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20:37:41 1
專利名稱: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尖可回縮的安全注射器,特別是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
背景技術:
在一次性安全注射器當中,其中有一種安全自毀注射器,其針尖的回縮是通過人力手動後拉芯杆而實現的,在此,為實現注射器的有效自毀,避免用力過猛把芯杆從針筒中拉出導致針頭外露,同時也為避免自毀後芯杆回推使針頭刺穿針筒而外露,一般都在針筒內孔尾部和芯杆之間設置有卡鎖結構。在目前,現有的卡鎖結構一般包括針筒內孔尾部的一卡合凸環、芯杆上的兩卡合凸緣及輔助裝配用的套環。其中所述卡合凸環兩側均為直角結構,所述兩卡合凸緣相向間隔設置,且兩者之間間隔設置形成的卡合槽可與所述的卡合凸環卡合。以上結構設置,雖然能很好地實現芯杆回縮後的卡位鎖死,但因受限於結構上的設計缺陷,使得芯杆與針筒的裝配過程中,芯杆上的兩卡合凸緣無法直接越過針筒上的卡合凸環進行直接裝配,必須藉助於一套環才能完成,在此套環可以分體活動設置在芯杆上兩卡合凸緣的外側,也可設置在針筒上卡合突起的外側,但無論那種設置方式,都將給注射器增加一個配件,這一方面不僅造成製造成本的增加,同時也會使得裝配複雜化,大大降低了芯杆與針筒的裝配效率。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其在保證卡鎖結構鎖定效果的同時,去除了裝配用的套環,減少了配件,簡化了裝配步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芯杆和針筒的裝配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包括針筒和芯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針筒內孔在尾部設置有上下兩凸環,上下凸環之間形成一卡合槽;所述芯杆本體上設置有外徑大於針筒上下凸環內徑而與針筒內孔孔徑相配合的上下兩凸緣,上下兩凸緣相鄰而背向設置,上凸緣朝向芯桿頭部,下凸緣朝向芯杆尾部;上下兩凸緣在芯杆後拉到達針筒內孔尾部時可變形越過所述針筒上凸環而卡入所述的卡合槽鎖死。進一步地,上述上凸環的上側面為一由上往下斜向內設置的斜面,上凸環的下側面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進一步地,上述下凸環的上側面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下凸環的下側面為由上往下斜向外設置的斜面。進一步地,上述芯杆上凸緣為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進一步地,上述芯杆下凸緣為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進一步地,上述芯杆下凸緣為若干環繞芯杆而設置的彈性撐爪結構。進一步地,上述下凸緣下部朝下設置有若干卡位突起,各卡位突起相對芯杆環繞設置的位置直徑小於針筒上下兩凸環的孔徑。進一步地,上述芯杆上在靠近上下凸緣的下側設置有易斷口。本發明的卡鎖結構僅包括針筒上的上下兩凸環和芯杆上的上下兩凸緣,沒有了配合裝配用的套環結構,減少了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在裝配時,首先利用針筒下凸環下側面的斜面結構,使芯杆上的上下凸緣逐漸變形內縮而深入下凸環內孔,而後快速推動芯杆,利用芯杆的慣性,使還未完全恢復的芯杆上下凸緣,順利地越過卡合槽和上凸環內孔而進入針筒內孔前部完成裝配,整個裝配過程快捷而方便,可成倍地提升裝配效率。而在自毀過程中,當芯杆後拉時,芯杆上下凸緣首先在針筒上凸環上側面的斜面結構作用下變形內縮,並順利越過上凸環內孔而進入上下凸環之間的卡合槽中,此時,上下凸緣的變形完全恢復,其中上凸緣與針筒上凸環的直角下側面卡死,下凸緣與下凸環的直角上凸環卡死,在不破壞上下凸緣、上下凸環自身結構的情況下,芯杆無法後拉也無法上推,而後把芯杆從易斷口處折斷即可實現注射器的自毀。在此,為避免芯杆後拉時用力過大而破壞下凸緣結構導致芯杆整個拉出,本發明在下凸緣下部朝下設置有若干卡位突起,該卡位突起在芯杆後拉到位時進入下凸環的內孔並與內孔壁相抵,這種結構可有效避免下凸緣的破壞性變形反轉,杜絕芯杆因用力過大而被拉出。綜上,本發明在保證芯杆與針筒之間卡鎖結構鎖定效果的同時,省略了裝配用的套環,減少了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簡化了裝配步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芯杆和針筒的裝配效率。
