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2:18:26 2
專利名稱: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光伏產品生產領域,涉及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
背景技術:
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斷攀升和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對能源供應商、工業企業及消費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太陽能發電已經在世界範圍內開始廣泛運用。太陽能電池板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價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將太陽的輻射能力轉換為電能,或送往蓄電池中存儲起來,或推動負載工作。目前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佔據著光伏產業的主導地位。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過程中,包括一個組件疊層工序,需要將玻璃、EVA、電池片、EVA、背板按照先後順序疊放,然後層壓。疊層工作檯與放料車是分開的,疊層時需要將物料拿放到工作檯面進行檢查和加工;車間使用的背板、EVA周轉車是分開的,疊層使用的背板及EVA分開放置,疊層時分別從各自周轉車上取用。周轉車只有一層平板,背板或EVA放置在平板上面。光伏電池封裝膠膜(EVA) —種熱固性有粘性的膠膜,用於放在夾膠玻璃中間(EVA是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基醋酸鹽的簡稱)。現在的方案因為使用兩個周轉車,佔用空間較大;員工在取用過程走動距離較遠,花費的時間也就相應增加,直接降低員工的操作效率。空間方面:一輛周轉車佔用地表面積大概2平方米,兩輛周轉車,佔用4平米左右。一個疊層臺,對應的物料車佔用面積就有4平米,車間共有十二個疊層臺,物料車佔用面積就達到48平米之多。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傳統技術採用兩臺周轉車造成佔地面積大,增加操作人員勞動量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本實用新型所述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包括具有相同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所述第一放料面位於第二放料面下方且平行於第二放料面,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之間由第一支撐結構連接,所述第一放料面下方為第二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底部安裝有車輪,且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 )上都覆蓋有防靜電保護層。具體的,所述第二支撐結構為四根豎直放置的下層支撐柱,分別位於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四角,每個下層支撐柱的底部安裝有一個車輪,下層支撐柱之間設置有支撐橫杆。具體的,所述第一放料面的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具體的,所述第一支撐結構為兩根豎直放置的上層支撐柱和兩根斜支撐柱,兩根上層支撐柱連接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位於同一邊上的兩個頂角,兩根斜支撐柱連接在上層支撐柱和第二放料面之間,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呈銳角。進一步的,所述斜支撐柱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度。[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放料面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所述延伸有把手的邊沿為與兩根上層支撐柱所處的平面垂直的邊沿。優選的,所述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的間距為30釐米。優選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的面積均為2平方米。優選的,所述防靜電保護層為橡膠膜。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將兩輛周轉車合二為一,減少了周轉車對廠房面積的佔用,減少員工取料所用時間及減少體力消耗,增加了生產效率。
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示意圖;各圖中附圖標記名稱為:1.第一放料面2.第二放料面3.下層支撐柱4.斜支撐柱5.把手6.上層支撐柱7.支撐橫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包括具有相同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所述第一放料面位於第二放料面下方且平行於第二放料面,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之間由第一支撐結構連接,所述第一放料面下方為第二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底部安裝有車輪,且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 )上都覆蓋有防靜電保護層。在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過程的組件疊層工序中,在位於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下部的第一放料面存放EVA,上部的第二放料面存放背板,在進行組件疊層時,在下方取EVA,上方取背板。不用再在兩輛周轉車上拿取物料,減少了周轉車佔地面積和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具體的,所述第二支撐結構為四根豎直放置的下層支撐柱3,分別位於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四角,每個下層支撐柱的底部安裝有一個車輪,下層支撐柱3之間設置有支撐橫杆7。具體的,所述第一放料面的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5。方便操作人員對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的推行。具體的,所述第一支撐結構為兩根豎直放置的上層支撐柱6和兩根斜支撐柱4,兩根上層支撐柱6連接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位於同一邊上的兩個頂角,兩根斜支撐柱4連接在上層支撐柱和第二放料面之間,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呈銳角。這樣的結構減輕了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的上部重量,節省製造成本,同時使第二放料面的另外三邊都沒有障礙物阻擋,方便拿取整片背板。,進一步的,所述斜支撐柱4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度。45度角使斜支撐柱4受力更均勻,不易形變。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放料面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5,所述延伸有把手的邊沿為與兩根上層支撐柱所處的平面垂直的邊沿。按上述方式設置把手方便操作人員推行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優選的,所述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的間距為30釐米。即不影響下面物料的取放,也不會因為臺面過高影響上層物料的取放。優選的,第一放料面高度距離地面60釐米,使兩個放料面高度都適合整體搬移光伏組件背板或EVA。優選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的面積均為2平方米。以方便容納大尺寸的EVA和背板。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將兩輛周轉車合二為一,減少了周轉車對廠房面積的佔用,減少員工取料所用時間及減少體力消耗,增加了生產效率。優選的,所述防靜電保護層為橡膠膜,不僅可以防止靜電產生,並且防止劃傷EVA或光伏組件背板。前文所述的為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優選實施例,所述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參數僅是為了清楚表述實用新型發明人的實用新型驗證過程,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仍然以其權利要求書為準,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結構變化,同理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包括具有相同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所述第一放料面位於第二放料面下方且平行於第二放料面,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之間由第一支撐結構連接,所述第一放料面下方為第二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底部安裝有車輪,且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 )上都覆蓋有防靜電保護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支撐結構為四根豎直放置的下層支撐柱(3),分別位於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四角,每個下層支撐柱的底部安裝有一個車輪,下層支撐柱之間設置有支撐橫杆(J)。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結構為兩根豎直放置的上層支撐柱(6)和兩根斜支撐柱(4),兩根上層支撐柱連接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位於同一邊上的兩個頂角,兩根斜支撐柱(4)連接在上層支撐柱和第二放料面之間,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呈銳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斜支撐柱(4)與第二放料面(2 )所在平面的夾角為45度。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5),所述延伸有把手的邊沿為與兩根上層支撐柱(6)所處的平面垂直的邊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的其中一個邊沿向外延伸有把手(5)。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的間距為30釐米。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放料面(I)和第二放料面(2)的面積均為2平方米。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防靜電保護層為橡膠膜。
專利摘要一種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包括具有相同矩形形狀的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所述第一放料面位於第二放料面下方且平行於第二放料面,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之間由第一支撐結構連接,所述第一放料面下方為第二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底部安裝有車輪。具體的,第一支撐結構為兩根豎直放置的上層支撐柱和兩根斜支撐柱,兩根上層支撐柱連接第一放料面和第二放料面位於同一邊上的兩個頂角,兩根斜支撐柱連接在上層支撐柱和第二放料面之間,與第二放料面所在平面的夾角呈銳角。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光伏組件運輸周轉車,將兩輛周轉車合二為一,減少了周轉車對廠房面積的佔用,減少員工取料所用時間及減少體力消耗,增加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62B3/00GK202935397SQ20122065060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黃普, 林洪峰, 盛雯婷, 張鳳鳴 申請人: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