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
2023-05-17 10:49:01 2
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該方法的技術原理是通過紅光和藍光光源檢測特製離心後的毛細管,採集獲得的圖像並進行分析,從而獲得全血細胞計數各項指標參數。分析過程中,雙色光源依次照射待檢測毛細管,由鏡頭對毛細管進行成像,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採集圖像,經數據處理後得到全血細胞計數結果,在顯示屏上顯示並支持列印輸出。該方法耗時短、效率高,可以實現快速、準確的全血細胞分析。
【專利說明】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領域,特別是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全血分析是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和分析的重要環節,直接指導著後續醫療行為的開展,血細胞分析儀就是專門針對全血進行分析的儀器。當前臨床使用的各類型血細胞分析儀主要基於兩類方法:溼式分析技術和乾式分析技術。前者根據不同種類血細胞在物理和生化性質方面的差異,基於流式細胞術在不同流路、光路,採用細胞染色、光散射、電阻抗等方式進行細胞種類判別和計數。基於此方法的分析儀器計數成熟,結果準確,廣泛應用於各大醫院及實驗室。但此類儀器體積龐大,內部結構複雜,對流路和光路精密度要求較高,在檢測的同時需要血液、鞘液和稀釋液等液體試劑相配合,試劑耗材消耗量較大,且需要定期進行保養維護,抗震性能較差,檢測成本較高不適合在野戰和災害醫學救援等特殊情況下使用,這就需要一種特殊的技術來滿足這種要求,基於乾式離心分層術的血液細胞分析儀應運而生。
[0003]乾式分析技術主要採用細胞染色和離心分層技術對全血進行預處理,獲取分層後血樣毛細管,繼而通過採集透射光信號獲取血樣體積及紅細胞層厚,通過螢光信號獲取白細胞組分(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厚度,最後將厚度信息轉化為單位體積血液內組分含量,實現全血分析。該方法不存在對流路的要求,儀器結構簡單,抗震性好,且無需定期保養。當前市場上基於乾式技術的分析儀器主要採用逐行掃描配合光電二極體成像,或採用分段掃描配合單色線陣CCD進行信號採集,其所附加的機械驅動裝置,濾光片及切換裝置是抗震性能提升的瓶頸。同時,機械驅動式掃描大大延長了檢測分析時間,在進行大批量血液樣本分析時充分暴露了其工作效率較低的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因檢測方法所導致的檢測時間長的缺點,提供一種新型、樣本檢測耗時短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以提高檢驗醫師工作效率,實現快速、準確的全血細胞分析。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I)初始化:將推進用直線電機13和旋轉用直線電機17置於初始位置上;
[0008](2)放樣和進樣:將毛細管4放置到支撐臺15上,光電傳感器6檢測毛細管4到位後,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推動支撐臺15,將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
[0009](3)紅光檢測: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後,開啟紅色光源5,透鏡8對紅光透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進行圖像分析後獲取血液體積、浮子位置特徵等參數;
[0010](4)藍光檢測:紅光檢測後,關閉紅色光源5,開啟藍色光源7,透鏡8對藍光照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再通過旋轉用直線電機17帶動軸承16,再由軸承16帶動抓手18,將毛細管4旋轉18°,再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反覆多次,可獲得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
[0011](5)退樣:檢測完成後,關閉藍色光源7,在旋轉用直線電機17推動毛細管4離開抓手18,再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作用下,將毛細管4退回到初始位置;
[0012](6)圖像處理及結果計算:將紅光檢測和藍光檢測所獲圖像數據通過主控模塊10進行圖像處理,獲得血液體積、浮頭位置、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數據,再將這些數據代入已獲取公式,即可獲得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
[0013](7)顯示結果和取樣:由主控模塊10將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顯示在液晶顯示器3上,用戶也可以通過印表機I列印出最終結果,這時將毛細管4由進樣槽2中取出,由此完成對一個樣本的全部檢測。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發明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裝置的有益效果為:
[0016]與現有分析方法相比,本發明的分析方法採用的靜態縮放配合彩色線陣CCD成像方式可實現一次性全管信號採集,無需附加機械驅動裝置、濾光片及切換裝置的使用,並配合專門用於數位訊號處理的DSP晶片進行圖像處理,進一步提高了系統運行速度,充分節省了分析所需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所用裝置的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的步驟圖。
圖3為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的流程圖。
