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及其識別方法
2023-05-17 03:56:16 1
專利名稱: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及其識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的安全領域,特別是涉及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及其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日益流行,手機添加認證功能已是必然的趨勢,因為僅僅依靠手機自身所帶的密碼和SIM卡鎖,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對手機安全性的要求。正是由於移動電子商務存在安全上的隱患,所以不少手機廠商在集成各種功能的同時,也在手機安全性上大做文章。手機指紋識別技術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機主須預先記錄自己的指紋,然後利用手機進行支付前將手指放在上金屬片作身份確認,交易才能成功。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是當前被普遍採用的一種圖像傳感器,是利用感光二極體(photodiode)進行光電轉換,將圖像轉換為數字數據,在CMOS傳感器中,每個象素都會鄰接一個放大器及A/D轉換電路,用類似內存電路的方式將數據輸出。由於CMOS傳感器採用一般半導體電路最常用的CMOS工藝,可以輕易地將周邊電路(如AGC、CDS、Timing generator、或DSP等)集成到傳感器晶片中,因此可以節省外圍晶片的成本;CMOS傳感器的圖像採集方式為主動式,感光二極體所產生的電荷會直接由電晶體放大輸出,綜上所述,CMOS傳感器則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點。因此,CMOS傳感器作為視網膜感應識別器,能更好地採集、處理視網膜圖像,從而在視網膜圖像的識別技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視網膜掃描技術是最古老的生物識別技術,在20世紀30年代,通過研究就得出了人類眼球後部血管分布唯一性的理論,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孿生子,這種血管分布也是具有唯一性的,除了患有眼疾或者嚴重的腦外傷外,視網膜的結構形式在人的一生當中都相當穩定。因此,利用視網膜來加強移動終端交易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好的設想。另外,儘管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指紋也不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或身體健康程度的變化而變化,但應考慮一些意外問題的出現,如果手指受傷,無法進行識別,如何進行支付呢?此時有沒有替代的功能?正如防盜門一樣,它是用來防盜的,但如果沒有鑰匙,它也會將用戶鎖在門外。相對指紋來說,視網膜更不容易導致損傷,更加穩定安全。視網膜是一些位於眼球後部十分細小的神經(一英寸的1/50),它是人眼感受光線並將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的重要器官,它同膠片的功能有些類似,用於生物識別的血管分布在神經視網膜周圍,即視網膜四層細胞的最遠處。視網膜掃描設備要獲得視網膜圖像,使用者的眼睛與錄入設備的距離應在半英寸之內,並且在錄入設備讀取圖象時,眼睛必須處於靜止狀態,使用者的眼睛在注視一個旋轉的綠燈時,錄入設備從視網膜上可以獲得400個特徵點,同指紋錄入比較,指紋只能提供30到40個特徵點用來錄入,創建模板和完成確認。如在中國專利申請(99124680.2)的說明書中介紹了視網膜圖像識別技術。由此可見,視網膜掃描技術的錄入設備的認假率低於0.0001%(一百萬分之一),當然其它一些生物掃描錄入技術也能達到0.0001%的認假率(FAR),並且拒假率的水平也會不斷提高。FAR拒假率是指系統不正確地拒絕一個已經獲得權限的用戶。對無法錄入率,還無法獲得可靠的統計數字,因為想獲得無法錄入的人數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從經驗來看,估計無法錄入率可能在5-10%左右。相對於在手機中設定開機密碼和SIM卡鎖,甚至手機指紋別技術來說,確保手機在進行支付時更安全,它具有傳統的手機安全系統無法比似的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及其識別方法,用於解決移動終端被任意盜打、開啟以及丟失而帶來的信息丟失的問題,以提高移動終端安全系統的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包括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電路結構及識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識別系統又包括一視網膜傳感器,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用於感應、輸出視網膜信息;一存儲有所述移動終端用戶視網膜信息的視網膜資料庫,內置於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中央處理器;及一數據處理模塊,內置於所述存儲器,用於通過所述中央處理器處理視網膜信息。
上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的開啟模式包括視網膜開啟模式。
上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進一步包括分別與所述視網膜資料庫連接的掃描模塊、存儲模塊、分析模塊、確認模塊。
