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及芯體組裝方法
2023-05-17 01:59:06
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及芯體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及芯體組裝方法,包含用於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的芯體組裝設備本體、與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連接的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負責監控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同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控制系統對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本體進行監控,可保證芯體組裝後的良率,並同時提高工作人員排故的效率。
【專利說明】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及芯體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換熱器,特別涉及一種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及芯體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換熱器,作為一種在不同溫度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流體間實現物料之間熱量傳遞的節能設備,是使熱量由較高的流體傳遞給溫度較低的流體,使流體溫度達到流程規定的指標,以滿足過程工藝條件的需要,同時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設備之一。主要可應用於石油、化工、冶金、電力、船舶、集中供暖、製冷空調、機械、食品、製藥等領域。
[0003]由於換熱器的整體裝配是由組裝設備完成組裝,首先需要對換熱器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然後將壓縮後的換熱器芯體送入芯體組立部,由芯體組立部對芯體進行主板的安裝,最終完成整個芯體的組裝。但在目前的組裝過程中由於無法對整個組裝過程進行監控,所以一但在組裝過程中出現故障,就會導致廢品率的產生,增加生產成本,並且由於芯體的整套組裝工藝的步驟較多,工作人員很難立刻找出故障點的位置,需要對組裝設備的每個動作進行一一排查,不但效率低,而且影響最終成品的產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換熱器芯體的組裝設備,可保證成品的良率,且能夠使工作人員及時找出故障點的位置並將其排除,提高了排故的效率。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設計了一種換熱器芯體的組裝設備,包含用於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的芯體組裝設備本體、與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連接的控制系統;
[0006]所述控制系統負責監控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07]另外,本發明還設計了一種如上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的芯體組裝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0008]S1、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所述控制系統監控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
[0009]S2、所述控制系統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
[0010]S3、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11]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相對於現有技術而言,由於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時可由控制系統對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每個動作進行監控,一但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芯體時出現故障,控制系統會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故障點所對應動作的復位信號,由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並返回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從而保證了芯體組裝後成品的良率,並且也同時方便了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找出故障點並將其排除,提高了排故的效率,使得整個芯體的組裝更加高效。
[0012]另外,在所述步驟SI之後還包含如下步驟:
[0013]所述控制系統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不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的控制信號;
[0014]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控制信號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直至完成所述換熱器芯體的組裝。
[0015]另外,所述芯體壓縮設備本體包含:用於壓縮所述換熱器芯體的芯體壓縮部和對所述換熱器芯體進行主板安裝的芯體組立部,所述控制系統分別連接所述芯體壓縮部和所述芯體組立部。通過芯體壓縮部和芯體組立部分別完成換熱器芯體的壓縮和主板的安裝。
