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7:49:56 2
專利名稱: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容器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液氮生物容器的玻璃鋼管與金屬口部連接是滾壓後用膠粘結,不僅成本高,而且使用壽命短;另外,傳統液氮生物容器內上和外上殼體採用整體旋壓成形,進一步造成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可以延長生物容器液氮靜態保存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物容器的生產效率。·[0004]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玻璃鋼管,所述外殼體的外頸口和所述內殼體的內頸口通過玻璃鋼管連接。優選地,所述外殼體包括外頸口、外上殼和外下殼,所述外頸口與所述外上殼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優選地,所述外頸口與所述外上殼通過氬弧焊接方式連接。優選地,所述玻璃鋼管與所述外頸口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優選地,所述內殼體包括內頸口、內上殼和內下殼,所述內頸口與所述內上殼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優選地,所述內頸口與所述內上殼通過氬弧焊接方式連接。優選地,所述玻璃鋼管與所述內頸口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玻璃鋼管,所述外殼體的外頸口和所述內殼體的內頸口通過玻璃鋼管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可以延長生物容器液氮靜態保存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物容器的生產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液氮生物容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請參見圖1,該圖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液氮生物容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玻璃鋼管2,外殼體的外頸口 I和內殼體的內頸口 4通過玻璃鋼管2連接。外殼體包括外頸口 I、外上殼3和外下殼5,外頸口 I與外上殼3通過気弧焊接方式連接,玻璃鋼管2與外頸口 I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內殼體包括內頸口 4、內上殼6和內下殼7,內頸口 4與內上殼6通過氬弧焊接方式連接,玻璃鋼管2與內頸口 4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在本實用新型之前,傳統液氮生物容器為了讓玻璃鋼管承受滾壓力,必須將玻璃鋼管的壁厚做得很厚,約5毫米,而按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生產,玻璃鋼管壁厚只需要做到
O.8毫米厚,因此玻璃鋼管的製造成本將在原製造成本的基礎上節約5倍,從而節約容器製造成本。傳統液氮生物容器的內上殼和外上殼體採用整體旋壓成形的方式,每製造一件需要工時20分鐘,而按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生產,需要工時15分鐘,提高了生產效率。按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生產,因玻璃鋼管壁厚較薄,絕熱性能更好,延長了容器靜態保存期,提高了產品質量,増強了市場競爭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可以延長生物容器液氮 靜態保存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物容器的生產效率。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玻璃鋼管,所述外殼體的外頸口和所述內殼體的內頸口通過玻璃鋼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體包括外頸口、夕卜上殼和外下殼,所述外頸口與所述外上殼通過焊接方式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頸口與所述外上殼通過氬弧焊接方式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璃鋼管與所述外頸口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殼體包括內頸口、內上殼和內下殼,所述內頸口與所述內上殼通過焊接方式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頸口與所述內上殼通過氬弧焊接方式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玻璃鋼管與所述內頸口通過膠黏方式粘結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包括外殼體、內殼體和玻璃鋼管,所述外殼體的外頸口和所述內殼體的內頸口通過玻璃鋼管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氮生物容器結構,可以延長生物容器液氮靜態保存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物容器的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F17C1/00GK202708579SQ20122022834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梅福強 申請人:成都金鳳液氮容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