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門鎖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15: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鎖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門鎖。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車技術的發展,人們在購買車輛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汽車的安全性以及一些關於汽車細節的設置。現在,有的汽車門鎖仍採用雙拉門鎖,使用雙拉門鎖的汽車乘員在下車時需要兩次拉動汽車內開手柄才能夠打開車門,不方便用戶的操作;且需兩次拉動內開手柄打開車門,在緊急情況下延長了用戶的逃生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能夠通過拉動汽車內手柄一次同時完成打開車門和解鎖車門的動作,方便用戶操作,避免由於兩次拉動內開手柄才能打開車門,在緊急情況下延長用戶逃生時間的情況的發生,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門鎖。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門鎖,包括鎖塊基體、內開臂、轉動杆、外開連杆、外開連杆復位彈簧,還包括中控鎖止撥杆、中控連杆、鎖止彈簧組件;
所述內開臂轉動連接於所述鎖塊基體的內開轉軸上,用於撥動所述轉動杆,所述中控鎖止撥杆轉動連接於所述鎖塊基體的撥杆轉軸上;
所述轉動杆與所述外開連杆通過共用第一轉軸連接於所述鎖塊基體上;
所述中控鎖止撥杆與所述中控連杆通過機械連杆連接,所述中控連杆與所述外開連杆共用所述機械連杆的連接軸連接於所述鎖塊基體上,且所述中控連杆與所述外開連杆復位彈簧共用第二轉軸連接於所述鎖塊基體上;
所述轉動杆還與所述鎖止彈簧組件轉動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轉動杆包括杆部和基部,杆部位於所述內開轉軸下方,所述基部包括卡板結構,所述卡板結構用於推動所述鎖塊基體上的棘爪。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二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在所述內開轉軸上包括與所述內開臂配合的撥動結構,用於在所述內開臂轉動時,撥動位於下方的轉動杆的杆部。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三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內開臂與內開手柄的拉杆連接,所述內開臂還包括用於與內開拉絲連接的孔結構;
當拉動內開手柄時,通過所述內開拉絲帶動所述內開臂轉動,通過所述內開臂轉動,傳遞內開及解鎖運動。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外開連杆復位彈簧包括定位鉤,所述定位鉤深入所述外開連杆的連接孔內,用於使所述外開連杆復位。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五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外開連杆復位彈簧還包括固定鉤,通過所述固定鉤與所述鎖塊基體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鎖止組件包括鎖止卡襯墊、鎖止卡、鎖止卡復位彈簧以及鎖止卡軸;
所述鎖止卡被鎖止卡軸固定在轉動杆上,所述鎖止卡軸連接所述鎖止卡襯墊及所述鎖止卡復位彈簧,並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杆。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中控連杆還與所述鎖塊基體的電動連杆連接。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汽車門鎖還包括阻擋快,所述阻擋塊固定於所述鎖塊基體上,所述轉動杆基部的所述卡板結構位於所述棘爪和所述阻擋塊的中間位置。