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烯唑醇的合成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40:26 1
本發明涉及有機合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烯唑醇的合成工藝。
背景技術:
三唑類殺菌劑即指含有三氮唑五元環的化合物。多數三唑類化合物具有強內吸性、廣譜性、長效性和立體選擇性等特性,其高效殺菌活性引起國際農藥界的高度重視,近40年來被廣泛的研究和應用。三唑類殺菌劑是內吸治療型殺菌劑,作用機制和作用位點單一,長期頻繁使用,病害會產生較嚴重的抗藥性,不少品種由於抗性問題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同時三唑類殺菌劑只對真菌起作用,對細菌及病毒無活性,但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種病害同時發生。鑑於此,為使其應用更有效,範圍更廣泛,對該類殺菌劑進行結構修飾勢在必行。已經合成的三唑類衍生物主要有氟康唑衍生物。例如伏立康唑,拉氟康唑,阿伯康唑和普沙康唑等均保留了氟康唑結構中的三唑環、叔醇結構以及2,4-二氟苯基,將3位碳原子上的三唑環用其他較長的側鏈取代。ramshankarupadhayaya等以氟康唑為先導化合物,保留氟康唑母體結構中的三唑環、叔醇羥基和2,4-二氟苯基,在3位碳原子上引入含5-取代四唑環、哌嗪及苄基的含氮結構基團的側鏈,或者先在氟康唑2位碳原子上引入一個甲基後,然後再在3位碳原子上引入側鏈,共合成了四種結構類型共56個不同的氟康唑類衍生物。高一軍等基於前期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結果,以氟康唑為先導化合物,保留2,4-二氟苯基、叔醇羥基和一個三氮唑,在3位c上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設計經取代,酯化,溴代,縮合,皂化,縮合6步反應合成了13個新化合物。梁爽等也以氟康唑為先導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引入含有哌嗪環的側鏈,設計合成了13個哌嗪類衍生物。盛春泉等根據酶活性位點的空腔大小、各種力場及關鍵殘基分布,結合三唑化合物的構效關係研究結果,在側鏈引入4-取代苄基-1-取代哌嗪基,拼合了19個化合物。體外抗真菌活性的研究發現,這些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優於或相當於氟康唑,其原因可能是經過結構改造提高了衍生物的水溶性,改善了其理化性質並增強藥物與靶酶活性位點的疏水相互作用,從而提高抗真菌活性。n.h.nam等則利用不同的思路:保留氟康唑的基本結構,僅是將叔醇羥基酯化,引入了脂肪羧基,磷醯基或磷酸糖苷基等,合成了一系列的氟康唑酯類衍生物,目的是提高該化合物被人體的吸收能力,改善藥物的理化性質。研究發現,改良後的氟康唑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體外抗菌活性,在sdb培養基中對各種真菌的抗菌活性均比氟康唑強。
烯唑醇,是三唑類殺菌劑中的超高效品種。抑菌效果良好,且持效期長久,藥效結果表明,無論是在高度殺菌活性方面還是再應用的廣譜性方面,均明顯超過已使用的三唑酮和三唑醇等高效殺菌劑,適宜多種作物及其他植物或花卉,可防許多真菌病害,但現有技術的合成工藝中,烯唑醇的產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烯唑醇的合成工藝,烯唑醇的產率的高達86.2%。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烯唑醇的合成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①唑酮鹽酸鹽的製備:將鹼性物質與三氮唑混合均勻,加入甲苯,升溫至90~110℃,回流切水,然後降溫到50~6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頻吶酮,然後升溫到70~80℃,並保溫6小時,然後冷卻至20~40℃,抽濾得到濾液,對濾液進行酸化,得固體唑酮鹽酸鹽;