上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
上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視網膜傳感器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移動系統的識別方法,適用於包含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電路結構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該識別方法包括設置一視網膜傳感器的步驟,用於感應、輸出視網膜信息;設置一存儲有所述移動終端用戶視網膜信息的視網膜資料庫的步驟,用於存放視網膜信息;及設置一數據處理的步驟,用於處理所述視網膜信息。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所述移動終端以視網膜開啟模式開啟。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動終端撥打電話之前,還包括一掃描視網膜進行用戶身份確認的步驟。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進一步包括對所述視網膜信息進行掃描、存儲、分析、確認處理的步驟。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還包括一所述移動終端的開啟過程,該過程又包括步驟100,設定移動終端的開啟模式為視網膜模式,打開所述電源;步驟110,所述中央處理器驅動微處理器,所述視網膜傳感器受所述微處理器驅動開始工作;步驟120,掃描視網膜信息,並搜索所述視網膜資料庫;
步驟130,根據搜索結果,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分析判斷視網膜信息是否與所述視網膜資料庫存儲的數據相匹配,若匹配,則執行步驟140,若不匹配,則出現錯誤提示信息;步驟140,所述移動終端開啟。
上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中,還包括一所述移動終端新用戶的添加過程,該過程又包括步驟200,將所述移動終端置於開啟狀態;步驟210,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掃描新用戶的視網膜,獲取視網膜信息;步驟220,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將視網膜信息存儲到所述視網膜資料庫;及步驟230,完成移動終端的新用戶添加。
本發明對移動終端功能進行了視網膜技術方面的擴展,使移動終端擁有比傳統的終端更加安全穩定的保護措施。能防止電話被盜打,和因手機丟失而帶來的信息丟失;並防止丟失的手機被別人使用,大大提高移動終端的安全系統的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整合視網膜識別系統後的硬體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的開機工作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添加新用戶的流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10 電路結構 11 存儲器12 視網膜識別感應器 13 中央處理器14 輔助裝置 15 微處理器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為本發明整合視網膜識別系統後的硬體結構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應用視網膜識別技術的有效方案,來加強移動終端的安全性。具體來說明包括(1),在移動終端手機上加裝CMOS傳感器(CMOS Sensor)為視網膜識別感應器,作手機的保密系統開啟裝置。
(2),視網膜資料庫,功能包括掃描、儲存、分析、確認指紋樣本四個工序。
(3),機主須預先記錄自己的視網膜信息。一種情況是,在打電話前,將掃描視網膜作身份確認,若能完成身份確認,則可成功撥出電話。另一種情況是,即使電話被盜,由於資料庫內沒有記錄新用戶的視網膜資料,無論手機處於開啟還是關閉狀態,所以新用戶都無法使用。因此,在手機中存儲有用戶視網膜信息及設定視網膜開啟模式下,手機即使丟失,也不能被成功盜打電話,查看、瀏覽及刪除手機中存儲的任何信息,提高了手機的安全性能。
本發明視網膜識別硬體系統由電路結構10、存儲器11、視網膜識別感應器12、中央處理器13、輔助裝置14、微處理器15等,其中,視網膜識別感應器12採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存儲器11包括FLASH(快閃記憶體)、RAM(隨機存儲器)和SIM(手機卡),輔助裝置14包括LCD(液晶顯示屏)、鍵盤、數據等。其中,傳感器與微處理器相連接,視網膜資料庫和處理視網膜信息的數據處理模塊都存儲在FLASH中。
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開機工作流程示意圖。該工作流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步驟200,首先,設定移動終端的開啟模式為視網膜模式,開啟電源,中央處理器驅動微處理器,進而驅動傳感器;步驟210,進行掃描視網膜信息,搜索視網膜資料庫;步驟220,通過數據處理模塊進行信息匹配對比處理,判斷視網膜資料庫中存儲的數據是否是與該掃描信息匹配的數據,若是,則執行步驟230,如果不能匹配,則提示錯誤,終端開啟失敗,繼續執行步驟220;步驟230,開啟終端。