[0016]其中,所述芯體壓縮部包含:用於傳送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傳送軌道、放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用於夾緊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前壓塊和後壓塊、所述前壓塊和所述後壓塊分別位於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兩側;所述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分別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前後兩端的定位塊和壓緊塊、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帶動所述前、後壓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一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帶動所述壓緊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二驅動機構;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帶動所述前、後壓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向所述定位塊的一側進行滑動時,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在所述前壓塊抵住所述定位塊後被啟動,所述壓緊塊在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帶動下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向所述定位塊的一側進行滑動直至抵住所述後壓塊。由於芯體壓縮部包含傳送軌道,以及設設置在傳送軌道上的兩組驅動機構,通過兩組驅動機構分別完成換熱器芯體的搬運和壓縮,從而使得本發明中的芯體壓縮部同時具備了對換熱器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的功能,並且換熱器芯體的搬運和壓縮可在傳送軌道上一同完成,無需採用兩臺不同的設備分別對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在提高芯體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生產芯體時所投入的設備,從而降低了生產芯體所投入的成本。
[0017]並且,在芯體完成壓縮後,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可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滑動到傳送軌道的起始位,從而可方便工作人員在傳送軌道上對下一組的換熱器芯體進行鋪設,以便第一和第二驅動機構對下一組的換熱器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
[0018]進一步的,所述傳送軌道底部設有腰形孔,所述後壓塊的底部對應所述腰形孔設有能夠穿過所述腰形孔的定位杆;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含: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下方與所述傳送軌道進行滑動連接的滑塊、帶動所述滑塊進行滑動的伺服電機;其中,所述後壓塊的定位杆在穿過所述腰形孔後,所述定位杆的外緣部抵住所述滑塊的端面。由於傳送軌道底部還設有腰形孔,且後壓塊的底部還設有定位杆,在安裝後壓塊時,可將定位杆直接插入傳送軌道底部的腰形孔中,在插入後,使定位杆的外緣部直接抵住滑塊的端面,從而當伺服電機在帶動滑塊進行滑動時,可直接通過滑塊推動後壓塊的定位杆來帶動後壓塊進行滑動,從而完成整個芯體的傳送。
[0019]其中,所述腰形孔至少設有兩組,所述後壓塊底部設有與所述腰形孔數量相同的定位杆;各組腰形孔與各組定位杆的位置一一對應。從而使得當滑塊在推動後壓塊時,力的分布更為均勻,確保整個後壓塊在滑動時不會出現卡死的現象,提高了力學性能。
[0020]另外,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為一個帶動所述壓緊塊進行滑動的壓縮電機。通過壓縮電機來實現壓緊塊在傳送軌道上的滑動。
[0021 ] 進一步的,所述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對稱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左右兩側的齒塊、等距排列在所述齒塊上的齒片、分別與兩組齒塊進行連接並帶動兩組齒塊進行相對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由於在傳送軌道的左右兩側還分別設有齒塊,且在每組齒塊上還等距排列有齒片,在放置芯體時,可先將芯體中的各組扁管依次放置在相鄰兩組齒片形成的間隙內,由齒塊上的各組齒片對安裝在相鄰兩組齒片間隙內的扁管進行定位,使得每相鄰兩組扁管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該間距可用來鋪設翅片,從而使得翅片與扁管的鋪設可獨立進行,無需交叉進行鋪設,從而進一步加快了芯體鋪設的速度。
[0022]進一步的,在所述齒塊上,相鄰兩組齒片之間的間距大於所述換熱器芯體中單根扁管的厚度;所述齒片的厚度大於所述換熱器芯體中單根翅片的厚度。從而提高了鋪設扁管和翅片的速度和準確性。
[0023]進一步的,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所述第三驅動機構為氣缸或液壓油缸,所述齒塊與所述氣缸或液壓油缸的頂杆進行連接。工作人員可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進行選擇。
[0024]另外,所述芯體組立部包含用於承託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工作檯,所述工作檯為所述傳送軌道的延伸段,所述定位塊設置在所述工作檯的檯面上;所述芯體組立部還包含:設置在所述工作檯兩側的旋轉臺、設置在所述旋轉臺上用於定位所述主板的定位模具、推動所述旋轉臺進行縱向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由於在工作檯的兩側設置由旋轉臺,且旋轉臺上設有固定主板的定位模具,當換熱器芯體被送到工作檯並且完成壓縮後,此時位於工作檯兩側的旋轉臺可相對向內進行90度的翻轉,使得位於兩組旋轉臺上的定位模具能夠對準位於工作檯上的換熱器芯體,然後通過第五驅動機構推動旋轉臺,將定位在模具內的主板安裝在換熱器芯體上,從而完成整個換熱器芯體主板的安裝。
[0025]並且,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所述第四驅動機構為氣缸或液壓油缸,所述氣缸或所述液壓油缸的頂杆正對所述旋轉臺進行設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的系統模塊框圖;
[0027]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芯體壓縮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圖2的側視圖;
[0029]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中芯體壓縮部的機構示意圖;
[0030]圖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換熱器芯體組裝方法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闡述。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本發明各實施方式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0032]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如圖1所示,包含用於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的芯體組裝設備本體、與芯體組裝設備本體連接的控制系統。具體的說,用於壓縮換熱器芯體的芯體壓縮部和對換熱器芯體進行主板安裝的芯體組立部,控制系統分別與芯體壓縮部和芯體組立部進行連接,本實施方式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通過芯體壓縮部和芯體組立部分別完成換熱器芯體的壓縮和主板安裝。
