控制預刻信息生成部分71、地址生成部分72和開關部分73。當開始刻錄時,控制器70把基片旋轉/傳送部分85的滑動位置定義為刻錄部分 74的初始位置,以致刻錄頭84將從最內側邊緣開始發射雷射束。隨後,控制器70開始以恆定線速度驅動玻璃基片101,和滑動玻璃基片101,以便以規定的道距形成溝槽。在這種狀態下,從預刻信息生成部分71輸出預刻信息,並通過開關部分73提供給信號處理部分81。此外,開始從雷射束光源82輸出雷射,調製部分83根據來自信號處理部分81的調製信號(即,其中利用調頻,編碼預刻信息的調製信號)調製雷射束,從而在玻璃基片101上進行溝槽刻錄。從而在對應於PB區的區域中進行溝槽刻錄。之後,當控制器70根據來自傳感器86的信號,發現刻錄操作已前進到對應於PB區的位置時,控制器70把開關部分73切換到地址生成部分72 —側,並發出順序從地址生成部分72生成地址值的命令。從而,地址信息從地址生成部分72通過開關部分73被提供給信號處理部分81。 隨後,根據來自信號處理部分81的調製信號,即調製的地址信息信號,在調製部分83中調製來自雷射束光源82的雷射束,按照調製的雷射束進行玻璃基片101上的溝槽刻錄。從而,在對應於RW區的區域中,進行包含擺動地址的溝槽的刻錄。當控制器70根據來自傳感器86的信號,發現刻錄操作已到達導出區的最後邊緣時,控制器70終止刻錄操作。這種操作在玻璃基片101上形成與PB區和RW區的擺動溝槽對應的曝光部分。之後,利用顯影、電鑄等形成壓模,利用所述壓模產生上面說明的光碟。這裡,信號處理部分81對從地址生成部分72順序供給的地址信息,進行圖13中的步驟S21和S22的處理。地址生成部分72執行圖13中的步驟S20的處理,所述處理生成地址數據。換句話說,地址生成部分72輸出圖IO-IOb中所示的M比特(6個半字節)的擺動地址。信號處理部分81進行作為步驟S21的處理的ECC編碼。換句話說,對於在步驟S20生成的六個半字節的擺動地址,信號處理部分81通過生成3個半字節的輔助數據和6個半字節的奇偶校驗信息,產生具有圖12中所示結構的糾錯編碼數據。信號處理部分81隨後進行作為步驟S22的處理的半字節變換處理。換句話說,作為圖13中表示成 「11110010000100」 的比特反轉處理,信號處理部分 81 對 Nibblel4,Nibblel3, Nibblel2, Nibblel 1,Nibble7和Nibble2進行比特反轉處理。信號處理部分81通過按照以這種方式處理的ADIP信息生成調製信號,控制調製部分83。從而對擺動地址進行圖13中所示的曝光處理。注意,在假定光碟是只讀型光碟的情況下的母盤製作裝置對凹坑行進行曝光,而不對擺動溝槽進行曝光。這種情況下,利用圖3和圖6 8中的前述結構,編碼地址信息和用戶數據,按照編碼數據調製來自雷射束光源82的雷射束。就這種母盤製作裝置來說,代替圖16中的預刻信息生成部分71,設置用戶數據生成部分。此外,用戶數據和來自地址生成部分72的地址信息(AUN)的ECC編碼由信號處理部分81進行。此時進行圖9中的步驟S2 S5的處理。從而進行用於製作作為2. 0版光碟的只讀光碟的母盤的凹坑行曝光。之後,通過進行顯影、壓模製作、基片形成和記錄層、覆蓋層等的層形成,來製作2. 0版光碟。上面說明了按照本實施例的光碟,以及與所述光碟兼容的光碟驅動裝置和母盤製作裝置,不過,本發明並不局限於這些例子,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以想到各種修改。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根據設計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產生各種修改、組合、 子組合和變更,只要它們在所附的權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範圍之內。圖17是表示計算機實現的確定光碟是單層/雙層光碟還是三層/四層光碟的處理的流程圖。如果驅動器具有不僅把數據記錄到三層/四層光碟上,而且把數據記錄到單層/雙層光碟上的能力,那麼驅動器需要區別這些光碟,以對地址數據應用不同的反轉。該處理始於步驟S1701,在步驟S1701,光碟被插入重放裝置中,隨後在步驟S1702,檢測到光碟的存在,從而讀取BCA中的數據。另一方面或者補充地,步驟S1702可以利用捕捉(PI pull-in)信號或聚焦誤差物理地確定光碟上的層數。在美國專利6,005, 832中公開了物理檢測的一個例子,該專利的整個內容在此引為參考。層標誌也可直接從BCA區讀取,其中所述標誌指示光碟是單層/雙層光碟(較早一代光碟)還是三層/四層光碟(新一代光碟)。 例如,標誌的不存在意味光碟是單層/雙層光碟。標誌的存在意味光碟是三層/四層光碟。 另一方面,所述標誌可直接指示記錄層的數目,比如1層、2層、3層或4層。處理隨後進入步驟S1703,在步驟S1703,詢問光碟是否是單層/雙層光碟,隨後進入步驟S1705,在步驟S1705,設定對三層/四層光碟的地址處理。不過,如果對步驟S1703 中的詢問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處理進入步驟S1704,在步驟S1704,設定對較早一代光碟 (例如,單層/雙層光碟)的地址處理。在進行了步驟S1705和S1704之後,在步驟S1707 和S1706,進行關於是否成功進行了糾錯的相應詢問,比如通過比較錯誤率與預定閾值,比如1/100、1/1000、1/10000或1/100000。如果否,那麼處理從步驟S1707進入步驟S1704, 以便嘗試按照單層/雙層光碟進行地址處理,而不管步驟S1703的光碟不是單層/雙層光碟的結論。之後,如果在步驟S1706中成功地進行了糾錯,那麼在步驟S1709中確定光碟是單層/雙層光碟。另一方面,如果從步驟S1706確定否定的結果,那麼處理進入步驟S1705,在步驟 S1705,在假定光碟是三層/四層光碟的情況下,做出地址處理設定,如果在步驟S1707中成功地進行了糾錯,那麼在步驟S1708中,確定光碟是三層/四層光碟。在圖中,儘管說明驅動器能夠檢查BCA數據(標誌數據),不過不必檢查該數據。驅動器可粗略地根據物理檢測 (通過利用PI和/或聚焦誤差信號)檢查層數,並且驅動器能夠根據物理檢測的確定結果設定選擇器。另外,如果糾錯電路不能正確地解碼地址數據(例如,大於預定的錯誤率),那麼驅動器能夠改變設定,如從S1706到S1705和從S1707到S1704的箭頭所示。