[0021]圖1、本發明芯杆的結構示意圖;[0022]圖2、本發明圖1中A部的放大圖;[0023]圖3、本發明針筒的結構示意圖;[0024]圖4、本發明圖2中B部的放大圖;[0025]圖5、本發明針筒和芯杆自毀前的配合示意圖;[0026]圖6、本發明針筒和芯杆自毀卡合的配合示意圖[0027]圖7、本發明圖6中C部的局部放大圖;[0028]圖8、本發明注射器自會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8所示,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包括針筒1 和芯杆2。所述針筒1的內孔在尾部設置有上下兩凸環11、12。其中上凸環11的上側面111 為一由上往下斜向內設置的斜面,上凸環11的下側面112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下凸環 12的上側面121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下凸環12的下側面122為由上往下斜向外設置的斜面。上下凸環11、12之間形成一卡合槽13。所述芯杆2本體上設置有外徑大於針筒上下凸環11、12內徑而與針筒1內孔孔徑相配合的上下兩凸緣21、22,上下兩凸緣21、22相鄰而背向設置。上凸緣21朝向芯杆1頭部,為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下凸緣22朝向芯杆2尾部,下凸緣22可以設置成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也可設置成若干環繞芯杆的彈性撐爪結構,本實施方式中採用後者。上下兩凸緣 21、22在芯杆2後拉到達針筒1內孔尾部時可變形越過所述針筒上凸環11而卡入所述的卡合槽13鎖死。同時芯杆2上在靠近上下凸緣21、22的下側設置有易斷口 23。本發明的卡鎖結構僅包括針筒1上的上下兩凸環11、12和芯杆2上的上下兩凸緣 21、22,沒有了配合裝配用的套環結構,減少了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在裝配時,首先利用針筒下凸環下側面122的斜面結構,使芯杆2上的上下凸緣 2U22逐漸變形內縮而深入下凸環12內孔,而後快速推動芯杆2,利用芯杆2的慣性,使還未完全恢復的芯杆上下凸緣21、22,順利地越過卡合槽13和上凸環11內孔而進入針筒1內孔前部完成裝配,整個裝配過程快捷而方便,可成倍地提升裝配效率。而在自毀過程中,當芯杆2後拉時,芯杆上下凸緣21、22首先在針筒1上凸環上側面111的斜面結構作用下變形內縮,並順利越過上凸環11內孔而進入上下凸環11、12之間的卡合槽13中,此時,上下凸緣21、22的變形完全恢復,其中上凸緣21與針筒上凸環11 的直角下側面112卡死,下凸緣22與下凸環12的直角上凸環121卡死,在不破壞上下凸緣 21、22、上下凸環11、12自身結構的情況下,芯杆2無法後拉也無法上推,而後把芯杆2從易斷口 23處折斷即可實現注射器的自毀。在此,為避免芯杆2後拉時用力過大而破壞下凸緣22結構導致芯杆2整個拉出, 本發明在下凸緣22下部朝下設置有若干卡位突起221,各卡位突起221相對芯杆2環繞設置的位置直徑小於針筒上下兩凸環11、12的孔徑。該卡位突起221在芯杆2後拉到位時進入下凸環12的內孔並與其內孔壁相抵,這種結構可有效避免下凸緣22的破壞性變形反轉, 杜絕芯杆2因用力過大而被拉出。綜上,本發明在保證芯杆與針筒之間卡鎖結構鎖定效果的同時,省略了裝配用的套環,減少了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簡化了裝配步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芯杆和針筒的裝配效率。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對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包括針筒和芯杆,其特徵在於 所述針筒內孔在尾部設置有上下兩凸環,上下凸環之間形成一卡合槽;所述芯杆本體上設置有外徑大於針筒上下凸環內徑而與針筒內孔孔徑相配合的上下兩凸緣,上下兩凸緣相鄰而背向設置,上凸緣朝向芯桿頭部,下凸緣朝向芯杆尾部;上下兩凸緣在芯杆後拉到達針筒內孔尾部時可變形越過所述針筒上凸環而卡入所述的卡合槽鎖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凸環的上側面為一由上往下斜向內設置的斜面,上凸環的下側面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環的上側面與針筒內孔壁垂直設置,下凸環的下側面為由上往下斜向外設置的斜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芯杆上凸緣為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芯杆下凸緣為一薄片式倒傘形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芯杆下凸緣為若干環繞芯杆而設置的彈性撐爪結構。
7.如權利要求1、5和6任一權項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緣下部朝下設置有若干卡位突起,各卡位突起相對芯杆環繞設置的位置直徑小於針筒上下兩凸環的孔徑。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芯杆上在靠近上下凸緣的下側設置有易斷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尖可回縮安全注射器的針筒和芯杆卡鎖結構,包括針筒和芯杆,所述針筒內孔在尾部設置有上下兩凸環,上下凸環之間形成一卡合槽;所述芯杆本體上設置有外徑大於針筒上下凸環內徑而與針筒內孔孔徑相配合的上下兩凸緣,上下兩凸緣相鄰而背向設置,上凸緣朝向芯桿頭部,下凸緣朝向芯杆尾部;上下兩凸緣在芯杆後拉到達針筒內孔尾部時可變形越過所述針筒上凸環而卡入所述的卡合槽鎖死。
文檔編號A61M5/315GK202211912SQ20112030446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陳巧玲 申請人:陳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