[0033]在實際的工作中,控制系統負責監控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在判定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控制系統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34]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由於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時可由控制系統對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每個動作進行監控,一旦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芯體時出現故障,控制系統就會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故障點所對應動作的復位信號,由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並返回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從而保證了芯體組裝後成品的良率,並且也同時方便了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找出故障點並將其排除,提高了排故的效率,使得整個芯體的組裝更加高效。
[0035]其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和圖3所示,芯體壓縮部具體包含:用於傳送換熱器芯體4的傳送軌道1、放置在傳送軌道I上用於夾緊換熱器芯體4的前壓塊2和後壓塊
3、前壓塊2和後壓塊3分別位於換熱器芯體4的兩側。
[0036]另外,該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分別設置在傳送軌道I前後兩端的定位塊5和壓緊塊
6、設置在傳送軌道I上帶動前壓塊2、後壓塊3沿傳送軌道I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一驅動機構、設置在傳送軌道I上帶動壓緊塊6沿傳送軌道I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二驅動機構。
[0037]在實際的工作中,在第一驅動機構帶動前壓塊2和後壓塊3向定位塊5的一側進行滑動時,第二驅動機構在前壓塊2抵住定位塊5後被啟動,並帶動壓緊塊6向定位塊5的一側進行滑動直至抵住後壓塊3。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當壓緊塊6抵住後壓塊3後,在一定的時間內,第二驅動機構繼續帶動後壓塊3向定位塊5的一側進行滑動,並持續對後壓塊3進行施壓,以完成此對換熱器芯體4的壓縮。而控制系統對上述芯體壓縮部在壓縮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進行監控,一旦出現故障,控制系統會立即將復位信號發送給芯體壓縮部,由芯體壓縮部根據此復位信號撤銷當前正在進行的動作,並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38]例如,若控制系統判定第二驅動機構在帶動壓緊塊6向定位塊的一側進行滑動時存在故障點,此時控制系統會立即向芯體壓縮部發出撤銷此動作的復位信號,芯體壓縮部根據此復位信號立即撤銷當前動作,並返回至前壓塊2抵住定位塊5時的狀態。而工作人員可根據當前旋轉臺的狀態,來得知芯體壓縮部具體是在哪一步動作中出現故障,以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找出故障點並將其排除。
[0039]另外,通過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發現,由於芯體壓縮部包含傳送軌道1,以及設置在傳送軌道I上兩組驅動機構,通過兩組驅動機構分別完成換熱器芯體4的搬運和壓縮,從而使得換熱器芯體的搬運和壓縮可在傳送軌道I上一同完成,無需採用兩臺不同的設備分別對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在提高芯體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生產芯體時所投入的設備,從而降低了生產芯體所投入的成本。
[004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傳送軌道I的底部開設有腰形孔7,而後壓塊3的底部對應傳送軌道I底部的腰形孔7設有能夠穿過腰形孔7的定位杆8。
[0041]而第一驅動機構包含:設置在傳送軌道I下方與傳送軌道進行滑動連接的滑塊9、帶動滑塊9進行滑動的伺服電機(圖中未標示)。其中,在後壓塊3的定位杆8穿過腰形孔7後,該定位杆8的外緣部是直接抵住滑塊9的。
[0042]從上述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由於傳送軌道I底部還設有腰形孔7,且後壓塊3的底部還設有定位杆8。在安裝後壓塊時,可將定位杆8直接插入傳送軌道I底部的腰形孔7中,在完成插入後,使定位杆8的外緣部直接抵住滑塊9,從而當伺服電機在帶動滑塊9進行滑動時,可直接通過滑塊9推動後壓塊3的定位杆8來帶動後壓塊3進行滑動,從而完成整個芯體的傳送。
[0043]而第二驅動機構為一個帶動壓緊塊6進行滑動的壓縮電機(圖中未標示)。通過壓縮電機來實現壓緊塊6在傳送軌道I上的滑動。具體的說,當伺服電機通過滑塊來帶動前、後壓塊以及位於前、後壓塊之間的換熱器芯體4在傳送軌道I上進行滑動時,並且在前壓塊2抵住定位塊5後,伺服電機會停止運轉,此時壓縮電機被開啟,並帶動壓緊塊6向定位塊5的一側進行滑動,直至壓緊塊6抵住後壓塊3。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內,由壓縮電機繼續帶動後壓塊3沿傳送軌道I的橫向向定位塊5的一側進行滑動,對位於前壓塊2和後壓塊3之間的換熱器芯體4進行施壓,以此完成對換熱器芯體4的壓縮。
[0044]並且,在芯體完成壓縮後,滑塊9和壓緊塊6可分別在伺服電機和壓縮電機的帶動下沿傳送軌道I的橫向滑動到傳送軌道I的起始位,從而可方便工作人員在傳送軌道I上對下一組的換熱器芯體進行鋪設,以便對後續的換熱器芯體進行搬運和壓縮。
[004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芯體組立部具體包含:用於承託換熱器芯體的工作檯21,且該工作檯21為傳送軌道I的延伸段,定位塊5是設置在工作檯21的檯面上。
[0046]並且,該芯體組立部還包含:設置在工作檯21兩側的旋轉臺16、設置在旋轉臺16上用於定位主板18的定位模具17、推動旋轉臺進行縱向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圖中未標示)O
