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2:28:21 3
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它由冬蟲夏草多糖、靈芝含氮多糖、黑木耳多糖、香菇多糖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為:冬蟲夏草多糖5-68%,靈芝含氮多糖5-68%,黑木耳多糖5-60%,香菇多糖5-30%。通過培養、過濾、提純、乾燥、粉碎、復配、灌裝製得。它屬於有療效作用的保健食品,適合於亞健康人群。本發明提供的匯補多糖主要作用是抗疲勞,此外還具有調節人體免疫、提高紅細胞免疫、護肝、抗氧化、抗突變、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人體無毒無副作用,體內無殘留。
【專利說明】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抗疲勞的保健食品,無毒無副作用,人體內無殘留,有療效。尤其 是一種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由於人的生活環境嚴重汙染,主要有空氣霧靈、水和食物被農藥、化服等降 品,因此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大,據中國衛生組織調查,亞健康人佔75 %,20 %有病,5 %健康; 而市場上的藥品、保健品、營養品雖品種繁多,但功效單一,人體內有殘留,久服出現抗藥性 等副作用。
【發明內容】
: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抗疲勞的保健食品。此外還具有調節 人體免疫、提高紅細胞免疫、護肝、抗氧化、抗突變、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人體 無毒無副作用,無殘留。
[0004] 本發明的目的是該樣實現的,它由冬蟲夏草多糖、靈芝含氮多糖、黑木耳多糖、香 茹多糖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為:冬蟲夏草多糖5-68%,靈芝含氮多糖5-68%,黑木耳多糖 5-60%,香茹多糖5-30%。
[0005] 匯補多糖無毒無副作用,體內無殘留,該是由於胞內多糖就是構成生命細胞的結 構成分,W糖原形式存在,儲存能量;而胞外多糖能有效保護細胞,增加胞間識別和粘連,清 除自由基,抑制脂間過氧化等,業內專家稱之為"糖被"!
[000引匯補多糖可W是固體,也可W是液體,不限於散劑、片齊U、膠囊、顆粒齊U、丸齊U、茶 劑等形式。匯補多糖特別適用於亞健康人群。
[0007] 冬蟲夏草多糖、靈芝含氮多糖、黑木耳多糖、香茹多糖的具體製備工藝分別是:菌 種一斜面培養10-20天一搖瓶培養1-5天一發酵罐培養1-5天一過濾菌絲體,同時提煉培 養液中的菌絲體一提純多糖一乾燥一粉碎一復配一灌裝一包裝。
[0008] 培養溫度在0°C -68 °C,培養液PH值在3. 9-7. 6,粉碎粒度68目-310目。經過提 純後,多糖含量按重量比可超過80%。
[0009] 匯補多糖的生產屬好氧發酵,採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所謂液體深層發酵技術就 是在裝有無菌液體培養基的封閉式發酵罐中接入菌種,通入無菌空氣並攬拌,進行發酵。其 特點是:多糖含量遠高於人工栽培;易於實現工業規模化、標準化、連續化、自動化生產,生 產效率高,周期短,不受地域、季節、氣候的限制,避免了農藥汙染和重金屬超標。
[0010] 液體深層發酵技術生產出的菌絲體多糖,其生物活性成分有許多種,除主要成分 多糖和H聰類W外,還有核巧、留醇類、生物鹼、巧喃衍生物、胺基酸、多膚類、蛋白質、酶類、 有機酸、無機微量元素Ge,Fe,Mn,化等。該將大面積縮小亞健康人群。
[0011] 眾所周知,靈芝在專著《中國食藥用真菌學》中屬於上上品,由於生長環境等的限 制,其產量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低、周期長,遠不能滿足全球72多億人口中亞健康群體的 需要;同樣,冬蟲夏草、黑木耳、香茹也是如此。現在採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就能解決。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權利要求】
1. 一種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它由冬蟲夏草多糖、靈芝含氮多糖、黑木 耳多糖、香菇多糖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為:冬蟲夏草多糖5-68%,靈芝含氮多糖5-68%,黑 木耳多糖5-60%,香菇多糖5-3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真菌的液體深層發 酵製作工藝,包括冬蟲夏草多糖、靈芝含氮多糖、黑木耳多糖、香菇多糖。具體如下: 菌種一斜面培養10-20天一搖瓶培養1-5天一發酵罐培養1-5天一過濾菌絲體,提煉 培養液中的胞外多糖一提純多糖一乾燥一粉碎一復配一灌裝一包裝。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培養溫度在 0°C -68°C,培養液PH值在3. 9-7. 6,粉碎粒度68目-310目。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匯補多糖及其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多糖含量按重量 比可超過80%。
【文檔編號】A23L1/09GK104397531SQ201410723993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4日
【發明者】楊福國, 劉福嶺, 黃豔紅, 趙洪衛, 褚蘭坤 申請人:楊福國