②唑酮鹽酸鹽水解:將唑酮鹽酸鹽溶解於水和有機溶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鹼性物質調節溶液ph=7,靜置、分去水層,得到唑酮;
③烯酮縮合:將唑酮的甲苯溶液加入唑酮中,混合均勻後,加入哌啶和乙酸,再滴加2,4-二氯苯甲醛,滴加結束後,在70~85℃保溫1~3h,然後升溫回流脫水,得到烯酮;
④烯酮水洗;
⑤轉位:將水洗後的烯酮與氯苯混合均勻,然後滴加濃硫酸和溴,然後在80~100℃壓力為1~6×105pa的條件下反應2~3h,得到烯酮硫酸鹽;
⑥烯酮硫酸鹽水解:將烯酮硫酸鹽轉入水解釜後,加入混合溶劑,升溫到45~55℃,攪拌2~3小時後靜置30分鐘分去水層,得到烯酮甲醇液;
⑦還原:將烯酮甲醇液轉入還原釜後,降溫到4~6℃,分2~10次加入還原劑,然後在冰水浴中保溫1~5小時,然後調節ph=1~2後,得到烯唑醇固體。
優選的,在步驟①中,所述抽濾酸化工藝為在濾液中滴加酸性物質,然後在45~55℃保溫2小時,保溫結束,轉料到冷凍釜降溫,冷卻到0℃以下放料抽濾,得固體唑酮鹽酸鹽;優選的,所述酸性物質為濃鹽酸。
優選的,在步驟④中,所述烯酮的水洗工藝為:在烯酮水洗釜中依次加入水、濃硫酸和甲苯,然後,將烯酮縮合釜裡物料轉入水洗釜,調溫到50~55℃,攪拌0.5小時後,靜置0.5小時,分去水層,升溫常壓脫溶,待釜內物料溫℃達到110℃時,改為減壓脫溶。
優選的,在步驟⑥中,所述混合溶劑為水與非水溶性有機溶劑的混合液,所述非水溶性有機溶劑為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正己烷、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的,在步驟⑦中,所述還原劑為硼氫化鈉、水合肼和抗壞血酸中的至少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效果為:本發明中烯唑醇的合成工藝簡單,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且產物烯唑醇的產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①唑酮縮合:在唑酮縮合釜中投入燒鹼和三氮唑攪拌20分鐘,加入甲苯,在100℃下回流切,然後降溫到5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頻吶酮,然後在80℃下保溫6小時,保溫結束後,冷卻到40℃以下放料抽濾,濾液常壓脫溶,脫溶結束,降溫至40℃,想濾液中滴加濃鹽酸,並在45℃保溫2小時,保溫結束,轉料到冷凍釜降溫,冷卻到0℃以下放料抽濾,得固體唑酮鹽酸鹽;
②唑酮鹽酸鹽水解:在唑酮鹽酸鹽水解釜裡投入甲苯、唑酮鹽酸鹽,調溫到35℃,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ph=7,滴加結束,調溫到60℃,攪拌1小時,然後於該溫度靜置半小時,分去水層,分層結束後,升溫常壓脫溶,110℃脫溶結束,降溫轉料到烯酮縮合釜;
③烯酮縮合:將唑酮甲苯溶液轉入烯酮縮合釜後,加入2,4-二氯苯甲醛,哌啶,冰乙酸,升溫到70℃,於75℃保溫1小時,保溫結束後,升溫回流脫水,當反應液溫度達到112℃,而且無水脫出時,為脫水終點,脫水結束後,降溫到50℃以下轉料到烯酮水洗釜中;
④烯酮水洗:在烯酮水洗釜中先加入水,然後慢慢加入濃硫酸(後面的烯酮酸洗直接套用前一個批量的轉位廢水,不需要再另外配製稀硫酸),加入硫酸後,攪拌20分鐘,再加入甲苯,然後,將烯酮縮合釜裡物料轉入水洗釜,調溫到55℃,攪拌0.5小時後,靜置0.5小時,分去水層,升溫常壓脫溶,待釜內物料溫℃達到110℃時,改為減壓脫溶,脫溶結束後,抽入氯苯,加完後攪拌30分鐘,放料秤重,並取樣分析含量;
⑤轉位:將烯酮-氯苯液秤量後,抽入到轉位釜中,加入適量的濃硫酸,並降溫到40℃,加入溴,加完溴後,升溫到50℃,然後在100℃壓力為6×105pa的條件下反應3h,反應結束後放料抽濾得到烯酮硫酸鹽固體,將該烯酮硫酸鹽固體轉入到烯酮硫酸鹽水解釜裡;
⑥烯酮硫酸鹽水解:將烯酮硫酸鹽轉入水解釜後,加入甲苯、水,升溫到55℃,攪拌2小時,然後靜置30分鐘分去水層,分層結束後,升溫減壓脫溶(真空度-0.09mpa以上,溫度控制在60℃以內),脫溶結束,加入甲醇,攪拌1小時,放料秤重並取樣分析,然後轉料到還原釜裡;