[0047]具體的說,當換熱器芯體被送到工作檯21並且完成壓縮後,此時位於工作檯21兩側的旋轉臺16可相對向內進行90度的翻轉,使得位於兩組旋轉臺上的定位模具能夠對準位於工作檯21上的換熱器芯體4,然後通過第四驅動機構推動旋轉臺21,將定位在模具內的主板安裝在換熱器芯體上,從而完成整個換熱器芯體主板的安裝。而控制系統對上述芯體組立部在安裝主板時的每個動作進行監控,一但出現故障,控制系統會立即將復位信號發送給芯體組立部,由芯體組立部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正在進行的動作,並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48]例如,若控制系統判定弟四驅動機構在推動旋轉臺時存在故障點,此時控制系統會立即向芯體組立部發出撤銷此動作的復位信號,芯體組立部根據此復位信號立即撤銷當前的動作,並使兩組旋轉臺16返回至向內翻轉90度後的狀態。而工作人員可根據當前旋轉臺的狀態,來得知芯體組立部具體是在哪一步動作中出現故障,以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找出故障點並將其排除。
[0049]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第四驅動機構可採用氣缸或液壓油缸,且該氣缸或液壓油缸的頂杆是正對旋轉臺16進行設置。
[0050]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換熱器芯體的組裝方法,第二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開設在傳送軌道I底部的腰形孔7可以設有多組,而後壓塊3底部設有與腰形孔數量相同的定位杆8,且各組腰形孔7與各組定位杆8的位置是一一對應的。在本實施方式中,我們以傳送軌道I的底部開設兩組腰形孔7為例,與此對應的在後壓塊3的底部也同樣設有兩組定位杆8。其中,兩組腰形孔7的位置是分別位於傳送軌道底部的兩側,而兩組定位杆8的位置分別與兩組腰形孔7的位置一一對應,從而使得當滑塊在推動後壓塊時,其作用力是分布在後壓塊3的兩端,而並非集中在一點,使得力的分布更為均勻,確保整個後壓塊在滑動時不會出現卡死的現象,提聞了力學性能。
[0051]需要說明的,在本實施方式,傳送軌道I的底部僅以兩組腰形孔為例進行說明,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傳送軌道I的底部也可包含更多的腰形孔,在此就不再進行闡述。另夕卜,為了使前壓塊2在傳送軌道I上的定位效果更好,也可在前壓塊2的底部對應腰形孔的數量設置定位杆10,通過定位杆10來確報前壓塊2在傳送軌道上的滑動方向,進一步增加了換熱器芯體4傳送的效率。
[0052]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換熱器芯體的組裝方法,第三實施方式是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主要改進在於: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對稱設置在傳送軌道I左右兩側的齒塊13、等距排列在齒塊13上的齒片14、與兩組齒塊13進行連接並帶動兩組齒塊進行相對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
[0053]具體的說,第三驅動機構可選用氣缸或者液壓油缸,而在本實施方式中,以氣缸15為例進行說明,將氣缸15的頂杆直接與齒塊13進行連接,通過兩組氣缸13來帶動兩組齒塊13進行相對運動。而在齒塊13上,相鄰兩組齒片14之間的間距大於換熱器芯體4中單根扁管的厚度,而齒塊13上每組齒片14的厚度大於換熱器芯體4中單根翅片的厚度。
[0054]在對換熱器芯體進行鋪設時,可先通過兩組氣缸15分別帶動兩組齒塊13向傳送軌道的中心進行移動,使得兩組齒塊13之間的垂直距離稍稍大於換熱器芯體4中單根扁管的長度,而相對設置的兩組齒片14之間的垂直間距要遠遠小於換熱器芯體中單根扁管的長度。然後將換熱器芯體4中的各組扁管依次放置在相鄰兩組齒片14所形成的間隙內,由於相對設置的兩組齒片14之間的垂直間距要遠遠小於換熱器芯體4中單根扁管的長度,所以每根扁管只能在相鄰兩組齒片14所形成的間隙內進行活動,由齒塊13上的各組齒片14對放置在相鄰兩組齒片間隙內的扁管進行定位。而當扁管鋪設完畢後,由於每相鄰兩組扁管之間至少具有一個大於齒片厚度的間距,該間距可直接用來鋪設翅片,從而使得翅片與扁管的鋪設可獨立進行,無需交叉進行鋪設,進一步加快了芯體鋪設的速度。
[0055]而當將翅片鋪設完畢後,通過氣缸帶動齒塊13進行後退,對放置在傳送軌道I上的換熱器芯體4進行放鬆,取消對扁管的定位,從而方便通過前、後壓塊對換熱器芯體4進行夾緊和傳送。
[0056]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如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的芯體組裝方法,如圖5所示,包含如下步驟:
[0057]110、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控制系統監控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
[0058]120、控制系統在判定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控制系統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
[0059]130、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0060]另外,在步驟110之後還包含如下步驟:
[0061]111、控制系統在判定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不存在故障點後,控制系統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的控制信號。
[0062]112、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控制信號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直至完成所述換熱器芯體的組裝。
[0063]通過本實施方式的換熱器芯體的組裝方法可知,由於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時可由控制系統對芯體壓縮部和芯體組立部的每個動作進行監控,一旦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芯體時出現故障,控制系統就會向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故障點所對應動作的復位信號,由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並返回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從而保證了芯體組裝後成品的良率,並且也同時方便了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找出故障點並將其排除,提高了排故的效率,使得整個芯體的組裝更加高效。
[0064]從上述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本實施方式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換熱器芯體的組裝方法的實施例,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一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裡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
