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5:27:11 3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尤其是一種大型挖掘機使用的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公知的大型挖掘機鏟鬥和鬥杆之間一般使用銷軸和壓緊套連接,壓緊套一般以螺栓固定在鏟鬥鬥杆座的一側耳板上。這種結構很容易產生故障,如固定壓緊套的螺栓鬆動、 斷落;由於鏟鬥偏載造成壓緊套跟轉導致壓緊套或者固定壓緊套的耳板磨損開裂;採用墊片調整壓緊套與耳板間隙時若用整體式墊片則拆裝很不方便,若用半開式墊片又容易產生脫落現象。以上這些故障不但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更嚴重的可能在使用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大型挖掘機鏟鬥和鬥杆連接結構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包括鏟鬥上的鬥杆連接座、鬥杆上的鏟鬥連接座、銷軸和壓緊套,所述鬥杆連接座包括左耳板和右耳板,所述鏟鬥連接座包括銷孔,所述左耳板和所述右耳板分別包括耳孔,所述銷軸左端自所述右耳板的耳孔穿入並穿過所述銷孔後自所述左耳板的耳孔穿出並與所述壓緊套連接,所述左耳板上有螺孔,所述壓緊套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左耳板上,其中,所述左耳板朝向所述壓緊套一側設有第一定位裝置,所述壓緊套朝向所述左耳板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壓緊套轉動。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還包括第一間隙調整部件,第一間隙調整部件設置於所述左耳板與所述鬥杆之間並套在所述銷軸上。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銷孔兩端設有軸套,所述銷軸穿過所述軸套。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銷軸右端設有第二定位裝置,所述右耳板背向所述鬥杆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銷軸轉動。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還包括第二間隙調整部件,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設置於所述左耳板與所述壓緊套之間並套在所述銷軸上。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上設有第三定位裝置, 所述壓緊套朝向所述左耳板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三定位結構,所述第三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三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轉動。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軸套內設有防塵圈,所述銷軸穿過所述防塵圈。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軸套與所述銷孔連接處設有0型圈。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包括所述銷軸右端凸緣處的徑向凸起、壓板、一對螺栓和一對墊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是所述右耳板上的一對螺孔, 所述壓板上有一對通孔,所述一對通孔間距大於所述凸起寬度,所述壓板壓住所述凸起,所述一對螺栓穿過所述壓板上的一對通孔且夾住所述凸起後固定於所述右耳板上的一對螺孔中,所述墊片設於所述螺栓的頭部與所述壓板之間。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四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裝置與所述第四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轉動。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為調整套,所述調整套套在所述銷軸上並插入所述左耳板的耳孔中,所述第三定位裝置為所述調整套朝向所述壓緊套的端面軸向凸起的卡榫,所述第三定位結構是卡槽,所述卡榫多於一個,所述卡槽數目與所述卡榫相同。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定位裝置為柱形銷子,所述銷子多於一個,所述左耳板上設有與所述銷子數相同數目的銷子座,所述銷子安裝於所述銷子座內且垂直於所述左耳板,所述銷子突出所述左耳板表面8-9mm ;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銷子卡槽,所述銷子卡槽數目與所述銷子數目相同。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為半開式調整墊,所述半開式調整墊上有螺孔,所述半開式調整墊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四定位結構為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數目與所述銷子數目相同,所述第一半部上至少有一個所述定位通孔,所述第二半部上至少有一個所述定位通孔。