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添加新用戶的流程示意圖。本發明在移動終端內部增加了掃描、儲存、分析、確認視網膜信息的軟體模塊。移動終端存儲模塊的FLASH中建立一個視網膜資料庫,一種情況是,開機時,驅動傳感器掃描視網膜,接收到數據後,程序將接收到的數據跟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匹配對比;另一種情況是執行圖3中所示的步驟,步驟300,首先使移動終端處於開機狀態,步驟310,增加新的終端用戶;步驟320,掃描要增加終端用戶的視網膜;及步驟330,將掃描所得視網膜信息存儲到視網膜資料庫,完成終端用戶的添加過程。
本發明的顯著效果本發明對移動終端功能進行了視網膜技術方面的擴展,使移動終端擁有更加安全穩定的保護措施。能防止電話被盜打,和因作為移動終端的手機丟失而帶來的信息丟失;並防止丟失的手機被別人使用,大大提高移動終端的安全系統的性能。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包括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電路結構及識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識別系統又包括一視網膜傳感器,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用於感應、輸出視網膜信息;一存儲有所述移動終端用戶視網膜信息的視網膜資料庫,內置於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中央處理器;及一數據處理模塊,內置於所述存儲器,用於通過所述中央處理器處理視網膜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終端的開啟模式包括視網膜開啟模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進一步包括分別與所述視網膜資料庫連接的掃描模塊、存儲模塊、分析模塊、確認模塊。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視網膜傳感器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
6.一種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適用於包含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電路結構的移動終端,其特徵在於,該識別方法包括設置一視網膜傳感器的步驟,用於感應、輸出視網膜信息;設置一存儲有所述移動終端用戶視網膜信息的視網膜資料庫的步驟,用於存放視網膜信息;及設置一數據處理的步驟,用於處理所述視網膜信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終端以視網膜開啟模式開啟。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移動終端撥打電話之前,還包括一掃描視網膜進行用戶身份確認的步驟。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對所述視網膜信息進行掃描、存儲、分析、確認處理的步驟。
10.根據權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
11.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所述移動終端的開啟過程,該過程又包括步驟100,設定移動終端的開啟模式為視網膜模式,打開所述電源;步驟110,所述中央處理器驅動微處理器,所述視網膜傳感器受所述微處理器驅動開始工作;步驟120,掃描視網膜信息,並搜索所述視網膜資料庫;步驟130,根據搜索結果,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分析判斷視網膜信息是否與所述視網膜資料庫存儲的數據相匹配,若匹配,則執行步驟140,若不匹配,則出現錯誤提示信息;步驟140,所述移動終端開啟。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於移動終端的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所述移動終端新用戶的添加過程,該過程又包括步驟200,將所述移動終端置於開啟狀態;步驟210,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掃描新用戶的視網膜,獲取視網膜信息;步驟220,通過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將視網膜信息存儲到所述視網膜資料庫;及步驟230,完成移動終端的新用戶添加。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識別系統的移動終端及其識別方法,該移動系統包括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模塊、電源、電路結構及識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識別系統又包括一視網膜傳感器,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用於感應、輸出視網膜信息;一存儲有所述移動終端用戶視網膜信息的視網膜資料庫,內置於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中央處理器;及一數據處理模塊,內置於所述存儲器,用於通過所述中央處理器處理視網膜信息。本發明對移動終端功能進行了視網膜技術方面的擴展,使移動終端擁有比傳統的終端更加安全穩定的保護措施。能防止電話被盜打,和因手機丟失而帶來的信息丟失;並防止丟失的手機被別人使用,大大提高移動終端的安全系統性能。
文檔編號H04Q7/32GK1862561SQ20051001172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3日
發明者蘇偉 申請人:樂金電子(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