[0065]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包含用於對換熱器芯體進行組裝的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其特徵在於:還包含與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連接的控制系統; 所述控制系統負責監控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包含:用於壓縮所述換熱器芯體的芯體壓縮部和對所述換熱器芯體進行主板安裝的芯體組立部; 所述控制系統分別連接所述芯體壓縮部和所述芯體組立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芯體壓縮部包含:用於傳送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傳送軌道、放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用於夾緊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前壓塊和後壓塊、所 述前壓塊和所述後壓塊分別位於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兩側; 所述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分別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前後兩端的定位塊和壓緊塊、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帶動所述前、後壓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一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上帶動所述壓緊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進行滑動的第二驅動機構; 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帶動所述前、後壓塊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向所述定位塊的一側進行滑動時,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在所述前壓塊抵住所述定位塊後被啟動,所述壓緊塊在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帶動下沿所述傳送軌道的橫向向所述定位塊的一側進行滑動直至抵住所述後壓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傳送軌道底部設有腰形孔,所述後壓塊的底部對應所述腰形孔設有能夠穿過所述腰形孔的定位杆; 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含: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下方與所述傳送軌道進行滑動連接的滑塊、帶動所述滑塊進行滑動的伺服電機; 其中,所述後壓塊的定位杆在穿過所述腰形孔後,所述定位杆的外緣部抵住所述滑塊的端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腰形孔至少設有兩組,所述後壓塊的底部設有與所述腰形孔數量相同的定位杆; 各組腰形孔與各組定位杆的位置一一對應。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為一個帶動所述壓緊塊進行滑動的壓縮電機。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芯體壓縮部還包含:對稱設置在所述傳送軌道左右兩側的齒塊、等距排列在所述齒塊上的齒片、與兩組齒塊進行連接並帶動兩組齒塊進行相對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齒塊上,相鄰兩組齒片之間的間距大於所述換熱器芯體中單根扁管的厚度; 所述齒片的厚度大於所述換熱器芯體中單根翅片的厚度。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驅動機構為氣缸或液壓油缸; 所述齒塊與所述氣缸或液壓油缸的頂杆進行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芯體組立部包含用於承託所述換熱器芯體的工作檯,所述工作檯為所述傳送軌道的延伸段,所述定位塊設置在所述工作檯的檯面上; 所述芯體組立部還包含:設置在所述工作檯兩側的旋轉臺、設置在所述旋轉臺上用於定位所述主板的定位模具、推動所述旋轉臺進行縱向移動的第四驅動機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驅動機構為氣缸或液壓油缸,所述氣缸或所述液壓油缸的頂杆正對所述旋轉臺進行設置。
12.—種如權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的芯體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如下步驟: 51、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所述控制系統監控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判斷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在組裝所述換熱器芯體時的每個動作是否存在故障點; 52、所述控制系統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撤銷當前動作的復位信號; 53、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根據該復位信號撤銷當前的動作,返回至上一步動作完成後的狀態。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換熱器芯體組裝設備的芯體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SI之後還包含如下步驟: 所述控制系統在判定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的當前動作不存在故障點後,所述控制系統向所述芯體組裝設備本體發出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的控制信號; 所述芯體壓縮部根據該控制信號繼續執行下一動作,直至完成所述換熱器芯體的組裝。
【文檔編號】B23P19/00GK104043955SQ201410222243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曹振偉, 邢加俊, 陳曉波 申請人:上海和科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