上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中,所述半開式調整墊有多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鏟鬥壓緊套螺栓不會鬆動、斷落,可防止由偏載造成壓緊套跟轉從而導致磨損開裂,採用半開式墊片且不會脫落,調整間隙方便,製造簡單,安裝維修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的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的半開式墊片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包括鏟鬥上的鬥杆連接座1、 鬥杆上的鏟鬥連接座2、銷軸3和壓緊套31,鬥杆連接座1包括左耳板11和右耳板12,鏟鬥連接座2包括銷孔21,左耳板11和右耳板12分別包括耳孔111、121,銷軸3左端自右耳板12的耳孔121穿入並穿過銷孔21後自左耳板11的耳孔111穿出並與壓緊套31連接, 左耳板11上有螺孔112,壓緊套31通過螺栓311固定在左耳板11上,螺栓311頭部與壓緊套31之間有墊片312,其中,左耳板11朝向壓緊套31 —側設有第一定位裝置,壓緊套31 朝向左耳板11 一側設有與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一定位結構,第一定位裝置和第一定位結構配合限制壓緊套31轉動。第一定位裝置為柱形銷子4,銷子4多於一個,左耳板11上設有與銷子4數相同數目的銷子座113,銷子4安裝於銷子座113內且垂直於左耳板11,銷子4突出左耳板11表面8-9mm ;第一定位結構為銷子卡槽313,銷子卡槽313數目與銷子4 數目相同。銷子4 一端固定在左耳板11上,另一端伸入壓緊套31—側的銷子卡槽內,可以防止壓緊套31跟隨銷軸3轉動,進而避免由於壓緊套31跟轉產生剪切力損壞螺栓311同時避免壓緊套31本身以及左耳板11產生磨損或者裂痕。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間隙調整部件33,第一間隙調整部件33設置於左耳板11與鬥杆的銷孔21之間並套在銷軸3上。第一間隙調整部件33上設有第三定位裝置331,壓緊套31朝向左耳板11 一側設有與第三定位裝置331匹配的三定位結構,第三定位裝置331 和第三定位結構配合限制第一間隙調整部件轉動33。第一間隙調整裝置33用於調整左耳板11和鬥杆之間的間隙,防止兩者之間間隙過大產生曠量。第三定位裝置331和第三定位結構配合可以防止第一間隙調整裝置33跟轉從而造成磨損。進一步的,第一間隙調整部件33為調整套,調整套套在銷軸3上並插入左耳板11 的耳孔111中,第三定位裝置331為調整套朝向壓緊套31的端面軸向凸起的卡榫,第三定位結構是卡槽,卡榫多於一個,卡槽數目與所述卡榫相同。進一步的,壓緊套31上的固定銷子的銷子卡槽和固定調整套上卡榫的卡槽可以是同一結構,調整套上卡槽的數目於銷子數目相同,將卡槽加工成徑向放射狀分布凹槽,凹槽靠經邊緣部分可固定銷子,凹槽近中心部分可固定調整套上的卡榫。使用同一定位結構固定固定銷子和調整套上的卡榫可以減少壓緊套的加工步驟,降低壓緊套的製造難度。進一步的,銷孔21兩端設有軸套22,銷軸3穿過軸套22。設置軸套22可以降低銷軸3與銷孔21的磨損,延長銷軸3與軸套22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軸套22內設有防塵圈23,銷軸3穿過防塵圈23。設置防塵圈可以防止灰塵進入軸套22,降低銷軸3與軸套22之間的磨損,延長銷軸3與軸套22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軸套22與銷孔21連接處設有0型圈24。設置0形環M可以密封銷孔 21與軸套22的連接部位,防止水、灰塵從該連接部位進入銷孔。進一步的,銷軸3右端設有第二定位裝置,右耳12板背向鬥杆的一側設有與第二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二定位結構,第二定位裝置和第二定位結構配合限制銷軸3轉動。第二定位裝置包括銷軸3右端凸緣處的徑向凸起、壓板32、一對螺栓321和一對墊片322 ;二定位結構是右耳板12上的一對螺孔,壓板32上有一對通孔,該對通孔間距大於凸起寬度,壓板32壓住凸起,一對螺栓321穿過壓板32上的一對通孔且夾住凸起後固定於右耳板12上的一對螺孔中,墊片322設於螺栓321的頭部與壓板32之間。壓板32和一對螺栓321使銷軸3凸緣上的凸起被夾住,不能轉動,進而使銷軸3無法轉動,降低了銷軸3與各接觸部件的磨損。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間隙調整部件5,第二間隙調整部件設置於左耳板11與壓緊套31之間並套在銷軸3上。第二間隙調整部件5上設有與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四定位結構,第一定位裝置與第四定位結構配合限制第二間隙調整部件5轉動。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第二間隙調整部件5為半開式調整墊,半開式調整墊上有螺孔,半開式調整墊包括第一半部51和第二半部52,第四定位結構為定位通孔53, 定位通孔53數目與銷子4數目相同,第一半部51上至少有一個定位通孔53,第二半部52 上至少有一個定位通孔53。半開式調整墊被固定壓緊套31的螺栓311固定在壓緊套31 和左耳板11之間,用於調整壓緊套31與左耳板11之間的間隙,防止固定壓緊套31的螺栓 311鬆動,且由於半開式調整墊的兩個半部51、52上均至少有一個通孔53被銷子4穿過,使半開式調整墊的兩個半部51、52不會脫落。又由於銷子4隻突出左耳板11外8-9mm,只要將螺栓311放鬆IOmm左右,即可將半開式調整墊從銷子4中脫出,從而實現方便調整。進一步的,半開式調整墊有多片。多片半開式調整墊可以做出各種間隙大小的組合,實現靈活的調整。