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九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鎖塊基體還包括用於限制所述中控鎖止撥杆的拉鉤結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項所述的汽車門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門鎖包括鎖塊基體、內開臂、轉動杆、外開連杆、外開連杆復位彈簧,還包括中控鎖止撥杆、中控連杆、鎖止彈簧組件;從而當用戶拉動門內開手柄時,機械運動通過內開拉絲傳遞給內開臂,內開臂推動中控鎖止撥杆,中控鎖止撥杆拉動中控連杆解鎖,同時內開臂推動轉動杆的杆部,轉動杆推動棘爪打開車門,從而通過拉動汽車內手柄一次同時完成打開車門和解鎖車門的動作,方便用戶操作,同時可以避免由於兩次拉動內開手柄才能打開車門,在緊急情況下延長用戶逃生時間的情況的發生,提高了用戶對車輛的滿意度,增加了用戶對車輛購買的認可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門鎖拆卸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門整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門鎖,參照圖1及圖2所示,包括鎖塊基體10、內開臂20、轉動杆30、外開連杆40、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還包括中控鎖止撥杆60、中控連杆70、鎖止彈簧組件80;其中,圖1為該汽車門鎖的鎖塊基體與其組件的分解圖,圖2為該汽車門鎖的整體示意圖;
其中,所述鎖塊基體10包括內開轉軸11、撥杆轉軸12及棘爪13;
內開臂20轉動連接於鎖塊基體10的內開轉軸11上,用於撥動轉動杆30,中控鎖止撥杆60轉動連接於鎖塊基體10的撥杆轉軸12上;
轉動杆30與外開連杆40通過共用第一轉軸連接於鎖塊基體10上;
中控鎖止撥杆60與中控連杆70通過機械連杆A連接,中控連杆70與外開連杆40共用所述機械連杆A的連接軸連接於鎖塊基體上,且中控連杆70與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共用第二轉軸連接於鎖塊基體10上;
轉動杆30還與鎖止彈簧組件80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轉動杆30包括杆部31和基部32,杆部31位於內開轉軸11下方,基部32包括卡板結構323,卡板結構323用於推動棘爪13打開車門。
進一步地,所述汽車門鎖還包括阻擋快90,所述阻擋塊90固定於所述鎖塊基體10上,所述轉動杆基部的所述卡板結構位於所述棘爪和所述阻擋塊的中間位置,阻擋塊90用於限制轉動杆30基部的卡板結構323的位置;其中,阻擋塊90可以位於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連接轉軸旁側,即位於轉動杆30的卡板結構323和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連接轉軸的中間位置。
進一步地,內開臂20與內開手柄的拉杆連接,內開臂20還包括用於與內開拉絲連接的孔結構24;
具體的,內開臂20包括第一連接孔21、第二連接孔22及第三連接孔23,內開臂20通過第一連接21孔轉動連接於內開轉軸11上,第二連接孔22用於與內開手柄的拉杆連接,內開臂20還包括用於與內開拉絲連接的孔結構24,第三連接孔23用於轉動連接於撥杆轉軸12側面的架體上;當拉動內開手柄時,通過內開拉絲帶動內開臂20的轉動,通過內開臂的轉動,傳遞內開及解鎖運動。
該內開臂20的第一連接孔21與第二連接孔22之間形成L型的彎折結構,孔結構24位於L型彎折結構與第一連接孔21所在的同一面的面上,且第二連接孔22與第三連接孔23之間是一個較長的臂,從而通過該內開臂結構,在拉動內開手柄時,更省力,從而更有利於傳遞內開及解鎖動作。
優選的,在該內開轉軸11上還包括與內開臂20配合的撥動結構25,用於在內開臂20轉動時,撥動位於下方的轉動杆30的杆部31。
進一步地,轉動杆30包括杆部31和基部32,基部32包括第一連接孔321、第二連接孔322及卡板結構323,該卡板結構323推動棘爪13打開車門。
因為轉動杆30的杆部31位於內開轉軸11的下方,目的是當轉動內開臂時,轉軸轉動,撥動位於下方的杆部31,從而通過轉動杆推動棘爪打開車門,而在內開轉軸上設置開配合的撥動結構25,使得撥動結構25的下方與轉動杆30的杆部31相適應的匹配,示例性的,撥動結構25的下方可以形成一個稜,轉動杆30的杆部31正好在該稜的旁側,從而通過該撥動結構,使得撥動更加準確,配合更加良好。