⑦還原:將烯酮甲醇液轉入還原釜後,降溫到6℃,開始加入硼氫化鉀,接著,每隔10分鐘加硼氫化鉀,並控制好溫度6℃,直到一定數量的硼氫化鉀加完,加完硼氫化鉀後,於10℃保溫3小時,保溫結束,取樣定性分析,如果烯酮還原沒有完全,根據烯酮的定性結果,補加適量的硼氫化鉀,直到烯酮還原完全,還原定性分析合格後,將物料從還原釜轉入到蒸餾釜,升溫,減壓脫溶(真空度不低於-0.09mpa,溫℃不高於50℃),脫溶結束,加入適量30%鹽酸調節ph值,到ph=1後,加鹽酸結束,加入水,開始常壓脫溶,100℃脫溶結束,加入水,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放料抽濾,離心甩幹,得到烯唑醇固體;
⑧乾燥、包裝入庫:乾燥溫度50~60℃,時間10小時,取樣化驗合格後包裝入庫。
實施例2
①唑酮縮合:在唑酮縮合釜中投入燒鹼和三氮唑攪拌20分鐘,加入甲苯,在110℃下回流切,然後降溫到6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頻吶酮,然後在70℃下保溫6小時,保溫結束後,冷卻到20℃以下放料抽濾,濾液常壓脫溶,脫溶結束,降溫至40℃,想濾液中滴加濃鹽酸,並在55℃保溫2小時,保溫結束,轉料到冷凍釜降溫,冷卻到0℃以下放料抽濾,得固體唑酮鹽酸鹽;
②唑酮鹽酸鹽水解:在唑酮鹽酸鹽水解釜裡投入甲苯、唑酮鹽酸鹽,調溫到35℃,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ph=7,滴加結束,調溫到60℃,攪拌1小時,然後於該溫度靜置半小時,分去水層,分層結束後,升溫常壓脫溶,110℃脫溶結束,降溫轉料到烯酮縮合釜;
③烯酮縮合:將唑酮甲苯溶液轉入烯酮縮合釜後,加入2,4-二氯苯甲醛,哌啶,冰乙酸,升溫到70℃,於75℃保溫1小時,保溫結束後,升溫回流脫水,當反應液溫度達到112℃,而且無水脫出時,為脫水終點,脫水結束後,降溫到50℃以下轉料到烯酮水洗釜中;
④烯酮水洗:在烯酮水洗釜中先加入水,然後慢慢加入濃硫酸(後面的烯酮酸洗直接套用前一個批量的轉位廢水,不需要再另外配製稀硫酸),加入硫酸後,攪拌20分鐘,再加入甲苯,然後,將烯酮縮合釜裡物料轉入水洗釜,調溫到55℃,攪拌0.5小時後,靜置0.5小時,分去水層,升溫常壓脫溶,待釜內物料溫℃達到110℃時,改為減壓脫溶,脫溶結束後,抽入氯苯,加完後攪拌30分鐘,放料秤重,並取樣分析含量;
⑤轉位:將烯酮-氯苯液秤量後,抽入到轉位釜中,加入適量的濃硫酸,並降溫到40℃,加入溴,加完溴後,升溫到50℃,然後在80℃壓力為1×105pa的條件下反應2h,反應結束後放料抽濾得到烯酮硫酸鹽固體,將該烯酮硫酸鹽固體轉入到烯酮硫酸鹽水解釜裡;
⑥烯酮硫酸鹽水解:將烯酮硫酸鹽轉入水解釜後,加入甲苯、水,升溫到55℃,攪拌2小時,然後靜置30分鐘分去水層,分層結束後,升溫減壓脫溶(真空度-0.09mpa以上,溫度控制在60℃以內),脫溶結束,加入甲醇,攪拌1小時,放料秤重並取樣分析,然後轉料到還原釜裡;
⑦還原:將烯酮甲醇液轉入還原釜後,降溫到6℃,開始加入硼氫化鉀,接著,每隔10分鐘加硼氫化鉀,並控制好溫度6℃,直到一定數量的硼氫化鉀加完,加完硼氫化鉀後,於10℃保溫3小時,保溫結束,取樣定性分析,如果烯酮還原沒有完全,根據烯酮的定性結果,補加適量的硼氫化鉀,直到烯酮還原完全,還原定性分析合格後,將物料從還原釜轉入到蒸餾釜,升溫,減壓脫溶(真空度不低於-0.09mpa,溫℃不高於50℃),脫溶結束,加入適量30%鹽酸調節ph值,到ph=1後,加鹽酸結束,加入水,開始常壓脫溶,100℃脫溶結束,加入水,攪拌1小時,冷卻到室溫,放料抽濾,離心甩幹,得到烯唑醇固體;
⑧乾燥、包裝入庫:乾燥溫度50~60℃,時間10小時,取樣化驗合格後包裝入庫。
上述描述僅是對本發明部分實施例的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範圍的任何限定,本行業的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明對上述實施例做出改進或修改,但均屬於本發明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