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包括鏟鬥上的鬥杆連接座、鬥杆上的鏟鬥連接座、銷軸和壓緊套,所述鬥杆連接座包括左耳板和右耳板,所述鏟鬥連接座包括銷孔,所述左耳板和所述右耳板分別包括耳孔,所述銷軸左端自所述右耳板的耳孔穿入並穿過所述銷孔後自所述左耳板的耳孔穿出並與所述壓緊套連接,所述左耳板上有螺孔,所述壓緊套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左耳板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左耳板朝向所述壓緊套一側設有第一定位裝置,所述壓緊套朝向所述左耳板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一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壓緊套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一間隙調整部件, 第一間隙調整部件設置於所述左耳板與所述鬥杆之間並套在所述銷軸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銷孔兩端設有軸套,所述銷軸穿過所述軸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銷軸右端設有第二定位裝置,所述右耳板背向所述鬥杆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二定位結構, 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銷軸轉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二間隙調整部件, 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設置於所述左耳板與所述壓緊套之間並套在所述銷軸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上設有第三定位裝置,所述壓緊套朝向所述左耳板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三定位裝置匹配的第三定位結構,所述第三定位裝置和所述第三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轉動。
7.如權利要求3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套內設有防塵圈,所述銷軸穿過所述防塵圈。
8.如權利要求3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套與所述銷孔連接處設有0型圈。
9.如權利要求4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定位裝置包括所述銷軸右端凸緣處的徑向凸起、壓板、一對螺栓和一對墊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是所述右耳板上的一對螺孔,所述壓板上有一對通孔,所述一對通孔間距大於所述凸起寬度,所述壓板壓住所述凸起,所述一對螺栓穿過所述壓板上的一對通孔且夾住所述凸起後固定於所述右耳板上的一對螺孔中,所述墊片設於所述螺栓的頭部與所述壓板之間。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裝置匹配的第四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裝置與所述第四定位結構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轉動。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間隙調整部件為調整套,所述調整套套在所述銷軸上並插入所述左耳板的耳孔中,所述第三定位裝置為所述 調整套朝向所述壓緊套的端面軸向凸起的卡榫,所述第三定位結構是卡槽,所述卡榫多於一個,所述卡槽數目與所述卡榫相同。
12.如權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定位裝置為柱形銷子,所述銷子多於一個,所述左耳板上設有與所述銷子數相同數目的銷子座, 所述銷子安裝於所述銷子座內且垂直於所述左耳板,所述銷子突出所述左耳板表面8-9mm ; 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銷子卡槽,所述銷子卡槽數目與所述銷子數目相同。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間隙調整部件為半開式調整墊,所述半開式調整墊上有螺孔,所述半開式調整墊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四定位結構為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數目與所述銷子數目相同,所述第一半部上至少有一個所述定位通孔,所述第二半部上至少有一個所述定位通孔。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半開式調整墊有多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鏟鬥鬥杆連接結構,包括鏟鬥上的鬥杆連接座、鬥杆上的鏟鬥連接座、銷軸和壓緊套,所述鬥杆連接座包括左耳板和右耳板,所述鏟鬥連接座包括銷孔,所述左耳板和所述右耳板分別包括耳孔,所述銷軸左端自所述右耳板的耳孔穿入並穿過所述銷孔後自所述左耳板的耳孔穿出並與所述壓緊套連接,所述左耳板上有螺孔,所述壓緊套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左耳板上,其中,所述左耳板朝向所述壓緊套一側設有第一定位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鏟鬥壓緊套螺栓不會鬆動、斷落,可防止由偏載造成壓緊套跟轉從而導致磨損開裂,採用半開式墊片且不會脫落,調整間隙方便,製造簡單,安裝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E02F3/40GK202181563SQ20112023933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8日
發明者宗震宇, 張軍, 王樹春 申請人: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