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7 07:35:31 1
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本發明元件引線由的第一軟線、引線鎧裝杆、第二軟線依次連接;第一軟線一端連接有接線端,第二軟線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彈簧、測溫元件;在引線鎧裝杆上套裝有密封裝置,密封裝置由底座、壓帽、密封塞組成,密封塞套裝固定在引線鎧裝杆上,底座套裝在密封塞和引線鎧裝杆外,壓帽套裝在引線鎧裝杆外,壓帽與底座連接,壓帽與密封塞緊密接觸,底座與密封塞緊密接觸。本發明不僅解決了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元件引線滲油問題,而且性能可靠,安裝方便,同時,也消除了傳統治漏方法對元件引線的損傷,提高了汽輪機瓦溫保護的可靠性,有利於發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專利說明】—種解決弓I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汽輪機瓦溫測量元件採用端面熱電偶或熱電阻,元件引線為帶有絕緣皮和保護層的多股軟線,如圖1所示。元件引線通過軸承箱穿線孔引出到汽輪機外面的接線端子箱,軸承箱內充滿了潤滑油,為防止穿線孔處潤滑油滲漏,一般採用膠塞及密封膠進行封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潤滑油順著引線絕緣皮及多股軟線的縫隙向外滲漏;如果從一個穿線孔中要引出兩根引線的話,密封更難處理,滲漏更嚴重。滲油不僅汙染環境,還有著火的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性能可靠、安裝方便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包括元件引線,在元件引線的一端連接有接線端,另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彈簧、測溫元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元件引線由第一軟線、引線鎧裝杆、第二軟線組成,第一軟線、引線鎧裝杆、第二軟線依次連接;第一軟線一端連接有接線端,第二軟線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彈簧、測溫元件;在引線鎧裝杆上套裝有密封裝置,密封裝置由底座、壓帽、密封塞組成,密封塞套裝固定在引線鎧裝杆上,底座套裝在密封塞和引線鎧裝杆外,壓帽套裝在引線鎧裝杆外,壓帽與底座連接,壓帽與密封塞緊密接觸,底座與密封塞緊密接觸。
[0005]本發明所述的密封塞外周設有楔形的第一定位面。
[0006]本發明所述的密封塞由對稱的兩個塞體組成。
[0007]本發明所述的密封塞開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為一個或者兩個。
[0008]本發明所述的底座內周設有楔形的第二定位面。
[0009]本發明所述的底座外周設有螺紋。
[0010]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不僅解決了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元件引線滲油問題,而且性能可靠,安裝方便,同時,也消除了傳統治漏方法對元件引線的損傷,提高了汽輪機瓦溫保護的可靠性,有利於發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不設密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底座的剖視結構示意圖。[0015]圖5為圖4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6為單孔的密封塞結構示意圖。
[0017]圖7為圖6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8為雙孔的密封塞結構示意圖。
[0019]圖9為圖8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10為壓帽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11為圖10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0023]參見圖2?圖1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元件引線,在元件引線的一端連接有接線端I,另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2、彈簧3、測溫元件4。
[0024]元件引線由第一軟線5、引線鎧裝杆6、第二軟線7組成,第一軟線5、引線鎧裝杆
6、第二軟線5依次連接。引線鎧裝杆6 —端通過第一密封端頭8與第一軟線5 —端連接固定,而第一軟線5另一端連接有接線端I ;引線鎧裝杆6另一端通過第二密封端頭9與第二軟線7連接固定,而第二軟線7另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2、彈簧3、測溫元件4。引線鎧裝杆6長約150mm、Φ 5,引線鎧裝杆6採用與測溫元件4相同材質的鎧裝偶材,確保測量精度,偶絲與第一軟線5和第二軟線7採用氬弧焊接,焊點在第一密封端頭8和第二密封端頭9內,第一密封端頭8和第二密封端頭9為Φ6,用密封膠對第一密封端頭8和第二密封端頭9進行密封處理。
[0025]在引線鎧裝杆6上套裝有密封裝置,密封裝置由底座10、壓帽11、密封塞12組成。
[0026]密封塞12套裝固定在引線鎧裝杆6上,阻止潤滑油滲漏。密封塞12外周設有楔形的第一定位面13,密封塞12中開有第一通孔14,密封塞12通過第一通孔14套裝固定在引線銷裝杆6上。密封塞12被剖開分成對稱的第一塞體12A和第二塞體12B,即對稱的第一塞體12A和第二塞體12B組成密封塞12。使用時第一塞體12A和第二塞體12B合在一起包住引線鎧裝杆6。密封塞12材質為聚四氟,有單孔和雙孔兩種,單孔的密封塞12第一通孔14為一個,雙孔的密封塞12第一通孔14為兩個。第一通孔14孔徑為Φ 5,使用雙孔密封塞可以從一個穿線孔中引出兩根引線。
[0027]底座10套裝在密封塞12和引線鎧裝杆6外,底座10開有第二通孔17,底座10通過第二通孔17套裝在密封塞12和引線鎧裝杆6外。底座10內周設有楔形的第二定位面15。底座10外周設有用於與軸承箱外側穿線孔連接的螺紋16。底座10與密封塞12緊密接觸,底座10擠壓密封塞12,第二定位面15擠壓第一定位面13。
[0028]壓帽11套裝在引線鎧裝杆6外,壓帽11與底座10螺紋連接。壓帽11與與密封塞12緊密接觸,壓帽11軸向壓緊密封塞12。密封塞12在壓帽11的作用下收縮,緊緊卡住弓I線鎧裝杆6,解決了溫度元件引線滲油問題。
[0029]測溫元件4安裝在汽輪機軸瓦溫度測量孔內,用螺絲緊固彈簧壓片2,在彈簧3的作用下使測溫元件4與軸瓦被測端面緊密接觸。第二軟線7沿著引線槽引出至穿線孔。密封裝置的底座10通過螺紋16安裝在軸承箱外側穿線孔上,加螺紋膠密封。元件引線穿過密封裝置引到軸承箱外面接線箱內,並使引線鎧裝杆6處於密封裝置處,第一塞體12A和第二塞體12B合在一起,包住引線鎧裝杆6,置於底座10中,擰緊壓帽11壓緊密封塞12,就完成了汽輪機瓦溫元件的安裝。如果從一個穿線孔引出一根元件引線,選用單孔的密封塞12 ;如果從一個穿線孔引出兩根元件引線,選用雙孔的密封塞12。
[0030]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包括元件引線,在元件引線的一端連接有接線端,另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彈簧、測溫元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元件引線由第一軟線、引線鎧裝杆、第二軟線組成,第一軟線、引線鎧裝杆、第二軟線依次連接;第一軟線一端連接有接線端,第二軟線一端連接有彈簧壓片、彈簧、測溫元件;在引線鎧裝杆上套裝有密封裝置,密封裝置由底座、壓帽、密封塞組成,密封塞套裝固定在引線鎧裝杆上,底座套裝在密封塞和引線鎧裝杆外,壓帽套裝在引線鎧裝杆外,壓帽與底座連接,壓帽與密封塞緊密接觸,底座與密封塞緊密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塞外周設有楔形的第一定位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塞由對稱的兩個塞體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塞開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為一個或者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座內周設有楔形的第二定位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決引線滲油問題的發電廠汽輪機瓦溫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座外周設有螺紋。
【文檔編號】G01K7/16GK103528707SQ20131048068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瑞臣, 郭延軍, 王迪, 蔚偉, 衡世權, 陳賢賢 申請人: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