進一步地,外開連杆40包括第一連接孔41、第二連接孔42及第三連接孔43,用於傳遞外開運動,參照圖1和2所示,外開連杆為彎折結構,外開連杆40的第二連接孔42的位置位於轉動杆30的第一連接孔321的下方,兩個孔相疊,轉動連接於鎖塊基體10上。通過外開連杆的彎折結構,更有利於傳動外開運動,且轉動杆與外開連杆通過一個共軸連接,從而在內開臂推動轉動杆的杆部轉動時,將運動動作傳遞給外開連杆。
進一步地,中控鎖止撥杆60包括第一連接孔61和第二連接孔62,中控鎖止撥杆60通過該第一連接孔61轉動連接於撥杆轉軸12上,中控鎖止撥杆60用於傳遞解鎖運動。
進一步地,中控連杆70為彎折結構,包括第一連接孔71、第二連接孔72、第三連接孔73;中控鎖止撥杆60通過第二連接孔62與中控連杆70通過機械連杆A連接,中控鎖止撥杆60的第二連接孔62與中控連杆70的第二連接孔72之間通過機械連杆A相連;中控連杆70位於外開連杆40上方,中控連杆70的第二連接孔72下方對準外開連杆40的第一連接孔41,轉動連接與鎖止基體上,從而通過機械連杆A將中控鎖止撥杆60與中控連杆70連接,且機械連杆A在鎖塊基體上的連接軸將中控連杆70的第二連接孔72以及外開連杆40的第一連接孔41連接,使得在中控鎖止撥杆60轉動時,通過該機械連杆A帶動中控連杆及外開連杆的轉動,方便省力;中控連杆70還與鎖塊基體10的電動連杆B連接,具體的,該中控連杆70的第一連接孔71通過電動連杆B連接於鎖塊基體10上。
進一步地,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包括連接孔51及固定鉤52,通過固定鉤52與鎖塊基體10連接,具體的,該固定鉤52可以將該外開連杆復位彈簧位50固定於鎖塊基體10上;其中,中控連杆70與外開復位彈簧位50連接與鎖塊基體10上,具體的,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的連接孔51與中控連杆70的第三連接孔73連接共同連接在鎖塊基體10的第二轉軸結構上,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位於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外開連杆復位彈簧50還包括定位鉤53,所述定位鉤53深入所述外開連杆40的連接孔內,具體的,定位鉤53可以包括三個爪鉤,分別用於定位外開連杆40的不同狀態,爪鉤深入外開連杆40的第三連接孔43中,用於使外開連杆40復位。
進一步地,該鎖止彈簧組件80包括鎖止卡襯墊81、鎖止卡82、鎖止卡復位彈簧83及鎖止卡軸84;鎖止卡82被鎖止卡軸84固定在轉動杆30上,鎖止卡軸84連接鎖止卡襯墊81及鎖止卡復位彈簧83,並轉動連接轉動杆30,具體的,該鎖止卡軸84連接鎖止卡襯墊81、及鎖止卡復位彈簧83以及通過轉動杆30的第二連接孔322轉動連接轉動杆30;其中,鎖止卡82用於鎖止及解鎖,鎖止卡復位彈簧83用於解鎖復位。
進一步地,鎖塊基體10還包括用於限制中控鎖止撥杆60的拉鉤結構14。
進一步地,汽車門鎖還包括轉動連接結構,轉動連接結構包括鉚釘或鉚軸;除此之外,還可以包括其他轉動連接結構。
當車門關閉,中控鎖止時,用戶拉動門內開手柄時,機械運動通過內開拉絲傳遞給內開臂,內開臂推動中控鎖止撥杆,中控鎖止撥杆通過與中控連杆之間的機械連杆拉動中控連杆,在通過中控連杆與鎖止組件的連接以解鎖;在內開臂推動中控鎖止撥杆的同時推動轉動杆的杆部,轉動杆推動棘爪打開車門。
從而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門鎖,使得通過拉動汽車內手柄一次能夠同時完成打開車門和解鎖車門的動作,方便用戶操作,同時可以避免由於兩次拉動內開手柄才能打開車門,在緊急情況下延長用戶逃生時間的情況的發生,提高了用戶對車輛的滿意度,增加了用戶對車輛購買的認可度。
實施例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實施例一種所述的汽車門鎖,對於汽車門鎖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種相同,此處不再加以贅述。
該汽車使用該汽車門鎖,同樣達到了實施例一中的效果,此處不再加以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
上述所有可選技術方案,可以採用任意結合形成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