於是,驅動器並不總是需要驅動器的標誌檢查。此外,可隨意地、交替地和/或補充地進行標誌檢查和物理檢查。圖18是類似於圖15的方框圖,不過包括充當判斷裝置的系統控制器1801,所述判斷裝置根據來自矩陣4的初始輸入,以及來自ECC單元7的反饋信號,控制選擇器1802 在用於單層/雙層光碟的處理,或者用於三層/四層光碟的處理之間進行選擇。特別地,如果系統控制器1801判斷光碟是單層/雙層光碟,那麼使選擇器1802連接到第一 M)R電路 1803。第一 M)R電路1803按照適用於單層或雙層光碟的第一代光碟標準,反轉地址比特。 第一 M)R電路1803的輸出隨後被應用於ECC單元7。不過,如果系統控制器1801判斷光碟是三層/四層光碟,那麼系統控制器1801把選擇器1802設定成與第二 M)R電路1804連接。在ECC單元7中進行糾錯之前,第二 XOR 電路1804按照新一代光碟(三層/四層光碟)反轉地址比特。ECC單元7的輸出以PI或聚焦誤差信號的形式,被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801。因此,當在ECC單元7中檢測到高於預定水平的誤差的存在時,系統控制器1801判斷選擇器1802的當前狀態在不正確的位置,並且改變選擇器1802的狀態。本申請包含與在2009年5月11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 2009-114241中公開的主題相關的主題,該專利申請的整個內容在此引為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碟的重放方法,包括檢查重放裝置中的光碟,以確定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用光學拾取裝置從所述光碟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對所述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執行反轉處理,從而獲得編碼初始地址信息,所述反轉處理反轉與對較早一代光碟反轉的地址部分不同的地址部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新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一種反轉處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較早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二種反轉處理;和隨後用公共解碼處理對所述編碼初始地址信息解碼,而不管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以獲得初始地址信息。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讀取步驟包括從所述光碟的第三數據層和/或第四數據層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執行步驟包括為第二種反轉處理選擇與用於第一種反轉處理的處理路徑不同的處理路徑。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讀取步驟包括從布置在15個半字節中的60比特塊中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肩、ο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執行步驟包括按照11110010000100的反轉向量,反轉Nibble 14,Nibble 13,Nibble 12,Nibble 11,Nibble 7 和 Nibble 2。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所述檢查步驟包括檢查所述光碟上的指示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的標誌。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所述檢查步驟包括檢查所述光碟的BCA部分, 以確定所述標誌是否存在。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所述檢查步驟包括物理檢查所述光碟上的層數,以確定所述光碟是否是新一代光碟。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其中所述執行步驟還包括根據所述檢查步驟的結果,在不同的反轉處理之間進行選擇。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放方法,還包括執行對所述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糾錯並比較所述糾錯步驟的結果和預定閾值的步驟。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重放方法,還包括如果在進行第二種反轉處理之後,糾錯步驟的結果高於所述預定閾值,那麼對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第一種反轉處理,和如果在進行所述第一種反轉處理之後,糾錯步驟的結果高於所述預定閾值,那麼對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第二種反轉處理。