[0019]圖中:1為印表機;2為進樣槽;3為液晶顯示器;4為毛細管;5為紅色光源;6為光電傳感器;7為藍色光源;8為透鏡;9為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10為主控模塊;11為底座;12為水平滑軌;13為推進用直線電機;14為彈簧夾;15為支撐臺;16為軸承;17為旋轉用直線電機;18為抓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21]本發明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所用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機械進樣系統、光學檢測系統和主控數據處理系統。所述機械進樣系統包括進樣槽2、毛細管4、底座11、支撐臺15、水平滑軌12、彈簧夾14、軸承16、抓手18、推進用直線電機13、旋轉用直線電機17、推進用直線電機固定座、旋轉用直線電機固定座、軸承固定座;所述光學檢測系統包括紅色光源5、藍色光源7、透鏡8和彩色線陣CXD圖像傳感器9 ;所述主控數據處理系統包括光電傳感器6、印表機1、液晶顯不器3和主控模塊10。
[0022]本發明的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0023](I)初始化:將推進用直線電機13和旋轉用直線電機17置於初始位置上;[0024](2)放樣和進樣:將毛細管4放置到支撐臺15上,光電傳感器6檢測毛細管4到位後,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推動支撐臺15,將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
[0025](3)紅光檢測: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後,開啟紅色光源5,透鏡8對紅光透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進行圖像分析後獲取血液體積、浮子位置特徵等參數;
[0026](4)藍光檢測:紅光檢測後,關閉紅色光源5,開啟藍色光源7,透鏡8對藍光照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再通過旋轉用直線電機17帶動軸承16,再由軸承16帶動抓手18,將毛細管4旋轉18°,再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反覆多次,可獲得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
[0027](5)退樣:檢測完成後,關閉藍色光源7,在旋轉用直線電機17推動毛細管4離開抓手18,再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作用下,將毛細管4退回到初始位置;
[0028](6)圖像處理及結果計算:將紅光檢測和藍光檢測所獲圖像數據通過主控模塊10進行圖像處理,獲得血液體積、浮頭位置、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數據,再將這些數據代入已獲取公式,即可獲得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
[0029](7)顯示結果和取樣:由主控模塊10將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顯示在液晶顯示器3上,用戶也可以通過印表機I列印出最終結果,這時將毛細管4由進樣槽2中取出,由此完成對一個樣本的全部檢測。
[0030]最後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乾式血液細胞分析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初始化:將推進用直線電機(13)和旋轉用直線電機(17)置於初始位置上; 步驟二放樣和進樣:將毛細管(4)放置到支撐臺(15)上,光電傳感器(6)檢測毛細管(4)到位後,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推動支撐臺(15),將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 步驟三紅光檢測:毛細管(4)置於檢測位置上後,開啟紅色光源(5),透鏡(8)對紅光透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進行圖像分析後獲取血液體積、浮子位置特徵等參數; 步驟四藍光檢測:紅光檢測後,關閉紅色光源(5),開啟藍色光源(7),透鏡(8)對藍光照射下的毛細管(4)進行成像,再通過旋轉用直線電機(17)帶動軸承(16),再由軸承(16)帶動抓手(18),將毛細管(4)旋轉18°,再進行成像,由彩色線陣CCD圖像傳感器(9)採集圖像,反覆多次,可獲得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 步驟五退樣:檢測完成後,關閉藍色光源(7),在旋轉用直線電機(17)推動毛細管(4)離開抓手(18),再由推進用直線電機(13)作用下,將毛細管(4)退回到初始位置; 步驟六圖像處理及結果計算:將紅光檢測和藍光檢測所獲圖像數據通過主控模塊(10)進行圖像處理,獲得血液體積、浮頭位置、紅細胞層、粒細胞層、淋巴及單核細胞層、血小板層各層層厚數據,再將這些數據代入已獲取公式,即獲得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 步驟七顯示結果和取樣:由主控模塊(10)將全血細胞計數各項參數顯示在液晶顯示器⑶上,用戶也可以通過印表機⑴列印出最終結果,這時將毛細管⑷由進樣槽⑵中取出,由此完成對一個樣本的全部檢測。
【文檔編號】G01N21/00GK103776768SQ20131050650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5日
【發明者】吳太虎, 姚世平, 李抄, 劉光中, 顧彪, 杜耀華, 程智, 陳鋒, 胡海峰 申請人:北京倍肯恆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