12.一種光碟的重放設備,包括從新一代光碟讀取信息的光學拾取器,所述信息包括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檢查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新一代光碟,那麼選擇不同的處理路徑;反轉機構,所述反轉機構反轉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的預定部分,從而提供編碼初始地址信息,所述預定部分是與較早一代光碟的格式不同的新一代光碟的格式獨有的;和解碼器,所述解碼器對編碼初始地址信息解碼,從而提供用於識別所述新一代光碟上的數據的位置的初始地址信息。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光學拾取器從所述光碟的第三數據層和/或第四數據層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
14.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光學拾取器從所述光碟上的擺動溝槽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
15.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光學拾取器從布置在15個半字節中的 60比特塊中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當控制器確定光碟是新一代光碟時,反轉機構按照 11110010000100 的反轉向量,反轉 Nibble 14,Nibble 13,Nibble 12,Nibble 11,Nibble 7 和 Nibble 2。
17.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檢查所述光碟上的指示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的標誌。
18.按照權利要求17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檢查所述光碟的BCA部分,以確定所述標誌是否存在。
19.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光學拾取器和控制器協同進行所述光碟上的層數的物理檢測,以確定所述光碟是否是新一代光碟。
20.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據控制器進行的檢查的結果,在不同的反轉處理之間進行選擇。
21.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重放設備,還包括糾錯機構,所述糾錯機構被配置成對所述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糾錯處理,並比較所述糾錯處理的結果和預定閾值。
22.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重放設備,其中如果在第二種反轉處理之後的糾錯處理的結果高於所述預定閾值導致預定閾值被超過,那麼控制器導致對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第一種反轉處理,和如果在第一種反轉處理之後的糾錯處理的結果導致預定閾值被超過,那麼對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第二種反轉處理。
23.一種光碟的重放設備,包括檢查光碟以確定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的裝置;配置成從光碟讀取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的光學拾取器;對所述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進行反轉處理以獲得編碼初始地址信息的裝置, 所述反轉處理反轉與對較早一代光碟反轉的地址部分不同的地址部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新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一種反轉處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較早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二種反轉處理;和解碼器,所述解碼器被配置成隨後用公共解碼處理對所述編碼初始地址信息解碼,而不管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以獲得初始地址信息。
24.一種具有指令的非臨時性電腦程式產品,當被光碟重放設備中的處理器執行時, 所述指令實現多個步驟,包括檢查重放裝置中的光碟,以確定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 接收從光碟讀取的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對所述部分反轉的編碼初始地址信息執行反轉處理,從而獲得編碼初始地址信息,所述反轉處理反轉與對較早一代光碟反轉的地址部分不同的地址部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新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一種反轉處理,如果所述光碟被確定為較早一代光碟,那麼所述反轉處理是第二種反轉處理;和隨後用公共解碼處理對所述編碼初始地址信息解碼,而不管所述光碟是新一代光碟還是較早一代光碟,以獲得初始地址信息。
全文摘要
在被變換,以致與第二版記錄介質不兼容的重放裝置不能進行地址解碼之後,已被糾錯編碼的地址信息被記錄在第二版記錄介質上。不兼容的重放裝置(例如,製造的只與第一版記錄介質兼容的重放裝置)不能進行第二版記錄介質的地址解碼。換句話說,在不兼容第二版本記錄介質的重放裝置中,產生地址錯誤不能被校正的狀態,以致不可能進行訪問(不可能進行記錄和重放)。
文檔編號G11B20/10GK102414752SQ201080019598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1日
發明者小林昭榮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